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產業劍指中高端 美的機器人業務佈局提速 密集國際化並購謀外延式擴張

| 中 | 經|壹| 家 |

《中國經營報》家電家居行業第一平臺

3月8日, 在2017年集團戰略發佈會上,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 000333.SZ)宣佈將全面打通包括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物流、工業服務等全產業鏈, 整合智慧製造解決方案, 向B端輸出。 業界認為, 至此美的機器人全產業鏈佈局已初步成型。 對於近年來, 專注于“智慧家居+智慧製造”(以下簡稱“雙智”)的美的來說, 這乃階段性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 2016年, 美的還完成了對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東芝白電”)80.1%的股權收購、義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80%的股權收購。 密集進行國際化並購於美的來說,

並非首次。

相較于自主創新所驅動的內生式增長而言, 中國人民大學並購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傑認為, 以並購為主的外延式擴張可助力美的快速補齊技術、品牌短板, 提升國際競爭力。 但基於可持續性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 以及實現標的品牌國際影響力到自我品牌的過渡存在時間週期, 連同並購標的經營或不及預期等多方因素, 美的在獲得發展機遇的同時, 也直面更高層面的考量。

機器人全產業鏈雛形凸顯

◆ ◆ ◆

事實上, 美的於2003年便引進了機器人, 但2015年才正式宣佈進入機器人產業。 機器人產業, 被美的視為推行“雙智”轉型, 開闢“第二跑道”的重要戰略。 其於2015年8月, 投資4億元, 與安川電機合資設立了兩個子公司,

涉足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於2016年初, 美的以0.54億元收購了安徽埃夫特智慧裝備有限公司17.8%的股權, 佈局工業機器人。

然而, 美的進軍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領域意圖為外界矚目的始於其對庫卡的收購。 美的於2016年5月發佈公告稱, 擬對德國“國寶級”企業庫卡進行約292億元的要約收購。 對此, 美的稱, “有利於推進公司‘雙智’戰略, 深化機器人產業佈局。 ”

對於機器人版圖持續擴容, 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表示, “美的有很成熟的產業鏈整合經驗, 對機器人產業有著多年的親身參與和全面考察, 以開放的態度將市場與技術完美結合, 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創造多方共贏的未來。 庫卡和高創是美的在新跑道上起跑的信號。 ”

“若將二者分別與美的旗下的伺服電機生產者威靈電機、智慧物流安得物流等進行求同存異的深度整合, 美的將能夠對外輸出從生產線、物流、服務的完整的智慧解決方案, 從此前的B2C市場拓展至利潤豐厚的B2B領域。 ”易觀國際金融分析師張寧表示,

深度佈局“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新產業, 橫向拓展了美的市場空間的同時, 也加速家電主業外“第二跑道”的形成。

同時, 新產業的形成將進一步提升家電主業的智慧化水準。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 “機器人產業將倒逼美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等製造業務的自動化升級, 助力美的智慧工廠效率和成本雙重優化, 並打造出更多智慧家居產品, 加速美的‘雙智’轉型進程。 ”

據悉, 美的在2017年1月接受國內外機構調研之際也曾表示, “企業內部勞動強度很高、勞動損傷較大的工序或者是比較危險的工序將進行自動化改造。 ”截至2016年5月, 美的機器人應用已超過1000台, 在工廠自動化領域的投資已超過50億元, 且計畫在工業機器人和生產自動化領域每年投資10億元。

張寧坦言, “伴隨美的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新產業落地, 美的的角色也將趨於多維化。 ”2017美的戰略發佈會上, 美的已把自己定義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科技企業集團。 ”

並購或面臨“消化不良”

◆ ◆ ◆

事實上, 美的在2012年完成創始人何享健與職業經理人方洪波的交接, 打破長達15年的事業部制;2013年, 其大膽實施美的電器股票置換方案, 實現整體上市, 美的推進自我革命的同時, 也實現著自我重生。 美的於2010年銷售額首度突破千億元, 又於2016年實現上市3年市值翻一番, 躋身2000億市值俱樂部。

“並購”是美的始終不變的主旋律。 與其早年通過收購榮事達、華淩、小天鵝等一系列國內標的完善家電業務不同, 掌門人方洪波表示,“如今完善全球佈局、推動全球經營成為美的的核心戰略。”

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定位促使其在國際化並購上提速。美的先是於2016年6月30日以總額約514億日元,完成了對東芝白電80.1%的股權收購。時隔4個月左右,美的又完成了對Clivet 80%的股權收購。

對於近一兩年美的頻繁地展開國際化並購,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坦言,“美的的這種購買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即通過重金‘買買買’的形式,獲取對方的核心技術。”

對此,李俊傑表示,“相比于自主創新可能面臨研發失敗或者技術反覆運算風險而言,美的通過收購優質的國際標的,可以快速地補齊自身在技術、品牌等層面的短板,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並購就是坦途一片。“即便企業最大程度地保證並購標的技術團隊的完整性、激勵機制的合理性等,企業也仍然面臨創新難以可持續性的風險。”李俊傑直言,相比于顛覆式創新的曇花一現,漸進式創新更為常見,但它是創新團隊、激勵制度、創新氛圍等多重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無論是並購式獲取技術還是自主研發獲取技術,企業都很難擺脫創新瓶頸,但相比之下,自主研發的企業在規避創新乏力,保證創新可持續性上的主動性和優勢更顯著。

同時,企業出海並購還直面如何借助並購標的的品牌、技術來實現自我提升。一位不願具名的張姓投行人士表示,“中系製造企業出海以技術驅動、品牌驅動居多。”

但李俊傑進一步指出,“借助並購標的技術、品牌來提升自己的研發實力、品牌影響力,甚至衍生出新的技術,打造出自身的國際品牌號召力,才稱得上是並購價值的最大化。”他表示,在實際並購中,標的品牌、技術與企業自身品牌、技術“兩層皮”等亂象屢見不鮮,實現標的品牌國際影響力到自我品牌國際影響力的塑造仍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宋清輝也指出,“若標的資產未來經營狀況不達預期,則交易形成的商譽將存在較高減值風險,而商譽減值將直接減少美的的當期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收購事宜上似乎表現得更為小心翼翼。對於庫卡的收購,美的並沒有強制其退市,且未訂立控制協議;美的僅在監事會有代表席位。庫卡CEO Till Reuter坦言,“美的確保庫卡運營的獨立性。”

方洪波曾對外表示:“我們期望有關條款將包括我們承諾對庫卡的就業水準、品牌以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支持。此外,我們將支援函式庫卡進一步投資於研發和軟體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對於東芝白電的收購,美的也仍舊延續這一路徑,“將最大程度維持東芝家電現有的運作方式。”

劉步塵坦言,“這對中國企業具有啟發意義。這至少意味著中國企業開始學會使用國際通行的市場語言,而非 ‘拿來主義’。”

近期,《中國經營報》將推出2017年3.15特別策劃,調查家居家電消費過程中的各類問題並徵集投訴線索。

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爆料。

歡迎爆料

1、關注中國經營報,直接在後臺留言。

2、爆料熱線

周:18701696556(華北地區)

石:15962601656(華東地區)

趙:15920330725(華南地區)

掌門人方洪波表示,“如今完善全球佈局、推動全球經營成為美的的核心戰略。”

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定位促使其在國際化並購上提速。美的先是於2016年6月30日以總額約514億日元,完成了對東芝白電80.1%的股權收購。時隔4個月左右,美的又完成了對Clivet 80%的股權收購。

對於近一兩年美的頻繁地展開國際化並購,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坦言,“美的的這種購買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即通過重金‘買買買’的形式,獲取對方的核心技術。”

對此,李俊傑表示,“相比于自主創新可能面臨研發失敗或者技術反覆運算風險而言,美的通過收購優質的國際標的,可以快速地補齊自身在技術、品牌等層面的短板,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並購就是坦途一片。“即便企業最大程度地保證並購標的技術團隊的完整性、激勵機制的合理性等,企業也仍然面臨創新難以可持續性的風險。”李俊傑直言,相比于顛覆式創新的曇花一現,漸進式創新更為常見,但它是創新團隊、激勵制度、創新氛圍等多重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無論是並購式獲取技術還是自主研發獲取技術,企業都很難擺脫創新瓶頸,但相比之下,自主研發的企業在規避創新乏力,保證創新可持續性上的主動性和優勢更顯著。

同時,企業出海並購還直面如何借助並購標的的品牌、技術來實現自我提升。一位不願具名的張姓投行人士表示,“中系製造企業出海以技術驅動、品牌驅動居多。”

但李俊傑進一步指出,“借助並購標的技術、品牌來提升自己的研發實力、品牌影響力,甚至衍生出新的技術,打造出自身的國際品牌號召力,才稱得上是並購價值的最大化。”他表示,在實際並購中,標的品牌、技術與企業自身品牌、技術“兩層皮”等亂象屢見不鮮,實現標的品牌國際影響力到自我品牌國際影響力的塑造仍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宋清輝也指出,“若標的資產未來經營狀況不達預期,則交易形成的商譽將存在較高減值風險,而商譽減值將直接減少美的的當期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在收購事宜上似乎表現得更為小心翼翼。對於庫卡的收購,美的並沒有強制其退市,且未訂立控制協議;美的僅在監事會有代表席位。庫卡CEO Till Reuter坦言,“美的確保庫卡運營的獨立性。”

方洪波曾對外表示:“我們期望有關條款將包括我們承諾對庫卡的就業水準、品牌以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支持。此外,我們將支援函式庫卡進一步投資於研發和軟體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對於東芝白電的收購,美的也仍舊延續這一路徑,“將最大程度維持東芝家電現有的運作方式。”

劉步塵坦言,“這對中國企業具有啟發意義。這至少意味著中國企業開始學會使用國際通行的市場語言,而非 ‘拿來主義’。”

近期,《中國經營報》將推出2017年3.15特別策劃,調查家居家電消費過程中的各類問題並徵集投訴線索。

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爆料。

歡迎爆料

1、關注中國經營報,直接在後臺留言。

2、爆料熱線

周:18701696556(華北地區)

石:15962601656(華東地區)

趙:15920330725(華南地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