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寶藏》首期國寶介紹 千里江山開場大氣磅礴

近日, 中央電視臺承制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正式開播, 這檔節目播出之後備受大家的關注, 大氣磅礴的場景加上真正的國寶登場, 確實給人一種自豪感, 這樣有韻味有底氣的節目給人很深的影響, 那麼在第一期節目中國家寶藏有哪些國寶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國家寶藏綜藝國寶介紹吧!

《國家寶藏》是中央電視臺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央視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合作, 立足于中華文化寶庫資源, 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 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

第一期節目中, 故宮博物館攜帶了三件國寶登臺, 包括: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有著“中華第一古物”之稱的石鼓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三大國寶首次亮相綜藝節目也是難得, 節目中通過明星來講述這三個國寶的故事, 再通過小劇場的形式與大家分享歷史。 在現場將國寶背後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分享給大家。 下面來瞭解一下第一期節目中三大國寶的故事吧!

《千里江山圖》卷

國寶守護人:李晨

故事:《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繪畫畫卷作品。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 立足傳統, 畫面細緻入微, 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腳等動景,

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人物的刻畫上, 極其精細入微, 意態栩栩如生, 飛鳥用筆輕輕一點, 極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畫卷, 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 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 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 《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 但不乏工美佳作, 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至於作者王希孟可謂是天妒英才, 這幅畫是他18歲作為宮廷畫師的時候創作的, 但是創作完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去世的原因不得而知。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國寶守護人:梁家輝

故事:627年, 在陝西鳳翔府陳倉山(今寶雞市石鼓山)的北阪, 一牧羊老人發現了10面怪異的花崗岩大石。 令人不解的是, 當一塊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後, 居然顯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 筆法奇異, 竟無人能識。 於是, 流言四散, 怪論頻生。 更有鄉民聞風而至, 焚香跪拜, 驚為天賜之神物。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 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大秦帝國的“東方紅”。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自明清以來,一字抵萬金,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跡。韓愈著有《石鼓歌》。其真品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館。而石鼓發現地寶雞有中華石鼓園、石鼓閣。

瓷母

國寶守護人:王凱

故事: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釐米高的大瓷瓶,學者們至今還沒給它取一個準確又響亮的名字,一些權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還不如約定俗成的瓷母好聽。

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至1756年去世,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

大秦帝國的“東方紅”。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自明清以來,一字抵萬金,創下中國文物史上的奇跡。韓愈著有《石鼓歌》。其真品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館。而石鼓發現地寶雞有中華石鼓園、石鼓閣。

瓷母

國寶守護人:王凱

故事: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釐米高的大瓷瓶,學者們至今還沒給它取一個準確又響亮的名字,一些權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還不如約定俗成的瓷母好聽。

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至1756年去世,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