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獨家重磅|富國基金勇當高位接盤俠,2年裡“高買低賣”巨虧30多億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 轉載需授權

作者 | 常山

編輯 | 湯包子

年底了, 風雲君向各位剛剛打開電梯的老鐵們拜個晚年, 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十五的月亮二月二龍抬頭。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 年度各大基金排名又要開始啦, 用新成立的基金去拉抬老基金或集中拉升標杆基金重倉標的等等方式已是見怪不怪, 風雲君知道各位老鐵浸淫A股多年, 徹底免疫了。 風雲君如果玩不出什麼新姿勢來, 估計這篇文章就要被關閉退出了!

今天風雲君要跟各位大家聊的是你們很難見到的公募基金奇觀喲, 買票進成人場也不一定能看到哦, 保證各位讀完之後眼界大開、面紅耳熱、呼吸急促、醉眼迷離:A股大型公募基金勇當高位接盤俠, 頻繁上演高買低賣, 2年裡巨虧30多億, 虧得都快裸奔了卻依然滿面春風, 光鮮亮麗在A股市場招搖過市。

一、四隻“虧損王”

本文的主角是富國系列基金, 符合我們所描述的特徵的主要是: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型基金、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富國天合穩健優選混合型基金和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

為了對這幾個基金由個初步的認識, 先看下他們的淨值變動情況,

見下圖:

1、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型基金

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型基金成立之初的資產規模是54.67億, 2015年中報以來, 截止到2017年11月20日, 淨值縮水30%, 淨資產從2015年中報的46.13億元, 減少到2017年三季報的24.05億, 減少幅度達48%, 基金份額從同期的23.09億份減少到17.37億份, 減少了1/4。

2015年虧損11.82億元,

當期利潤為-10.93億元;2016年全年虧損15.18億元, 當期利潤為-19.35億元。 兩年虧損超30億。

2、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自2015年中報以來,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淨值縮水40%, 淨資產從2015年中報的43.81億元, 減少到2016年四季報的21.80億, 減少幅度達50%, 同期, 基金份額從27.41億份減少到9.04億份,

減少了2/3。

2015年下半年虧損2.16億元;2016年全年虧損1.10億元, 當期利潤為-4.69億元。

3、富國天合穩健優選混合型基金

富國天合穩健優選混合型基金, 自2015年中報以來,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淨值縮水52%, 淨資產從2015年中報的46.13億元, 減少到2016年四季報的25.00億, 減少幅度達45.80%, 同期,基金份額從23.10億份減少到21.22億份。

2016年全年虧損4.40億元,當期利潤為-6.86億元。

4、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

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自2015年中報以來,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淨值縮水52%,淨資產從2015年中報的32.64億元,減少到2017年三季報的22.45億,減少幅度達31.22%,同期,基金份額從16.10億份減少到11.60億份。

2016年全年虧損5.53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2.87億元。

別看這四大基金淨值不斷減少,它們可是在用“淨值”勇當接盤俠,用基民和股民的“生命”在表演高買低買的大戲——至於他們在説明誰,目的是什麼,我們秉持一切以公開信息為研究基礎的原則,就不去枉加揣測了。不過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展開想像力的翅膀,推理出個合理結論,應該不難。

二、三家“神股票”

那麼,它們都去接盤了哪些股票呢?

為了讓老鐵們搞清楚案例的分析邏輯,同時儘量不影響閱讀體驗,下文三個案例的分析,第一個案例進行全邏輯分析,後兩個案例因為邏輯相同,直接闡述分析結論。

1、盈峰環境(000967.SZ)

(1)高位接盤俠:富國系列基金紮堆現身

盈峰環境的曾用名是上風高科,2014年9月9日因重大事項停牌,2015年3月31日複牌(剛好錯過2015年1季報),上市公司以17.43億元收購宇星科技100%股權,重大資產重組疊加牛市中期,複牌後股價連續五個一字板,隨後一路震盪上漲,從複牌日到最高點(2015年6月8日)區間漲幅近180%。

經過風雲君市值管理系統的大資料分析發現,在股價大幅上漲、連續打出一字板後,出現一批“雷鋒”接盤俠,在高位接走大量籌碼,並且長期鎖倉,導致自身虧損累累。

先看下表:

上表是盈峰環境2015年中報、三季報、年報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倉情況,標紅的是富國系列基金各時期的持倉情況。

下表則是富國系列基金在各階段持有盈峰環境股份的情況:

為了方便各位老鐵理解這些基金的進出所對應的股價走勢,風雲君製作下圖(非常重要):

從上圖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完美地向我們一眾小散詮釋了什麼叫標準的高買低賣!這種嫺熟的手法令很多散戶韭菜都自愧不如——這就跟不錯過任何一次買入點一樣,想要不錯過任何一次虧損點,也是很難的。

連續兩次大手筆的高買低賣累計虧損多少,下文還會展開。我們先來看看這“雷鋒”接盤基金的淨值變動情況。

(2)基金虧損概算

a、持倉資料

盈峰環境2015年半年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倉數量,依次是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型基金持有700萬股、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持有341.84萬股、富國天合穩健優選股票型基金持有300萬股、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持有300萬股。

此外,富國天博創新主題混合型基金持有89.98萬股)、富國高端製造行業股票型基金持有69.18萬股、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A基金持有30萬股、富國天成紅利混合型基金持有17.9萬股。

b、 持倉均價概算

以這四大基金為主,富國系列基金出現在盈峰環境2015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列表中,統計基金定期報告所公佈的資料,在2015年二季度,富國系列基金累計買入盈峰環境1850萬股,持股市值4.6億元(這個市值是基金公司當期末公佈市值,實際情況是已經出現了虧損),持倉均價為24.86元。

經計算同期單一基金的持倉個股漲跌幅、倉位比重以及基金淨值變動,最終估算出:富國系列基金買入盈峰環境的持倉成本價應該在26.60-27.00區間,與二季度除權前均價為26.41元比較接近。

c、 龍虎榜資料

2015年2季度盈峰環境共上龍虎榜5次,分別是4月8日、4月16日、6月25日、6月26日、6月29日,其中:

4月8日兩個機構席位買入2357萬元,對應當日收盤價21.14元,買入股票數為111.55萬股;

4月16日四個機構席位買入16298萬元,對應當日收盤價26.26元,買入股票數為620.64萬股。

那麼問題來了,誰在盈峰環境的股價處於連續大漲後的高位大筆買入?看下圖:

結合龍虎榜資料及富國系列基金持倉均價(2015年半年報數據),機構席位現身高位接盤。風雲君斗膽猜測,當日現身龍虎榜高位接盤的機構席位很可能就是富國系列基金。

那麼,問題又來了:富國系列基金為啥要在高位大舉買入盈峰環境呢?是真的看好這家公司嗎?

可是,接盤當日盈峰環境的動態市盈率已高達130倍,這顯然與自詡為價值投資的公募基金的投資風格不符嘛!

我們暫且接受(假設)富國系列基金“長期看好盈峰環境”而不計成本地大舉買入的這個投資邏輯,接著再往下追蹤。

d、 虧損概算

問題又雙叒叕來了:前文說到,假設富國系列基金長期看好盈峰環境而選擇高位不計成本買入,可是,富國系列基金卻明顯玩了一次短線交易,富國系列基金在二季度剛買入,三季度就賣出了。

既然是長期看好盈峰環境,為什麼又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出局?見下圖: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二季度末持有盈峰環境的基金只有13家,而富國系列基金就占了9家,占比高達70%,13檔基金合計持股2435萬股,而富國系列基金合計持股達1850萬股,占當期的76%。

各位老鐵,這比例高得嚇人哪!而在隨後的三季度就有6只富國基金退出,資深散戶級的“高買低賣”導致富國系列基金僅僅三季度在盈峰環境這一檔股票上實際虧損超過5000萬,此外,富國改革動力、富國城鎮發展和富國天合穩健優選等三檔基金浮虧超過1.2億。

這才是第一回合買賣就累計虧損超過1.7億。如此高買低賣的“雷鋒”義舉富國系列基金在盈峰環境上又玩了第二回。

不過這第二次還是有所創新:不再是其他資金拉抬,而改為富國系列基金自己“拉抬”。

在2015年三季度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出局的幾檔基金,在2015年四季度又出現了,而這次出現的同時還伴隨股價的反彈,見下表、圖:

從上表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包括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富國天博創新主題、富國高端製造行業等基金在三季度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後,又紮堆出現在四季度。

如此短平快、賣低買高的交易,讓眾多小散們也自歎不如啊。

在完成一路拉抬後,富國系列基金在隨後的2016年一季度又消失了,見下圖:

根據基金公佈的資料及當期股價加權平均計算得出,這又一次的教科書級的“高買低賣”導致富國系列基金至少虧損1.2億。而這只是計算出的一小部分虧損金額。

此時,應該再回頭看看那四檔基金的淨值變動走勢圖,尤其是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基金,下文單獨分析。

見上表,正如前文所言,從2016年開始,富國系列基金陸續減持,並在2016年二季度清倉掉最後的600萬股。

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從2015年二季度開始接盤,期間還數次加倉,而它的賣出時機顯然與它的買入和加倉時機有點尷尬,增減持變動示意圖如下:

由上圖可測算出,僅僅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在盈峰環境上的虧損額超過6700萬元。

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基金、富國天合穩健優選基金和富國城鎮發展基金等虧損計算方法類似,得出富國系列基金在盈峰環境上累計虧損額在3-3.3億之間(已剔除重複計算部分)。

當然,風雲君是很願意相信這是富國系列基金的偶然“操作失誤”,不過,這個“偶然操作失誤”的案例有點多,多到你想出於惻隱之心幫他們找找藉口、搪塞基民,都很難找到。

我們繼續看下文。

2、德奧通航(002260.SZ)

德奧通航的曾用名叫“伊立浦”,這是一家充滿玄幻故事的上市公司。

主業就是在百樂門門口代客泊車的風雲君,都能利用淺薄的財務知識和三歲小孩就該有的投資常識,斗膽寫過一篇題為《解密德隆系10倍炒殼絕招:一個電飯煲坐著灰機去搞物件》文章,分享了德奧通航的故事。

但是貴為公募基金、年薪好多好多萬的金融精英們,卻看不出來。

跟盈峰環境一樣,富國系列共計8檔基金也是在2015年二季度突然現身德奧通航流通股股東行列,累計買入達2506萬股,約占德奧通航總股本的9.46%。

繼續前面的問題,這說明富國系列基金也非常看好德奧通航啊。

持倉德奧通航變動情況,見下表:

再來看看這家以講故事聞名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股價變動情況,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再次抖擻出從資本市場天字輩韭菜那裡學來的“高買低賣神操作”,把一群已經被割成丐幫5代長老的散戶們看得是一臉懵逼,紛紛收拾破碗和討飯的裝備,要去基金公司應聘基金經理一職。

參與高買低賣接盤的還是老面孔,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富國城鎮發展基金、富國天益價值基金、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基金、富國天益價值基金等,外加新面孔富國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等,其中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富國城鎮發展基金和富國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從2015年二季度買入後鎖倉至今,在下跌過程中還加倉,而同期德奧通航股價區間跌幅近80%。

保守測算,僅僅這三隻鎖倉基金的虧損額就超過了3億,富國系列基金在德奧通航的虧損額累計或超7.6億(以2017年12月1日收盤價計算)。

德奧通航的股價走勢與盈峰環境非常相似,只不過德奧通航更為瘋狂,而跌幅也更大。

德奧通航和盈峰環境二者有幾個共性:

1.都是有故事的上市公司,隨後都改名,為的就是讓韭菜們忘記上市公司的收割史;

2.股價走勢非常像,尤其是2015年中報到2016年1季度期間;

3.股價瘋狂上漲後,富國系列基金如“天使般”高位接走莊家籌碼,助其兌現;

4.股價大幅下跌後,富國系列基金又果斷且及時地在低位割肉;

5.在股價展開第二輪大幅反彈,富國系列基金則又如期出現,富國系列基金紮堆——大舉買入推升股價;股價展開第二波反彈的原因,風雲君的分析是,在前一輪大漲中,主力因持有籌碼過多不能完全出逃,需要來第二輪行情派發籌碼;

6.在第二輪下跌後,在階段性底部,富國的多檔基金從流通股股東列表中消失(完成低賣任務)。

這就是江湖傳說中神秘的人見人怕、花見花敗、鬼見鬼泣的高位接盤大法!堪稱接盤界的獨步絕學,神功所及之處寸草不生,韭菜更是連根拔起。

同樣的操作,同樣的玩法,越玩越溜!如果說接盤盈峰環境是偶然,接盤德奧通航是巧合,那麼,如果同一批基金接盤第三只妖股還是巧合嗎?

當然,受過高等教育的基金經理們完全可以解釋為偶遇,然後再出個續集:偶遇的100種姿勢。

反正虧的是基民的錢,收割的基民,與年薪動輒多少萬的基金經理有半毛錢關係?

插個題外話,風雲君早年也曾為老闆提包進出A股百樂門,也耳聞目睹些許機構聯合坐莊,最後通過基金高位接盤進行利益輸送的故事。一般情況下,所接盤的倉位不高於單檔基金淨值的5%,更不能出現在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多數是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調動多隻相關的基金共同接盤。

基金簡報一般會公佈當期的前十大重倉股,不是重倉股也就不容易被發現。

繼續看下文:第三次偶遇。

3、眾應互聯(002464.SZ)

眾應互聯曾用名金利科技,這也是一家為了讓韭菜們遺忘曾經受到的傷害而改名的上市公司,2015年下半年曾創下17個漲停的年度妖股,最後接盤這個年度妖股的居然也有富國系列基金。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又雙叒當了一次“高買低賣”的接盤俠。

風雲君要多囉嗦幾句,金利科技(現眾應互聯)在第一輪連續11個漲停後,在高位震盪6個交易日後隨即宣佈停牌,理由是重大重組停牌。

據風雲君觀察,其中更大的可能是,遇到股災,主力資金在連續大幅拉升後沒法出貨,選擇停牌是保護既得浮盈的最好辦法。當然,這個觀點幾乎是司馬昭之心,相關方面要是腆著個銀盆大的臉非不承認,我們也只好表示捍衛人家說話的權利了。

在市場恢復平靜後,於2015年11月18日複牌,此前停牌的時間是2015年8月19日。

富國系列基金紮堆突然出現在金利科技2015年四季報中,換句話說,富國系列基金買入的時間只有是11月18日到12月31日,而複牌後的11月18日到24日均是一字板且成交量非常小,即便是富國系列基金全部買入,也就只完成了當期近6億元的極小部分,再加上其公佈的四季度持倉成本81.00元來判斷,其買入的時間段應該是11月25日至12月31日。

基於上面的邏輯判斷,延伸出一個問題。

先後躲過股災1.0和2.0,在投資者普遍擔心金利科技複盤補跌的情況下,到底是什麼樣的理由或邏輯讓莊家在躲過兩次股災後仍然選擇二次拉升,而且是大幅拉升?6個交易日股價漲幅接近1倍。

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莊家知道能夠在高位把浮盈兌現,說白了就是心裡知道一定會有資金來高位接盤。而富國系列基金“剛巧”就在那個時間段如神兵天降、駕著五彩祥雲而來。

2015年四季度,有17檔基金持有金利科技合計884萬股,其中有11檔基金是富國系列,合計持股690萬股,占基金持股數量的78%。

各位老鐵,這個巧合是不是很巧啊?這也屬於《偶遇的100種姿勢》裡的一種嗎?

更巧的是,接盤後的第二個季度,11只富國系列基金中有8只消失了,也就是說,它們在低位都割了肉,保守測算這8只消失的基金至少虧損5300萬,而沒有賣出的另外三檔基金至少產生了1.5億的浮虧,二者合計:富國系列基金2015年四季度在金利科技上的這筆“神操作”虧損超過2億。

如果高位接盤,只虧2個億,豈對得起已把接盤神功練得爐火純青的基金經理?!

2017年中報,富國系列基金中的富國改革動力基金減持了204萬股,富國城鎮發展基金清倉減持480萬股,富國天合穩健優選基金清倉減持342.4萬股,富國天益價值基金清倉減持128萬股,減持加權均價為33.80元,累計虧損額就超過2.7億。

截止2017年三季度僅富國改革動力一檔基金在金利科技上的虧損幅度就超過40%。

綜合測算,富國系列基金在金利科技上的虧損額超過4.7億。

由此也就解釋前文所呈現的系列富國基金淨值不斷走低的原因。

另外,既然是高位買就肯定有高位賣,感興趣的老鐵可自行查看相關資訊,本文不再詳述。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基金經理為接盤而生,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一意地用著基民的前去高位接盤,各位老鐵今後可以把他們作為二級市場投資的反向指標。

我們正在搭建的牛逼得一塌糊塗的市值管理系統也會增加接盤基金和接盤基金經理等追溯功能,讓其接盤的“英勇事蹟”無處遁形。

在這裡風雲君必須要替這些買了富國相關基金的基民們問一句:

高位接盤的投資邏輯何在?

為何在股價連續十幾個漲停後仍然敢拿著基民的錢去高位接盤?

為什麼長期鎖倉績差股的股票?

作為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投資前的研究分析、風險控制何在?

巨額虧損為什麼沒有必要的審查、問責和公告?

三、結語

出現這些情況並非個例,風雲君也曾在相關文章中有提及。

就現實環境來看,我國的公募基金在資金管理的權責上是不對等的,責任追究機制也是缺失的,即便基金大幅虧損,基金管理費照收不誤,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對基金的投資收益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導致利益尋租、利益輸送等情況的出現。

另外,基金的投資決策、風控等資訊披露程度非常低,投資決策過程更是不透明,基民買了基金很多時候連基本的投資方向、投資決策的知情權都沒有,更無從談起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監督。

此外,為了擴大規模,有些基金公司會“有意識”地樹立典型——標杆基金,通過集中重倉或用業績差的基金或新發行的基金去給標杆基金抬轎,進而做高標杆基金的淨值,在基金銷售環節則重點以標杆基金來做業績展示,吸引新的基金投資者。

這也很好解釋為什麼明星基金經理基本都是曇花一現,或基金經理離開原有平臺後就光芒不再。

用週末時間給各位分析富國系列基金與上市公司的故事,看完是不是驚心動魄,心裡一聲哇草響徹天際?

老鐵們,代客泊車的風雲君工資很低,跟基金經理完全沒得比,喝人家倒掉的剩湯都不夠格——如果你們看完本文之後面紅耳熱、呼吸急促、醉眼迷離……那就請下方打賞走起!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期,基金份額從23.10億份減少到21.22億份。

2016年全年虧損4.40億元,當期利潤為-6.86億元。

4、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

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自2015年中報以來,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淨值縮水52%,淨資產從2015年中報的32.64億元,減少到2017年三季報的22.45億,減少幅度達31.22%,同期,基金份額從16.10億份減少到11.60億份。

2016年全年虧損5.53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2.87億元。

別看這四大基金淨值不斷減少,它們可是在用“淨值”勇當接盤俠,用基民和股民的“生命”在表演高買低買的大戲——至於他們在説明誰,目的是什麼,我們秉持一切以公開信息為研究基礎的原則,就不去枉加揣測了。不過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展開想像力的翅膀,推理出個合理結論,應該不難。

二、三家“神股票”

那麼,它們都去接盤了哪些股票呢?

為了讓老鐵們搞清楚案例的分析邏輯,同時儘量不影響閱讀體驗,下文三個案例的分析,第一個案例進行全邏輯分析,後兩個案例因為邏輯相同,直接闡述分析結論。

1、盈峰環境(000967.SZ)

(1)高位接盤俠:富國系列基金紮堆現身

盈峰環境的曾用名是上風高科,2014年9月9日因重大事項停牌,2015年3月31日複牌(剛好錯過2015年1季報),上市公司以17.43億元收購宇星科技100%股權,重大資產重組疊加牛市中期,複牌後股價連續五個一字板,隨後一路震盪上漲,從複牌日到最高點(2015年6月8日)區間漲幅近180%。

經過風雲君市值管理系統的大資料分析發現,在股價大幅上漲、連續打出一字板後,出現一批“雷鋒”接盤俠,在高位接走大量籌碼,並且長期鎖倉,導致自身虧損累累。

先看下表:

上表是盈峰環境2015年中報、三季報、年報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倉情況,標紅的是富國系列基金各時期的持倉情況。

下表則是富國系列基金在各階段持有盈峰環境股份的情況:

為了方便各位老鐵理解這些基金的進出所對應的股價走勢,風雲君製作下圖(非常重要):

從上圖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完美地向我們一眾小散詮釋了什麼叫標準的高買低賣!這種嫺熟的手法令很多散戶韭菜都自愧不如——這就跟不錯過任何一次買入點一樣,想要不錯過任何一次虧損點,也是很難的。

連續兩次大手筆的高買低賣累計虧損多少,下文還會展開。我們先來看看這“雷鋒”接盤基金的淨值變動情況。

(2)基金虧損概算

a、持倉資料

盈峰環境2015年半年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持倉數量,依次是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型基金持有700萬股、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持有341.84萬股、富國天合穩健優選股票型基金持有300萬股、富國城鎮發展股票型基金持有300萬股。

此外,富國天博創新主題混合型基金持有89.98萬股)、富國高端製造行業股票型基金持有69.18萬股、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A基金持有30萬股、富國天成紅利混合型基金持有17.9萬股。

b、 持倉均價概算

以這四大基金為主,富國系列基金出現在盈峰環境2015年中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列表中,統計基金定期報告所公佈的資料,在2015年二季度,富國系列基金累計買入盈峰環境1850萬股,持股市值4.6億元(這個市值是基金公司當期末公佈市值,實際情況是已經出現了虧損),持倉均價為24.86元。

經計算同期單一基金的持倉個股漲跌幅、倉位比重以及基金淨值變動,最終估算出:富國系列基金買入盈峰環境的持倉成本價應該在26.60-27.00區間,與二季度除權前均價為26.41元比較接近。

c、 龍虎榜資料

2015年2季度盈峰環境共上龍虎榜5次,分別是4月8日、4月16日、6月25日、6月26日、6月29日,其中:

4月8日兩個機構席位買入2357萬元,對應當日收盤價21.14元,買入股票數為111.55萬股;

4月16日四個機構席位買入16298萬元,對應當日收盤價26.26元,買入股票數為620.64萬股。

那麼問題來了,誰在盈峰環境的股價處於連續大漲後的高位大筆買入?看下圖:

結合龍虎榜資料及富國系列基金持倉均價(2015年半年報數據),機構席位現身高位接盤。風雲君斗膽猜測,當日現身龍虎榜高位接盤的機構席位很可能就是富國系列基金。

那麼,問題又來了:富國系列基金為啥要在高位大舉買入盈峰環境呢?是真的看好這家公司嗎?

可是,接盤當日盈峰環境的動態市盈率已高達130倍,這顯然與自詡為價值投資的公募基金的投資風格不符嘛!

我們暫且接受(假設)富國系列基金“長期看好盈峰環境”而不計成本地大舉買入的這個投資邏輯,接著再往下追蹤。

d、 虧損概算

問題又雙叒叕來了:前文說到,假設富國系列基金長期看好盈峰環境而選擇高位不計成本買入,可是,富國系列基金卻明顯玩了一次短線交易,富國系列基金在二季度剛買入,三季度就賣出了。

既然是長期看好盈峰環境,為什麼又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出局?見下圖: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二季度末持有盈峰環境的基金只有13家,而富國系列基金就占了9家,占比高達70%,13檔基金合計持股2435萬股,而富國系列基金合計持股達1850萬股,占當期的76%。

各位老鐵,這比例高得嚇人哪!而在隨後的三季度就有6只富國基金退出,資深散戶級的“高買低賣”導致富國系列基金僅僅三季度在盈峰環境這一檔股票上實際虧損超過5000萬,此外,富國改革動力、富國城鎮發展和富國天合穩健優選等三檔基金浮虧超過1.2億。

這才是第一回合買賣就累計虧損超過1.7億。如此高買低賣的“雷鋒”義舉富國系列基金在盈峰環境上又玩了第二回。

不過這第二次還是有所創新:不再是其他資金拉抬,而改為富國系列基金自己“拉抬”。

在2015年三季度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出局的幾檔基金,在2015年四季度又出現了,而這次出現的同時還伴隨股價的反彈,見下表、圖:

從上表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包括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富國天博創新主題、富國高端製造行業等基金在三季度在階段性底部割肉後,又紮堆出現在四季度。

如此短平快、賣低買高的交易,讓眾多小散們也自歎不如啊。

在完成一路拉抬後,富國系列基金在隨後的2016年一季度又消失了,見下圖:

根據基金公佈的資料及當期股價加權平均計算得出,這又一次的教科書級的“高買低賣”導致富國系列基金至少虧損1.2億。而這只是計算出的一小部分虧損金額。

此時,應該再回頭看看那四檔基金的淨值變動走勢圖,尤其是富國改革動力混合基金,下文單獨分析。

見上表,正如前文所言,從2016年開始,富國系列基金陸續減持,並在2016年二季度清倉掉最後的600萬股。

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從2015年二季度開始接盤,期間還數次加倉,而它的賣出時機顯然與它的買入和加倉時機有點尷尬,增減持變動示意圖如下:

由上圖可測算出,僅僅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在盈峰環境上的虧損額超過6700萬元。

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基金、富國天合穩健優選基金和富國城鎮發展基金等虧損計算方法類似,得出富國系列基金在盈峰環境上累計虧損額在3-3.3億之間(已剔除重複計算部分)。

當然,風雲君是很願意相信這是富國系列基金的偶然“操作失誤”,不過,這個“偶然操作失誤”的案例有點多,多到你想出於惻隱之心幫他們找找藉口、搪塞基民,都很難找到。

我們繼續看下文。

2、德奧通航(002260.SZ)

德奧通航的曾用名叫“伊立浦”,這是一家充滿玄幻故事的上市公司。

主業就是在百樂門門口代客泊車的風雲君,都能利用淺薄的財務知識和三歲小孩就該有的投資常識,斗膽寫過一篇題為《解密德隆系10倍炒殼絕招:一個電飯煲坐著灰機去搞物件》文章,分享了德奧通航的故事。

但是貴為公募基金、年薪好多好多萬的金融精英們,卻看不出來。

跟盈峰環境一樣,富國系列共計8檔基金也是在2015年二季度突然現身德奧通航流通股股東行列,累計買入達2506萬股,約占德奧通航總股本的9.46%。

繼續前面的問題,這說明富國系列基金也非常看好德奧通航啊。

持倉德奧通航變動情況,見下表:

再來看看這家以講故事聞名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股價變動情況,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再次抖擻出從資本市場天字輩韭菜那裡學來的“高買低賣神操作”,把一群已經被割成丐幫5代長老的散戶們看得是一臉懵逼,紛紛收拾破碗和討飯的裝備,要去基金公司應聘基金經理一職。

參與高買低賣接盤的還是老面孔,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富國城鎮發展基金、富國天益價值基金、富國研究精選靈活配置基金、富國天益價值基金等,外加新面孔富國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等,其中富國改革動力基金、富國城鎮發展基金和富國中證軍工指數分級基金從2015年二季度買入後鎖倉至今,在下跌過程中還加倉,而同期德奧通航股價區間跌幅近80%。

保守測算,僅僅這三隻鎖倉基金的虧損額就超過了3億,富國系列基金在德奧通航的虧損額累計或超7.6億(以2017年12月1日收盤價計算)。

德奧通航的股價走勢與盈峰環境非常相似,只不過德奧通航更為瘋狂,而跌幅也更大。

德奧通航和盈峰環境二者有幾個共性:

1.都是有故事的上市公司,隨後都改名,為的就是讓韭菜們忘記上市公司的收割史;

2.股價走勢非常像,尤其是2015年中報到2016年1季度期間;

3.股價瘋狂上漲後,富國系列基金如“天使般”高位接走莊家籌碼,助其兌現;

4.股價大幅下跌後,富國系列基金又果斷且及時地在低位割肉;

5.在股價展開第二輪大幅反彈,富國系列基金則又如期出現,富國系列基金紮堆——大舉買入推升股價;股價展開第二波反彈的原因,風雲君的分析是,在前一輪大漲中,主力因持有籌碼過多不能完全出逃,需要來第二輪行情派發籌碼;

6.在第二輪下跌後,在階段性底部,富國的多檔基金從流通股股東列表中消失(完成低賣任務)。

這就是江湖傳說中神秘的人見人怕、花見花敗、鬼見鬼泣的高位接盤大法!堪稱接盤界的獨步絕學,神功所及之處寸草不生,韭菜更是連根拔起。

同樣的操作,同樣的玩法,越玩越溜!如果說接盤盈峰環境是偶然,接盤德奧通航是巧合,那麼,如果同一批基金接盤第三只妖股還是巧合嗎?

當然,受過高等教育的基金經理們完全可以解釋為偶遇,然後再出個續集:偶遇的100種姿勢。

反正虧的是基民的錢,收割的基民,與年薪動輒多少萬的基金經理有半毛錢關係?

插個題外話,風雲君早年也曾為老闆提包進出A股百樂門,也耳聞目睹些許機構聯合坐莊,最後通過基金高位接盤進行利益輸送的故事。一般情況下,所接盤的倉位不高於單檔基金淨值的5%,更不能出現在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多數是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調動多隻相關的基金共同接盤。

基金簡報一般會公佈當期的前十大重倉股,不是重倉股也就不容易被發現。

繼續看下文:第三次偶遇。

3、眾應互聯(002464.SZ)

眾應互聯曾用名金利科技,這也是一家為了讓韭菜們遺忘曾經受到的傷害而改名的上市公司,2015年下半年曾創下17個漲停的年度妖股,最後接盤這個年度妖股的居然也有富國系列基金。看下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富國系列基金又雙叒當了一次“高買低賣”的接盤俠。

風雲君要多囉嗦幾句,金利科技(現眾應互聯)在第一輪連續11個漲停後,在高位震盪6個交易日後隨即宣佈停牌,理由是重大重組停牌。

據風雲君觀察,其中更大的可能是,遇到股災,主力資金在連續大幅拉升後沒法出貨,選擇停牌是保護既得浮盈的最好辦法。當然,這個觀點幾乎是司馬昭之心,相關方面要是腆著個銀盆大的臉非不承認,我們也只好表示捍衛人家說話的權利了。

在市場恢復平靜後,於2015年11月18日複牌,此前停牌的時間是2015年8月19日。

富國系列基金紮堆突然出現在金利科技2015年四季報中,換句話說,富國系列基金買入的時間只有是11月18日到12月31日,而複牌後的11月18日到24日均是一字板且成交量非常小,即便是富國系列基金全部買入,也就只完成了當期近6億元的極小部分,再加上其公佈的四季度持倉成本81.00元來判斷,其買入的時間段應該是11月25日至12月31日。

基於上面的邏輯判斷,延伸出一個問題。

先後躲過股災1.0和2.0,在投資者普遍擔心金利科技複盤補跌的情況下,到底是什麼樣的理由或邏輯讓莊家在躲過兩次股災後仍然選擇二次拉升,而且是大幅拉升?6個交易日股價漲幅接近1倍。

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莊家知道能夠在高位把浮盈兌現,說白了就是心裡知道一定會有資金來高位接盤。而富國系列基金“剛巧”就在那個時間段如神兵天降、駕著五彩祥雲而來。

2015年四季度,有17檔基金持有金利科技合計884萬股,其中有11檔基金是富國系列,合計持股690萬股,占基金持股數量的78%。

各位老鐵,這個巧合是不是很巧啊?這也屬於《偶遇的100種姿勢》裡的一種嗎?

更巧的是,接盤後的第二個季度,11只富國系列基金中有8只消失了,也就是說,它們在低位都割了肉,保守測算這8只消失的基金至少虧損5300萬,而沒有賣出的另外三檔基金至少產生了1.5億的浮虧,二者合計:富國系列基金2015年四季度在金利科技上的這筆“神操作”虧損超過2億。

如果高位接盤,只虧2個億,豈對得起已把接盤神功練得爐火純青的基金經理?!

2017年中報,富國系列基金中的富國改革動力基金減持了204萬股,富國城鎮發展基金清倉減持480萬股,富國天合穩健優選基金清倉減持342.4萬股,富國天益價值基金清倉減持128萬股,減持加權均價為33.80元,累計虧損額就超過2.7億。

截止2017年三季度僅富國改革動力一檔基金在金利科技上的虧損幅度就超過40%。

綜合測算,富國系列基金在金利科技上的虧損額超過4.7億。

由此也就解釋前文所呈現的系列富國基金淨值不斷走低的原因。

另外,既然是高位買就肯定有高位賣,感興趣的老鐵可自行查看相關資訊,本文不再詳述。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基金經理為接盤而生,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一意地用著基民的前去高位接盤,各位老鐵今後可以把他們作為二級市場投資的反向指標。

我們正在搭建的牛逼得一塌糊塗的市值管理系統也會增加接盤基金和接盤基金經理等追溯功能,讓其接盤的“英勇事蹟”無處遁形。

在這裡風雲君必須要替這些買了富國相關基金的基民們問一句:

高位接盤的投資邏輯何在?

為何在股價連續十幾個漲停後仍然敢拿著基民的錢去高位接盤?

為什麼長期鎖倉績差股的股票?

作為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投資前的研究分析、風險控制何在?

巨額虧損為什麼沒有必要的審查、問責和公告?

三、結語

出現這些情況並非個例,風雲君也曾在相關文章中有提及。

就現實環境來看,我國的公募基金在資金管理的權責上是不對等的,責任追究機制也是缺失的,即便基金大幅虧損,基金管理費照收不誤,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對基金的投資收益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導致利益尋租、利益輸送等情況的出現。

另外,基金的投資決策、風控等資訊披露程度非常低,投資決策過程更是不透明,基民買了基金很多時候連基本的投資方向、投資決策的知情權都沒有,更無從談起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監督。

此外,為了擴大規模,有些基金公司會“有意識”地樹立典型——標杆基金,通過集中重倉或用業績差的基金或新發行的基金去給標杆基金抬轎,進而做高標杆基金的淨值,在基金銷售環節則重點以標杆基金來做業績展示,吸引新的基金投資者。

這也很好解釋為什麼明星基金經理基本都是曇花一現,或基金經理離開原有平臺後就光芒不再。

用週末時間給各位分析富國系列基金與上市公司的故事,看完是不是驚心動魄,心裡一聲哇草響徹天際?

老鐵們,代客泊車的風雲君工資很低,跟基金經理完全沒得比,喝人家倒掉的剩湯都不夠格——如果你們看完本文之後面紅耳熱、呼吸急促、醉眼迷離……那就請下方打賞走起!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