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福建名茶——政和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 形似花朵, 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 宛如蓓蕾初放, 故得美名。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製成的, 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產地分佈】:

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多年生攀緣狀亞灌木。

目前產區分佈於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 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 選取毫芽肥壯, 潔白的春茶加工而成。

【白牡丹的傳說】 :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在西漢時期, 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

因看不慣貪官當道, 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 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 只覺得異香撲鼻, 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 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 便留了下來。 一天, 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 病倒了。 毛義四處尋藥。 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須的仙翁, 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 缺一不可。 ”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 這時正值寒冬季節, 毛義到池塘裡踴冰捉到了鯉魚, 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 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 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 毛義立即采下曬乾, 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 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 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白牡丹製作工藝與茶質】:

其製作工藝關鍵在於萎凋, 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 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 採取室內自然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 採摘時期為春、夏、秋三季。 其中採摘標準以春茶為主, 一般為一芽二葉, 並要求“三白”, 即芽、一葉、二葉均要求有白色茸毛。 白牡丹葉態自然, 色澤呈暗青苔色, 葉背遍佈潔白茸毛, 湯色杏黃或橙黃, 湯味鮮醇。

精製工藝是在揀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進行烘焙, 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 保持香毫顯現, 湯味鮮爽。 待水分含量為4~5%時, 趁熱裝箱。 成品毫心肥壯, 葉張肥嫩, 呈波紋隆起, 葉緣向葉背捲曲, 芽葉連枝, 葉面色澤呈深灰綠, 葉背遍佈白茸毛;香毫顯,

味鮮醇;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 葉脈微紅。 其性清涼, 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為夏季佳飲。 主要出口港澳地區。

白牡丹, 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 形似花朵, 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 宛若蓓蕾初放, 故名。 1922年以前創作于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鄉。 1922年政和縣亦開始製作, 漸成為本品的主產區。 目前產區分佈於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 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 選取毫芽肥壯、潔白的春茶加工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