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業旅遊創新大會」手裡攥著一副好牌,如何打造出工業旅遊的“黃石模式”,值得思考!

核心提示:

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在黃石的成功舉行, 見證了這座工業老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 也為黃石的未來發展添加了一條值得選擇的轉型之路。

工業是黃石最大的城市資源, 工業旅遊是大有可為的轉型文章。 工業旅遊與其他諸多產業的融合發展思路, 探析了工業城市轉型升級路徑, 以及城市如何依託工業遺址和遺產, 實現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如何利用和整合豐富的工業資源, 進一步實現黃石工業旅遊提檔升級和融合發展, 做大工業旅遊蛋糕, 助力黃石轉型發展,

是當前今後我們需要積極探索的城市新課題。

統籌規劃 整合工業資源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讓遊客能夠到地下數百米的深處, 近距離感受採礦工業的實景, 同時還可以讓遊客橫跨天坑, 感受露天採礦的震撼。 ”11月28日, 湖北國家礦山公園經營管理部部長劉源,

正在向前來拍攝的中央電視臺記者介紹國家礦山公園的旅遊特色。

天坑中一圈圈宛如年輪般的痕跡, 是幾十年間採礦留下的印記。 這種開採方法不僅能改善人員、礦山機械的作業條件, 還能增強邊坡的穩定性, 避免聯動崩塌。 如此壯觀的工業遺址, 讓工業旅遊大會的來訪嘉賓們紛紛感歎不虛此行。 來自隨州的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東表示, 沒想到礦山公園能給自己帶來這樣巨大的震撼, 黃石工業旅遊資源豐富, 設置合理, 希望黃石的明天越來越好。

作為我市發展較好的工業旅遊景點, 勁牌公司從2008年起就已經著手打造工業旅遊。 “跟著勁酒去旅行”活動, 勁酒已經連續舉辦多年, 頗受好評,

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還讓消費者在寄情山水、品嘗美酒佳釀之餘, 全程觀摩和學習、體驗酒文化和勁酒的發展歷程, 讓整個旅程更具文化氣息、更有深遠意義。

紅牆金瓦, 畫樓朱閣, 勁牌展館不僅散發著清廷建築古色古香的典雅魅力, 同時也對中國釀酒歷史和酒文化作了細緻的詮釋。 在這裡, 除了可以瞭解到勁酒的發展歷程, 同時還能感受到千年留香的釀酒文化。 2015年勁牌公司獲評“湖北省四星級工業旅遊景區”, 也成為自《湖北省工業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最新標準頒佈以來首家獲此資質的企業。

“勁牌是一個全國知名的品牌, 它在全國的知名度, 對於整個黃石地區的工業旅遊, 都有一個帶動作用。

”武漢拓撲偉域網路有限公司經理劉魁說。

然而, 我市工業旅遊資源時間跨度長、分佈廣、典型性強, 這也在客觀上造成各景點區位分散。 目前我市已開發的工業旅遊景點分佈在不同的城區, 相互間距離較遠, 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勁牌公司旅遊點位於大冶城區附近,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鐵山區, 華新水泥廠舊址位於黃石港區。

“我們認為, 黃石應該以工業遺產片區為依據, 以黃石老中心城區(黃荊山以北、包括鐵山區、黃石港區、下陸區、西塞山區)為黃石工業旅遊開發核心帶, 實施‘一體三翼’的工業旅遊開發策略。 ”湖北師範大學旅遊系講師王軍、庾君芳建議, 我市應該以近代的“漢冶萍”工業為主體, 即以大冶鐵礦為首,

大冶鋼廠為尾, 形成黃石工業旅遊開發“主體”;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華新水泥廠舊址、下陸東鋼舊址為三翼, 形成古代、近代和現代工業遺址的串聯成面。 以此實現點面結合, 打開黃石工業旅遊的突破口。

工業旅遊開發, 規劃是關鍵。 我市“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 要提升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打造中國最美工業旅遊城市目的地, 推動我市旅遊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黃石市加快工業旅遊發展打造最美工業旅遊城市三年行動計畫》《黃石市工業旅遊品質標準》等綱領性檔也在抓緊時間制訂中。

創新發展 做大品牌效應

“與全國大多數地區以現代工廠旅遊不同,黃石工業旅遊的核心是擁有豐富的礦冶工業文明史內涵,這也是黃石旅遊業的最大優勢。”湖北師範大學工業遺產研究所研究員劉金林認為,礦冶文化是黃石的亮點和賣點。

黃石礦冶文化的源頭,當屬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作為中國第一座反映古代礦冶科技史的專業性博物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於1984年12月建成開放。湖北省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明志認為,黃石依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這樣優秀的旅遊產品開展工業旅遊,潛力巨大。

如今,遊客在古銅礦遺址,不但能在保險櫃前看到古人使用過的生產工具,而且還能通過聲光電技術,在遺址展廳裡看到古人當時從事採礦冶煉生產的全過程。

“我們將會把青銅小鎮打造成一個旅遊爆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委會主任馮海潮介紹,將依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在北側建立銅綠山特色青銅小鎮。在青銅小鎮上,將按照歷史順序,融入大冶各時代典型的建構築物,市民可以看到復原的古代青山場院、昌化院、草王嘴城等古城。同時建設礦石展覽館、古玩市場、青銅產品製作交易中心、影視基地,讓遊客還可以親身體驗青銅的鑄造、冶煉的過程。

“礦山公園在全國的知名度很高,來黃石的人都要來看看。”剛剛與黃石市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簽署5.5億元大合同的廣州露雲娜美露營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郭咖銘,談起即將在國家礦山公園投資的國際房車露營運行項目,抑制不住興奮之情。

礦山公園是黃石標誌性的旅遊目的地,郭咖銘的公司在兩年前就開始與黃石相關部門接洽,想要進行投資和開發。“我們計畫把現在礦山公園這樣一個偏向于人文觀景的景區,轉化為一個可以深度旅遊的體驗式項目。”郭咖銘說,公司將圍繞景區原有礦冶因素和新開發的山地運動,在礦山公園裡開展吃、住、玩的一系列活動。

工業旅遊的創新開發需要更多的市場主體的介入,而要實現我市工業旅遊的突破,除了對貫穿古今的礦冶文化資源的開發,對現代工業資源的融合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工業旅遊創新大會期間,一場名為“光榮與夢想”的黃石工業文明展在湖北水泥遺址博物館(華新水泥舊址)展出,這場對多年來我市工業文明的一次巡禮式的展出和青銅器展、冷軍油畫展、水泥藝術製品展等會展,既回顧了百年華新的歷史,也昭示著這座古老建築群未來的命運。

據瞭解,除了黃石工業文明展會長期保存外,位於博物館大門正前方由礦渣庫改建而成的會展中心,以後將作為我市的會展中心,開展各種各樣的展覽活動。

黃石市文新廣局黨組成員、市文物局局長鄒曉芳透露,已經有不少藝術家和文化公司希望能在會展中心開辦展覽活動的意向,“作為一座位於市中心,有百年歷史的文化中心,未來的文化藝術活動肯定會越來越活躍,也會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的關注。”

加強推廣 開發旅遊市場

工業旅遊盛會的召開,讓黃石人李紅甚是興奮。

1998年下崗後,李紅做起了孔雀石等礦石禮品的銷售生意,如今僅是位於礦山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內的門面,就陳列了將近百萬元的珍貴礦石。

因為契合礦山公園的主題,李紅被邀請進去開店。“之前的地礦科普大會和現在的工業旅遊大會,我雙手歡迎。”李紅說,通過宣傳推介,遊客會越來越多,礦石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在工業旅遊創新大會開幕前,我市在宣傳推介方面接連發力。從11月15日開始,一段片長為10秒的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宣傳片,在央視一套準時播出。該片展示了黃石工業文明深厚底蘊、工業旅遊獨特魅力和工業發展輝煌成就,為全國第二屆工業旅遊創新大會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而早在今年9月份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還看今朝——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中,從礦坑到公園,從戴帽子的礦工到拿起旗子的導遊,多種工業元素彙聚一起,折射出黃石轉型的巨大成就和工業旅遊的巨大魅力。

旅行社在旅遊線路的開發和市場宣傳推廣等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為此,工業旅遊大區鐵山區在我市先行一步。今年8月出臺的《鐵山區旅遊產業發展獎勵辦法》,對落戶鐵山表現優秀的旅行社進行重獎。還積極鼓勵市場化運作的國際性、全國性或省級大型會展旅遊節慶活動來鐵山舉行,對於引進活動的旅遊企業,單位或個人,視活動的規模、參加人數和效益,一次性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

“我們將大力實施礦冶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工程,積極發揮鐵山礦冶文化研究會作用,深度挖掘鐵山礦冶文化內涵,傳承、保護和延續孫權、岳飛、石達開、東方朔、張之洞、盛宣懷等名人文脈,努力將鐵山打造成‘最美工業鄉愁’的體驗區。”鐵山區文體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來說,黃石的工業旅遊線路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和外面的差距是存在的,但我相信,過了幾年,我們開發好之後,距離就會越來越短。”從事多年旅遊業的美爾雅旅行的社孟淳認為,黃石工業旅遊的後續開發,可以充分汲取外地的經驗,取長補短。

“我們要借助工業旅遊大會的東風,積極推動市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來引導工業旅遊的發展。旅遊行業也要抓住這次機遇,好好梳理黃石的工業旅遊資源,制定一些有特色的旅遊線路。”市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革勝說。

記者手記:

開創工業旅遊黃石模式

根據國家旅遊局日前公佈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家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和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工業旅遊接待遊客量達2.4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300億元。

市委書記馬旭明表示,工業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是城市發展的根脈和靈魂;黃石每一處工業遺址就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黃石大地上,工業旅遊就是要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讓她們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手裡攥著一副好牌,我們要打造出工業旅遊的黃石模式。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上,芳香特色小鎮、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開發、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露營專案等8個專案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277.1億元。這些專案都已經不再局限於“工業”和“旅遊”的簡單疊加,而是強化創意、注重與遊客的互動體驗。

做好工業旅遊,就要避免出現遊客“買票進門,看完就走”的傳統旅遊體驗模式,如何將我市的這些工業遺址品牌與顧客體驗實現最佳結合,是有關部門和旅遊從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來源|黃石日報

黃石發佈

100000+黃石人都關注的微信平臺

就差你了

創新發展 做大品牌效應

“與全國大多數地區以現代工廠旅遊不同,黃石工業旅遊的核心是擁有豐富的礦冶工業文明史內涵,這也是黃石旅遊業的最大優勢。”湖北師範大學工業遺產研究所研究員劉金林認為,礦冶文化是黃石的亮點和賣點。

黃石礦冶文化的源頭,當屬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作為中國第一座反映古代礦冶科技史的專業性博物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於1984年12月建成開放。湖北省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明志認為,黃石依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這樣優秀的旅遊產品開展工業旅遊,潛力巨大。

如今,遊客在古銅礦遺址,不但能在保險櫃前看到古人使用過的生產工具,而且還能通過聲光電技術,在遺址展廳裡看到古人當時從事採礦冶煉生產的全過程。

“我們將會把青銅小鎮打造成一個旅遊爆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委會主任馮海潮介紹,將依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在北側建立銅綠山特色青銅小鎮。在青銅小鎮上,將按照歷史順序,融入大冶各時代典型的建構築物,市民可以看到復原的古代青山場院、昌化院、草王嘴城等古城。同時建設礦石展覽館、古玩市場、青銅產品製作交易中心、影視基地,讓遊客還可以親身體驗青銅的鑄造、冶煉的過程。

“礦山公園在全國的知名度很高,來黃石的人都要來看看。”剛剛與黃石市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簽署5.5億元大合同的廣州露雲娜美露營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郭咖銘,談起即將在國家礦山公園投資的國際房車露營運行項目,抑制不住興奮之情。

礦山公園是黃石標誌性的旅遊目的地,郭咖銘的公司在兩年前就開始與黃石相關部門接洽,想要進行投資和開發。“我們計畫把現在礦山公園這樣一個偏向于人文觀景的景區,轉化為一個可以深度旅遊的體驗式項目。”郭咖銘說,公司將圍繞景區原有礦冶因素和新開發的山地運動,在礦山公園裡開展吃、住、玩的一系列活動。

工業旅遊的創新開發需要更多的市場主體的介入,而要實現我市工業旅遊的突破,除了對貫穿古今的礦冶文化資源的開發,對現代工業資源的融合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工業旅遊創新大會期間,一場名為“光榮與夢想”的黃石工業文明展在湖北水泥遺址博物館(華新水泥舊址)展出,這場對多年來我市工業文明的一次巡禮式的展出和青銅器展、冷軍油畫展、水泥藝術製品展等會展,既回顧了百年華新的歷史,也昭示著這座古老建築群未來的命運。

據瞭解,除了黃石工業文明展會長期保存外,位於博物館大門正前方由礦渣庫改建而成的會展中心,以後將作為我市的會展中心,開展各種各樣的展覽活動。

黃石市文新廣局黨組成員、市文物局局長鄒曉芳透露,已經有不少藝術家和文化公司希望能在會展中心開辦展覽活動的意向,“作為一座位於市中心,有百年歷史的文化中心,未來的文化藝術活動肯定會越來越活躍,也會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的關注。”

加強推廣 開發旅遊市場

工業旅遊盛會的召開,讓黃石人李紅甚是興奮。

1998年下崗後,李紅做起了孔雀石等礦石禮品的銷售生意,如今僅是位於礦山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內的門面,就陳列了將近百萬元的珍貴礦石。

因為契合礦山公園的主題,李紅被邀請進去開店。“之前的地礦科普大會和現在的工業旅遊大會,我雙手歡迎。”李紅說,通過宣傳推介,遊客會越來越多,礦石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在工業旅遊創新大會開幕前,我市在宣傳推介方面接連發力。從11月15日開始,一段片長為10秒的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宣傳片,在央視一套準時播出。該片展示了黃石工業文明深厚底蘊、工業旅遊獨特魅力和工業發展輝煌成就,為全國第二屆工業旅遊創新大會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而早在今年9月份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還看今朝——喜迎十九大特別節目》中,從礦坑到公園,從戴帽子的礦工到拿起旗子的導遊,多種工業元素彙聚一起,折射出黃石轉型的巨大成就和工業旅遊的巨大魅力。

旅行社在旅遊線路的開發和市場宣傳推廣等多方面具有得天獨厚優勢,為此,工業旅遊大區鐵山區在我市先行一步。今年8月出臺的《鐵山區旅遊產業發展獎勵辦法》,對落戶鐵山表現優秀的旅行社進行重獎。還積極鼓勵市場化運作的國際性、全國性或省級大型會展旅遊節慶活動來鐵山舉行,對於引進活動的旅遊企業,單位或個人,視活動的規模、參加人數和效益,一次性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

“我們將大力實施礦冶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工程,積極發揮鐵山礦冶文化研究會作用,深度挖掘鐵山礦冶文化內涵,傳承、保護和延續孫權、岳飛、石達開、東方朔、張之洞、盛宣懷等名人文脈,努力將鐵山打造成‘最美工業鄉愁’的體驗區。”鐵山區文體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來說,黃石的工業旅遊線路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和外面的差距是存在的,但我相信,過了幾年,我們開發好之後,距離就會越來越短。”從事多年旅遊業的美爾雅旅行的社孟淳認為,黃石工業旅遊的後續開發,可以充分汲取外地的經驗,取長補短。

“我們要借助工業旅遊大會的東風,積極推動市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來引導工業旅遊的發展。旅遊行業也要抓住這次機遇,好好梳理黃石的工業旅遊資源,制定一些有特色的旅遊線路。”市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革勝說。

記者手記:

開創工業旅遊黃石模式

根據國家旅遊局日前公佈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家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和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工業旅遊接待遊客量達2.4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300億元。

市委書記馬旭明表示,工業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是城市發展的根脈和靈魂;黃石每一處工業遺址就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黃石大地上,工業旅遊就是要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讓她們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手裡攥著一副好牌,我們要打造出工業旅遊的黃石模式。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上,芳香特色小鎮、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開發、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露營專案等8個專案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277.1億元。這些專案都已經不再局限於“工業”和“旅遊”的簡單疊加,而是強化創意、注重與遊客的互動體驗。

做好工業旅遊,就要避免出現遊客“買票進門,看完就走”的傳統旅遊體驗模式,如何將我市的這些工業遺址品牌與顧客體驗實現最佳結合,是有關部門和旅遊從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來源|黃石日報

黃石發佈

100000+黃石人都關注的微信平臺

就差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