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戲劇覽勝】古調雅韻西廂調

【戲劇覽勝】古調雅韻西廂調

西廂調《寫扇》劇照

苟曉飛 陳亮

曲子戲是在明清時期民間俗曲演唱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地方戲曲劇種。

因其唱腔流暢, 旋律柔和, 題材貼近生活, 演出形式靈活等特點, 在甘肅成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劇種之一。 據2016年全省戲曲劇種普查顯示, 目前曲子戲在蘭州、定西、隴南、天水、白銀、平涼、酒泉、金昌、武威、張掖等地廣泛流傳;有曲子戲演出團體86個(在甘肅僅次於秦腔演出團體數量), 從業人員2375人, 95%以上為民營團體和民間班社。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曲子戲有: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通渭小曲戲;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的曲子戲有:秦安小曲、民勤曲子戲、南湖曲子戲、崆峒笑談、西廂調;西廂調2011年名列國家級非遺副檔名錄。

西廂調因元雜劇《西廂記》而得名。 據張明勇《關於西廂調》一文介紹:“西廂調是筆者曾祖父張海潤(字曉霞,

白銀市水川鎮大川渡紅莊子人)在清末入國子監深造時, 根據元代戲劇家王實甫著《西廂記》改編創作的戲劇劇本, 冠名為‘西廂調’。 ”在張海潤經過簡化改編《西廂記》劇本創作了西廂調劇本之後, 又為西廂調譜寫了8個作為前奏的“曲牌”和20個作為唱腔的曲調。 此為西廂調的開山之作, 張海潤集創編、導演、演唱為一身, 是西廂調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西廂調又名“青城小調”“西廂小調”“白銀小曲戲”, 是流傳於榆中縣青城鎮和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一帶的民間地方戲曲劇種。

西廂調音樂由前奏音樂、唱腔音樂、過門音樂和間奏音樂組成, 前奏音樂名為“曲牌”, 唱腔音樂名為“曲調”, 過門音樂是“曲調”的組成部分, 間奏音樂包含在前奏音樂中。

西廂調在演唱時有唱腔、道白、動作表演, 同時有文武樂隊伴奏。 舞臺語言(道白)為當地方言, 演唱時演員隨著音樂的節奏不斷扭動, 唱腔採用青城方言, 扭動以秧歌中的十字步為基準, 是扭、唱相附和的小型戲曲, 深受百姓喜愛。

西廂調是清末地方戲曲藝人張海潤、李仁友等前輩共同編創的, 他們廣泛採用了民間流傳的各種戲曲的曲牌, 創編了鍇州調、打拉調、慢蜀川調、南方調等24個曲調(現今在挖掘中開發為35個曲調), 27折劇本。 其中《遊寺》《借廂》《酬韻》《請宴》《傳簡》《遞簡》《越牆》《拷紅》等8折戲是根據《西廂記》改編的折子戲, 是西廂調的主戲。 以西廂調曲調演唱的還有《漁舟》《贈傘》《賣水》《射雕》等民間小戲, 另外也有即興的編詞套曲演唱。 西廂調音樂唱腔優美動聽、曲折婉轉、音調適中、順口宜唱,

劇本情節較短、角色較少、容易排演, 演出形式靈活, 成為當地群眾的重要文化形式。

西廂調自創始以來幾度盛行, 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家非遺名錄的設立和對民間藝術保護力度的逐漸加強得到了保護和推廣。 早期西廂調多以師徒傳教、口傳心授的形式傳承至今, 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訛誤, 未能保持原貌。 近年來長期致力於西廂調研究的張明勇在挖掘整理該劇種的過程中, 對流傳過程中遺漏、謬誤的詞句和曲牌等進行了更正、補充和完善, 並編著出版了《西廂調詞曲》;白銀水川人高維新通過挖掘、整理、錄音, 主編出版了《西廂調》一書, 這些為西廂調的保護傳承和進一步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在民間自發保護的同時, 地方政府也為西廂調的進一步傳承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如白銀市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化館出資修建西廂調演出活動室, 不僅逢年過節在本村演出, 而且一些發展狀況良好的民間班社被邀請外出表演, 影響力逐步擴大。 榆中縣青城鎮成立了城河村西廂小調演出隊, 並新編了《遊青城》《黃河蘭州驕子》等現代劇本, 在傳承地方戲曲劇種的同時宣傳當地特色文化, 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青城、水川兩鎮的演出團體也在互相交流中共同促進和發展, 為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戲曲之花揮灑熱情、才藝和智慧。

西廂調演出團體多以民間演出團體形式存在, 存在影響面較小、演出市場狹窄等原因,雖然在各地的農閒時間演出比較活躍,但多以老百姓自娛自樂為主,呈現曲目陳舊、演唱人員專業水準低下、伴奏樂器簡單、演奏水準不高等現狀。此外,由於受多元文化的衝擊以及老藝人的相繼離世,致使能真正用古調雅韻演唱的人越來越少,傳承人缺失,保護乏力已是當下西廂調面臨的主要問題。相信今後在對西廂調的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中,在國家《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包括西廂調在內的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闊,西廂曲調也將越唱越紅火。(本文圖片由榆中縣文化館提供)

存在影響面較小、演出市場狹窄等原因,雖然在各地的農閒時間演出比較活躍,但多以老百姓自娛自樂為主,呈現曲目陳舊、演唱人員專業水準低下、伴奏樂器簡單、演奏水準不高等現狀。此外,由於受多元文化的衝擊以及老藝人的相繼離世,致使能真正用古調雅韻演唱的人越來越少,傳承人缺失,保護乏力已是當下西廂調面臨的主要問題。相信今後在對西廂調的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中,在國家《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包括西廂調在內的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闊,西廂曲調也將越唱越紅火。(本文圖片由榆中縣文化館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