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把賺到200億,他說,人生苦短,要搞就搞個大的!

張磊最近一次備受矚目的行動, 是今年7月成為了“世界級鞋王”百麗鞋業的實際控制人。 百麗退市私有化後, 他旗下的高瓴資本持有其57.6%的股份,

成為新任控股股東。

外界輿論一片譁然, 幾乎全是一邊倒的唱衰。

甚至還這樣評價, “張磊正在尋找新的浪潮, 但他已經決定將自己的財富押在一個看起來最不可能的候選者身上。 ”

巔峰時市值1500億港元的百麗, 私有化的交易估值幾乎跌了三分之二。 陷入困境的昔日鞋王風光不再, 可張磊還是亟不可待將其接手。

外界看到百麗的問題, 但張磊說, 在高瓴看來, 百麗擁有很多“寶藏”。

因為百麗做成了中國乃至世界級的頂尖零售網路, “能把鞋做好的零售企業, 是真正牛的零售企業。 ”而且, 百麗做的這些事情, 沒有線下根基的互聯網大平臺都做不了。

“不管是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工廠), 還是快時尚供應鏈, 還是無縫連結, 唯一最有機會實現並創造出新模式的公司, 實際是百麗, 而且只有百麗。 ”

這並不是張磊第一次與主流“背道而馳”。

這個“億萬富翁的製造者”總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和行動,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 還是 “押寶”京東。

2010年, 京東掌舵人劉強東的融資需求只有7500萬美元, 張磊的回復卻堪稱業內經典,

“要麼讓我投3億, 要麼一分不投。 ”

這幾乎是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身邊很多人力勸張磊, 不要因為跟劉強東是校友, 就把錢搭進去。

但張磊偏不, 他有自己的堅持。

彼時的潮流是“輕資產”, 但劉強東想做的卻是整合供應鏈的重資產, 不但與主流背道而馳, 還是個需要拿重金往裡砸的路子。

劉強東的思路與張磊的分析判斷不謀而合, 要想在輕資產重圍中殺出來, 必須要走一條“更重的路”。 他甚至有一個更大膽的設想, 要讓京東彌補亞馬遜當初未完成的遺憾。

“亞馬遜的創始人說過, 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永遠沒法做整合供應鏈的管理給消費者, 因為它成立時UPS快遞已經做很大了。 京東今天沒有UPS, 我們就願意出錢做這個事!”

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很多錢, 不燒個20億美元都看不出來這個生意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於是, 他要麼不搞, 要搞就搞個大的, 3億美元, 就算全部賠掉也不過兩三個點, 賭得起。

人生苦短, 要搞就搞個大的, 這也是張磊最近的流行語。

最終, 高瓴投資了2.55億美元, 張磊賭贏了。

四年後, 2.55億美元已升值為39億美元, 折算下來, 這一把, 張磊就賺到200多億人民幣。 京東也不負眾望成為業內巨頭。 當初被人嘲笑“人傻錢多”的張磊總算是出了口惡氣。

成功並非僥倖, 而是張磊善於觀察、勤於研究的引領。 這種天賦, 早在張磊學生時期, 就已經展現出來了。

少年時期的張磊, 學習成績差。 “小學考初中, 差點沒考上。 ”但他“天賦異稟”, 高二時發憤圖強, 高考竟然考中了河南高考狀元, 然後一路從人民大學考到了美國的耶魯大學。

張磊不但機靈, 又特別愛琢磨, 尤其在如何賺錢這方面。

7歲時, 他就在車站附近“擺攤”, 把自己的連環畫書租給候車旅客和過往路人;高中時期, 他甚至知道根據市面行情調整“經營策略”, 靠打包推銷雜誌和小食品賺錢。

這個天賦在他成年之後得到了更大的展現,也為他的人生畫上極為重要的一筆。

研究生時期,在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實習的張磊就比別人更醉心於研究,被派去做行業研究時,他會花費數周,然後交出一份1英寸厚的報告。

“幾乎立刻就能看出,張磊非常出色,有著極為不凡的洞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高級主管迪恩·高橋如此評價。

幸運之神,就是這個時候眷顧張磊的。

張磊的這些特質吸引了被稱為“耶魯投資之神”的大衛史文森,史文森從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潛質,便招至麾下,傳授他各種投資技巧。

通過史文森,張磊更加深刻意識到做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

可以說,出色的基礎研究,便是張磊職業生涯的起點。更重要的是,他師從的又是可以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

這個從河南駐馬店走出來的普通孩子,一時間風頭無兩。

方才27歲的他,確實有驕傲的資本:頂著河南高考狀元的光環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又憑藉自身能力留學耶魯大學深造,還得到了投資教父的認可和器重……

擁有這樣光鮮的履歷,要是不折騰點動靜出來,似乎都是浪費。

27歲的年紀,正值生命的黃金期,學識膽略都不缺,此時不幹,更待何時?2000年除夕夜,懷抱信念、充滿朝氣的張磊回國創業了。

最初團隊核心只有3人,除了張磊外,還有兩個大學同學,孫燕軍和楊戈。

三人各有所長:留學耶魯大學的張磊擁有風險投資前沿理論以及對美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一流機構工作的孫燕軍擁有對國際投資人的瞭解;從事風險投資的楊戈則積累了大量資料和資料。

三個年輕的創業者堅信,中國的“雅虎”和“亞馬遜”勢必在近幾年內誕生,而他們要做的,就是這一場革命的催化劑。

天時地利人和,“中華創業網”就這麼創辦起來了,他們從資本、人才、技術等各方面幫助國內企業,還不斷組織中國企業去國外巡迴交流。

網站最輝煌的時候,會員企業13000多家,遍佈北京、上海、香港、三藩市;投資者200多家,代表資本超過100億美元。被譽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投資品牌”。

而張磊本人,也成為了享譽一時的新聞人物,他的名字和“中華創業網”不斷高調亮相在世界主流媒體的頭條。

此時的他才28歲,創業半年時間。

可生活就是這麼戲劇化。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中華創業網也受到衝擊,張磊試圖挽救但無果,這個曾經被譽為“國內創業投資門戶網站的領導企業”僅紅極一年就倒掉了。

日後張磊幾乎不在人前提這段過往,首次創業失敗的經歷也鮮為人知。

但,失敗僅僅是“過程”,而不是“終點”。

這次從“神壇”跌落,卻成為張磊日後成就的墊腳石。

痛定思痛後,張磊明白了一個道理,創業公司沒必要在A輪時就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有多牛,或者告訴外界未來要做成什麼樣。如果你在初期就非常高調,那很容易lose your mind。

“上帝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瘋狂過,滅亡過,張磊決定返回美國。

在對外“沉寂”的4年裡,張磊做回最擅長的“老本行”——投資,做得風生水起。

他加入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主要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此後又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任中國首席代表,創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

2005年,國內湧現出眾多朝氣蓬勃的創業者和高科技創業公司。在美國平步青雲的張磊覺得是時候回來了,再次回國發展。

他要把耶魯的投資理念引入中國,但做適合中國的投資模式——用中國的哲學思想。

2005年,張磊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名字取自耶魯大學的高瓴大道(Hillhouse Avenue)。史文森為了支持愛徒,從耶魯投資基金撥出2000萬美元給他作為啟動基金,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金。

褪去稚氣,少了豪氣的他,這一次,謀定而後動。

他明確知道自己追求和需要什麼,“投公司就是投人。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他要找的企業家,必須是“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想要找“准”這樣的人,必須對市場有深入透徹的瞭解和研究,這是他的“看家本領”。

藍月亮就是研究出來的公司。2008年高瓴研究中國消費品升級問題時,發現像寶潔、聯合利華這種跨國企業太容易有歷史包袱,無法抓住中國消費升級這一趨勢。

於是張磊把目光瞄向本土企業,聯繫上當時在做洗滌液的藍月亮,鼓勵創始人羅秋平做洗衣液,並且大力擴張市場。但前提是,要先把它變成一家“虧損”的企業。

“不要去賺短期的錢,而是要勇於進入新品類,打敗跨國公司,成為中國洗衣液的第一名。”張磊堅信自己的研究結論,他們有能力容忍短期虧損,從而“翻盤”迎來更大的格局。

羅秋平也相信張磊,願意“賭一把”,他放棄了公司每年可以賺1、2億的小富即安。果不其然,到了2013年,公司的盈利已經是之前的10多倍。

這就是張磊所謂的“格局觀”。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的世界裡,懂得用“滯後滿足”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

不同於20多歲時的年輕氣盛,年過不惑的張磊變得特別低調。

即便眾多經典投資案例都出自他手,他依舊覺得,作為資本家還是很慚愧,“投資人其實並沒做什麼事。”

他更願意把創業者、企業家捧在人前,自己在幕後配合他們“綻放”。

他說,遇到有夢想、有格局的創業者是投資者之大幸。“遇到這種人,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最好的資源配置給他,使他最大化的綻放自己。”

而他本人呢,還是樂意花更多精力去做基礎研究,這也是高瓴立足之本。

在他的帶領下,高瓴一年最多投資2-4個專案,有時只有1個。但絕妙的是,他們基本不會押下糟糕的賭注。創立至今,其平均年回報率在39%左右。

“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張磊說。

再次開口說話的他,則已是中國最大獨立基金的建立人。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則依然是他的口頭禪。

今年暑假,張磊回到母校人民大學發表過一場演講。

他告訴學弟學妹們,“好故事都是來自於有挑戰的生活”,鼓勵大家在“過去未去,未來已來”之際,堅持自己內心的選擇,不驕不躁,“持之以恆,時間終將會成為你的朋友。”並且強調——

“選擇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在此演講之前,張磊向人民大學捐贈3億人民幣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高瓴高禮教育發展基金”,更早前,他還給耶魯捐贈了888.8888萬美元,創下當時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個人捐贈的最高紀錄。

靠打包推銷雜誌和小食品賺錢。

這個天賦在他成年之後得到了更大的展現,也為他的人生畫上極為重要的一筆。

研究生時期,在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實習的張磊就比別人更醉心於研究,被派去做行業研究時,他會花費數周,然後交出一份1英寸厚的報告。

“幾乎立刻就能看出,張磊非常出色,有著極為不凡的洞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高級主管迪恩·高橋如此評價。

幸運之神,就是這個時候眷顧張磊的。

張磊的這些特質吸引了被稱為“耶魯投資之神”的大衛史文森,史文森從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潛質,便招至麾下,傳授他各種投資技巧。

通過史文森,張磊更加深刻意識到做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

可以說,出色的基礎研究,便是張磊職業生涯的起點。更重要的是,他師從的又是可以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

這個從河南駐馬店走出來的普通孩子,一時間風頭無兩。

方才27歲的他,確實有驕傲的資本:頂著河南高考狀元的光環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又憑藉自身能力留學耶魯大學深造,還得到了投資教父的認可和器重……

擁有這樣光鮮的履歷,要是不折騰點動靜出來,似乎都是浪費。

27歲的年紀,正值生命的黃金期,學識膽略都不缺,此時不幹,更待何時?2000年除夕夜,懷抱信念、充滿朝氣的張磊回國創業了。

最初團隊核心只有3人,除了張磊外,還有兩個大學同學,孫燕軍和楊戈。

三人各有所長:留學耶魯大學的張磊擁有風險投資前沿理論以及對美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一流機構工作的孫燕軍擁有對國際投資人的瞭解;從事風險投資的楊戈則積累了大量資料和資料。

三個年輕的創業者堅信,中國的“雅虎”和“亞馬遜”勢必在近幾年內誕生,而他們要做的,就是這一場革命的催化劑。

天時地利人和,“中華創業網”就這麼創辦起來了,他們從資本、人才、技術等各方面幫助國內企業,還不斷組織中國企業去國外巡迴交流。

網站最輝煌的時候,會員企業13000多家,遍佈北京、上海、香港、三藩市;投資者200多家,代表資本超過100億美元。被譽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投資品牌”。

而張磊本人,也成為了享譽一時的新聞人物,他的名字和“中華創業網”不斷高調亮相在世界主流媒體的頭條。

此時的他才28歲,創業半年時間。

可生活就是這麼戲劇化。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中華創業網也受到衝擊,張磊試圖挽救但無果,這個曾經被譽為“國內創業投資門戶網站的領導企業”僅紅極一年就倒掉了。

日後張磊幾乎不在人前提這段過往,首次創業失敗的經歷也鮮為人知。

但,失敗僅僅是“過程”,而不是“終點”。

這次從“神壇”跌落,卻成為張磊日後成就的墊腳石。

痛定思痛後,張磊明白了一個道理,創業公司沒必要在A輪時就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有多牛,或者告訴外界未來要做成什麼樣。如果你在初期就非常高調,那很容易lose your mind。

“上帝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瘋狂過,滅亡過,張磊決定返回美國。

在對外“沉寂”的4年裡,張磊做回最擅長的“老本行”——投資,做得風生水起。

他加入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主要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此後又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任中國首席代表,創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

2005年,國內湧現出眾多朝氣蓬勃的創業者和高科技創業公司。在美國平步青雲的張磊覺得是時候回來了,再次回國發展。

他要把耶魯的投資理念引入中國,但做適合中國的投資模式——用中國的哲學思想。

2005年,張磊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名字取自耶魯大學的高瓴大道(Hillhouse Avenue)。史文森為了支持愛徒,從耶魯投資基金撥出2000萬美元給他作為啟動基金,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金。

褪去稚氣,少了豪氣的他,這一次,謀定而後動。

他明確知道自己追求和需要什麼,“投公司就是投人。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他要找的企業家,必須是“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想要找“准”這樣的人,必須對市場有深入透徹的瞭解和研究,這是他的“看家本領”。

藍月亮就是研究出來的公司。2008年高瓴研究中國消費品升級問題時,發現像寶潔、聯合利華這種跨國企業太容易有歷史包袱,無法抓住中國消費升級這一趨勢。

於是張磊把目光瞄向本土企業,聯繫上當時在做洗滌液的藍月亮,鼓勵創始人羅秋平做洗衣液,並且大力擴張市場。但前提是,要先把它變成一家“虧損”的企業。

“不要去賺短期的錢,而是要勇於進入新品類,打敗跨國公司,成為中國洗衣液的第一名。”張磊堅信自己的研究結論,他們有能力容忍短期虧損,從而“翻盤”迎來更大的格局。

羅秋平也相信張磊,願意“賭一把”,他放棄了公司每年可以賺1、2億的小富即安。果不其然,到了2013年,公司的盈利已經是之前的10多倍。

這就是張磊所謂的“格局觀”。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的世界裡,懂得用“滯後滿足”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

不同於20多歲時的年輕氣盛,年過不惑的張磊變得特別低調。

即便眾多經典投資案例都出自他手,他依舊覺得,作為資本家還是很慚愧,“投資人其實並沒做什麼事。”

他更願意把創業者、企業家捧在人前,自己在幕後配合他們“綻放”。

他說,遇到有夢想、有格局的創業者是投資者之大幸。“遇到這種人,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最好的資源配置給他,使他最大化的綻放自己。”

而他本人呢,還是樂意花更多精力去做基礎研究,這也是高瓴立足之本。

在他的帶領下,高瓴一年最多投資2-4個專案,有時只有1個。但絕妙的是,他們基本不會押下糟糕的賭注。創立至今,其平均年回報率在39%左右。

“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張磊說。

再次開口說話的他,則已是中國最大獨立基金的建立人。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則依然是他的口頭禪。

今年暑假,張磊回到母校人民大學發表過一場演講。

他告訴學弟學妹們,“好故事都是來自於有挑戰的生活”,鼓勵大家在“過去未去,未來已來”之際,堅持自己內心的選擇,不驕不躁,“持之以恆,時間終將會成為你的朋友。”並且強調——

“選擇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在此演講之前,張磊向人民大學捐贈3億人民幣設立了“中國人民大學高瓴高禮教育發展基金”,更早前,他還給耶魯捐贈了888.8888萬美元,創下當時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個人捐贈的最高紀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