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黃金的故事:二戰時瑞士卷走數億元納粹黃金

“貨幣天然不是黃金, 黃金天然是貨幣。 ”馬克思一語道破了黃金與貨幣的本質。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都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 但一旦立法的政權覆滅, 法定鈔票也很可能變為一堆廢紙。 因此, 在許多國家的金庫裡, 黃金依然是最保險的儲備方式。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金庫, 而黃金儲備量的多少, 也成了國力強弱的尺規之一。

早在200多年前, 位於倫敦的英格蘭銀行被認為儲藏了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黃金, 這座銀行也因而享有“中央銀行之母”的美譽。 然而, 隨著大英帝國在20世紀的沒落, 儲藏的黃金被不斷拋售, 尤其是經過二戰後, 世界上大量的黃金已從歐洲漂洋過海抵達美國, 英格蘭銀行“世界最大金庫”的地位逐漸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所取代。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包括12個聯邦儲備區, 每區各設一家主要的聯邦儲備銀行, 其中3家最大的聯邦儲備銀行分別為紐約、芝加哥和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

美聯儲最初設立的目的, 是為了穩定和保護美國的銀行系統, 後來隨著黃金及外匯儲備的增加, 它的主要職責已變為控制通貨膨脹。

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為例, 它位於紐約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的自由大街上, 從外觀上看, 這座建築頗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但門口兩名荷槍實彈的警衛卻提醒著來者, 這並非普通的人文景點, 而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機構。

這座銀行擁有整個美聯儲體系大約1/4的資產, 它的地下5層深達海平面以下15米, 藏著各個國家的黃金儲備,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庫。 即使進了銀行的大門, 要接近這個地下金庫也並非易事, 在通往庫內的走廊上有警衛持槍站崗,

守備森嚴, 道路的盡頭處還有一道重達90噸的大鐵門, 進出都要經過“腰牌”檢查。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被認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黃金貯藏地, 保存的黃金占世界總量的1/4。 當然, 如此之高的儲備量並非只是美國的財富, 而是來自世界各地。 最早向這裡存入金磚的正是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納粹德國的軍隊橫掃歐洲, 法國迅速淪亡, 英國苦撐待變, 這樣的局勢下, 誰也無法預料未來。 為了避免黃金儲備因戰爭而遭洗劫, 歐洲各國中央銀行決定將儲備的金磚運出戰火四起的歐洲, 漂洋過海送到美利堅並存入美聯儲, 其中就包括曾經被認為是世界最大金庫的英格蘭銀行。

二戰後, 陸續有60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國際機構又陸續將黃金存入美聯儲。 當然, 那時黃金儲存量最多的還是美國自己。 有趣的是, 緊隨美國其後的國家正是它冷戰的最大競爭對手蘇聯。 來自各國的黃金, 最終成就了今天世界最大的金庫。

那麼, 美國本國其他的黃金去哪了?據說都分散在另外幾處更安全的地方, 例如號稱全美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位於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幾十英里外的諾克斯堡美軍基地, 有人認為美國有一半的黃金都儲藏在此地。

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比起來, 瑞士銀行的名頭流傳得更廣。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將錢存入瑞士銀行呢?主要是因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屬性, 讓存在這裡的錢財排除了在戰爭中被毀或受政治影響被凍結款項等風險。

目前, 瑞士銀行的分行共有96家, 其黃金儲備雖比不上美聯儲, 但也足以令人咋舌。 不過, 瑞士銀行與黃金之間卻有一段不怎麼光彩的歷史。

二戰爆發前的歐洲, 許多善於經商的猶太人在將黃金及錢財存入瑞士銀行。 戰爭爆發後,納粹開始大肆迫害猶太人,不少曾在瑞士銀行存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中被殺害,這筆錢的帳號和密碼也隨著他們一道化為灰燼。二戰結束後,瑞士銀行只是象徵性地進行了部分賠償,卻把大多數存款隱匿起來。

瑞士銀行還一度捲入“納粹黃金案”的醜聞,起因是納粹于二戰期間在歐洲各國搜刮掠奪了大量黃金,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掠奪來的大部分黃金重新熔鑄成每塊近400盎司(約合12公斤)的金錠,一部分藏在德國各地和帝國銀行,另一部分則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國的銀行,而瑞士銀行正是大筆納粹黃金的理想保險箱。

據悉,二戰結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國氣數已盡,下令凍結了德國的帳戶。1945年,瑞士與盟軍簽署協定,清查所有德國財產,但瑞士堅持說:在對這筆黃金如何估價問題上它保持獨立,即不以盟軍的估計數字為准。

由於1946年冷戰剛剛開始,西方盟國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銀行裡的錢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所以,美國勸說英國和法國接受了瑞士的立場……此案最終的結果是瑞士向英、法、美歸還6000萬美元,而按照盟軍事先的估計,瑞士銀行裡共存有大約5億多美元的納粹黃金。

那麼,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對本國國庫裡的黃金又是如何管理的呢?其實,瑞士國庫的黃金也是存放於地下,最重要的一座金庫處在地下百米處的防核彈掩體內,從未對外開放。

當然,瑞士也有不少儲備黃金的國庫是對公眾開放的,在開放的金庫內,數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處是標有純度為99.9%的黃金。每個過道和入口處都設有先進的紅外線電子檢測系統,任何異樣的動靜和異物都無法逃脫它們的監控。每進一道門都得由分別掌管三把不同鑰匙的三個人同時將鑰匙伸進鎖槽,並經過對持鑰匙人身份證、指紋、眼球的紅外掃描檢測合格後,再輸入由數位和字母混合組成的一連串密碼,只有上述程式正確無誤,厚重的國庫第一道門才能開啟。

與可供大眾參觀的瑞士金庫比起來,俄羅斯的金庫則屬於最機密的國家機構,據說其所擁有的世間珍寶,無論數量還是種類,在世界上都沒有第二個地方能比。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金庫不僅儲備黃金,同時還是一座收藏有各種珍貴飾品、文物、寶石、錢幣等貴重物品的寶庫。

俄羅斯國家金庫坐落於一幢灰色的多層建築內,外表很普通,樓內電梯陳舊狹小,但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厚重氣派的鋼制門,房間內擺放著一排排編有號碼的保險箱。藏品在收入金庫之前,事先都要經專門委員會精心篩選,只有具有文化或歷史價值的珍寶才能入選。例如在蘇聯時期收購或沒收的沙俄貴族世家的珍寶飾物以及俄國歷史上幾次戰爭中的戰利品。當然,在這座金庫內,儲藏量最大的還是黃金。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金庫是一座只進不出的歷史陳列館,但實際上,金庫中的黃金及珍寶也是能與別國進行交易的,只是無論是出售或是轉讓國家金庫的藏品,都必須有總統令。

除了不計其數的黃金、珠寶、文物,俄羅斯金庫還有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那就是在這裡存在大量女性員工。據介紹,金庫人員的日常工作就是把大個的寶石挑出來,小的寶石則根據大小、顏色、質地、形狀歸類,大約有400到9000種。日復一日地將寶石歸類、包裝,再歸類、再包裝,就像給麥粒分類一樣,需要挑選者非常細心、耐心,只有心靈手巧又細心的女性才適合做這樣的工作。

目前,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仍大量買進黃金、儲備黃金的少數國家之一。儘管每年黃金市場供大於求近200噸,隨著金價不斷下跌,許多國家都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但任何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國情,儲備適量的黃金,他們依然認為黃金是國家最保險的儲備方式。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黃金似乎就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黃金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是太陽神的象徵;在古羅馬人眼中,黃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古埃及的歷代法老都用黃金打造自己的寶座,尤其是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面具、黃金棺材、黃金寶座更是如今的黃金文物之最。

黃金在宗教中也有相當的分量。在佛教中,黃金的顏色也一直被視為神聖的顏色。所謂“佛要金裝”,就是指但凡佛教聖物都經常以黃顏色裝飾表面,才具靈氣。

正是因為黃金的珍貴與重要,無論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每一個帝國、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金庫,每逢亂世之時,這將是用來做最後一搏的家底。

最早的國家金庫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國家金庫與神廟是一體的。古羅馬共和國的金庫就在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宗教廟宇”——朱庇特神廟。朱庇特神廟不僅是一個宗教中心,同時還發揮著中央結算銀行的作用,整個義大利的貨幣信用體系都建立在大神廟的黃金儲備上。

當時,羅馬對各邦並沒有直接控制權,但通過神廟中儲備了大量的黃金,羅馬控制了整個義大利的經濟命脈,把持了總體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多的義大利各盟邦。

愷撒統一羅馬後,建立了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帝國貨幣結算體系,並以羅馬金庫中攢了數百年的黃金作為抵押,在全帝國境內統一了貨幣。其中,最值錢的即是金幣,這個貨幣體系一直維持到羅馬帝國分裂及蠻族入侵。

戰爭爆發後,納粹開始大肆迫害猶太人,不少曾在瑞士銀行存款的猶太人在集中營中被殺害,這筆錢的帳號和密碼也隨著他們一道化為灰燼。二戰結束後,瑞士銀行只是象徵性地進行了部分賠償,卻把大多數存款隱匿起來。

瑞士銀行還一度捲入“納粹黃金案”的醜聞,起因是納粹于二戰期間在歐洲各國搜刮掠奪了大量黃金,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掠奪來的大部分黃金重新熔鑄成每塊近400盎司(約合12公斤)的金錠,一部分藏在德國各地和帝國銀行,另一部分則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國的銀行,而瑞士銀行正是大筆納粹黃金的理想保險箱。

據悉,二戰結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國氣數已盡,下令凍結了德國的帳戶。1945年,瑞士與盟軍簽署協定,清查所有德國財產,但瑞士堅持說:在對這筆黃金如何估價問題上它保持獨立,即不以盟軍的估計數字為准。

由於1946年冷戰剛剛開始,西方盟國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銀行裡的錢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所以,美國勸說英國和法國接受了瑞士的立場……此案最終的結果是瑞士向英、法、美歸還6000萬美元,而按照盟軍事先的估計,瑞士銀行裡共存有大約5億多美元的納粹黃金。

那麼,作為中立國的瑞士,對本國國庫裡的黃金又是如何管理的呢?其實,瑞士國庫的黃金也是存放於地下,最重要的一座金庫處在地下百米處的防核彈掩體內,從未對外開放。

當然,瑞士也有不少儲備黃金的國庫是對公眾開放的,在開放的金庫內,數百平方米的地下室,到處是標有純度為99.9%的黃金。每個過道和入口處都設有先進的紅外線電子檢測系統,任何異樣的動靜和異物都無法逃脫它們的監控。每進一道門都得由分別掌管三把不同鑰匙的三個人同時將鑰匙伸進鎖槽,並經過對持鑰匙人身份證、指紋、眼球的紅外掃描檢測合格後,再輸入由數位和字母混合組成的一連串密碼,只有上述程式正確無誤,厚重的國庫第一道門才能開啟。

與可供大眾參觀的瑞士金庫比起來,俄羅斯的金庫則屬於最機密的國家機構,據說其所擁有的世間珍寶,無論數量還是種類,在世界上都沒有第二個地方能比。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金庫不僅儲備黃金,同時還是一座收藏有各種珍貴飾品、文物、寶石、錢幣等貴重物品的寶庫。

俄羅斯國家金庫坐落於一幢灰色的多層建築內,外表很普通,樓內電梯陳舊狹小,但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厚重氣派的鋼制門,房間內擺放著一排排編有號碼的保險箱。藏品在收入金庫之前,事先都要經專門委員會精心篩選,只有具有文化或歷史價值的珍寶才能入選。例如在蘇聯時期收購或沒收的沙俄貴族世家的珍寶飾物以及俄國歷史上幾次戰爭中的戰利品。當然,在這座金庫內,儲藏量最大的還是黃金。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金庫是一座只進不出的歷史陳列館,但實際上,金庫中的黃金及珍寶也是能與別國進行交易的,只是無論是出售或是轉讓國家金庫的藏品,都必須有總統令。

除了不計其數的黃金、珠寶、文物,俄羅斯金庫還有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那就是在這裡存在大量女性員工。據介紹,金庫人員的日常工作就是把大個的寶石挑出來,小的寶石則根據大小、顏色、質地、形狀歸類,大約有400到9000種。日復一日地將寶石歸類、包裝,再歸類、再包裝,就像給麥粒分類一樣,需要挑選者非常細心、耐心,只有心靈手巧又細心的女性才適合做這樣的工作。

目前,俄羅斯也是世界上仍大量買進黃金、儲備黃金的少數國家之一。儘管每年黃金市場供大於求近200噸,隨著金價不斷下跌,許多國家都開始減少黃金儲備,但任何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國情,儲備適量的黃金,他們依然認為黃金是國家最保險的儲備方式。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黃金似乎就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黃金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是太陽神的象徵;在古羅馬人眼中,黃金是黎明女神的名字。古埃及的歷代法老都用黃金打造自己的寶座,尤其是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面具、黃金棺材、黃金寶座更是如今的黃金文物之最。

黃金在宗教中也有相當的分量。在佛教中,黃金的顏色也一直被視為神聖的顏色。所謂“佛要金裝”,就是指但凡佛教聖物都經常以黃顏色裝飾表面,才具靈氣。

正是因為黃金的珍貴與重要,無論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每一個帝國、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金庫,每逢亂世之時,這將是用來做最後一搏的家底。

最早的國家金庫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國家金庫與神廟是一體的。古羅馬共和國的金庫就在古羅馬時期“最偉大的宗教廟宇”——朱庇特神廟。朱庇特神廟不僅是一個宗教中心,同時還發揮著中央結算銀行的作用,整個義大利的貨幣信用體系都建立在大神廟的黃金儲備上。

當時,羅馬對各邦並沒有直接控制權,但通過神廟中儲備了大量的黃金,羅馬控制了整個義大利的經濟命脈,把持了總體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多的義大利各盟邦。

愷撒統一羅馬後,建立了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帝國貨幣結算體系,並以羅馬金庫中攢了數百年的黃金作為抵押,在全帝國境內統一了貨幣。其中,最值錢的即是金幣,這個貨幣體系一直維持到羅馬帝國分裂及蠻族入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