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商業保理業務的發展潛力及市場分析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是應收賬款融資的重要內容,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降低應收賬款相關風險, 有助於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總體發展。

近年來, 我國的保理業迅速發展同時在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下, 新的商業保理企業不斷湧現, 中國保理業已經成為具有萬億級前景的“藍海”大市場。 本文元立方金服研究員在分析國內外保理業務發展現狀及我國保理業發展潛力的基礎上, 研究了我國保理業務的發展種類和業務流程, 探討了我國保理業務在選擇業務客戶和甄別應收賬款上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由元立方金服, 首家PPP模式互聯網金融平臺獨家為您提供, 專注市政基建項目投資, 把握投資機遇, 盡享生活。

保理業務是指保理商以受讓供應商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或租賃資產而產生的應收賬款為前提, 為供應商提供集應收賬款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賬款催收和買房付款擔保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根據保理服務的主體不同, 我國保理業務分為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委會發佈的《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6》中指出, 由於銀行保理受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趨於收縮, 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需求加快轉向商業保理市場, 特別是在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的利好政策推動下,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行業將迎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機遇。

隨著商業保理市場認知度不斷提高, 政策法規環境逐步改善, 行業領域不斷擴展, 業務模式和產品不斷創新, 融資管道不斷拓寬,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注意到,

新註冊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業務量和融資餘額連續四年成倍增長。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全國註冊商業保理公司數量已達5600余家, 當年保理業務量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融資餘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作為具有逆經濟週期特點的綜合信用服務行業, 在國家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常態下,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更應順勢而為, 在服務實體經濟、改善商業信用環境、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降低企業杠杆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作為提供創新型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現代信用服務業, 具有逆經濟週期而行的特點, 是最適合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工具,

可以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健全商務信用體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保理的內涵和實質

保理是指賣方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於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帳款根據契約關係轉讓給保理商, 由保理商針對受讓的應收帳款為賣方提供銷售分戶帳管理、應收帳款催收、保理預付款、信用銷售控制和信用風險擔保等服務中的特定兩項或兩項以上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產品。

保理的表現形式體現在服務之中, 通過收購債權的方式提供融資是保理的核心內容, 而綜合服務是保理的實質內涵。 從保理服務的角度來論, 它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貿易服務方式, 具體體現在債權的承購與轉讓、保理商在核准的信用額度內承擔壞賬風險損失、為賒銷和承兌交單方式提供風險擔保以及可以提供無追索權的短期貿易的融資等等。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國內保理業務主要是為賒銷方式而設計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服務。 通常在賒銷貿易結算方式下, 銷售商根據銷售合同或訂單發貨交單後, 就只能等待購貨商按合同規定如期付款了。 但對於購貨商會不會付款, 主要取決於購貨商的資信等級、經營狀況和償還能力, 此外還取決於銷售商自身的售後管理狀況。 如果銷售商與保理商簽訂了保理協議, 保理商將負責對購貨商進行商業資信調查、應收帳款管理、債款催收及提供壞帳擔保, 從而解除了銷售商的後顧之憂。

保理業務完全基於賒銷貿易。保理業務的實質是一種基於企業應收賬款的融資活動,它可以通過應收帳款的變現,解決企業因賒銷而帶來的現金缺口問題。

二、我國商業保理市場分析

(一)、國內外保理業務發展現狀

全球保理業務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但如今歐洲保理業務發展最為成熟。19世紀後期,歐洲國家為打開北美市場,許多歐洲商人在當地尋找商務代理評估客戶資信,並以委託人的身份以寄售方式代為銷售貨物。許多實力雄厚的保理公司應運而生,不僅提供商務代理業務,還憑寄售貨物提供融資並擁有貨物的留置權。19世紀末歐洲保理業務得到快速發展,保理商有權收取債款並作為自己的資產對待,出口商也不再要求保理商尋找客戶和推銷,只是讓保理商核准客戶的信用額度同時提供壞賬擔保,保理業務正式形成。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國際權威機構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 發佈的2016年全球保理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眾多保理市場繼續保持顯著的增長速度,全球保理行業整體維持了發展的步伐。然而,全球保理髮展因中國保理市場的一再下滑有所沖抵,同時低迷的中國經濟也影響了像美國等交易對手的國際貿易資料。儘管如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至少在FCI成員方面,這種下滑趨勢因國內保理業務增長有所緩解。

2016年全球保理業務總量達到2.355萬億歐元,略低於2015年的2.367萬億歐元,這是全球保理業務量有史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其中FCI成員國內保理業務量占全球國內保理業務量的55%,國際保理業務量占全球國際保理業務量的82%,保理業務總量占全球保理業務總量的61%。

根據2017年1-2月跨境雙保理業務成交量的資料,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該類保理業務發展已經突破困難期,未來將回歸到積極發展的速度。歐洲保理市場增長了2.5%(統計資料均是以歐元計算)。佔據歐洲保理市場20%的英國因劇烈的貨幣波動,保理業務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13.2%,扣除貨幣波動因素,英國保理市場是呈現正增長趨勢的。

歐洲其餘“成熟”市場均保持持續地上升的趨勢,法國增長了8%、德國增長了5%、義大利增長了近10%,同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耳其因出口減少導致了整體市場份額的下降,下降幅度達10%。另外,值得強調的是,俄羅斯和荷蘭的保理市場則分別增加了40%和26%。

亞洲保理市場一方面因中國市場保理業務大幅下降(下滑幅度高達25%)受到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因其他實力較強的傳統保理國家和地區保理業務量的下滑(中國臺灣地區下降了10%、日本下降了9%)遭遇了強烈衝擊。相反的是,中國香港(+28%)、新加坡(+4%)、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保理市場呈正向增長。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理的“原材料”——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巨大,2016年末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就達約26萬億元,根據FCI統計,我國大陸地區保理業務規模2011至2014年均位列世界第一,2015年位列世界第二。總體來看,我國保理業務市場需求旺盛,發展速度迅猛,但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發展質態還有待提升。

(二)、我國商業保理髮展潛力及市場分析

1、我國商業保理明顯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最早的保理業務產生於1987年, 1993年中國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開展保理業務的機構, 此時我國保理業務全部為銀行保理。2005年, 天津灜寰東潤國際保理有限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營業, 成為我國第一家商業保理公司,中國商業保理髮展之路由此開啟。2012年, 商務部發佈《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 商業保理首次獲得了政策的肯定與支援, 邁入規範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 銀行保理仍然佔據我國保理市場的主導地位。FCI資料顯示, 2015年我國銀行保理業務量約為3528.79億歐元, 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 (簡稱FAC) 資料顯示, FAC成員單位業務量為2.87萬億人民幣, 均遠高於同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總量, 然而, 兩管道統計的我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均較上年下降, 降幅分別為13.11%和1.71%。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我國商業保理的業務優先順序、風控模式、客戶來源和對產業鏈的認知均與銀行保理有顯著差別, 發展趨勢也與銀行保理形成巨大反差。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 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 商業保理行業逆經濟週期而行,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同時從行業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 也呈現出起步階段的典型特徵。

2、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但資金滲透率低

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和融資餘額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保持成倍增長態勢。2016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約為2015年的2.5倍;2016年底商業保理融資餘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約為2015年底的2倍。預計到2017年底, 保理業務總量有望達到8000億元, 融資餘額達到2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 全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將達到萬億級規模,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行業有望成為我國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雖然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但資金滲透率低。

從需求端來看: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規模2003年至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6%。近10年來,我們並沒有發現中國企業有明顯的集中化趨勢,因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判斷,我國所有企業的應收賬款近年來都在增長,2016年我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2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從供給端來看:2016年我國全部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2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但資金端的滲透率僅約10%。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資金滲透率一直不高的原因除了很多行業發票流程不正規、企業公私帳戶不分之外,物流倉儲管理嚴密程度不夠、很多行業資訊化管理程度不夠也是主因。

3、商業保理企業開業比例偏低

截至2016年底, 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整體開業比例在20%左右, 約1100家, 即約80%的已註冊企業 (4400家左右) 尚未開業。在全國所有已註冊的商業保理企業中, 74%的註冊地為深圳。深圳率先實行商事制度改革, 企業註冊基本無門檻、無成本,近年來新註冊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持續加速增長, 其中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開展業務的條件, 也無開展業務的明確計畫, 公司註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機性, “失聯”企業較多。根據深圳商業保理協會2016年上半年統計資料, 通過各種管道聯繫上的商業保理企業僅1400多家, 已報送基本資訊的只有1166家, 占比僅為37%。根據各地商業保理協會資料, 當前深圳地區註冊企業開業比例約為12%, 其他地區開業比例約為40%。

4、商業保理企業發展不均衡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總體結構發展不均衡。從註冊資金來看, 2016年新註冊保理企業中, 逾七成 (2121家) 註冊資金在5000萬元及以下;註冊資金在5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占14% (377家) ;註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9% (259家) 。從股東背景來看, 截至2016年底, 總計85家國企、上市公司、全國和世界500強企業直接投資了81家商業保理企業, 其餘商業保理企業的股東以民企、自然人為主, 規模普遍較小。從地域分佈來看,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的區域集中度較高, 在已註冊的5584家商業保理企業中, 深圳4051家、天津430家、上海422家, 分別佔據前3位, 合計占比87.8%。

商業保理公司經營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股東為大型企業的商業保理公司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較強, 專業化人才比較集中,業務規模及成長性較好, 融資餘額基本都在2億元以上;其他企業及自然人股東的商業保理公司相對規模較小、業務較少, 其中只有極少數專業水準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公司能夠實現穩定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發展呈現明顯的“底盤大、塔尖高”金字塔結構, 處於金字塔尖位置的企業極少。據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推算, 2015年全國已開業的商業保理公司數量約在500家左右, 約占已註冊企業的20%,其中90%仍處在起步階段, 只有10%左右的企業 (約50家) 進入了成長期 (年保理業務量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意味著進入成長期的企業僅占2015年底所有商業保理企業總數(2514家) 的2%, 而且這些商業保理企業公司的規模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仍然偏小。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當前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 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開業比例較低, 整體結構發展不均衡, 顯示出典型的起步階段特徵。體現該特徵尤為明顯的是, 我國商業保理企業數量巨大, 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例如英國2015年保理業務量達3766.01億歐元, 居全球首位, 其保理企業總數僅數十家。我國大部分商業保理企業尚未開展業務, 已開展業務的企業也多數處於前期摸索階段, 具有穩定盈利模式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較少, 市場還未篩選出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也未完成對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自然淘汰的過程, 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尚未脫穎而出。處於起步階段的行業無法充分發揮其產能, 對整體經濟社會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與西方國家處於成熟階段的保理市場相比, 我國差距明顯。

三、商業保理業務種類和流程

(一)、有追索權明保理

有追索權明保理業務模式,是指保理公司以受讓應收賬款為前提,為保理申請人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到期且寬限期屆滿,債務人未足額付款時,保理申請人承擔應收賬款回購及返還保理融資款義務的保理業務模式。

在有追索權明保理業務中,保理公司享有兩方面的追索權利:一方面,保理公司可基於基礎貿易合同,要求應收賬款債務人到期付款;另一方面,在債務人逾期未付款的情況下,保理公司可基於保理業務合同,向保理申請人反轉讓已受讓但尚未清償的應收賬款,同時收回已發放的融資款。但是,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由於一般保理業務主要是為應收賬款債權人提供融資服務,對債務人並無直接好處,因此債務人往往沒有動力配合保理公司開展相關工作。在業務操作過程中,通常存在債務人資信狀況調查難、應收賬款確權難、應收賬款回款管理難等幾方面的問題。

(二)、“1+N”反向保理

“1+N”反向保理模式,是指保理公司圍繞一個核心買方企業,與其簽訂保理業務合作協定,由核心企業將其上游供應商(賣方)推薦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在受讓上游供應商對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的基礎上,為賣方提供保理融資服務。其中“1”是指具有較大業務規模,資信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強的核心買方企業;“N”是指數量眾多,但業務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上游供應商。

“1+N”反向保理業務,與一般的正向保理業務相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應收賬款的債務人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積極參與到保理業務當中,將保理視為其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對核心企業而言,主要能獲得如下幾個方面的利益:首先,以核心買家企業為主導,甄選出具有長期穩定貿易關係的優質供應商,對其進行扶持和幫助,促進供應商壯大發展,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其次,核心企業依託自身優勢,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打造覆蓋各類供應商的統一、標準化的融資產品,為供應商提供便捷的融資管道,從而增強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吸引力,強化長期合作關係,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再次,引入了保理產品,核心企業還可以適當延長結算帳期,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由於核心企業不僅為保理公司提供了客戶資源、歷史交易記錄及履約情況、核心企業自身資信資訊,而且還對應收賬款進行確權並承諾到期支付,因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業務風險和業務成本。

(三)、無追索權保理

無追索權保理業務模式,是指在保理公司為保理申請人提供應收賬款管理、催收及保理融資服務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信用風險擔保服務,保理公司在信用風險擔保額度範圍內對保理申請人不享有追索權利的保理業務模式。

無追索權保理業務項下,保理公司所擔保的僅是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如債務人因基礎交易商業糾紛等其他除信用風險以外原因,未按期足額履行付款義務的,則保理公司仍然有權向保理申請人進行追索。保理公司在該種模式下承擔著更大的風險,因此須對專案進行非常全面的盡職調查,對債務人及應收賬款的品質的要求也要更高。此外,由於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具有實現風險轉移的功能,能夠達到應收賬款出表,優化資產結構,進而美化財務報表的效果,因此,在上市公司年報、季報的報表日臨近期間,上市公司也有非常強烈的意願與保理公司進行合作,通過辦理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實現應收賬款變現。

(四)、池保理

池保理業務模式,是指保理申請人將其現有的以及將在未來一定期間持續形成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以受讓的應收賬款及回款資金,建立保理資產池,通過保理資產池資產覆蓋保理融資風險,從而為保理申請人提供較長期限融資的保理業務模式。與單筆保理業務相比,池保理業務實現了“短資產”與“長資金”的匹配。單筆保理業務的融資期限一般為應收賬款的賬期加上一個較短的寬限期,應收賬款到期且寬限期限屆滿,則保理申請人應當與保理公司進行結算,並返還融資款項。池保理業務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應收賬款期限較短和資金需求期限較長的矛盾。池保理業務模式,比較適合於有大量標準化、短賬期、每筆金額適中且在未來一定期限內能夠持續穩定形成的應收賬款企業。

(五)、電商保理

近幾年來,電商保理異軍突起,是商業保理業務創新中的“亮點”。目前,阿裡巴巴、京東、蘇寧、唯品會等國內主要的電商平臺均已投資設立商業保理公司,依託電商平臺推出保理產品,為平臺商戶提供保理融資服務,佈局供應鏈金融。電商保理在基礎資產、風險控制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優勢。首先,電商系保理公司依託於各自的電商平臺,以電商平臺日常交易形成的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用以開展保理業務。該類應收賬款存在“單筆金額小”、“數量多”、“賬期短”及“電子化”等特點,因而不需要依靠傳統的盡職調查方法來開展業務;其次,基於電商平臺在資訊與技術方面優勢,電商保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資料風控模式”;再次,電商保理將遍佈於全國每一個角落的買賣雙方聯繫在一起,供應商通過任何一個網路終端,都可以進行保理業務操作,並且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獲得融資。

四、商業保理業務的甄選適用對象

商業保理的服務物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是因為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更難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同時還缺乏資信調查、授信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與催收的專業能力。而中小微企業的這些不足,正是通過採購保理服務可以加以彌補的。而在開展商業保理業務的過程中,首先應考慮如何選擇客戶,在此基礎上,對保理的標的即應收賬款進行甄別。

(一)、辦理商業保理的客戶應具備的條件

1、企業誠信度高,不存在虛假貿易

保理業務的核心是應收賬款轉讓,如果買賣雙方不存在真實的貿易關係及應收賬款,而是通過偽造交易單據以騙取保理融資的,則該類保理業務風險極大,是保理商避之不及的。因此,如果企業擬辦理保理業務,則必須確保其與債務人之間存在真實的且未到期的應收賬款。虛構應收賬款用於辦理保理業務,無異於飲鴆止渴,相關責任主體最終還將面臨刑事制裁。

2、嚴格履行合同,減少商業糾紛

商業糾紛是指買賣雙方因所交易的商品或服務,在數量或品質上存在瑕疵,延遲或提前交貨,貨物、服務、單價等不符合合同約定而拒絕付款的情況。保理申請人全面履行提供貨物或服務的合同義務,是債務人按期足額付款的先決條件。若基礎交易發生商業糾紛,則買方可以向保理商提出抗辯而拒絕付款。因此,尋求保理服務的企業,必須保證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較高的品質水準,並嚴格履行貿易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3、瞭解交易對象,進行合理授信

商業保理業務項下應收賬款的第一還款來源是債務人,因此選擇適當的賒銷物件是控制應收賬款風險的關鍵舉措之一。一般來說,企業只有以其對較高信用等級客戶的應收賬款作保理業務,才能獲得較高的融資比例及授信額度。那些沒有能力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和篩選的企業,往往難以獲得保理商的認可。因此,企業在賒銷時,就應該對賒銷的對象進行資信調查與合理授信,否則將會由於債務人信用風險較大或難以評估,而不利於保理業務的開展。

(二)、應收賬款應具備的條件

1. 應收賬款應具備合法真實的賒銷貿易背景,同時申請人與付款人之間具有真實、合法、有效的商品交易或勞務背景。

2. 申請人與付款人之間不存在商業糾紛或爭議即應收賬款債權無瑕疵,並且申請人未對應收賬款設定任何形式的限制或擔保。

3. 應收賬款的付款人不是申請人的關聯機構,應收賬款債權證明完整。

4. 商務合同項下應明確應收賬款付款到期日。

(注:文章源自專注於PPP、市政建設投資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元立方金服,作者為元亨智庫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屈玲,轉載請注明出處。)

保理業務完全基於賒銷貿易。保理業務的實質是一種基於企業應收賬款的融資活動,它可以通過應收帳款的變現,解決企業因賒銷而帶來的現金缺口問題。

二、我國商業保理市場分析

(一)、國內外保理業務發展現狀

全球保理業務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但如今歐洲保理業務發展最為成熟。19世紀後期,歐洲國家為打開北美市場,許多歐洲商人在當地尋找商務代理評估客戶資信,並以委託人的身份以寄售方式代為銷售貨物。許多實力雄厚的保理公司應運而生,不僅提供商務代理業務,還憑寄售貨物提供融資並擁有貨物的留置權。19世紀末歐洲保理業務得到快速發展,保理商有權收取債款並作為自己的資產對待,出口商也不再要求保理商尋找客戶和推銷,只是讓保理商核准客戶的信用額度同時提供壞賬擔保,保理業務正式形成。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國際權威機構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 發佈的2016年全球保理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眾多保理市場繼續保持顯著的增長速度,全球保理行業整體維持了發展的步伐。然而,全球保理髮展因中國保理市場的一再下滑有所沖抵,同時低迷的中國經濟也影響了像美國等交易對手的國際貿易資料。儘管如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至少在FCI成員方面,這種下滑趨勢因國內保理業務增長有所緩解。

2016年全球保理業務總量達到2.355萬億歐元,略低於2015年的2.367萬億歐元,這是全球保理業務量有史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其中FCI成員國內保理業務量占全球國內保理業務量的55%,國際保理業務量占全球國際保理業務量的82%,保理業務總量占全球保理業務總量的61%。

根據2017年1-2月跨境雙保理業務成交量的資料,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該類保理業務發展已經突破困難期,未來將回歸到積極發展的速度。歐洲保理市場增長了2.5%(統計資料均是以歐元計算)。佔據歐洲保理市場20%的英國因劇烈的貨幣波動,保理業務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13.2%,扣除貨幣波動因素,英國保理市場是呈現正增長趨勢的。

歐洲其餘“成熟”市場均保持持續地上升的趨勢,法國增長了8%、德國增長了5%、義大利增長了近10%,同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土耳其因出口減少導致了整體市場份額的下降,下降幅度達10%。另外,值得強調的是,俄羅斯和荷蘭的保理市場則分別增加了40%和26%。

亞洲保理市場一方面因中國市場保理業務大幅下降(下滑幅度高達25%)受到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因其他實力較強的傳統保理國家和地區保理業務量的下滑(中國臺灣地區下降了10%、日本下降了9%)遭遇了強烈衝擊。相反的是,中國香港(+28%)、新加坡(+4%)、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保理市場呈正向增長。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理的“原材料”——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巨大,2016年末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就達約26萬億元,根據FCI統計,我國大陸地區保理業務規模2011至2014年均位列世界第一,2015年位列世界第二。總體來看,我國保理業務市場需求旺盛,發展速度迅猛,但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發展質態還有待提升。

(二)、我國商業保理髮展潛力及市場分析

1、我國商業保理明顯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最早的保理業務產生於1987年, 1993年中國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開展保理業務的機構, 此時我國保理業務全部為銀行保理。2005年, 天津灜寰東潤國際保理有限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營業, 成為我國第一家商業保理公司,中國商業保理髮展之路由此開啟。2012年, 商務部發佈《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 商業保理首次獲得了政策的肯定與支援, 邁入規範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 銀行保理仍然佔據我國保理市場的主導地位。FCI資料顯示, 2015年我國銀行保理業務量約為3528.79億歐元, 中國銀行業協會保理專業委員會 (簡稱FAC) 資料顯示, FAC成員單位業務量為2.87萬億人民幣, 均遠高於同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總量, 然而, 兩管道統計的我國銀行保理業務量均較上年下降, 降幅分別為13.11%和1.71%。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我國商業保理的業務優先順序、風控模式、客戶來源和對產業鏈的認知均與銀行保理有顯著差別, 發展趨勢也與銀行保理形成巨大反差。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 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 商業保理行業逆經濟週期而行,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同時從行業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 也呈現出起步階段的典型特徵。

2、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但資金滲透率低

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和融資餘額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保持成倍增長態勢。2016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 約為2015年的2.5倍;2016年底商業保理融資餘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約為2015年底的2倍。預計到2017年底, 保理業務總量有望達到8000億元, 融資餘額達到2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 全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將達到萬億級規模,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 商業保理行業有望成為我國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雖然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但資金滲透率低。

從需求端來看: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規模2003年至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6%。近10年來,我們並沒有發現中國企業有明顯的集中化趨勢,因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判斷,我國所有企業的應收賬款近年來都在增長,2016年我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2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從供給端來看:2016年我國全部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在2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但資金端的滲透率僅約10%。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資金滲透率一直不高的原因除了很多行業發票流程不正規、企業公私帳戶不分之外,物流倉儲管理嚴密程度不夠、很多行業資訊化管理程度不夠也是主因。

3、商業保理企業開業比例偏低

截至2016年底, 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整體開業比例在20%左右, 約1100家, 即約80%的已註冊企業 (4400家左右) 尚未開業。在全國所有已註冊的商業保理企業中, 74%的註冊地為深圳。深圳率先實行商事制度改革, 企業註冊基本無門檻、無成本,近年來新註冊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持續加速增長, 其中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開展業務的條件, 也無開展業務的明確計畫, 公司註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機性, “失聯”企業較多。根據深圳商業保理協會2016年上半年統計資料, 通過各種管道聯繫上的商業保理企業僅1400多家, 已報送基本資訊的只有1166家, 占比僅為37%。根據各地商業保理協會資料, 當前深圳地區註冊企業開業比例約為12%, 其他地區開業比例約為40%。

4、商業保理企業發展不均衡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總體結構發展不均衡。從註冊資金來看, 2016年新註冊保理企業中, 逾七成 (2121家) 註冊資金在5000萬元及以下;註冊資金在5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占14% (377家) ;註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9% (259家) 。從股東背景來看, 截至2016年底, 總計85家國企、上市公司、全國和世界500強企業直接投資了81家商業保理企業, 其餘商業保理企業的股東以民企、自然人為主, 規模普遍較小。從地域分佈來看,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的區域集中度較高, 在已註冊的5584家商業保理企業中, 深圳4051家、天津430家、上海422家, 分別佔據前3位, 合計占比87.8%。

商業保理公司經營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股東為大型企業的商業保理公司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較強, 專業化人才比較集中,業務規模及成長性較好, 融資餘額基本都在2億元以上;其他企業及自然人股東的商業保理公司相對規模較小、業務較少, 其中只有極少數專業水準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公司能夠實現穩定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商業保理企業發展呈現明顯的“底盤大、塔尖高”金字塔結構, 處於金字塔尖位置的企業極少。據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推算, 2015年全國已開業的商業保理公司數量約在500家左右, 約占已註冊企業的20%,其中90%仍處在起步階段, 只有10%左右的企業 (約50家) 進入了成長期 (年保理業務量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意味著進入成長期的企業僅占2015年底所有商業保理企業總數(2514家) 的2%, 而且這些商業保理企業公司的規模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仍然偏小。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當前我國商業保理行業總體規模增長迅速, 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開業比例較低, 整體結構發展不均衡, 顯示出典型的起步階段特徵。體現該特徵尤為明顯的是, 我國商業保理企業數量巨大, 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 例如英國2015年保理業務量達3766.01億歐元, 居全球首位, 其保理企業總數僅數十家。我國大部分商業保理企業尚未開展業務, 已開展業務的企業也多數處於前期摸索階段, 具有穩定盈利模式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較少, 市場還未篩選出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也未完成對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自然淘汰的過程, 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尚未脫穎而出。處於起步階段的行業無法充分發揮其產能, 對整體經濟社會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與西方國家處於成熟階段的保理市場相比, 我國差距明顯。

三、商業保理業務種類和流程

(一)、有追索權明保理

有追索權明保理業務模式,是指保理公司以受讓應收賬款為前提,為保理申請人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到期且寬限期屆滿,債務人未足額付款時,保理申請人承擔應收賬款回購及返還保理融資款義務的保理業務模式。

在有追索權明保理業務中,保理公司享有兩方面的追索權利:一方面,保理公司可基於基礎貿易合同,要求應收賬款債務人到期付款;另一方面,在債務人逾期未付款的情況下,保理公司可基於保理業務合同,向保理申請人反轉讓已受讓但尚未清償的應收賬款,同時收回已發放的融資款。但是,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由於一般保理業務主要是為應收賬款債權人提供融資服務,對債務人並無直接好處,因此債務人往往沒有動力配合保理公司開展相關工作。在業務操作過程中,通常存在債務人資信狀況調查難、應收賬款確權難、應收賬款回款管理難等幾方面的問題。

(二)、“1+N”反向保理

“1+N”反向保理模式,是指保理公司圍繞一個核心買方企業,與其簽訂保理業務合作協定,由核心企業將其上游供應商(賣方)推薦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在受讓上游供應商對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的基礎上,為賣方提供保理融資服務。其中“1”是指具有較大業務規模,資信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強的核心買方企業;“N”是指數量眾多,但業務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上游供應商。

“1+N”反向保理業務,與一般的正向保理業務相比,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應收賬款的債務人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積極參與到保理業務當中,將保理視為其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手段。對核心企業而言,主要能獲得如下幾個方面的利益:首先,以核心買家企業為主導,甄選出具有長期穩定貿易關係的優質供應商,對其進行扶持和幫助,促進供應商壯大發展,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其次,核心企業依託自身優勢,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打造覆蓋各類供應商的統一、標準化的融資產品,為供應商提供便捷的融資管道,從而增強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吸引力,強化長期合作關係,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再次,引入了保理產品,核心企業還可以適當延長結算帳期,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由於核心企業不僅為保理公司提供了客戶資源、歷史交易記錄及履約情況、核心企業自身資信資訊,而且還對應收賬款進行確權並承諾到期支付,因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業務風險和業務成本。

(三)、無追索權保理

無追索權保理業務模式,是指在保理公司為保理申請人提供應收賬款管理、催收及保理融資服務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信用風險擔保服務,保理公司在信用風險擔保額度範圍內對保理申請人不享有追索權利的保理業務模式。

無追索權保理業務項下,保理公司所擔保的僅是債務人的信用風險,如債務人因基礎交易商業糾紛等其他除信用風險以外原因,未按期足額履行付款義務的,則保理公司仍然有權向保理申請人進行追索。保理公司在該種模式下承擔著更大的風險,因此須對專案進行非常全面的盡職調查,對債務人及應收賬款的品質的要求也要更高。此外,由於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具有實現風險轉移的功能,能夠達到應收賬款出表,優化資產結構,進而美化財務報表的效果,因此,在上市公司年報、季報的報表日臨近期間,上市公司也有非常強烈的意願與保理公司進行合作,通過辦理無追索權保理業務,實現應收賬款變現。

(四)、池保理

池保理業務模式,是指保理申請人將其現有的以及將在未來一定期間持續形成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以受讓的應收賬款及回款資金,建立保理資產池,通過保理資產池資產覆蓋保理融資風險,從而為保理申請人提供較長期限融資的保理業務模式。與單筆保理業務相比,池保理業務實現了“短資產”與“長資金”的匹配。單筆保理業務的融資期限一般為應收賬款的賬期加上一個較短的寬限期,應收賬款到期且寬限期限屆滿,則保理申請人應當與保理公司進行結算,並返還融資款項。池保理業務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應收賬款期限較短和資金需求期限較長的矛盾。池保理業務模式,比較適合於有大量標準化、短賬期、每筆金額適中且在未來一定期限內能夠持續穩定形成的應收賬款企業。

(五)、電商保理

近幾年來,電商保理異軍突起,是商業保理業務創新中的“亮點”。目前,阿裡巴巴、京東、蘇寧、唯品會等國內主要的電商平臺均已投資設立商業保理公司,依託電商平臺推出保理產品,為平臺商戶提供保理融資服務,佈局供應鏈金融。電商保理在基礎資產、風險控制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優勢。首先,電商系保理公司依託於各自的電商平臺,以電商平臺日常交易形成的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用以開展保理業務。該類應收賬款存在“單筆金額小”、“數量多”、“賬期短”及“電子化”等特點,因而不需要依靠傳統的盡職調查方法來開展業務;其次,基於電商平臺在資訊與技術方面優勢,電商保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資料風控模式”;再次,電商保理將遍佈於全國每一個角落的買賣雙方聯繫在一起,供應商通過任何一個網路終端,都可以進行保理業務操作,並且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獲得融資。

四、商業保理業務的甄選適用對象

商業保理的服務物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是因為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更難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同時還缺乏資信調查、授信管理、應收賬款管理與催收的專業能力。而中小微企業的這些不足,正是通過採購保理服務可以加以彌補的。而在開展商業保理業務的過程中,首先應考慮如何選擇客戶,在此基礎上,對保理的標的即應收賬款進行甄別。

(一)、辦理商業保理的客戶應具備的條件

1、企業誠信度高,不存在虛假貿易

保理業務的核心是應收賬款轉讓,如果買賣雙方不存在真實的貿易關係及應收賬款,而是通過偽造交易單據以騙取保理融資的,則該類保理業務風險極大,是保理商避之不及的。因此,如果企業擬辦理保理業務,則必須確保其與債務人之間存在真實的且未到期的應收賬款。虛構應收賬款用於辦理保理業務,無異於飲鴆止渴,相關責任主體最終還將面臨刑事制裁。

2、嚴格履行合同,減少商業糾紛

商業糾紛是指買賣雙方因所交易的商品或服務,在數量或品質上存在瑕疵,延遲或提前交貨,貨物、服務、單價等不符合合同約定而拒絕付款的情況。保理申請人全面履行提供貨物或服務的合同義務,是債務人按期足額付款的先決條件。若基礎交易發生商業糾紛,則買方可以向保理商提出抗辯而拒絕付款。因此,尋求保理服務的企業,必須保證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較高的品質水準,並嚴格履行貿易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

3、瞭解交易對象,進行合理授信

商業保理業務項下應收賬款的第一還款來源是債務人,因此選擇適當的賒銷物件是控制應收賬款風險的關鍵舉措之一。一般來說,企業只有以其對較高信用等級客戶的應收賬款作保理業務,才能獲得較高的融資比例及授信額度。那些沒有能力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和篩選的企業,往往難以獲得保理商的認可。因此,企業在賒銷時,就應該對賒銷的對象進行資信調查與合理授信,否則將會由於債務人信用風險較大或難以評估,而不利於保理業務的開展。

(二)、應收賬款應具備的條件

1. 應收賬款應具備合法真實的賒銷貿易背景,同時申請人與付款人之間具有真實、合法、有效的商品交易或勞務背景。

2. 申請人與付款人之間不存在商業糾紛或爭議即應收賬款債權無瑕疵,並且申請人未對應收賬款設定任何形式的限制或擔保。

3. 應收賬款的付款人不是申請人的關聯機構,應收賬款債權證明完整。

4. 商務合同項下應明確應收賬款付款到期日。

(注:文章源自專注於PPP、市政建設投資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元立方金服,作者為元亨智庫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屈玲,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