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火了!博物館也進軍綜藝界 河南博物院三件寶物入選《國家寶藏》

河南博物院"2017年新聞宣傳專案評審會"

大河網訊12月3日晚, 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播, 節目一播出就火了!有人直呼,

博物館也進軍"綜藝界"了!沉睡千年的文物終於活過來了!

其實, 這是一種新的創新和探索, 不同於以往一本正經講文物的文博節目, 《國家寶藏》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 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 交予民眾甄選。 其中, 令中原人翹首以待的是河南博物院入選的3件寶貝會怎樣展出呢?這些寶物的"護寶人"又是誰呢?大河網記者採訪了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帶大家探班《國家寶藏》河南篇的情況。

資料圖

讓文物"活起來"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據馬蕭林介紹, 本次河南博物院推薦了3件鎮院之寶, 分別是賈湖骨笛、婦好鴞尊、雲紋銅禁, 至於具體播出時間將在本月下旬與觀眾見面。 屆時, 不僅有化身"國寶守護人"的明星, 穿越千年講述文物的"前世傳奇";另有素人以不同的方式講述自己與國寶之間的緣分和故事;還有與文物有著深厚情緣的九大館長講述他們與國寶的"今生故事",

解讀中華文化的歷史密碼。

據悉, 首批展示的27件國寶是在各大博物館的館長、專家推薦寶藏的基礎上, 節目組綜合考量了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人文價值以及它給人們今天生活帶來的影響等因素最終選定。

作為一檔致力於展現國家文物背後故事的文化綜藝節目, 《國家寶藏》融合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態, 首創"紀錄式綜藝語態", 以綜藝為外殼、文化為內核, 用真人演繹歷史故事的形式講述國寶"傳奇的前世今生", 並以此啟動深沉古老的歷史, 讓國寶"活起來", 最終展現出它們承載的歷史記憶、人文精神和大國氣象。

河南博物院

讓文物"接地氣" "綜藝+故事"揭開文物高冷面紗

在首期節目中的現場的小劇場環節, 王凱化身乾隆皇帝, "情景再現"了寶藏"瓷母"的前世傳奇。 網友們看了這段表演簡直笑岔氣!大河網友"CH飛"說, 原來乾隆這麼自信又可愛, 有點心疼呢?新浪網友"樂陶陶"說, 看完真是又燃又感動!就連王凱本人也評價乾隆真是"迷之自信"!甚至有的網友還做了乾隆表情包。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但真正瞭解中國文化以及寶藏歷史的卻並不是很多, 《國家寶藏》為人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新大門。 談及用"綜藝節目+故事演繹"的方式來帶領大家走進文物的方式, 馬蕭林院長說, "相對於表達方式, 如何將故事講的更充分, 如何讓公眾更好的理解和欣賞文物, 從而喜歡上傳統文化更重要。 "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這個節目的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認識、喜歡文物, 通過‘護寶人’的講述帶動年輕認認識中華優秀傳統。 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的薰陶, 對文物的傳播更起到普及的作用。 "

河南博物院這三件入選寶物,你都瞭解嗎?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長23.1釐米、七孔,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1976年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所處時代為商代晚期,通高45.9釐米,口徑16.4釐米。就婦好鴞尊的造型、紋飾而言,它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穎,各部位紋飾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萬里的藝術感染力,無愧於戰神之美譽。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此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於西元前552年。

"

河南博物院這三件入選寶物,你都瞭解嗎?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長23.1釐米、七孔,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1976年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所處時代為商代晚期,通高45.9釐米,口徑16.4釐米。就婦好鴞尊的造型、紋飾而言,它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穎,各部位紋飾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萬里的藝術感染力,無愧於戰神之美譽。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此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於西元前552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