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放棄大學只為創業,南征北戰大賠200萬,而今憑一碗面年賺35個億

大學沒念完休學高就的人很多, 但為了開酒吧不讀書的人還真不多見。

他, 21歲休學開酒吧, 什麼流行做什麼, 30歲賺到700萬, 卻想吃更大的“蛋糕”, 舉家“南征北戰”接連賠錢幾百萬, 而今卻靠一碗面, 一年狂賺35億。

他就是西貝創始人, 賈國龍。

草原長大的賈國龍, 因為水土不服被迫離開學校

1967年, 賈國龍出生在內蒙古臨河。 照理講, 雲卷雲舒的藍天, 無邊無際的草原孕育的是蒙古大漢, 偏偏賈國龍卻身子骨羸弱得不行, 只能坐在板凳上看小夥伴賽馬、摔跤、射箭。

1980年9月, 媽媽帶初一的賈國龍去呼和浩特做全面身體檢查, 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 高樓林立, 車水馬龍, 賈國龍印象深刻“原來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

從此, 每天早上6點不到, 賈國龍就坐在草原上大聲晨讀, 一讀就是6年。 1986年9月, 賈國龍如願走出草原, 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大連水產學院。

大一寒假回家, 賈國龍買上一大堆蜆子幹、魷魚片等海特產孝敬舅舅。

不過舅舅吃不慣海鮮, 卻對賈國龍拿回來的大重九香煙愛不釋手。

賈國龍動了小心思, 大二上學期他乾脆從大連買上一皮箱的大重九回老家, 一倒手就是300多塊“一年的生活費就掙了出來”。

不過一回到大連就病倒了, 一宿一宿睡不著, 兩個月暴瘦20多斤, 人都脫相了, 醫生給出的診斷是水土不服。 1988年5月, 賈國龍只好退學, “這才認識到身體的重要性”。

回到臨河, 他上午舉啞鈴, 下午練騎馬, 晚上負重跑5公里。 別說, 半年過後, 肚子上出現了4塊腹肌, 身板逐漸硬朗了起來。

媽媽一高興, 拿出5500塊壓箱底的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

踏上餐飲的道路, 西貝蓧面村誕生的前生

賈國龍接過錢, 扭頭就跟姐姐開了一家小吃店。

白天姐弟倆拍黃瓜、做肉皮凍、拌拉皮, 晚上賈國龍則帶上一推車的炒米, 到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叫賣。

1988年5月的一天傍晚, 賈國龍到基地還不到10分鐘, 一位西裝革履的老闆走出來, 買了兩份炒粉, 一摸兜卻沒帶錢。 “送您嘗嘗”, 賈國龍小虎牙一呲。

一看小夥子挺會辦事, 那老闆乾脆就讓賈國龍天天送飯, 什麼手扒肉、砂鍋面、燴銀絲等, 賈國龍做什麼, 他吃什麼。 一來二去就成了賈國龍的老主顧, 每次有朋友談生意, 還讓賈國龍帶上一瓶二鍋頭。

“為什麼不開個中餐館?”1989年5月, 賈國龍將姓氏一拆, 西貝餐館就正式登陸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 “主打河套小吃”。

由於為人厚道, 加上味道正宗, 沒過多久, 西貝就成了農畜產品基地一條街老闆們的定點食堂, 7年過後, 賈國龍賺到了第一個100萬。

走上北漂之路, 賠了兩次一百萬

1999年, 村裡一個半仙給賈國龍算卦, 半仙送給他兩句話“遇海必返, 逢京必發。 ”賈國龍一驚“當年可不是折在了海邊”, 於是他二話沒說, 馬上帶上老家的筱面和羊肉,

直接去了北京。

其實賈國龍還是很謹慎的, 28歲, 賈國龍來到北京西四附近的金王子酒店, 想謀個差事, 為的是偷師學藝, 時經朋友介紹考察市場, 他還花800多塊“鉅款”給這家國營酒店負責人送了套茶具, 但還是沒能得到那份工作。

被人家鄙視了:“她覺得我是小地方來的。 ”

1997年, 賈國龍像是等到好機會了, 被一個朋友的電話帶到了深圳, 轉給他一間很豪華但不景氣的海鮮酒樓。 賈國龍激動啦:“我從沒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麼好的酒樓”, 沒想到, 這是個坑。

他從內蒙古大飯店花重金請來幾名海鮮廚師——內蒙古請海鮮師傅, 這個決策嘛......做了9個月“怎麼也做不起來”, 虧了100多萬元後撤出。

接下來的這個決策嘛, 就與眾不同了, 臨撤退之前, 他給深圳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這些廚師後來陸續返回內蒙古後,成為賈國龍在臨河、包頭等地做海鮮的人才資本。

本想著再蟄伏幾年,又一個機會來了,臨河政府要在北京設辦事處,1999年,他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辦事處與餐廳緊挨著,承諾所有的吃飯接待都交給賈國龍。借力打力沒有給他帶來好運,賠錢的速度刷新了自己的記錄,4個月下來,100多萬就打了水漂。

這回賈國龍坐不住了,看來海鮮命裡不註定,他把海鮮一鍋端掉了,改為蓧面村,專賣蒙古菜,那個時候的XX消費已經很猛烈了,宴請講究的高大上,一個字,貴!他光賣蓧面、羊肉和土菜,要支撐2000多平米的高端酒樓,有點孤注一擲的感覺。

水土不好?用的可是內蒙的水。設備不行?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幾經周折,最後賈國龍才發現是氣壓的問題“北京海拔低、氣壓高,蒸的時間要短一些”。

面好了,可顧客就是不登門。怎麼辦呢?

賈國龍找到一位親戚,親戚說可以幫忙聯繫歌唱家德德瑪“至於人家捧不捧場,就看你自己了”。

賈國龍反應那個快,不到20天就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團隊“設備、音箱、燈光,簡直趕上專業的歌劇院”。德德瑪進店一看,馬上豎起大拇指“內蒙古人的驕傲”。

聽說有明星助演,人流立馬呼呼往店裡湧,不到3個月,西貝蓧面村的日均流水就從2萬元增長到4.5萬元。

此後,賈國龍一鼓作氣,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砸進500多萬的廣告。

這位老兄還大膽漲價。在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敢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蓧面,在北京要賣上18元。

到2004底,西貝蓧面村的營業額已經突破1個億。

2005年,賈國龍又開發出五穀雜糧等3大系列,並相繼開了回龍觀店、頤和園店等5家西貝直營店。

花費400萬經貴人指點,西貝蓧面村一馬平川

等到事業穩定,賈國龍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把生意交給姐姐,自己則跟五、六個朋友開上越野吉普,直奔庫不齊、烏蘭布等大沙漠。

2006年夏天,賈國龍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在路上,他遇到一個人求搭順風車,一問那人竟然是翰威特的培訓總監。

翰威特是誰?那可是全球響噹噹的諮詢公司。賈國龍當然識貨,立馬送過去400萬的支票,“請高人給定定位”。

那哥們也不含糊,到西貝總部兜了一圈,馬上開出一劑藥方“定位西北民間菜,最好90%的原料來自西北鄉野與草原”。

於是,從2010年6月開始,賈國龍就把西貝裝修成窯洞包間,每個包間配有廚房和服務員,“讓西北鄉土氣息充滿每個窯洞”。

同時,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羊,1萬多農戶提供蓧面,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此外,賈國龍規定西貝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

高人的藥方就是管用。到了2011年,西貝筱面村的17家門店,每家店門口都排上了500多米的長隊,光等號就需要個把小時,全年營業達到8個億,淨利潤超過1.2億。

精耕細作,西貝蓧面村一炮而紅,贏得無數人青睞

不過,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品,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賈國龍也挺鬧心。

他決定做減法。

首先是店面小而美。賈國龍決定縮減規模,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裝修風格全統一“散台,中央廚房,紅臺布配白餐具”。

其次,保留精品。賈國龍召集北京、深圳等主廚齊聚六裡橋總店,在包房裡關了3個多月“菜品試做”,最終確定80道菜,“品評團閉著眼睛點,人人都說好吃 ,這道菜才能上桌”。

最後,提高上菜速度。賈國龍要求 25 分鐘上齊一桌菜。想想看,每次顧客點完菜後,服務員咣咣拍著胸脯“上不去的菜不收錢”,顧客那是什麼感覺?

這一減不要緊,西貝馬上迎來二次大爆發。到了2013年,蓧面村已經在全國擁有60多家分店,營業額超過16個億。

2014年,賈國龍引進了張家傳承百年的空心掛麵,西貝筱面村銷售額一舉突破19億,賈國龍也順理成章當上了西北菜的龍頭老大。

西貝蓧面村的成功秘訣

“餐飲門檻低,什麼人都能進,所以就要找特色,就要做特色。”那麼,賈國龍到底有哪幾把刷子呢?

特色一:西貝的“黃埔軍校”

2014年,賈國龍投資了1000余萬元,建立餐飲職業技術學校,他還經常派青年廚師去外地學習、實踐,工資照發。

2012年5月,賈國龍看到《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個黃饃饃非常適合西貝,第二天,他就開上車直奔陝西綏德老黃家,開口就是30萬年薪,差點沒讓老黃叫來員警。

就這樣,當年7月就推出了黃饃饃“3元一個”,僅2012年全年,賈國龍就賣了1000萬個黃饃饃。

特色二:看得見的成長通道

從傳菜員到服務經理,從小學徒到分部的涼菜導師、店長,在西貝工作十一、十二年的員工比比皆是。

1989年,老鄭原在農畜產品基地看大門,此後在西貝幹了整整18年,除了媳婦生孩子那一年,他就沒離開過,“想晉升,就得好好幹”。

特色三:獨特的餐飲文化

西貝裝修很有特色。一進門就先看到一盤厚重的老石磨,房頂上曬的是玉米棒,房檐上吊的是紅辣椒,窗前掛著一排紙糊燈籠。

特色四:產品三個特性

第一個特點就是它不追求產品的更好:

他強調的是特色,就是這個產品,到底和我自身的這樣一個屬性,大家講到了西貝蓧面,講到這個屬性是否和它緊密一致。

這個特色實際上是餐飲立足的一個重要的法寶,實際上特色本身來講,我們講究一招鮮吃遍天,也是絕大部分商業模式立足的基礎所在。大家知道一家餐館如果沒有特色,那麼能不能運營下去還是很有問題的。

第二個特點是,不追求品類的多,而是唯一性:

西貝蓧面裡面有很多故事,比如掛麵,糕點,菜品設計等等,有可能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性所帶來的價值,給顧客的體驗就非常好。

如果不能夠做到唯一性,你就必須在產品服務方面下很多文章,有了唯一性以後,天下獨一份,你要想吃這一口,只能到我這兒來。

第三點是非泛泛產品:

很多餐飲,打造魯菜、冀菜、川菜,全都有,最後可能淪為家常菜,特色乏味。

一家店一定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今天看到的雲南菜、貴州菜等等,不要想著服務所有的客戶,只需要服務對這一個地域特色感興趣的人,堅定不移地執行就好了。

2014年春節,一位中亞的參贊帶著女兒去吃蓧面,臨走女兒隔窗看到筱面妹搓面的場面就不走了,結果2個小時以後,那老外就在筱面村又吃了一頓。自此,每週末都要帶來一幫朋友吃筱面。

如今,賈國龍已經擁有“西貝”、“九十九頂氈房”、“騰格裡塔拉”等5個品牌、75家酒樓與一所廚師職業學校。

確實,沒有折騰的人生算不得人生,賈國龍就是這麼一路折騰成功了。

他給深圳一家海鮮酒樓的老闆送去6萬塊錢,為的是能留下6個人拜師學藝,這些廚師後來陸續返回內蒙古後,成為賈國龍在臨河、包頭等地做海鮮的人才資本。

本想著再蟄伏幾年,又一個機會來了,臨河政府要在北京設辦事處,1999年,他承包了北京金翠宮海鮮大酒樓。辦事處與餐廳緊挨著,承諾所有的吃飯接待都交給賈國龍。借力打力沒有給他帶來好運,賠錢的速度刷新了自己的記錄,4個月下來,100多萬就打了水漂。

這回賈國龍坐不住了,看來海鮮命裡不註定,他把海鮮一鍋端掉了,改為蓧面村,專賣蒙古菜,那個時候的XX消費已經很猛烈了,宴請講究的高大上,一個字,貴!他光賣蓧面、羊肉和土菜,要支撐2000多平米的高端酒樓,有點孤注一擲的感覺。

水土不好?用的可是內蒙的水。設備不行?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幾經周折,最後賈國龍才發現是氣壓的問題“北京海拔低、氣壓高,蒸的時間要短一些”。

面好了,可顧客就是不登門。怎麼辦呢?

賈國龍找到一位親戚,親戚說可以幫忙聯繫歌唱家德德瑪“至於人家捧不捧場,就看你自己了”。

賈國龍反應那個快,不到20天就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團隊“設備、音箱、燈光,簡直趕上專業的歌劇院”。德德瑪進店一看,馬上豎起大拇指“內蒙古人的驕傲”。

聽說有明星助演,人流立馬呼呼往店裡湧,不到3個月,西貝蓧面村的日均流水就從2萬元增長到4.5萬元。

此後,賈國龍一鼓作氣,在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砸進500多萬的廣告。

這位老兄還大膽漲價。在內蒙古白送的酸黃瓜,敢在北京賣6元,在內蒙古賣2塊的一籠蓧面,在北京要賣上18元。

到2004底,西貝蓧面村的營業額已經突破1個億。

2005年,賈國龍又開發出五穀雜糧等3大系列,並相繼開了回龍觀店、頤和園店等5家西貝直營店。

花費400萬經貴人指點,西貝蓧面村一馬平川

等到事業穩定,賈國龍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把生意交給姐姐,自己則跟五、六個朋友開上越野吉普,直奔庫不齊、烏蘭布等大沙漠。

2006年夏天,賈國龍去鄂爾多斯吃阿爾巴斯山羊肉。在路上,他遇到一個人求搭順風車,一問那人竟然是翰威特的培訓總監。

翰威特是誰?那可是全球響噹噹的諮詢公司。賈國龍當然識貨,立馬送過去400萬的支票,“請高人給定定位”。

那哥們也不含糊,到西貝總部兜了一圈,馬上開出一劑藥方“定位西北民間菜,最好90%的原料來自西北鄉野與草原”。

於是,從2010年6月開始,賈國龍就把西貝裝修成窯洞包間,每個包間配有廚房和服務員,“讓西北鄉土氣息充滿每個窯洞”。

同時,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戶牧民給西貝養羊,1萬多農戶提供蓧面,另外還有1萬多農戶提供雜糧。

此外,賈國龍規定西貝烹飪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味精雞精,“調味用的醬油不允許含提鮮劑,全部使用自然發酵的醬油品種”。

高人的藥方就是管用。到了2011年,西貝筱面村的17家門店,每家店門口都排上了500多米的長隊,光等號就需要個把小時,全年營業達到8個億,淨利潤超過1.2億。

精耕細作,西貝蓧面村一炮而紅,贏得無數人青睞

不過,肉夾饃、涼皮、大盤雞等200多道菜品,每道原料都去大西北找,賈國龍也挺鬧心。

他決定做減法。

首先是店面小而美。賈國龍決定縮減規模,將每家店控制在300到600平米之間。裝修風格全統一“散台,中央廚房,紅臺布配白餐具”。

其次,保留精品。賈國龍召集北京、深圳等主廚齊聚六裡橋總店,在包房裡關了3個多月“菜品試做”,最終確定80道菜,“品評團閉著眼睛點,人人都說好吃 ,這道菜才能上桌”。

最後,提高上菜速度。賈國龍要求 25 分鐘上齊一桌菜。想想看,每次顧客點完菜後,服務員咣咣拍著胸脯“上不去的菜不收錢”,顧客那是什麼感覺?

這一減不要緊,西貝馬上迎來二次大爆發。到了2013年,蓧面村已經在全國擁有60多家分店,營業額超過16個億。

2014年,賈國龍引進了張家傳承百年的空心掛麵,西貝筱面村銷售額一舉突破19億,賈國龍也順理成章當上了西北菜的龍頭老大。

西貝蓧面村的成功秘訣

“餐飲門檻低,什麼人都能進,所以就要找特色,就要做特色。”那麼,賈國龍到底有哪幾把刷子呢?

特色一:西貝的“黃埔軍校”

2014年,賈國龍投資了1000余萬元,建立餐飲職業技術學校,他還經常派青年廚師去外地學習、實踐,工資照發。

2012年5月,賈國龍看到《舌尖上的中國》裡有一個黃饃饃非常適合西貝,第二天,他就開上車直奔陝西綏德老黃家,開口就是30萬年薪,差點沒讓老黃叫來員警。

就這樣,當年7月就推出了黃饃饃“3元一個”,僅2012年全年,賈國龍就賣了1000萬個黃饃饃。

特色二:看得見的成長通道

從傳菜員到服務經理,從小學徒到分部的涼菜導師、店長,在西貝工作十一、十二年的員工比比皆是。

1989年,老鄭原在農畜產品基地看大門,此後在西貝幹了整整18年,除了媳婦生孩子那一年,他就沒離開過,“想晉升,就得好好幹”。

特色三:獨特的餐飲文化

西貝裝修很有特色。一進門就先看到一盤厚重的老石磨,房頂上曬的是玉米棒,房檐上吊的是紅辣椒,窗前掛著一排紙糊燈籠。

特色四:產品三個特性

第一個特點就是它不追求產品的更好:

他強調的是特色,就是這個產品,到底和我自身的這樣一個屬性,大家講到了西貝蓧面,講到這個屬性是否和它緊密一致。

這個特色實際上是餐飲立足的一個重要的法寶,實際上特色本身來講,我們講究一招鮮吃遍天,也是絕大部分商業模式立足的基礎所在。大家知道一家餐館如果沒有特色,那麼能不能運營下去還是很有問題的。

第二個特點是,不追求品類的多,而是唯一性:

西貝蓧面裡面有很多故事,比如掛麵,糕點,菜品設計等等,有可能是唯一的,這種唯一性所帶來的價值,給顧客的體驗就非常好。

如果不能夠做到唯一性,你就必須在產品服務方面下很多文章,有了唯一性以後,天下獨一份,你要想吃這一口,只能到我這兒來。

第三點是非泛泛產品:

很多餐飲,打造魯菜、冀菜、川菜,全都有,最後可能淪為家常菜,特色乏味。

一家店一定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今天看到的雲南菜、貴州菜等等,不要想著服務所有的客戶,只需要服務對這一個地域特色感興趣的人,堅定不移地執行就好了。

2014年春節,一位中亞的參贊帶著女兒去吃蓧面,臨走女兒隔窗看到筱面妹搓面的場面就不走了,結果2個小時以後,那老外就在筱面村又吃了一頓。自此,每週末都要帶來一幫朋友吃筱面。

如今,賈國龍已經擁有“西貝”、“九十九頂氈房”、“騰格裡塔拉”等5個品牌、75家酒樓與一所廚師職業學校。

確實,沒有折騰的人生算不得人生,賈國龍就是這麼一路折騰成功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