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德對話食物營養發展戰略

本報訊 11月30日—12月1日, 中德食物營養研討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李波、德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Friedrich WACKER、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延安等領導參加了開幕式並致辭。

會議圍繞食物和營養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並在充分肯定雙方現有合作的基礎上對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前景充滿期待。 此次會議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供給、優化食物結構、強化居民營養改善、促進食物生產消費營養協調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和健康水準提供了決策支持,

為加強中德雙方在食物與營養領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對推動兩國營養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吳孔明指出,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 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 食物是提供人類營養需求的基本物質和根本保障。 當前, 營養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居民高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

吳孔明強調, 農業是食物供給的源頭, 是保障居民營養需求的第一站。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 肩負著為中國居民提供營養食物的重要使命。 中國農業科學院以“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一個整體躍升”為發展目標, 深知使命共榮、責任重大。 中國農業科學院希望能與德國相關科研機構和中國各兄弟院所,

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 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為中德兩國乃至世界食物營養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李波指出, 中德兩國的農業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自1981年中德農業科技合作組成立以來, 雙方在生物技術、安全、植物和動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生物質能源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 形成了長效合作機制, 未來合作前景廣闊。

胡延安認為, 保障食物安全與營養改善, 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任務。 當前, 全球糧食等主要食物產量不斷增加, 但仍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食物安全和營養改善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 影響因素更加複雜多變, 迫切需要各國從實際出發,

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強各領域的國際合作。

Friedrich WACKER回顧了最近一年來中德兩國雙方在農業科技合作的專案與進展, 指出了兩國農業合作的方向並展望了合作前景。

會上,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小虎和德國馬克斯·魯布納研究所(MRI)Daniela Graf分別作了“中國食物營養發展——成就與展望”和“蔬菜水果健康營養的重要性”主旨報告。

王小虎表示, 中國高度重視從田間到餐桌的食物安全, 食用農產品品質安全狀況逐年改善;主要農產品總體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6%以上。 但農產品產後損耗嚴重, 大量食物被浪費。 而另一方面需求和進口增加, 甚至一些貧困地區居民營養不足, 需要由“追求產量”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轉變,

再逐步邁向“營養、優質、健康”。

此外, 來自中德雙方的16位食物營養領域專家, 圍繞食物營養管理、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品質與全價值鏈營養保持技術、食品真實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作了專題報告, 全面分析了食物營養改善領域面臨的挑戰, 深入交流了兩國在食物營養管理和研究領域的做法經驗及最新進展, 並就下一步合作的領域、內容、方式等進行了詳細洽談。

據悉, 此次研討會是中德農業周系列活動之一, 由中德兩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主辦, 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承辦, 中德農業科技合作平臺協辦。 中德農業中心是我國農業部與德意志聯邦農業與食品部聯合設立的旨在加強兩國農業交流與合作的雙邊機構。

中德農業中心自2015年3月成立以來, 積極落實兩國達成的戰略共識, 圍繞政策對話, 在農民職業培訓、企業交流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成果豐碩的合作活動, 為兩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 農業企業擴大合作領域, 深化合作內容提供了互利互惠的交流平臺。 (袁國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