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幹”葡萄酒的反義詞是什麼?

在茫茫酒海, “幹”的反義詞不是“濕”, 而是“甜”。 比如邦德那杯馬丁尼雞尾酒, 就是幹馬丁尼, 當然相應的還有甜馬丁尼和中性馬丁尼, 這主要取決於調酒時所選的味美思酒(加香葡萄酒)的類型(“幹”或“甜”)及其比例。

我們經常還會注意到“幹紅”或“幹白”之類的名詞。 葡萄酒幹不幹, 是根據每升酒中的殘留糖分含量劃分的, 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定義是:低於或等於4克為“幹”, 不高於12克為“半幹”, 不高於45克為“半甜”, 高於45克為“甜”。 事實上, 由於大多數紅葡萄酒的殘留糖分都低於4克, 精緻一些的大都低於1克, 而甜型紅葡萄酒稀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幹紅”之稱並無實質意義, 就像把電話叫做“有線電話”一樣多餘, 不如直接就叫“紅酒”, 或者再冠以產區名稱, 更精確一些。

白葡萄酒的殘留糖分跨度較大, 比如英國著名酒評家傑西絲-羅賓遜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她參加的一場雷司令白葡萄酒品鑒會上, 26款雷司令的每升殘留糖分含量從0.92克到207.5克不等。 而匈牙利的托卡伊Essencia貴腐酒甚至創造過900克的世界紀錄。 因此, 白葡萄酒就有必要分出“幹白”和“甜白”。 需要強調的是, 白葡萄酒的殘留糖分高低所決定的只是類型, 並不能孤立地作為判斷酒質高低的指標。 或許可以作為判斷社會等級與生活品位的指標?美國文化批評家保羅-福塞爾曾在《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中寫道:“有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把社會上層和底層劃分得清清楚楚,

那就是飲料的甜度:較幹還是較甜。 ”他還舉例說:“酒會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 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越低。 ”

當然, 我相信很多人對此不敢苟同。 而且, 由於種族和飲食習慣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味覺存在差異。 波爾多大學釀酒系教授埃米爾-佩諾曾經做過一次實驗調查, 把品嘗者分為德國人和法國人兩個小組, 同樣是每升殘留糖分4克的葡萄酒, 100%的德國品嘗者印象為“幹”, 而法國品嘗者印象為“幹”的只有56%。

在茫茫酒海, “幹”的反義詞不是“濕”, 而是“甜”。 ……這主要取決於調酒時所選的味美思酒(加香葡萄酒)的類型(“幹”或“甜”)及其比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