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水精神 帥家氣派——帥聖生先生山水畫散論

文: 冷光輝

想給帥聖生先生寫篇畫評的願望由來已久, 只是因為自己俗事纏身, 靈感的火星遲遲不肯降臨我生命的長廊, 一直拖到今天,

委實連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了。 好在時序正值江南五月, 一片花事繁忙, 大地呈現出勃勃的生機, 心中不覺漸漸明朗起來, 一種莫名的寫作衝動油然而生—— 我想, 於這樣的心境之下來談論帥聖生先生的繪畫藝術, 應該是最佳的狀態。

帥聖生先生早年是搞版畫創作的, 其創作的彩拓版畫,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 與我省可谷、謝牛、陳祖煌、鄒連德、周新如等畫家一道, 成為贛中大地上的領軍人物, 也成為中國版畫界一道靚麗的風景, 並佔有一席之地。

正是因為帥聖生先生的版畫構圖奇絕、形式新穎、刀法豐富而又細膩、黑白灰的關係處理別開生面, 從而構成了他獨特的彩拓版畫語言, 呈現出清新、明淨、典雅的格調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才連續三次入展全國美展, 並榮獲國家文化部群星獎。 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國內多家博物館收藏, 並走俏東南亞, 尤其是日本。 為我國當代版畫藝術奉獻了嶄新的審美意蘊和精神內涵。

在當代畫界中, 不少畫家或沉浸在前人的某種風格中而難以自撥, 或得意於個人的某種成名樣式不斷重複而不自知。 帥聖生先生卻不願被某種固定的風格、固定的畫種所束縛, 而是著力於內在情感的自由表達, 惟有創新的欲望才是他永恆的動力。

新世紀初年, 他南遊歸來後, 創作了一批以“故園舊夢”為主題的系列鋼筆畫作品。

在這批鋼筆畫中, 幾乎每一幅都是精品:大氣、凝重、深沉、畫面結構厚重而有張力, 常常是大塊的黑色作為背景, 局部精微的肌理豐富而細緻, 並結合了西畫的透視方法來表現, 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大凡看過這批鋼筆畫的人們, 無不感到心靈的震撼。 透過畫面, 我們看到了人世間的蒼桑之美, 看到了一輪冷月下的斷垣殘壁, 一種冷寂之感便籠罩全身, 讓人心生敬畏。 在我有限的閱讀中, 還未曾見過如此能引起心靈共鳴的作品。

不可否認, 帥聖生先生的這批鋼筆畫, 創作了非常獨特的鋼筆畫語言, 達到了很主的文化品位。 這批鋼筆畫抓住了它的靈魂, 創造出超現實的世界,

給人一種大文化背景下尋根的思考, 抑或是在當代語境下緩解了一部分人的懷舊情結。

曾經有人提出, 從本質上來看, 藝術是一種自由精神的追求。 這一點在帥聖生先生身上似乎表現得比較突出。 他總能保持著令人羡慕的“自由”狀態, 一直是由心性與興趣決定著行為, 他真正把自己解放了。

在繪畫藝術的不懈追求中,未經科班的帥聖生先生經過社會磨礪和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洗禮及自身的審美追求,終於在二十一世紀之初作出了一個重大的藝術抉擇,將主要精力專事國畫創作。

這以後,帥聖生先生在畫壇上曾有一段時間的沉靜期。在這段時間裡,帥聖生先生遍賞歷代大師的經典之作,體悟前人的藝術精神和筆墨境界,研讀傳統的繪畫史論,加強綜合修養,苦練書法,同時密切關注當代西方藝術及國內畫壇的發展趨勢,不斷注重生活蒙養,投身于自然懷抱,採集養分,蕩滌心靈。這些學養、才情、能力都是構成帥聖生先生繪畫能力及風格的基礎。通過幾年的沉潛和修煉,他在2006年就創作了一批高品質的國畫山水、花鳥作品。從此,帥聖先生似乎找到了與自己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筆情、筆性,落筆便生墨韻,筆筆相連,連成景至不絕的大千世界。

在十幾年的國畫創作探索中,帥聖生先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創作路數,從重景物轉到了重情意,從重形色轉到了重筆墨,他對中國山水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自己的創作中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繪畫形式上追求正大氣象,渾厚博大;在氣息、氣韻外追求蒼潤、秀雅、清逸、淋漓、煙雲流蕩……並在自然的感悟中去印證古人法式的精髓,注意到筆墨的品質以及它的厚度、潤度、力度及勾、勒、 擦、點、染的關係,而謀局經營,亦保持了一種自然。

時至今天,帥聖生先生的作品,已呈現了以筆為骨、以墨為韻、以詩為魂的總體氣象。傳達出了他對中國山水畫的總體認識和具體把握能力。在帥聖生先生看來,中國山水畫筆墨的當代轉換,需要有時代精神和現代氣象的內在支持才能完成,不然就只能是筆墨樣式的表面文章了;而且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他不僅著眼于對古法的深入掌握,而且更注重自然與心靈的“天人合一”,努力在古意盎然中發散出時代的靈光,把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納入到當代中國畫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儘量使自己的筆墨語言和時代的文化語境相契合。因此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就不難發現他的美學特徵,概括起來有三:

其一,筆墨酣暢蓊鬱而松秀、渾厚而華滋、氣遠而韻高,有元人之氣息。

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雖然我們很難斷定他畫的是南方的山、還是北方的山;或者說是他把“南派”山水畫的空靈與“北派”山水畫的蒼涼交融、結合在一起。但那都 是他複合了所有山的結構,提煉出了自己心中的山水。但這一切似乎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帥聖生先生追隨古人心境,體味中國文人精神所展現出的自己對唯美的純藝術的一種追求。所以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其筆墨可以用松秀和滋潤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松秀”,是指帥聖生先生的筆墨靈動而有層有層次,從容而有厚度、蒼茫樸拙而有隨機生髮的渾淪之氣。有一種毛茸茸的感覺,充滿生命的律動。曾有一段時間,我十分迷戀他畫面的肌理,有時會忍不住用手去觸摸,它給我帶來了現代審美的情趣以及美的享受和無限的遐想……所謂“滋潤”,亦即人們常說的渾厚華滋。

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大多是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的整四尺或整六尺的大幅畫。然而卻並不給人以絲毫枯索、躁硬之感,這除了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較多林木和雲水外,主要是由其略帶憂鬱、蕭散而富有彈性的筆法和縱意、雅逸、迷離秀潤的墨法,以及筆與墨之間的濃淡相參、幹濕互補所造成的。關於這點,他的畫最有說服力,如其畫作《秋日家山圖》和《巫峽圖》。

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畫,雖然以用筆為主,但卻並不排斥用墨,諸如苔點、遠山和部分樹葉、石峰多以墨法為之。這種墨法對筆法是種很好的補充,不但克服了清末“正統派”有幹無濕,有筆無墨的偏弊,而且使得整個畫面筆與墨水乳交融、氣韻生動。看得出來,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其筆墨是師法過元四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帥聖生先生正是通過這種對元人的“奪神抉髓”,從而實現了與傳統的“血脈貫通”。然而卻又能“重開生面”,自成一家之新境。

其二,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其作品給我們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丘壑嚴整、和諧而繁茂、統一而變化,有宋人風骨。

關於傳統文人山水畫的經要,王原祁曾說過一名極有見地的話:“要訪元筆,須透宋法,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則元筆之趣一分不出”。王原祁在這裡所說的“宋法”,包含兩重含義:其一是宋人在置景造鏡方面為山川寫照的認真態度。其二是宋人強調法度和骨力的重理精神。帥聖生先生在創作上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畫學理念,即在筆墨上以元人為師法物件,而在丘壑造鏡方面卻溯本窮源,越過元人,更多地啟發于宋人(此處主要指的是北宋)。

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畫,基本上都屬於密體,高遠式的全景構圖,重巒疊峰,千岩萬壑,十分繁複,但整個畫面卻十分的和諧,統一而富於變化。同樣,關於這點,他的作品也最具說服力。如其畫作《仙源靈境圖》、《人在家鄉外》和最近創作的《懷海大師歸山圖》。

因此,在帥聖先生的山水畫中,在丘壑安排和置景造鏡方面,於我看來,他大致是以五代宋初的“三家山水”為師法物件,但同時也吸收了元人王蒙的特點,所以,正是因為帥聖先生從傳統中走來,但又不拘泥于傳統,我們在欣賞他的畫作時,就能深刻體會到,其筆墨與造型的融合,在寫生造鏡的導引下,生髮出新的語境狀態,在傳統文化精神的深入探究中不斷生髮出新的境界,這也就印證了清代石濤所講的那句名言:“筆墨當隨時代”。環顧左右,在六十歲上下這個年紀,能擔此綱要者又有幾人?

人們常說:“人物畫以神韻為上、花鳥畫以情趣見長、山水畫以意境稱道,這是頗有根據的概說。是的,王國維說過:“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潘天壽也說:“藝術以意境為極致”。

意境是中國畫藝術至高的境界追求,那是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是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精神體驗,是感悟天地之大美,通往“大道”的大門,而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即印證了中國山水畫這一意境美的追求,也便 是帥聖生先生山水畫中所呈現的第三個美學特徵:意境幽遠、含蓄而雋永、空靈而靜謐,反映了當代人嚮往天人和諧,重歸自然的思想和情愫。

是的,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無疑是充滿詩意的。在帥聖生先生的筆下,無論是峰巒蔥翠的煙霞之色,還是滃鬱淋漓的泉石之景,皆有濃郁的詩的情趣和詩的氛圍:含蓄、雋永、靜謐、空靈、甚至還有點憂鬱,有令人遐想的象外之趣。這種象外之趣,即是詩的因數和詩的元素。或換而言之,也就是中國畫的精神性的文化內涵。

畫史顯示:優遊林泉,親近自然,恢復生命的瘦頓,擺脫塵世的困擾,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一項重要功能。從這一層面上理解,中國山水畫並非純然是消極的,而是有著調劑身心,保持精神純潔和健康的積極意義的,這一點,在今天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文明相對缺失,生態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加,人與自然之間和諧被嚴重破壞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為突出。而帥聖生先生的畫,也恰恰正是在這一點上反映了當代人嚮往天人和諧,重歸自然的理想和情愫,從而體現出他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義。

其實,在這裡,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之所以能呈現一種幽遠意境的美,我想,還在於他深得“虛”字在中國畫中的奧妙,精於虛與實的巧妙處理與時空的拓展,古人說:“鏡生於象外”,顯然說意境是包含物象而又超越物象的,包含的部分當然是“實”的部分,是可視的;超越的部分當然是“虛”的部分,是不可視,但可體悟而得到的。象內與象外,其實就是形與無形,實境與虛境的統一體。

一幅畫,唯實則必流俗乏味,是違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唯虛勢必走向虛無主義的泥潭,從而也脫離了繪畫藝術的本體。所以能否把握畫面的虛與實的關係,對意境的創造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對於“虛”字,老子論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惚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大意有說,道的顯現不是外向的,而是深邃的,沖虛的,即“大象無形”是也。這在帥聖生先生的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其《江山垂釣圖》、《歲寒雪夢圖》、《八大出山圖》、《秋上白雲鄉》等。

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中有更虛、由近及遠,以至畫(象)外,與道而合。其實,創造繪畫意境的關鍵之一就在對空間的處理上,沒有空間的延伸,主體精神就無法向縱深馳騁,就不能由有限進入無限的境地;有了深遠的空間,觀者的想像力才能插好上自由的翅膀。

我與帥聖生先生交往近二十年,他那儒雅的風度,挺拔的身姿和深厚的文化涵養,透出一種從容與大度,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那學富五車、吐納八方的藝術家風範。所以他的山水畫中深宏獨特的意境美,不僅來自於其筆墨技巧,更是畫家高尚人格情操,優雅藝術品位與天地萬物神遇跡化的結晶。

最後值得推崇的是帥聖生先生山水畫語言的個性化一一極富視覺的衝擊力。

繪畫的最高境界固然是對“道”的表達,但藝術審美的特徵是直覺的,必以藝術形象語言為基礎。一幅繪畫從某種角度來講,可以說是一部對表達視覺形象語言的探索史。

傳統山水畫由於過分“文人氣”重神輕形而走向了弱化視覺的極端境地,一度陷入僵化。針對此,帥聖生先生以一個畫家敏銳的創造力和革新的勇氣,終於在藝術語言的豐富與強化上找到了屬於看書的藝術語言,這就是誇張與概括有度的、對比分明的、繁複生動的畫面形象,不厭其精的點線造型與酣暢淋漓的墨韻相結合,變化而又諧和。這正和白居易《琵琶行》中:“輕攏慢撚抹複挑,銀瓶砸破水漿迸”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帥聖生先生正以博大的心懷,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納山水之性情,從而去拓展中國山水畫“內美”的無限空間。他遠追宋、元,近宗“清四僧”、黃賓虹等,轉益多師,風格多變,誠屬不易。並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其藝術修養與才情、技法已經開始完美地結合,一代藝術家的形象在畫壇上秀出同儕、悄然然崛起,而成一家之風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深邃宏大的意境,清新典雅的格調構成了帥聖生先生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是的,帥聖生先生的藝術創作是當代畫壇百花園中不可多得的一株奇葩。“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他那藝術的活水便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那造化便是自然風物,時代生活;那心源便是對造化的參悟,對傳統大“道”的會通。

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內心無比敬重那些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他們心靈的獨特以精神的放逐令我由衷感動——而在我的家鄉,帥聖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天才型的藝術家。他不但精於版畫、鋼筆畫創作,更精於國畫山水、花鳥創作,寫意花鳥尤見性情(因篇幅有限,花鳥畫論另章散論)。而且,我們驚喜地看到,無論何種畫種,只要他一出手,就能達到高峰,實屬曠世奇才。

2012年4月23日初稿於南昌灣裡 2016年5月3日定稿于南昌紅穀灘新區

冷光輝:1965年生,江西奉新人,大學教授,詩人,書畫評論家

快樂庭院誠邀更多的機構團體或個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只要有益於青少年的成長和學習,快樂庭院就有你的展臺!

郵箱:hdlmej@126.com

他真正把自己解放了。

在繪畫藝術的不懈追求中,未經科班的帥聖生先生經過社會磨礪和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洗禮及自身的審美追求,終於在二十一世紀之初作出了一個重大的藝術抉擇,將主要精力專事國畫創作。

這以後,帥聖生先生在畫壇上曾有一段時間的沉靜期。在這段時間裡,帥聖生先生遍賞歷代大師的經典之作,體悟前人的藝術精神和筆墨境界,研讀傳統的繪畫史論,加強綜合修養,苦練書法,同時密切關注當代西方藝術及國內畫壇的發展趨勢,不斷注重生活蒙養,投身于自然懷抱,採集養分,蕩滌心靈。這些學養、才情、能力都是構成帥聖生先生繪畫能力及風格的基礎。通過幾年的沉潛和修煉,他在2006年就創作了一批高品質的國畫山水、花鳥作品。從此,帥聖先生似乎找到了與自己的繪畫藝術相通的筆情、筆性,落筆便生墨韻,筆筆相連,連成景至不絕的大千世界。

在十幾年的國畫創作探索中,帥聖生先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創作路數,從重景物轉到了重情意,從重形色轉到了重筆墨,他對中國山水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自己的創作中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繪畫形式上追求正大氣象,渾厚博大;在氣息、氣韻外追求蒼潤、秀雅、清逸、淋漓、煙雲流蕩……並在自然的感悟中去印證古人法式的精髓,注意到筆墨的品質以及它的厚度、潤度、力度及勾、勒、 擦、點、染的關係,而謀局經營,亦保持了一種自然。

時至今天,帥聖生先生的作品,已呈現了以筆為骨、以墨為韻、以詩為魂的總體氣象。傳達出了他對中國山水畫的總體認識和具體把握能力。在帥聖生先生看來,中國山水畫筆墨的當代轉換,需要有時代精神和現代氣象的內在支持才能完成,不然就只能是筆墨樣式的表面文章了;而且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他不僅著眼于對古法的深入掌握,而且更注重自然與心靈的“天人合一”,努力在古意盎然中發散出時代的靈光,把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納入到當代中國畫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儘量使自己的筆墨語言和時代的文化語境相契合。因此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就不難發現他的美學特徵,概括起來有三:

其一,筆墨酣暢蓊鬱而松秀、渾厚而華滋、氣遠而韻高,有元人之氣息。

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雖然我們很難斷定他畫的是南方的山、還是北方的山;或者說是他把“南派”山水畫的空靈與“北派”山水畫的蒼涼交融、結合在一起。但那都 是他複合了所有山的結構,提煉出了自己心中的山水。但這一切似乎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帥聖生先生追隨古人心境,體味中國文人精神所展現出的自己對唯美的純藝術的一種追求。所以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其筆墨可以用松秀和滋潤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松秀”,是指帥聖生先生的筆墨靈動而有層有層次,從容而有厚度、蒼茫樸拙而有隨機生髮的渾淪之氣。有一種毛茸茸的感覺,充滿生命的律動。曾有一段時間,我十分迷戀他畫面的肌理,有時會忍不住用手去觸摸,它給我帶來了現代審美的情趣以及美的享受和無限的遐想……所謂“滋潤”,亦即人們常說的渾厚華滋。

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大多是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的整四尺或整六尺的大幅畫。然而卻並不給人以絲毫枯索、躁硬之感,這除了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較多林木和雲水外,主要是由其略帶憂鬱、蕭散而富有彈性的筆法和縱意、雅逸、迷離秀潤的墨法,以及筆與墨之間的濃淡相參、幹濕互補所造成的。關於這點,他的畫最有說服力,如其畫作《秋日家山圖》和《巫峽圖》。

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畫,雖然以用筆為主,但卻並不排斥用墨,諸如苔點、遠山和部分樹葉、石峰多以墨法為之。這種墨法對筆法是種很好的補充,不但克服了清末“正統派”有幹無濕,有筆無墨的偏弊,而且使得整個畫面筆與墨水乳交融、氣韻生動。看得出來,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其筆墨是師法過元四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帥聖生先生正是通過這種對元人的“奪神抉髓”,從而實現了與傳統的“血脈貫通”。然而卻又能“重開生面”,自成一家之新境。

其二,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其作品給我們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丘壑嚴整、和諧而繁茂、統一而變化,有宋人風骨。

關於傳統文人山水畫的經要,王原祁曾說過一名極有見地的話:“要訪元筆,須透宋法,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則元筆之趣一分不出”。王原祁在這裡所說的“宋法”,包含兩重含義:其一是宋人在置景造鏡方面為山川寫照的認真態度。其二是宋人強調法度和骨力的重理精神。帥聖生先生在創作上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畫學理念,即在筆墨上以元人為師法物件,而在丘壑造鏡方面卻溯本窮源,越過元人,更多地啟發于宋人(此處主要指的是北宋)。

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畫,基本上都屬於密體,高遠式的全景構圖,重巒疊峰,千岩萬壑,十分繁複,但整個畫面卻十分的和諧,統一而富於變化。同樣,關於這點,他的作品也最具說服力。如其畫作《仙源靈境圖》、《人在家鄉外》和最近創作的《懷海大師歸山圖》。

因此,在帥聖先生的山水畫中,在丘壑安排和置景造鏡方面,於我看來,他大致是以五代宋初的“三家山水”為師法物件,但同時也吸收了元人王蒙的特點,所以,正是因為帥聖先生從傳統中走來,但又不拘泥于傳統,我們在欣賞他的畫作時,就能深刻體會到,其筆墨與造型的融合,在寫生造鏡的導引下,生髮出新的語境狀態,在傳統文化精神的深入探究中不斷生髮出新的境界,這也就印證了清代石濤所講的那句名言:“筆墨當隨時代”。環顧左右,在六十歲上下這個年紀,能擔此綱要者又有幾人?

人們常說:“人物畫以神韻為上、花鳥畫以情趣見長、山水畫以意境稱道,這是頗有根據的概說。是的,王國維說過:“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潘天壽也說:“藝術以意境為極致”。

意境是中國畫藝術至高的境界追求,那是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是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精神體驗,是感悟天地之大美,通往“大道”的大門,而我們在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中即印證了中國山水畫這一意境美的追求,也便 是帥聖生先生山水畫中所呈現的第三個美學特徵:意境幽遠、含蓄而雋永、空靈而靜謐,反映了當代人嚮往天人和諧,重歸自然的思想和情愫。

是的,我們看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無疑是充滿詩意的。在帥聖生先生的筆下,無論是峰巒蔥翠的煙霞之色,還是滃鬱淋漓的泉石之景,皆有濃郁的詩的情趣和詩的氛圍:含蓄、雋永、靜謐、空靈、甚至還有點憂鬱,有令人遐想的象外之趣。這種象外之趣,即是詩的因數和詩的元素。或換而言之,也就是中國畫的精神性的文化內涵。

畫史顯示:優遊林泉,親近自然,恢復生命的瘦頓,擺脫塵世的困擾,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一項重要功能。從這一層面上理解,中國山水畫並非純然是消極的,而是有著調劑身心,保持精神純潔和健康的積極意義的,這一點,在今天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文明相對缺失,生態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加,人與自然之間和諧被嚴重破壞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為突出。而帥聖生先生的畫,也恰恰正是在這一點上反映了當代人嚮往天人和諧,重歸自然的理想和情愫,從而體現出他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義。

其實,在這裡,帥聖生先生的山水畫之所以能呈現一種幽遠意境的美,我想,還在於他深得“虛”字在中國畫中的奧妙,精於虛與實的巧妙處理與時空的拓展,古人說:“鏡生於象外”,顯然說意境是包含物象而又超越物象的,包含的部分當然是“實”的部分,是可視的;超越的部分當然是“虛”的部分,是不可視,但可體悟而得到的。象內與象外,其實就是形與無形,實境與虛境的統一體。

一幅畫,唯實則必流俗乏味,是違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唯虛勢必走向虛無主義的泥潭,從而也脫離了繪畫藝術的本體。所以能否把握畫面的虛與實的關係,對意境的創造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對於“虛”字,老子論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惚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大意有說,道的顯現不是外向的,而是深邃的,沖虛的,即“大象無形”是也。這在帥聖生先生的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其《江山垂釣圖》、《歲寒雪夢圖》、《八大出山圖》、《秋上白雲鄉》等。

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中有更虛、由近及遠,以至畫(象)外,與道而合。其實,創造繪畫意境的關鍵之一就在對空間的處理上,沒有空間的延伸,主體精神就無法向縱深馳騁,就不能由有限進入無限的境地;有了深遠的空間,觀者的想像力才能插好上自由的翅膀。

我與帥聖生先生交往近二十年,他那儒雅的風度,挺拔的身姿和深厚的文化涵養,透出一種從容與大度,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那學富五車、吐納八方的藝術家風範。所以他的山水畫中深宏獨特的意境美,不僅來自於其筆墨技巧,更是畫家高尚人格情操,優雅藝術品位與天地萬物神遇跡化的結晶。

最後值得推崇的是帥聖生先生山水畫語言的個性化一一極富視覺的衝擊力。

繪畫的最高境界固然是對“道”的表達,但藝術審美的特徵是直覺的,必以藝術形象語言為基礎。一幅繪畫從某種角度來講,可以說是一部對表達視覺形象語言的探索史。

傳統山水畫由於過分“文人氣”重神輕形而走向了弱化視覺的極端境地,一度陷入僵化。針對此,帥聖生先生以一個畫家敏銳的創造力和革新的勇氣,終於在藝術語言的豐富與強化上找到了屬於看書的藝術語言,這就是誇張與概括有度的、對比分明的、繁複生動的畫面形象,不厭其精的點線造型與酣暢淋漓的墨韻相結合,變化而又諧和。這正和白居易《琵琶行》中:“輕攏慢撚抹複挑,銀瓶砸破水漿迸”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帥聖生先生正以博大的心懷,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納山水之性情,從而去拓展中國山水畫“內美”的無限空間。他遠追宋、元,近宗“清四僧”、黃賓虹等,轉益多師,風格多變,誠屬不易。並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其藝術修養與才情、技法已經開始完美地結合,一代藝術家的形象在畫壇上秀出同儕、悄然然崛起,而成一家之風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深邃宏大的意境,清新典雅的格調構成了帥聖生先生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是的,帥聖生先生的藝術創作是當代畫壇百花園中不可多得的一株奇葩。“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他那藝術的活水便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那造化便是自然風物,時代生活;那心源便是對造化的參悟,對傳統大“道”的會通。

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內心無比敬重那些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他們心靈的獨特以精神的放逐令我由衷感動——而在我的家鄉,帥聖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天才型的藝術家。他不但精於版畫、鋼筆畫創作,更精於國畫山水、花鳥創作,寫意花鳥尤見性情(因篇幅有限,花鳥畫論另章散論)。而且,我們驚喜地看到,無論何種畫種,只要他一出手,就能達到高峰,實屬曠世奇才。

2012年4月23日初稿於南昌灣裡 2016年5月3日定稿于南昌紅穀灘新區

冷光輝:1965年生,江西奉新人,大學教授,詩人,書畫評論家

快樂庭院誠邀更多的機構團體或個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只要有益於青少年的成長和學習,快樂庭院就有你的展臺!

郵箱:hdlmej@126.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