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病魔前她和他都選擇了堅守 創造生命奇跡

在盤錦市盤山縣沙嶺鎮西灰村, “鄉野書堂”是一個著名的去處。

從外面看, “書堂”就是一間普通民房的後屋, 但走進去看到的是滿眼的書畫作品, 正中央的會議桌上紙筆正散發著墨香。 再往裡走, 投影儀的幕布幾乎佔據了一面牆, 幕布上方是投影儀和彩燈, 幕布下的地板上擺放著家庭點歌機、音箱和電子琴。

兩類物品顯示, 這間書房不僅可供讀書作畫, 還可以K歌練唱。

2003年, 50歲的王鳳傑檢查出惡性黑色素瘤, 當她哭著接受了截肢的現實, 又被告知“可能活不過半年”。 為了幫助妻子與命運抗爭, 讓妻子快樂起來,

王俊堂一邊開導呵護, 一邊吸引村民前來陪伴。 農忙時, 他背著妻子到村外的稻田地裡, 查看自家水稻的長勢; 農閒時, 夫妻二人就拿起麥克風合唱那首《最浪漫的事》, 享受一起慢慢變老的幸福。

14年過去了, 妻子依然健康快樂, 這個家還被全國婦聯評為2017年全國“最美家庭”。

 洗不掉的黑斑

竟然是致命疾病

從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 又一路幹到學校領導, 王俊堂是村裡有名的文化人。 妻子王鳳傑一邊在學校當臨時工, 一邊侍弄家裡的1.2公頃水田, 是遠近聞名的賢慧媳婦。 20多年的省吃儉用, 讓這兩口子在2000年前後的三年辦了三件大事:蓋了四間房、兒子結婚、女兒出嫁。

兒女各自成家, 夫妻倆松了一口氣, 但平靜的日子沒過上幾天,

就被王鳳傑腳上長的幾塊黑斑打破了。

2003年秋, 王鳳傑到自家稻田地裡光腳揚了半天肥。 幹完活兒時她發現, 右腳跟上有幾塊黑斑, 怎麼洗也洗不掉。 當時王鳳傑50歲, 回家之後, 她還跟丈夫幽了一默:“真是老了, 腳上都長斑。 ”

就是這幾塊黑斑, 很快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入冬的時候, 王鳳傑多走幾步路, 有斑點的地方就開始滲血, 雖然沒有明顯的疼痛感, 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但一家人總覺得這是個事兒。 春節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 王鳳傑在家人的陪伴下, 到醫院專門給斑點處做了病理檢查。

幾天後拿到檢查結果的兒子說沒什麼大事, 就獨自去了瀋陽。 後來王鳳傑才知道, 拿到病理診斷的兒子當場就被告知母親得了惡性黑色素瘤。 兒子到瀋陽後, 買了一張地圖挨個醫院跑, 諮詢怎樣才能治好母親的病。 結果幾乎所有醫生都告訴他, 只有截肢一種選擇。 因為不死心, 他又上網諮詢北京的醫院, 得到的結論仍然是必須截肢。 後來他又請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校友打聽國外的治療方法,

得到的答案還是截肢。

幾天後, 王鳳傑看到兒子和丈夫悄悄地說著什麼, 而且臉色都很難看, 就喊來兒子追問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 兒子跟母親說:“這個病啊, 咱得往難處想。 ”即使有這樣的暗示, 行動自如的王鳳傑也想不到幾天後自己就要截肢。

2004年3月1日, 王鳳傑剛走進瀋陽的一家醫院, 就被同病房剛剛做了截肢手術的病人嚇了一跳。 不過, 她聽說截肢的原因是騎摩托車出了嚴重車禍, 就沒往自己身上想。 直到4天后的傍晚, 當兩名前來會診的醫生一再要求她要配合治療, 她才反問了一句:“怎麼的, 你還想把我的腳給鋸下去啊?”

王鳳傑說:“當醫生告訴我要把有病的腳鋸下去時, 我腦子一片空白。 醫生說得很清楚,

不截肢命就沒了, 但是讓一個能走能跑的人突然接受這樣的事實太難了。 ”

丈夫生病時她拒絕離婚

14年過去了, 王俊堂再次提起手術前的那個夜晚, 仍然一個勁兒地搖頭:“太難了, 誰都接受不了, 但又不得不接受。 誰都想勸兩句, 可話到嘴邊又覺得說什麼都沒勁。 ”

當王鳳傑從手術室出來時, 因為上火, 王俊堂已經出現了聽力障礙。 王鳳傑說:“當時他已經承受不了, 我都不敢當他的面難受。 直到第四天他下樓買東西時, 我才放聲嚎了一場。 ”看我哭得太傷心, 鄰床比我先做手術的大姐就挪過來勸我:“你別這樣, 你這樣, 家裡人怎麼辦, 他再倒了, 這一家不就完了嗎?”

比截肢更可怕的是, 出院時王俊堂又無意間聽到了一句話:“有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 做完手術也活不過半年。”

回到家裡,當王俊堂偷偷把這句話告訴妻子時,王鳳傑反而堅強起來,“當時我也想明白了,怎麼都是死,成天哭是死,成天笑也是死,我為什麼不笑著面對。我要是堅強點,俺家老頭還能好受點。”

生命只剩最後半年,王俊堂每天都會陪妻子說說話,回憶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1971年,兩人剛談戀愛,王俊堂就有一個被保送上大學的機會。當時王鳳傑就表態:“你該上學就去上學,不能因為我耽誤了前途。”因為家裡已經有一個哥哥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湖南,父親做出了不讓去的決定,兩人的戀愛才繼續談了下去。

1972年,王鳳傑嫁入這個當時有13口人的大家庭,但婚後一年多卻沒孩子。王鳳傑再次表態:“我要是有病的話,絕不耽誤你,你本身就是老師,而我還沒什麼文化。”

1973年,王俊堂的三哥三嫂搬出去單過時,給王鳳傑留下一個孩子,“你要是生了,這個孩子我就領回去;你要是不生,這個孩子就留下。”就是在那天晚上,夫妻二人下定決心要到醫院查個明白。

1974年,經兩家醫院確診,王俊堂患有嚴重的腎病,需要長時間治療。那時,王俊堂心理壓力很大,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王鳳傑就像拍孩子入睡那樣安慰丈夫。但王俊堂還是提出離婚,甚至要把王鳳傑送回娘家,王鳳傑拒絕了丈夫的“善意”,並陪著他一次又一次到瀋陽治療。

直到1977年兒子出生,這個家才渡過了難關。一年後,女兒出生時,這個家的人口又重新壯大到8口,而王鳳傑不僅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顧丈夫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天洗衣做飯、下地幹活,直到送走4位老人,兩個子女也各自成家。

說到深情處,王俊堂對妻子說:“王鳳傑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給的,現在我要把你從死神手裡拽回來!”王鳳傑說:“王哥,我謝謝你!”從此之後,原本你我相稱的夫妻,一個改稱王哥,一個改稱傑。

兒子從青海給媽媽背回冬蟲夏草

王鳳傑做完截肢手術回到西灰村,除了正常服用抗腫瘤藥物外,全家人還四處諮詢增強免疫力的辦法。聽說接觸大自然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王俊堂每天早晚都把妻子背到菜園裡;聽說單株生長的植物生命力和抗逆性更強,王俊堂就挖野菜給妻子吃。

就在王俊堂想盡辦法延續妻子的生命時,兒子突然提出要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去支教。母親剛剛做了截肢手術,孩子才一歲多,當兒子不合時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王俊堂當即表示反對,並建議等一年再去。但是從來都很聽話的兒子這一次卻格外堅決。

幾個月後,兒子從玉樹回來了,背回一大包冬蟲夏草,都是他利用週末時間跟當地人上山挖的。進屋之後,兒子泡上一碗就給王鳳傑端了過來:“媽,你喝這個,能增加你的免疫力。”

王鳳傑看著碗裡一條條的蟲子,一口也不敢喝,但是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兒子為什麼會那麼固執地拒絕父親的建議。

因為不相信“可能活不過半年”的說法,兒子拒絕了父親再等一年的建議,丈夫王俊堂則時刻拉緊妻子拒絕放手。

去醫院做化療,到田野裡呼吸新鮮空氣,無論去哪裡,王俊堂都背著王鳳傑。很快,這對夫妻就成了村中的一道風景。秧苗剛剛站住,王俊堂就背著妻子到自家的稻田裡看長勢;院子裡的杏樹下,兩個人總是沒完沒了地說著悄悄話。

王鳳傑說:“從我有病,他就總開導我,再也不讓我做飯、洗衣服了,以前這些他都不會,後來全都學會了。以前地裡的活兒都是我一個人幹,從我有病後就全是他幹。做完手術兩個多月就插秧了,他就自己往地裡推稻苗,推完一車回來就趴窗戶瞅瞅我。”

稻穗飄香時,王俊堂再一次背著王鳳傑來到自家的稻田裡,他指著即將開鐮的水稻說:“你沒下地,這稻子不是也長得挺好嗎?”然後就等著妻子的表揚。看到妻子臉上的笑容,王俊堂說:“醫生說這個病只能活半年,我偏不信,現在半年過了,你這不是還活得好好的。”說完之後,王俊堂在稻田地裡狠狠地喊了兩嗓子。

王鳳傑說:“春天我到城裡化療半個月,回來時院子裡的草長了半尺高,俺家老頭站在那一陣狂喊。當時我知道他難受,知道他心裡堵得慌。這回他再喊,我也跟著高興,我也想跟著喊。”

從此之後,這個家的生活就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每天早晚,王俊堂都要陪著妻子到戶外活動活動,近一點就背著,遠一點就用車推著。白天,王俊堂給妻子放愛聽的歌,偶爾還一起唱上幾句。為了讓家裡熱鬧起來,王俊堂撿起自己的愛好,以“鄉野書堂”為名召集愛好書法繪畫的村民、同事前來小聚。後來他又買來家庭點歌機,辦起了“家庭KTV”,經常請村民來家裡一起唱歌。

每年春節前,王俊堂都會帶妻子到醫院複查,至今已過去14年。每次醫生都會說:“這手術做得也太成功了,所有指標都正常。”回到家裡,兩個人一定會把點歌機打開,一起唱那首《最浪漫的事》,一起享受慢慢變老的愉悅。

記事本裡的快樂

在學校工作了43年,王俊堂養成了做事特別有條理的習慣,如今已經65歲的他,仍然會把每天發生的大事都記錄下來。一年接一年地翻看,很快就會發現有些不太重大的事,也被他記錄下來,比如每年6月誰來家裡摘杏了,每年10月給哪個親戚送菜、送大米了。

但是王俊堂夫婦提起時,這些小事都成了很大的事,因為一捧杏、幾棵白菜或一袋大米,傳遞的都是兩人的感恩之情。

王鳳傑說:“我結婚頭幾年沒孩子,家裡的嫂子比我還著急,分家另過時,三嫂乾脆把自己的孩子給我留下一個。我腳上長黑斑時,就是我二嫂非得逼著我去醫院,要不這病沒准就給耽誤了。後來我做手術時,大夥一起給我湊錢。”

在王鳳傑的記憶裡,這一家人對她都好。

“1976年地震時,我都不知道哪來的力氣,順手就把三嫂給我留下的孩子抱了出去,然後又進屋把奶奶抱到院子裡。因為太著急了,再往屋裡跑時,我一頭就撞在門框上了。當時,我公公急了,說什麼也不讓我往回跑了,說屋裡有什麼人也不能再救了。”

“結婚好幾年都沒孩子,剛懷孕時我以為自己生病了。婆婆看我不舒服,一下子就給我煮了3個雞蛋,那是什麼年代啊,我現在還記得那3個雞蛋吃得有多香。”

因為王鳳傑記得這些恩情,遇到什麼磕磕碰碰的事,她總會退讓。因為記得這些親情,她一直用好孫媳婦、好兒媳婦的標準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地照顧四位老人。於是,給親戚送一捧杏、送幾棵白菜、送一袋大米也就成了很重要的事。

記事本裡記錄的還有愛情,“傑看病”“傑趕集”“傑檢查身體”。每次提到妻子,王俊堂都只用一個“傑”字。而自從生病之後,王鳳傑也改變了對丈夫的稱呼,從原來的你我相稱,變成了“王哥”。這種依賴感來自于丈夫無微不至的呵護,也來自于丈夫對妻子的鄭重承諾:“王鳳傑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給的,現在我要把你從死神手裡拽回來!”

年輕時丈夫生病,王鳳傑以趕都不走的方式拒絕離婚,後來妻子生病了,王俊堂也緊緊抓住妻子拒絕放手。在親情面前,有時候感情特別複雜,給予並不是施捨,而是感恩和堅守。

做完手術也活不過半年。”

回到家裡,當王俊堂偷偷把這句話告訴妻子時,王鳳傑反而堅強起來,“當時我也想明白了,怎麼都是死,成天哭是死,成天笑也是死,我為什麼不笑著面對。我要是堅強點,俺家老頭還能好受點。”

生命只剩最後半年,王俊堂每天都會陪妻子說說話,回憶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1971年,兩人剛談戀愛,王俊堂就有一個被保送上大學的機會。當時王鳳傑就表態:“你該上學就去上學,不能因為我耽誤了前途。”因為家裡已經有一個哥哥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湖南,父親做出了不讓去的決定,兩人的戀愛才繼續談了下去。

1972年,王鳳傑嫁入這個當時有13口人的大家庭,但婚後一年多卻沒孩子。王鳳傑再次表態:“我要是有病的話,絕不耽誤你,你本身就是老師,而我還沒什麼文化。”

1973年,王俊堂的三哥三嫂搬出去單過時,給王鳳傑留下一個孩子,“你要是生了,這個孩子我就領回去;你要是不生,這個孩子就留下。”就是在那天晚上,夫妻二人下定決心要到醫院查個明白。

1974年,經兩家醫院確診,王俊堂患有嚴重的腎病,需要長時間治療。那時,王俊堂心理壓力很大,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王鳳傑就像拍孩子入睡那樣安慰丈夫。但王俊堂還是提出離婚,甚至要把王鳳傑送回娘家,王鳳傑拒絕了丈夫的“善意”,並陪著他一次又一次到瀋陽治療。

直到1977年兒子出生,這個家才渡過了難關。一年後,女兒出生時,這個家的人口又重新壯大到8口,而王鳳傑不僅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顧丈夫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天洗衣做飯、下地幹活,直到送走4位老人,兩個子女也各自成家。

說到深情處,王俊堂對妻子說:“王鳳傑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給的,現在我要把你從死神手裡拽回來!”王鳳傑說:“王哥,我謝謝你!”從此之後,原本你我相稱的夫妻,一個改稱王哥,一個改稱傑。

兒子從青海給媽媽背回冬蟲夏草

王鳳傑做完截肢手術回到西灰村,除了正常服用抗腫瘤藥物外,全家人還四處諮詢增強免疫力的辦法。聽說接觸大自然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王俊堂每天早晚都把妻子背到菜園裡;聽說單株生長的植物生命力和抗逆性更強,王俊堂就挖野菜給妻子吃。

就在王俊堂想盡辦法延續妻子的生命時,兒子突然提出要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去支教。母親剛剛做了截肢手術,孩子才一歲多,當兒子不合時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王俊堂當即表示反對,並建議等一年再去。但是從來都很聽話的兒子這一次卻格外堅決。

幾個月後,兒子從玉樹回來了,背回一大包冬蟲夏草,都是他利用週末時間跟當地人上山挖的。進屋之後,兒子泡上一碗就給王鳳傑端了過來:“媽,你喝這個,能增加你的免疫力。”

王鳳傑看著碗裡一條條的蟲子,一口也不敢喝,但是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兒子為什麼會那麼固執地拒絕父親的建議。

因為不相信“可能活不過半年”的說法,兒子拒絕了父親再等一年的建議,丈夫王俊堂則時刻拉緊妻子拒絕放手。

去醫院做化療,到田野裡呼吸新鮮空氣,無論去哪裡,王俊堂都背著王鳳傑。很快,這對夫妻就成了村中的一道風景。秧苗剛剛站住,王俊堂就背著妻子到自家的稻田裡看長勢;院子裡的杏樹下,兩個人總是沒完沒了地說著悄悄話。

王鳳傑說:“從我有病,他就總開導我,再也不讓我做飯、洗衣服了,以前這些他都不會,後來全都學會了。以前地裡的活兒都是我一個人幹,從我有病後就全是他幹。做完手術兩個多月就插秧了,他就自己往地裡推稻苗,推完一車回來就趴窗戶瞅瞅我。”

稻穗飄香時,王俊堂再一次背著王鳳傑來到自家的稻田裡,他指著即將開鐮的水稻說:“你沒下地,這稻子不是也長得挺好嗎?”然後就等著妻子的表揚。看到妻子臉上的笑容,王俊堂說:“醫生說這個病只能活半年,我偏不信,現在半年過了,你這不是還活得好好的。”說完之後,王俊堂在稻田地裡狠狠地喊了兩嗓子。

王鳳傑說:“春天我到城裡化療半個月,回來時院子裡的草長了半尺高,俺家老頭站在那一陣狂喊。當時我知道他難受,知道他心裡堵得慌。這回他再喊,我也跟著高興,我也想跟著喊。”

從此之後,這個家的生活就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每天早晚,王俊堂都要陪著妻子到戶外活動活動,近一點就背著,遠一點就用車推著。白天,王俊堂給妻子放愛聽的歌,偶爾還一起唱上幾句。為了讓家裡熱鬧起來,王俊堂撿起自己的愛好,以“鄉野書堂”為名召集愛好書法繪畫的村民、同事前來小聚。後來他又買來家庭點歌機,辦起了“家庭KTV”,經常請村民來家裡一起唱歌。

每年春節前,王俊堂都會帶妻子到醫院複查,至今已過去14年。每次醫生都會說:“這手術做得也太成功了,所有指標都正常。”回到家裡,兩個人一定會把點歌機打開,一起唱那首《最浪漫的事》,一起享受慢慢變老的愉悅。

記事本裡的快樂

在學校工作了43年,王俊堂養成了做事特別有條理的習慣,如今已經65歲的他,仍然會把每天發生的大事都記錄下來。一年接一年地翻看,很快就會發現有些不太重大的事,也被他記錄下來,比如每年6月誰來家裡摘杏了,每年10月給哪個親戚送菜、送大米了。

但是王俊堂夫婦提起時,這些小事都成了很大的事,因為一捧杏、幾棵白菜或一袋大米,傳遞的都是兩人的感恩之情。

王鳳傑說:“我結婚頭幾年沒孩子,家裡的嫂子比我還著急,分家另過時,三嫂乾脆把自己的孩子給我留下一個。我腳上長黑斑時,就是我二嫂非得逼著我去醫院,要不這病沒准就給耽誤了。後來我做手術時,大夥一起給我湊錢。”

在王鳳傑的記憶裡,這一家人對她都好。

“1976年地震時,我都不知道哪來的力氣,順手就把三嫂給我留下的孩子抱了出去,然後又進屋把奶奶抱到院子裡。因為太著急了,再往屋裡跑時,我一頭就撞在門框上了。當時,我公公急了,說什麼也不讓我往回跑了,說屋裡有什麼人也不能再救了。”

“結婚好幾年都沒孩子,剛懷孕時我以為自己生病了。婆婆看我不舒服,一下子就給我煮了3個雞蛋,那是什麼年代啊,我現在還記得那3個雞蛋吃得有多香。”

因為王鳳傑記得這些恩情,遇到什麼磕磕碰碰的事,她總會退讓。因為記得這些親情,她一直用好孫媳婦、好兒媳婦的標準要求自己,盡心盡力地照顧四位老人。於是,給親戚送一捧杏、送幾棵白菜、送一袋大米也就成了很重要的事。

記事本裡記錄的還有愛情,“傑看病”“傑趕集”“傑檢查身體”。每次提到妻子,王俊堂都只用一個“傑”字。而自從生病之後,王鳳傑也改變了對丈夫的稱呼,從原來的你我相稱,變成了“王哥”。這種依賴感來自于丈夫無微不至的呵護,也來自于丈夫對妻子的鄭重承諾:“王鳳傑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給的,現在我要把你從死神手裡拽回來!”

年輕時丈夫生病,王鳳傑以趕都不走的方式拒絕離婚,後來妻子生病了,王俊堂也緊緊抓住妻子拒絕放手。在親情面前,有時候感情特別複雜,給予並不是施捨,而是感恩和堅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