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品讀:蘇軾的這首詠橘詞,我覺得可以稱第一了吧

詠物是詩詞創作領域裡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 新手用它來練筆, 高手用它來言志, 幾乎每個作家都曾寫過詠物的詩詞。

但也正因為題材常見, 創作門檻低, 想寫出精品之作並不容易。 那些含有豐富意蘊的物象大多珠玉在前, 而那些特點不怎麼鮮明的, 則不容易寫出新意。

在這方面, 蘇軾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師, 他的詠物詩詞最大的特點是翻新出奇, 比如《琴詩》的設問體。 而今天, 我要分享的是一首詠橘詞:

《浣溪沙·詠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綠葉照林光。 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 清泉流齒怯初嘗。 吳姬三日手猶香。

詠橘最早的作品可能是屈原的《橘頌》, 在那篇楚辭裡, 屈原以橘樹的形象自喻, 帶有很深的托物言志意味。 蘇軾的詠橘詞則非常純粹, 很生活化。

上片是描寫橘子的生存環境和外觀感受。 “菊暗荷枯一夜霜”化用他在《贈劉景文》中的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點明橘子的時令是在深秋。

新苞, 是指橘子的皮。 “新苞綠葉照林光”, 以綠色為主的橘子和橘葉在陽光的照射下, 層次分明, 給人一種活力滿滿的感覺。

“竹籬茅舍出青黃”最妙的是一個“出”字, 在青黃相間的橘林之間,

偶爾露出幾間竹籬茅舍, 勾勒出一幅恬靜的田園畫面。

描寫完了橘林的整體美, 相信你已按耐不住想要一飽口福了。 下片就是吃橘子時的細節描寫, 每一句都讓人口水直流。

“香霧噀(xùn)人驚半破, 清泉流齒怯初嘗”這兩句中的“驚”和“怯”最為傳神。 剝開橘子之時,

芳香的油腺噴濺而出, 如同一陣香霧襲來, 讓人驚訝不已。

當新橘放入唇齒之間, 輕咬一口, 一股清泉瞬間遊遍整個口腔, 對於期待已久的食客來說, 未免還有些羞怯呢。 這兩句形象的寫出了食客的心理。

最後一句更是神來之筆, 也點明了橘子的產地。 剝過橘子的手三天之後仿佛還能聞到香氣, 足見這橘子的美味。

這首詞雖然沒有深刻的寓意, 但在藝術上卻堪稱爐火純青;我也沒讀過所有的詠橘詞, 但依然不揣冒昧的將其列為第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