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管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肚皮那麼鬆馳,竟是你沒有做好這些事!

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 因為嬰兒產出讓身體、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生活有所改變, 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 坐月子的儀式促使產婦進入神聖地位。 周邊的人甘願為她付出, 產婦趁此機會發洩累積的不平情緒,消除長期積勞。 無論是產褥期或坐月子, 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 調養好身體, 促使生殖器官和肌體儘快恢復。 但在這一段時間內, 產婦很多行為或者生活方式有很多禁忌, 有的甚至會影響寶寶及產婦的健康, 在坐月子的時候要注意。

坐月子不能刷牙

其實月子裡不僅能刷牙, 而且需要刷牙, 需要比平時更注意口腔衛生。 產婦產後抵抗力降低, 更容易口腔感染, 加上月子裡進餐次數多, 如果不刷牙, 食物殘渣長時間停留, 容易導致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產婦宜用軟毛或超軟毛牙刷,

提前用熱水把牙刷泡軟, 還應在每次進食後用漱口水或生理鹽水漱口。

月子要坐42天

傳統上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 但實際上, 經過一個月的調整, 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復原。 比如, 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復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 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周;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周到8周的時間。 如在此期間產婦幹重活, 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

時刻瞭解自身情況

在分娩之後的24小時內, 新媽媽可能會出現體溫升高, 脈搏緩慢的情況, 不過這之後會慢慢恢復正常的, 所以不需要過分擔心。 還可能會出現產後宮縮痛, 一般在兩三天后就消失啦。 產後, 正常情況下,

新媽咪在分娩結束一小時左右, 仍然會出很多血, 這是子宮裡未排淨的餘血、粘液和其它組織。 當然, 出血量會逐漸減少, 顏色也由最開始的暗紅色, 慢慢變成粉紅色, 最後會變成褐色。 也就是惡露這段產後出血的時間大概會持續40天左右。

飲食要合理

產後,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對於身體都會有損耗, 此時要通過科學的調理來補充氣血, 產後最初幾天不建議大補, 吃些易消化, 富含營養不油膩的食物為佳, 像是米粥, 麵湯等, 等身體漸漸復原後, 可以增加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重, 像是牛奶, 魚肉, 雞蛋, 肉類等, 在坐月子的時候, 新鮮蔬菜瓜果也要適當的多吃些, 推崇吃的健康又全面, 如果乳汁分泌不多的產後媽咪,

要多喝湯水, 促進乳汁分泌

出現腹直肌, 提早通過運動進行調整。

什麼產後肚子一直下不去, 腹直肌分離在產後媽媽中很常見, 卻經常被忽視。 這類媽媽可以通過以下簡單動作進行調整:①平躺, 雙膝彎曲, 雙腳平放在床上。 ②吸氣, 鼓起腹部。 ③呼氣, 將尾椎骨向肚臍方向抬起, 臀部不離開地面。 ④抬到最高處時, 收緊臀部肌肉, 然後放鬆重複8-10次。

1骨盆恢復

十月懷胎, 孕媽妊娠期分泌催產素使骨盆關節、韌帶鬆弛, 易於分娩, 加上寶寶的重量使得骨盆變寬、變形、髖關節移位, 形成“大屁股”的骨架, 直接從少女變成大媽。

產後寶媽們, 記得生產完寶寶後要用骨盆修復帶幫助骨盆恢復。

另外, 產後的媽媽們除了選擇通過專業產後修復來恢復骨盆外, 在產後進行腹帶捆綁也是必不可少的形體恢復功課。 現在市面上束腹帶款式多樣, 建議產後的媽媽們選擇棉紗材質捆綁型的束腹帶, 與一次成型化纖材質的塑腹帶相比, 舒適度和塑形效果更好。

2產後體質調理

產後氣血津傷, 不能正常運動, 體循環下降,影響身體代謝,身體容易受五邪侵襲,導致寒濕淤積體內,會有一些頭痛、關節痛、腰痛,提不起力等症狀。產後媽媽應儘早做體質調理,全身養護造就健康身體。

3子宮養護

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後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子宮沒恢復好的媽媽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子宮養護。產後子宮恢復一般有以下五個標誌。

1.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產後子宮恢復時間,一般需要42天左右。剛剛生完孩子的子宮約如孩子頭大,重約1千克,約在產後4-6周會恢復原來大小,即雞蛋大小,50-70克,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復舊,主要通過子宮持續收縮來修復。產婦,在產後42天左右,應到醫院做婦科檢查,瞭解子宮是否恢復正常。

2.子宮體的下降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準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釐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3.子宮頸的閉合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4.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後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釐米,但產後6-8周才能完全癒合。

5.惡露排淨

產後惡露排淨,也是標誌子宮恢復好的信號。產後最初3天左右,惡露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等,稱為血性惡露;3-5天后惡露變為淡紅色,所含血液量較少,有較多宮頸黏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組織和白細胞等,稱為漿液性惡露;產後10-14天惡露成白色或淡黃色,含有大量白細胞、蛻膜組織等,稱為白惡露。在產後4-6周惡露分泌停止,子宮基本恢復正常。

順產女性才需擔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呢?

女性在生孩子的時候,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妊娠和分娩過程中都會對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

為適應母體保證懷孕、分娩的順利,懷孕期間高分泌的鬆弛素、雌孕激素也會對盆底肌肉、韌帶、筋膜等有鬆弛作用。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伴隨著逐漸增大的子宮,其重力對骨盆腔壁直接或間接的壓迫,有可能對骨盆腔的神經及肌肉產生傷害。

產後42天,是盆底修復最佳時機

目前來看,大部分產後患有盆底障礙性疾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產後42天,大部分產婦的惡露已排淨,會陰裂傷及產道粘膜破壞已基本癒合,盆底肌張力恢復,身體各部分機能在逐漸恢復。

所以,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檢查和評估後,應及時開展康復訓練,減少盆底功能障礙、尿失禁及臟器脫垂疾病的發生,更好的恢復產後陰道狀態,提高性生活品質。

子宮脫垂的症狀

腰酸及下墜感

子宮脫垂者,在站立或勞動時,常感腰部酸痛及腹部下墜感,肛門、陰道可下墜,臥床休息後好轉。因此不能久站,或不能持久勞動。

陰道內脫出異物

子宮脫垂患者,常自述有球形物自陰道內脫出,於行走,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後自行還納;當病情加重、脫垂時間久了,腫物越來越大,則必須用手還納。病情繼續發展,脫出的組織充血、水腫,則無法還納,以致行走困難,甚至無法行動而臥床。

陰道分泌物增加

脫出的子宮因在外界長期暴露和摩擦,使子宮頸產生局部組織增厚,角化過度、肥大、發炎、糜爛、潰瘍和繼發感染等,促使陰道分泌物增多,即白帶增多,並有時呈膿樣或帶血。

產後腰疼

許多產婦分娩後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腰腿痛,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要從懷孕講起,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使子宮增大,同時腹部也變大,重量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突起,為適應這種生理改變,身體的重心就必然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

到了分娩的時候,現在產婦分娩時多採用仰臥截石位,產婦在產床上時間較長,且不能自由活動,分娩時要消耗掉許多的體力和熱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劇。

在產褥期和坐月子期間,有的產婦不注意科學的休養方法,活動鍛煉不得法,有的產婦過早的參與勞動,還有的產婦產後睡彈簧床也不利於腰腿部的恢復,這種種情況都可以引起產婦在產後,感到腰腿部疼痛較重。

產婦在產後感到腰腿痛一般說是屬於生理性的變化,是可以恢復的,如果屬於懷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一般在產後1周後疼痛就會減輕。在坐月子期間注意勞逸結合,將會恢復得很好。如果疼痛不但不見減輕,相反逐漸加重,要請醫生醫治為好。

產後恢復具體是恢復哪些

1、黃金期:產後42天—6個月內,屬於產後恢復的黃金期。此時,產後的身體最為脆弱,各項身體指標均處於嚴重失衡狀態,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氣血得不到恢復,殘留毒素就無法有效清除,很容易拖延惡化成為各種疾病。這個時期也可以做一次滿月發汗,排出體內濕寒,恢復健康狀態。2、理想期:女性的理想恢復期。經過黃金期的恢復,毒素已經基本清除,本身的氣、血恢復也已基本完成,處於恢復肌體損傷的最佳時機。3、有效期:後一年半至三年內,屬於產後女性的恢復末期。在這個階段,應進行綜合調理,使身體機能達成最佳平衡,平穩過度到正常生活階段。

1、產後體質恢復:這個調理不是營養膳食或者中醫養生的調理,而是因為孕期的運動量減少和體重短期快速的上升,出現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功能變化、體能下降等,甚至因此改飲食習慣而造成的體質改變等。這個調理更多的是指改善體能弱鏈和強化體能的功能康復性訓練上。

2、產後骨骼關節系統恢復:懷孕期間,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椎前凸變大、骨盆前傾以及腹直肌白線分離等,這些都是美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

3、產後肌肉失衡恢復:肌肉失衡改善肌肉失衡對於熱愛健身的人並不陌生,這些肌肉群的失衡多數因腰椎骨盆髖關節的改變以及盆底下墜而致,可以改善,但是別指望只通過肌群失的健身訓練完全就可以改變“大屁股”的大媽體態。

4、產後子宮恢復:生殖產道恢復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要恢復子宮收縮和回位。

5、產後形體恢復:相信很多寶媽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寶媽產後恢復完全很自然都就做的很好?而自己自從產後到之後的七、八個月,妊辰紋、皮膚、身材、體重等一樣不落的都落在自己身上。

6、產後神經調控恢復:從懷孕初期的憧憬癡迷演變到產後抑鬱症,正是演繹了古人說的“一孕傻三年”!為了避免產後“傻媽媽”,神經系統的調控和恢復必不可少。

7、產後乳房恢復:相信這個並不需要我多說,這個問題也是寶媽們遇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了。

認為產後收腹不重要導致內臟下垂

坐月子期間必須特別注意防止內臟下垂。產後內臟下垂有可能是婦科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並且很容易出現小腹。因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止“內臟下垂”。除了大肚腩不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內臟下垂是所有婦女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因此必須要穿束腹衣。穿束腹衣是為了不要讓其他器官那麼快的往下走,給肚子回縮的時間。此外,原本即為內臟下垂體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穿束腹衣來改善。如果使用一般一片粘的束腹或束褲,不僅沒有防止內臟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壓迫內臟令氣血不通暢,使內臟變形或產生脹氣而造成呼吸困難或下腹部突出的體型,請特別注意!

產後恢復: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女性在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可以調整自己的體型,那就是初潮期、產後、更年期。而最重要的就是產後這個階段!!

懷胎十月生了寶寶之後,雖然帶來了無限的樂趣但是我的身材卻毀了,水桶腰、大象腿。終於體會到了虎背熊腰的含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討厭的不行,每當看到孩子的時候,又覺得這樣是值得的,每天都在減與不減中徘徊。後來認識了一位元寶媽告訴我產後一定要塑身,尤其是6個月之內,要不以後減肥會難上加難。她告訴了我很多的減肥方法,尤其要穿塑身衣,在她的推薦下,入手了一套塑身衣,配合上健康的飲食少量的運動,堅持了一個月有效果了,首先腰部的線條就出來了,肚子是最難減的地,不過也小了好多,第2個月肚子明顯就小了,又堅持了1個月,平坦了,U型領口設計方便餵奶,高腰長褲產後6個月是各位媽媽們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1、鬆弛的原因

產婦在分娩後之所以會出現有皮膚鬆弛的情況,一靜脈曲張有著很大的關係。通常情況下孕婦在分娩後靜脈回流情況會得到一定的改善,並且這個時候妊娠水腫也會逐漸消除,因而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肚皮鬆弛的情況。還加上部分產婦在分娩後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會導致肌肉萎縮並且逐漸為脂肪所填充,這種情況下肚皮鬆弛自然難以避免。

2、控糖

其實產婦產後要想富解決肚皮鬆弛情況並不難,除了要注意適當運動之外,在平時生活中還應該特別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尤其是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食的產婦而言更加要注意,在產後恢復期間應該儘量少吃些含糖量豐富的食物,否則的話將會導致脂肪在腹部大量堆積,因而導致腹部皮膚鬆弛情況更加嚴重。同時還要注意少吃色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導致妊娠紋難以消除。

3、家務活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除了要注意適當多休息之外,適當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有利於產後身體的恢復,同時還十分有利於身材的恢復。但一些過分劇烈的運動對於產婦而言是明令禁止的,因此這個時候一些輕便的家務就稱為產婦最好的運動方式。比如像掃地、擦桌子等,這些運動都可以充分的燃燒脂肪,從而起到緊實腹部肌肉的作用。

4、腹部運動

產後有肚皮鬆弛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通過各種腹部運動來有效快速的改善這一情況。專家提醒,一般從產後第二周開始,這個時候產婦就可以進行有意識的深呼吸了,這種呼吸方法可以收緊腹部。而產褥期過後,這個時候產婦還可以對腹部進行輕柔的按摩,以打圈形式由下至上輕輕按摩約15分鐘,以此來促進腹部脂肪燃燒。

產後風,又叫“月子病”。是婦女在生產孩子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疏不慎風寒侵入。在“月子裡”的恢復期,筋骨腠理合閉,使風寒包入體內,為之月子產後風難治的原因。

產後是女性最為虛弱的時候,需要小心照料,要不這些常見的月子病就會找上來。

1. 忌產後頻繁的性生活

一般來說,產後4-6周內應禁止性交。因為這段時間內陰道壁內粘膜較為軟弱,易受損傷,性交時易發生陰道裂傷和出血不止。同時,子宮尚未完全復原,性交時易將細菌帶入而引起子宮內膜炎及其附屬器官的炎症。另外,分娩時給外陰、陰道等造成的損傷,也會因過早性交而延遲癒合,甚至引起感染。因此,正常的婦女,在產後4-6周內應避免性交。丈夫也應瞭解這一點,暫時克制自己。

婦女在產褥期過後進入哺乳期,一般可以恢復正常的性生活,但因哺乳期母親要給嬰兒餵奶,大量營養物質通過乳汁喂給乳兒,能量消耗很大,理應好好休息。所以,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及嬰兒的生長發育,性生活不要過頻。一般情況下,每週過性生活2-3次,或者每週性生活1-2次更適宜。

2. 忌用不合格衛生巾

分娩後,新媽媽的產道會流出如月經一般的血狀分泌物,即惡露。除此之外,產後會陰部會感覺疼痛和腫脹,這時候選擇合適的正規的衛生巾對於產婦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3. 忌產後不洗頭洗澡

懷孕期間身體儲備了大量的水分,產婦會在生產後通過大量出汗的方式排出這些水分。產褥期又是產婦機體防禦系統較為薄弱的時期,如果在此期間一直不洗澡、不洗頭,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正常分娩的產婦只要體力允許,可以在任何時候洗澡;剖宮產的產婦要保持腹部傷口乾燥、清潔,在傷口拆線前最好不要洗澡。在月子裡,產婦不要洗坐浴或盆浴,以免感染。

4. 忌長期臥床

很多人認為產後媽媽體質虛弱,需要靜養,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其實這對於產後的康復是非常不利的。長期臥床,會使得腸蠕動減弱,造成產婦便秘,甚至增加子宮脫垂風險。所以建議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產後媽媽還是多動動。

5. 忌不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許多產後媽媽為了怕感冒,整天悶在家裡,甚至連門窗都不敢開。密閉的污濁環境是產褥感染的“溫床”。建議新媽咪在家要保持空氣流通,保證充分的空氣對流和充足的光照,另外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處於風口即可。

6. 忌滋補過量

一般媽媽分娩後,為了補充營養和讓奶汁分泌充足,都特別重視產後的滋補。其實這樣恰恰是產後的一大禁忌。因為滋補過量可引起肥胖,而肥胖不僅是產後媽媽最害怕的,還會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而引起各種疾病。

7. 忌馬上節食

肥胖是產後媽媽的大敵。許多媽媽為了恢復苗條的身材,會馬上節食,這樣做其實有很大危害,特別對母乳餵養十分不利

8. 忌食寒涼、辛辣

新媽媽產後的飲食同孕期一樣,仍然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辛辣溫燥食物可助內熱,而使產婦上火,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症狀。而且產婦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生冷、堅硬的食物易損傷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同時,生冷的食物還容易致使產婦淤血滯留,引起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進食堅硬的食物還容易使牙齒鬆動、疼痛。

1.初生哺乳:健康足月的寶寶,在出生後的一兩小時內最清醒,是母乳餵養的黃金時間,應該在嬰兒誕生一小時之內就開始母乳餵養。初乳的量雖然很少(每餐只有約5-7毫升),但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因為寶寶出生時身體已經有足夠的能量儲備,所以出生後的兩三天只要吃初乳就夠了,不用喂水、葡萄糖水或奶粉。

2.怎樣知道奶水夠不夠?如果寶寶有下面的表現,就表明你的奶水是足夠的。

(1)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寶寶會有輕微的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的體重在出生體重的7%以內都是正常的,大約1-2周後就會回復出生時的體重,然後穩步增長。

(2)出生後第1天和第2天每天排便至少1次,排出黑色或墨綠色粘狀胎糞;5天內,大便顏色變為褐色、綠色、黃色,質地由最初較稀爛、呈糊狀,逐漸變為柔軟及帶有小顆粒。從第3天到滿月前,每天排便至少2次(每次份量不少於1塊錢硬幣大小)。

(3)第5天開始,每天尿濕至少5片尿片,尿液透明或淡黃色。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奶水不夠,請務必先諮詢兒科醫生或專業哺乳指導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加奶粉。不要吃中成藥來催乳,這些藥的作用沒有經過科學證明,副作用也尚不明確。

3.用杯子喂水,以免乳頭混淆。滿月前不要給寶寶使用奶瓶或人工奶嘴(包括安撫奶嘴),以免造成乳頭混淆。即使要喂配方奶、藥物或其他液體,也應該使用杯子而不是奶瓶。

產後減肚子動作

當產後1到2個月後,且身體得到比較好的恢復,即使母乳餵養也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減重了,可以適當加大運動量,並減少一定食量,改善飲食結構,下面四個動作建議每天堅持做:俯臥在地上,雙手屈肘,用肘部支撐身體,雙肘打開約為肩寬。雙腿伸直,提起腳跟,用腳尖支撐地面。雙腿、頸、髖、膝蓋保持一條直線,收緊腹部。保持這個動作5秒,然後放鬆,重複練習10次。或者自然站立,雙手平伸與地面平行,雙腿打開,與肩同寬。慢慢蹲下身體,保持抬頭挺胸,收緊腹部。蹲下時讓大腿和地面平行,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保持這個動作10秒,然後恢復到開始姿勢,重複練習10次。

不大吃大喝

一天只吃三頓飯,不加餐,正常飲食。喝雞湯或者排骨湯,每次喝一小碗;多吃蔬菜,選擇菠菜、冬瓜、白菜等蔬菜;喝一些小米粥,也是見好就收,從來不大吃大喝。

堅持吃水果

每天至少吃二根香蕉,偶爾還吃蘋果、草莓之類的水果,香蕉、蘋果等都是減肥水果。

每天合理運動

每天都在客廳來回走路,挺胸收腹的站立,做一些簡單產後運動。兩個星期之後,開始練習產後瑜伽,第一天練習十分鐘,之後十五分鐘,再之後二十分鐘,循序漸進。

減肥瑜伽

瑜伽減肥是最健康的方法,不僅可以讓新媽媽們重塑完美的體態,更可以讓你提升氣質,讓你成為萬人迷的辣媽。並且瑜伽減肥還可以促進促進人體腸胃的蠕動,讓身體的消化功能進行正常的運作,從而達到良好的瘦身效果,只要你肯長期堅持下去,凹凸有致的身材絕對非你莫屬。

腹部按摩

洗完澡後多做腹部按摩,由於生完孩子,按摩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用力,在肚臍周圍做畫圈按摩,或者上下輕輕揉動肚皮,都能有助產後收腹。取適量摩素產品在腹部塗抹均勻,然後雙手手指放在肚子上,然後把肚臍作為一個中心點,兩手手指分別在肚臍兩邊,以逆時針或者順時針的方向打圈按揉腹部兩側,兩邊各按50次左右,注意要控制好力度,不能過度按壓。每天堅持按摩,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推動代謝物的排出,並且能通過增加腹部的溫度來促進腹部脂肪的分解。這個按摩方法也適合在晚上進行,早晚配合,瘦腹效果更好。

體循環下降,影響身體代謝,身體容易受五邪侵襲,導致寒濕淤積體內,會有一些頭痛、關節痛、腰痛,提不起力等症狀。產後媽媽應儘早做體質調理,全身養護造就健康身體。

3子宮養護

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更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後媽媽,容易導致惡露不絕,甚至引發一些婦科疾病。子宮沒恢復好的媽媽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做子宮養護。產後子宮恢復一般有以下五個標誌。

1.子宮恢復正常大小

產後子宮恢復時間,一般需要42天左右。剛剛生完孩子的子宮約如孩子頭大,重約1千克,約在產後4-6周會恢復原來大小,即雞蛋大小,50-70克,這個變化過程被稱為子宮復舊,主要通過子宮持續收縮來修復。產婦,在產後42天左右,應到醫院做婦科檢查,瞭解子宮是否恢復正常。

2.子宮體的下降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準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釐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3.子宮頸的閉合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4.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後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釐米,但產後6-8周才能完全癒合。

5.惡露排淨

產後惡露排淨,也是標誌子宮恢復好的信號。產後最初3天左右,惡露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等,稱為血性惡露;3-5天后惡露變為淡紅色,所含血液量較少,有較多宮頸黏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組織和白細胞等,稱為漿液性惡露;產後10-14天惡露成白色或淡黃色,含有大量白細胞、蛻膜組織等,稱為白惡露。在產後4-6周惡露分泌停止,子宮基本恢復正常。

順產女性才需擔心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呢?

女性在生孩子的時候,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妊娠和分娩過程中都會對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

為適應母體保證懷孕、分娩的順利,懷孕期間高分泌的鬆弛素、雌孕激素也會對盆底肌肉、韌帶、筋膜等有鬆弛作用。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伴隨著逐漸增大的子宮,其重力對骨盆腔壁直接或間接的壓迫,有可能對骨盆腔的神經及肌肉產生傷害。

產後42天,是盆底修復最佳時機

目前來看,大部分產後患有盆底障礙性疾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產後42天,大部分產婦的惡露已排淨,會陰裂傷及產道粘膜破壞已基本癒合,盆底肌張力恢復,身體各部分機能在逐漸恢復。

所以,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檢查和評估後,應及時開展康復訓練,減少盆底功能障礙、尿失禁及臟器脫垂疾病的發生,更好的恢復產後陰道狀態,提高性生活品質。

子宮脫垂的症狀

腰酸及下墜感

子宮脫垂者,在站立或勞動時,常感腰部酸痛及腹部下墜感,肛門、陰道可下墜,臥床休息後好轉。因此不能久站,或不能持久勞動。

陰道內脫出異物

子宮脫垂患者,常自述有球形物自陰道內脫出,於行走,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後自行還納;當病情加重、脫垂時間久了,腫物越來越大,則必須用手還納。病情繼續發展,脫出的組織充血、水腫,則無法還納,以致行走困難,甚至無法行動而臥床。

陰道分泌物增加

脫出的子宮因在外界長期暴露和摩擦,使子宮頸產生局部組織增厚,角化過度、肥大、發炎、糜爛、潰瘍和繼發感染等,促使陰道分泌物增多,即白帶增多,並有時呈膿樣或帶血。

產後腰疼

許多產婦分娩後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腰腿痛,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要從懷孕講起,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使子宮增大,同時腹部也變大,重量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突起,為適應這種生理改變,身體的重心就必然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

到了分娩的時候,現在產婦分娩時多採用仰臥截石位,產婦在產床上時間較長,且不能自由活動,分娩時要消耗掉許多的體力和熱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劇。

在產褥期和坐月子期間,有的產婦不注意科學的休養方法,活動鍛煉不得法,有的產婦過早的參與勞動,還有的產婦產後睡彈簧床也不利於腰腿部的恢復,這種種情況都可以引起產婦在產後,感到腰腿部疼痛較重。

產婦在產後感到腰腿痛一般說是屬於生理性的變化,是可以恢復的,如果屬於懷孕和分娩引起的疼痛,一般在產後1周後疼痛就會減輕。在坐月子期間注意勞逸結合,將會恢復得很好。如果疼痛不但不見減輕,相反逐漸加重,要請醫生醫治為好。

產後恢復具體是恢復哪些

1、黃金期:產後42天—6個月內,屬於產後恢復的黃金期。此時,產後的身體最為脆弱,各項身體指標均處於嚴重失衡狀態,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氣血得不到恢復,殘留毒素就無法有效清除,很容易拖延惡化成為各種疾病。這個時期也可以做一次滿月發汗,排出體內濕寒,恢復健康狀態。2、理想期:女性的理想恢復期。經過黃金期的恢復,毒素已經基本清除,本身的氣、血恢復也已基本完成,處於恢復肌體損傷的最佳時機。3、有效期:後一年半至三年內,屬於產後女性的恢復末期。在這個階段,應進行綜合調理,使身體機能達成最佳平衡,平穩過度到正常生活階段。

1、產後體質恢復:這個調理不是營養膳食或者中醫養生的調理,而是因為孕期的運動量減少和體重短期快速的上升,出現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功能變化、體能下降等,甚至因此改飲食習慣而造成的體質改變等。這個調理更多的是指改善體能弱鏈和強化體能的功能康復性訓練上。

2、產後骨骼關節系統恢復:懷孕期間,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椎前凸變大、骨盆前傾以及腹直肌白線分離等,這些都是美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

3、產後肌肉失衡恢復:肌肉失衡改善肌肉失衡對於熱愛健身的人並不陌生,這些肌肉群的失衡多數因腰椎骨盆髖關節的改變以及盆底下墜而致,可以改善,但是別指望只通過肌群失的健身訓練完全就可以改變“大屁股”的大媽體態。

4、產後子宮恢復:生殖產道恢復分娩可能造成子宮易位甚至脫垂,這種常見在少運動、體能較弱的媽媽中,要恢復子宮收縮和回位。

5、產後形體恢復:相信很多寶媽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寶媽產後恢復完全很自然都就做的很好?而自己自從產後到之後的七、八個月,妊辰紋、皮膚、身材、體重等一樣不落的都落在自己身上。

6、產後神經調控恢復:從懷孕初期的憧憬癡迷演變到產後抑鬱症,正是演繹了古人說的“一孕傻三年”!為了避免產後“傻媽媽”,神經系統的調控和恢復必不可少。

7、產後乳房恢復:相信這個並不需要我多說,這個問題也是寶媽們遇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了。

認為產後收腹不重要導致內臟下垂

坐月子期間必須特別注意防止內臟下垂。產後內臟下垂有可能是婦科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並且很容易出現小腹。因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止“內臟下垂”。除了大肚腩不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內臟下垂是所有婦女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因此必須要穿束腹衣。穿束腹衣是為了不要讓其他器官那麼快的往下走,給肚子回縮的時間。此外,原本即為內臟下垂體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穿束腹衣來改善。如果使用一般一片粘的束腹或束褲,不僅沒有防止內臟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壓迫內臟令氣血不通暢,使內臟變形或產生脹氣而造成呼吸困難或下腹部突出的體型,請特別注意!

產後恢復: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女性在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可以調整自己的體型,那就是初潮期、產後、更年期。而最重要的就是產後這個階段!!

懷胎十月生了寶寶之後,雖然帶來了無限的樂趣但是我的身材卻毀了,水桶腰、大象腿。終於體會到了虎背熊腰的含義。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討厭的不行,每當看到孩子的時候,又覺得這樣是值得的,每天都在減與不減中徘徊。後來認識了一位元寶媽告訴我產後一定要塑身,尤其是6個月之內,要不以後減肥會難上加難。她告訴了我很多的減肥方法,尤其要穿塑身衣,在她的推薦下,入手了一套塑身衣,配合上健康的飲食少量的運動,堅持了一個月有效果了,首先腰部的線條就出來了,肚子是最難減的地,不過也小了好多,第2個月肚子明顯就小了,又堅持了1個月,平坦了,U型領口設計方便餵奶,高腰長褲產後6個月是各位媽媽們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1、鬆弛的原因

產婦在分娩後之所以會出現有皮膚鬆弛的情況,一靜脈曲張有著很大的關係。通常情況下孕婦在分娩後靜脈回流情況會得到一定的改善,並且這個時候妊娠水腫也會逐漸消除,因而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肚皮鬆弛的情況。還加上部分產婦在分娩後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會導致肌肉萎縮並且逐漸為脂肪所填充,這種情況下肚皮鬆弛自然難以避免。

2、控糖

其實產婦產後要想富解決肚皮鬆弛情況並不難,除了要注意適當運動之外,在平時生活中還應該特別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尤其是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食的產婦而言更加要注意,在產後恢復期間應該儘量少吃些含糖量豐富的食物,否則的話將會導致脂肪在腹部大量堆積,因而導致腹部皮膚鬆弛情況更加嚴重。同時還要注意少吃色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導致妊娠紋難以消除。

3、家務活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除了要注意適當多休息之外,適當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有利於產後身體的恢復,同時還十分有利於身材的恢復。但一些過分劇烈的運動對於產婦而言是明令禁止的,因此這個時候一些輕便的家務就稱為產婦最好的運動方式。比如像掃地、擦桌子等,這些運動都可以充分的燃燒脂肪,從而起到緊實腹部肌肉的作用。

4、腹部運動

產後有肚皮鬆弛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通過各種腹部運動來有效快速的改善這一情況。專家提醒,一般從產後第二周開始,這個時候產婦就可以進行有意識的深呼吸了,這種呼吸方法可以收緊腹部。而產褥期過後,這個時候產婦還可以對腹部進行輕柔的按摩,以打圈形式由下至上輕輕按摩約15分鐘,以此來促進腹部脂肪燃燒。

產後風,又叫“月子病”。是婦女在生產孩子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疏不慎風寒侵入。在“月子裡”的恢復期,筋骨腠理合閉,使風寒包入體內,為之月子產後風難治的原因。

產後是女性最為虛弱的時候,需要小心照料,要不這些常見的月子病就會找上來。

1. 忌產後頻繁的性生活

一般來說,產後4-6周內應禁止性交。因為這段時間內陰道壁內粘膜較為軟弱,易受損傷,性交時易發生陰道裂傷和出血不止。同時,子宮尚未完全復原,性交時易將細菌帶入而引起子宮內膜炎及其附屬器官的炎症。另外,分娩時給外陰、陰道等造成的損傷,也會因過早性交而延遲癒合,甚至引起感染。因此,正常的婦女,在產後4-6周內應避免性交。丈夫也應瞭解這一點,暫時克制自己。

婦女在產褥期過後進入哺乳期,一般可以恢復正常的性生活,但因哺乳期母親要給嬰兒餵奶,大量營養物質通過乳汁喂給乳兒,能量消耗很大,理應好好休息。所以,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及嬰兒的生長發育,性生活不要過頻。一般情況下,每週過性生活2-3次,或者每週性生活1-2次更適宜。

2. 忌用不合格衛生巾

分娩後,新媽媽的產道會流出如月經一般的血狀分泌物,即惡露。除此之外,產後會陰部會感覺疼痛和腫脹,這時候選擇合適的正規的衛生巾對於產婦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3. 忌產後不洗頭洗澡

懷孕期間身體儲備了大量的水分,產婦會在生產後通過大量出汗的方式排出這些水分。產褥期又是產婦機體防禦系統較為薄弱的時期,如果在此期間一直不洗澡、不洗頭,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正常分娩的產婦只要體力允許,可以在任何時候洗澡;剖宮產的產婦要保持腹部傷口乾燥、清潔,在傷口拆線前最好不要洗澡。在月子裡,產婦不要洗坐浴或盆浴,以免感染。

4. 忌長期臥床

很多人認為產後媽媽體質虛弱,需要靜養,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其實這對於產後的康復是非常不利的。長期臥床,會使得腸蠕動減弱,造成產婦便秘,甚至增加子宮脫垂風險。所以建議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產後媽媽還是多動動。

5. 忌不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許多產後媽媽為了怕感冒,整天悶在家裡,甚至連門窗都不敢開。密閉的污濁環境是產褥感染的“溫床”。建議新媽咪在家要保持空氣流通,保證充分的空氣對流和充足的光照,另外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處於風口即可。

6. 忌滋補過量

一般媽媽分娩後,為了補充營養和讓奶汁分泌充足,都特別重視產後的滋補。其實這樣恰恰是產後的一大禁忌。因為滋補過量可引起肥胖,而肥胖不僅是產後媽媽最害怕的,還會使體內糖和脂肪代謝失調而引起各種疾病。

7. 忌馬上節食

肥胖是產後媽媽的大敵。許多媽媽為了恢復苗條的身材,會馬上節食,這樣做其實有很大危害,特別對母乳餵養十分不利

8. 忌食寒涼、辛辣

新媽媽產後的飲食同孕期一樣,仍然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辛辣溫燥食物可助內熱,而使產婦上火,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症狀。而且產婦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生冷、堅硬的食物易損傷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同時,生冷的食物還容易致使產婦淤血滯留,引起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進食堅硬的食物還容易使牙齒鬆動、疼痛。

1.初生哺乳:健康足月的寶寶,在出生後的一兩小時內最清醒,是母乳餵養的黃金時間,應該在嬰兒誕生一小時之內就開始母乳餵養。初乳的量雖然很少(每餐只有約5-7毫升),但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因為寶寶出生時身體已經有足夠的能量儲備,所以出生後的兩三天只要吃初乳就夠了,不用喂水、葡萄糖水或奶粉。

2.怎樣知道奶水夠不夠?如果寶寶有下面的表現,就表明你的奶水是足夠的。

(1)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寶寶會有輕微的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的體重在出生體重的7%以內都是正常的,大約1-2周後就會回復出生時的體重,然後穩步增長。

(2)出生後第1天和第2天每天排便至少1次,排出黑色或墨綠色粘狀胎糞;5天內,大便顏色變為褐色、綠色、黃色,質地由最初較稀爛、呈糊狀,逐漸變為柔軟及帶有小顆粒。從第3天到滿月前,每天排便至少2次(每次份量不少於1塊錢硬幣大小)。

(3)第5天開始,每天尿濕至少5片尿片,尿液透明或淡黃色。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奶水不夠,請務必先諮詢兒科醫生或專業哺乳指導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加奶粉。不要吃中成藥來催乳,這些藥的作用沒有經過科學證明,副作用也尚不明確。

3.用杯子喂水,以免乳頭混淆。滿月前不要給寶寶使用奶瓶或人工奶嘴(包括安撫奶嘴),以免造成乳頭混淆。即使要喂配方奶、藥物或其他液體,也應該使用杯子而不是奶瓶。

產後減肚子動作

當產後1到2個月後,且身體得到比較好的恢復,即使母乳餵養也可以開始循序漸進地減重了,可以適當加大運動量,並減少一定食量,改善飲食結構,下面四個動作建議每天堅持做:俯臥在地上,雙手屈肘,用肘部支撐身體,雙肘打開約為肩寬。雙腿伸直,提起腳跟,用腳尖支撐地面。雙腿、頸、髖、膝蓋保持一條直線,收緊腹部。保持這個動作5秒,然後放鬆,重複練習10次。或者自然站立,雙手平伸與地面平行,雙腿打開,與肩同寬。慢慢蹲下身體,保持抬頭挺胸,收緊腹部。蹲下時讓大腿和地面平行,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保持這個動作10秒,然後恢復到開始姿勢,重複練習10次。

不大吃大喝

一天只吃三頓飯,不加餐,正常飲食。喝雞湯或者排骨湯,每次喝一小碗;多吃蔬菜,選擇菠菜、冬瓜、白菜等蔬菜;喝一些小米粥,也是見好就收,從來不大吃大喝。

堅持吃水果

每天至少吃二根香蕉,偶爾還吃蘋果、草莓之類的水果,香蕉、蘋果等都是減肥水果。

每天合理運動

每天都在客廳來回走路,挺胸收腹的站立,做一些簡單產後運動。兩個星期之後,開始練習產後瑜伽,第一天練習十分鐘,之後十五分鐘,再之後二十分鐘,循序漸進。

減肥瑜伽

瑜伽減肥是最健康的方法,不僅可以讓新媽媽們重塑完美的體態,更可以讓你提升氣質,讓你成為萬人迷的辣媽。並且瑜伽減肥還可以促進促進人體腸胃的蠕動,讓身體的消化功能進行正常的運作,從而達到良好的瘦身效果,只要你肯長期堅持下去,凹凸有致的身材絕對非你莫屬。

腹部按摩

洗完澡後多做腹部按摩,由於生完孩子,按摩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用力,在肚臍周圍做畫圈按摩,或者上下輕輕揉動肚皮,都能有助產後收腹。取適量摩素產品在腹部塗抹均勻,然後雙手手指放在肚子上,然後把肚臍作為一個中心點,兩手手指分別在肚臍兩邊,以逆時針或者順時針的方向打圈按揉腹部兩側,兩邊各按50次左右,注意要控制好力度,不能過度按壓。每天堅持按摩,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推動代謝物的排出,並且能通過增加腹部的溫度來促進腹部脂肪的分解。這個按摩方法也適合在晚上進行,早晚配合,瘦腹效果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