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醫。

——北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據《晉書·王徽之傳》記載, 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為人高雅,

生性喜竹。 有一次, 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 便馬上令人種竹。 有人問其原故, 他不予正面解釋, 但嘯詠(歌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可使食無肉, 不可使居無竹”便是借此典。

樸實直白的語言, 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文人骨髓。

中國人愛竹, 不僅僅愛竹子的清雅澹泊, 也勉勵自己像竹子一樣有傲然風骨。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審美意象, 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竹文化也孕育出許許多多的名家竹畫大作。

任伯年《竹林七賢》

【竹畫分類和起源】

竹畫是中國繪畫所特有的專科, 歷史悠久。 在中國畫中, 竹畫有兩種方式:一為設色竹子, 屬花鳥畫;一為墨竹畫, 以墨竹為主, 四君子畫中的竹畫為墨竹畫, 是典型的文人畫。

對於中國墨竹畫的起源, 一直沒有定論。 唐代白居易在《畫竹歌》中說:“植物之中竹難寫, 古今雖畫無似者。 ”由此可見, 在白居易以前, 早就有竹畫了。 由於那時的竹畫沒有流傳下來, 故不知是設色還是墨竹。

【歷代名家畫竹】

五代

五代 徐熙 《雪竹圖》上海博物館藏

南唐 李坡 《風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坡五代南唐畫家。 坡, 一作便,

或作波, 南昌(今屬江西)人。 善畫竹, 不以纖巧瑣細見長, 多放情任性, 隨意落筆, 便有生意。 與劉彥濟、施璘、丁謙以墨竹而馳於五代。 傳世作品僅有《風竹圖》。

兩宋

文同——竹畫一代宗師

北宋·文同 《墨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同, 字與可, 自號笑笑先生。 無心於功名, 只是喜愛讀書作畫,尤其喜愛畫墨竹。元豐初,61歲的文同被任命為湖州知府,沒有到任就在陳州過世了,人稱文湖州。

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又是詩文書畫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長的絹上畫設色偃竹送給蘇軾。蘇軾專門寫了《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一文,闡發文同的墨竹畫理論,提出了“成竹於胸”的著名論斷。

文同《墨竹》

文同墨竹畫,大大超過了前人,所謂“黃鐘一震,瓦釜失聲”。所畫的竿、枝、葉、節,都很像真的竹子。尤其善於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正反濃淡錯落有致。不僅如此,文同還把葉梢風翻轉折都一絲不苟地畫出來,竹節則是勾描渲染而成。

文同《竹石圖》

由於文同畫竹,把中國書法的抽象美和佈局美引入墨竹畫中,使墨竹畫脫離了工筆設色花鳥畫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畫寫實而不繁瑣,形神兼備,大受歡迎。同時代的蘇軾等人都學習他的畫法,其後的追隨者就更多了,中國畫壇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師。

“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同、蘇軾、趙孟頫、吳昌碩等。其中趙孟頫、吳昌碩是湖州本地人,文同、蘇軾均在湖州當過知府,為此,以地名來稱呼的畫壇流派只有“湖州竹派”。

蘇軾

蘇軾 《枯木竹石圖卷》

蘇軾,也在湖州當過知府。他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所以他畫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蘇軾 《瀟湘竹石圖》

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時興起,隨手拿起毛筆蘸著朱墨,畫了一幅朱竹。有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的朱竹?他便反問:人家都用黑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

蘇軾《墨竹》

蘇軾畫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不像常人一節節地畫竹竿。米芾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他針對當時只重形似輕神似的繪畫傾向,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見解。

趙昌

北宋·趙昌 《竹蟲圖》

趙昌,北宋畫家。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兼工草蟲。《竹蟲圖》以細膩的筆法和鮮麗的賦彩,寫實地描繪出竹子以及周圍的地瓜、雞冠花、蝴蝶、蜻蜓、金鐘兒、紡織娘等草蟲。

梁楷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圖》

梁楷,南宋畫家。《六祖伐竹圖》 描繪了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盧,世居范陽,曾為樵夫,為禪宗南宗的開創者。圖中的六祖在古樹襯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在砍伐枯竹。畫面以寥寥幾筆,勾畫出六祖的生動神態,充分表現了慧能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這一身世特徵。用筆剛勁老辣而又簡括,氣勢非凡,是作者的“簡筆”佳作。

元代

到了元代,畫壇上文人墨戲成風,墨竹大家輩出,形成了中國墨竹畫的頂盛期。趙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吳鎮、顧安、李息齋父子都是畫墨竹的高手。

趙孟頫

元 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作為一個全能的畫家,人物、山水、花卉、竹石,無所不能,畫馬尤其有名。趙孟頫畫墨竹,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所畫竹石,虛實結合,相映成趣。

元 趙孟頫 《窠木竹石圖》

趙孟頫提出“書畫本同”,上接歷代“書畫同源”的傳統,宣導“以書入畫”,就是以書法性用筆來表現個人的性情;他又提出著名的“古意論”,其實質是重溫晉唐意趣、開創時代新風的“借古開今”。

王蒙

元·王蒙 《竹石圖》

王蒙,生年不詳,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

上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倪瓚擅畫山水、墨竹,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上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吳鎮

元·吳鎮 《墨竹譜》

吳鎮,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擅畫山水、墨竹。

《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幹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倪瓚

元·倪瓚 《竹枝圖》

倪瓚,元末明初畫家,擅畫山水、墨竹。

上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趙雍

元·趙雍 《青影紅心圖》

趙雍,字仲穆,趙孟頫次子,書畫繼承家學,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馬畫最為出色。

此幅畫作以淡彩汁綠寫蘭竹,為元人蘭竹畫中所罕見。圖中危石聳立,以中鋒淡墨勾畫輪廓,略加皴擦,石間生出一枝修竹,枝條如彎弓曲弧,竹葉紛披多姿。坡地叢生蕙蘭,莖葉青翠穿插交錯,一荑盛開五六朵白花,蕊心淺紅點綴,清幽含芳。畫家將書法筆意融入畫裡,反映出文人畫的藝術趣味。竹幹行筆如寫篆書,竹葉如八字,而蘭莖則蘊含行草筆意。

顧安

元·顧安 《風雨竹圖》

顧安,元畫家,字定之,號迂訥居士。顧安擅畫墨竹,繼承文同的傳統,行筆謹嚴,遒勁挺秀,用墨潤澤煥爛,畫湖石帶勾帶染,得皺透之姿,自有一股蕭疏清逸之氣,自成一格。

《風雨竹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幹斜覆,竹葉下垂,表現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用筆瀟灑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元·顧安 《拳石新篁圖》

此圖寫新竹幾枝和荊棘一叢,竹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元·顧安《 幽篁秀石圖》

此圖中湖石危立,玲瓏剔透,石後叢竹林立,竹竿瘦勁,竹葉上仰,綽約多姿,更有稚筍數雙,穿插叢竹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帶勾帶染,造型雋美,富有立體感和裝飾味。筆法道勁,濃淡相宜,為顧安墨竹畫之代表作。

元·顧安 《竹石圖》

此圖中幾竿修竹挺立,磐石蒼翠點點。以淡墨寫出竹竿,以濃墨撇寫出竹葉。佈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結構緊密嚴謹。幾棵竹筍,頓挫扭旋,生機勃勃。此圖濃淡相宜,層次井然,筆法細膩,清雅趣濃。

柯九思

元·柯九思 《橫竿晴翠圖》

柯九思,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柯九思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並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

《橫竿晴翠圖》中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元·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

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明代

陳洪綬

明·陳洪綬 《竹石萱草圖》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後自稱老遲,又稱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

上圖採用不同的畫法繪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畫家以枯筆勾石,加橫皴豎苔,筆法寫意凝重。萱草用雙鉤填色法繪寫,設色妍麗,勾線細緻精確。秀竹則純以白描手法寫出,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刻畫入微,盡顯挺拔之姿。三種畫法相輔相成,天衣無縫,可見畫家深厚的功力。

陳栝

明·陳栝 《雪竹圖》

陳栝 ,明代畫家,善畫花卉。

上圖寫雪竹,筆法與眾不同,竹以雙鉤疾筆寫出,點筆寫出灌木,雪是用枯筆隨意點垛,洋洋灑灑,筆法老辣,更見生趣。在歷代雪竹作品中,獨樹一幟。

金浞

明·金浞 《雙鉤竹圖》

金浞,生卒不詳,明正統間人,字本清,號朽木居士,又號太瘦生。擅摹印篆,寫竹石甚佳。

此圖繪坡上石畔高挺兩竿修竹,枝幹挺勁,竹葉茂盛,向背俯仰交錯,濃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叢生,呈雨後勃發之勢。雙鉤線條細勁,填染色彩清雅,頗得修竹新篁的秀勁瀟灑之韻。

呂端俊

明·呂瑞俊 《竹雀圖》

呂端俊,明代畫家,善畫竹,傳世作品有《竹雀圖》軸。

圖中畫湖石、叢竹。竹竿粗壯挺拔,竹葉茂密成蔭,一群麻雀,或飛,或棲,或鳴,或食,活動于叢竹中,為竹林靜中增喧。畫法嚴謹,形象生動。以墨色的濃淡變化,突出空間上的幽深感,意韻空朦。

孫克弘

明·孫克弘 《 殊竹圖立軸》

孫克弘 ,明書畫家、藏書家。一作克宏,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

歷代以朱砂寫竹的並不多見,孫克弘這幅竹畫,在色彩對比和構圖上都可說匠心獨運。竹之妍豔與秀石之清冷沉鬱形成對照。竹子色彩上濃淡、深淺的變化,在空間上產生一種幽深的意境,使畫面在豔麗中又趨向沉靜、穩重。

項元汴

明·項元汴 《仿蘇軾壽星竹圖》

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等,明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

上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後。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徐渭

明·徐渭 《菊竹圖》

徐渭,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

《菊竹圖》寫菊花昂立,菊葉垂聚,花朵簇擁,生機勃勃。菊葉以大筆刷寫,揮灑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與菊花相呼應,饒有趣味。竹葉用筆瀟灑。菊、竹下端襯以葉草,清姿逸態,淋漓盡致。筆墨幹濕濃淡相宜相輔,一氣呵成,韻味雋永。

明宣宗朱瞻基

明·朱瞻基《 武侯高臥圖》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嘗作畫贈重臣。傳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臥圖》。

此圖繪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當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人物高臥狂放的情態,刻畫得很生動,線條洗練。墨竹用筆瀟灑,得元人意韻。朱瞻基30歲作此畫賜給老臣陳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對賢才的渴求心情。

清代

石濤

清·石濤 《竹石菊圖》

明末清初的石濤,原名朱若極,生於亂世,原是桂林晴靖王的子孫,出家為僧。

石濤畫竹,筆意縱恣,脫盡窠臼,開墨竹寫意畫風氣之先。畫竹多用生宣紙,用筆奔放,水墨淋漓,濃淡幹濕,千枝萬葉,一氣呵成,縱筆直寫,略無滯塞人稱“野戰”。石濤天資極高,所畫墨竹,不拘泥於形似,以勢取勝,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清·石濤《 筍竹圖》

此畫寫二枝竹筍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開始枝葉叢生。原濟作畫擅用墨法,此畫之中枯濕濃淡兼施並用,將地被的潮濕起伏、竹筍的新鮮蓬勃以及新篁的翠葉、細枝刻畫得十分傳神,寫意手法高妙。

鄭板橋

鄭板橋《十笏茅齋竹石圖》

揚州八怪,也都是墨竹畫的行家裡手。尤其是鄭板橋,畢生精力專攻蘭竹,功力之深,也非他人所能比及。由於他能時時由熟返生,具有藝術感悟的陌生化能力,故能在墨竹畫方面永葆旺盛的創作生命力,數十年的墨竹畫生生不息。

《清風疏竹圖》

自石濤開創墨竹畫的大寫意畫風後,鄭燮又開創了小寫意畫風,他的墨竹畫秀勁簡遠,透出一股清剛之氣。

李方膺

清·李方膺 《瀟湘風竹圖》

李方膺,“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常喜歡描繪以風雨為背景的竹石。風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形象,頗難以表現出來的。

此畫中畫家大膽創造,寫竹子數根,依于石旁,挺拔修直。禿筆直掃,畫竹葉扁方狀成傾斜方向,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繪技法上顯得“因難見巧”,而且顯示出竹子不畏強風的精神,筆筆枝葉呈現出堅貞不屈的力量。下筆如風馳雨驟,正像是抒發畫家胸中的怒氣。李方膺由於仕途生活中得罪權貴,先後下獄罷官,但從不屈服苟且,這幅畫可說是他心境的折射。

羅聘

清·羅聘 《竹石圖》

羅聘,清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筆情古逸,思致淵雅,自成風格,為揚州八怪之一。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幹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禦筆墨的高超水準,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趙之琛

清·趙之琛 《雙鉤竹石圖》

趙之琛,字次閑,號獻父,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畫家。

《雙鉤竹石圖》寫坡上新竹三竿,皆以雙鉤繪出,竹葉淡染汁綠,湖石玲瓏瘦立,筆法峭勁,敷色清雅,佈置奇險,是趙之琛晚年用意之作。

近現代

蒲華

《朱竹》

蒲華,字作英,亦作竹英、竹雲,浙江嘉興人。自號“種竹道人”,畫竹最為著名。他善於用水,筆意豪宕,隨筆就勢,肆意揮灑,神韻高妙。他的墨竹,一竿通天,葉若風雨,竹竿婉媚中見剛直,竹葉勁利中現柔和,剛柔相濟,生機勃發,百年間無人可比,被譽為“蒲竹”。

吳昌碩

《風竹圖》

竹是吳昌碩喜歡描繪的物件之一。他畫竹主要用“金錯刀法”,直落中鋒,勁如刻鐵,並且其竹葉的組合也並不求“個”、“介”,而是一揮而就。從吳昌碩竹畫上,不難感覺到其作品氣度在渾、風貌在拙、魂魄在雄,筆下豪邁跌宕、暢快淋漓。

《竹石圖》

吳昌碩又強調金石入畫,以篆書筆法寫竹,功力極為深厚。

李苦禪

《竹雀圖》

“畫竹不可三爐香和打鼓架(即不可三筆平行而立或三筆交叉)畫竹都是書法,竹幹是隸書,竹枝是草書,竹葉是楷書……”

徐悲鴻

張大千

張大千 《修竹美人》

“竹法有雙勾寫意兩種,雙勾那就是用線條勾成輪廓,然後再填色,這是工筆劃竹,必要充分瞭解竹的生長狀態和結構,一筆不得苟且,這種可以叫作畫竹。寫意的竹,也要分層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濃墨,遠的竹在後,要用淡墨,這才能夠分得出前後、明暗的層次,增加韻味,可是有一點要記著,每一根竹是用濃墨,就全部用濃墨,用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絕不要在一筆上弄巧,兼有濃淡二色,反為不美。”

柳子穀

柳子穀《竹》

柳子穀,著名國畫家,與徐悲鴻、張書旗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蘭竹 。

柳子穀畫竹,瀟灑出塵,蕭蕭有聲。被譽為“竹聖”、“板橋第二”;從二十年代畫竹,一直畫到八十年代。六十年的創作,柳子穀視竹為品格的象徵,並且將畫竹當作一種人生境界去追求。

傅抱石 《竹林七賢圖》

《養竹記》

唐·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

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健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責任編輯:子曰

只是喜愛讀書作畫,尤其喜愛畫墨竹。元豐初,61歲的文同被任命為湖州知府,沒有到任就在陳州過世了,人稱文湖州。

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又是詩文書畫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在一丈多長的絹上畫設色偃竹送給蘇軾。蘇軾專門寫了《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一文,闡發文同的墨竹畫理論,提出了“成竹於胸”的著名論斷。

文同《墨竹》

文同墨竹畫,大大超過了前人,所謂“黃鐘一震,瓦釜失聲”。所畫的竿、枝、葉、節,都很像真的竹子。尤其善於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正反濃淡錯落有致。不僅如此,文同還把葉梢風翻轉折都一絲不苟地畫出來,竹節則是勾描渲染而成。

文同《竹石圖》

由於文同畫竹,把中國書法的抽象美和佈局美引入墨竹畫中,使墨竹畫脫離了工筆設色花鳥畫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畫寫實而不繁瑣,形神兼備,大受歡迎。同時代的蘇軾等人都學習他的畫法,其後的追隨者就更多了,中國畫壇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師。

“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同、蘇軾、趙孟頫、吳昌碩等。其中趙孟頫、吳昌碩是湖州本地人,文同、蘇軾均在湖州當過知府,為此,以地名來稱呼的畫壇流派只有“湖州竹派”。

蘇軾

蘇軾 《枯木竹石圖卷》

蘇軾,也在湖州當過知府。他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所以他畫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蘇軾 《瀟湘竹石圖》

一次坐在公堂上,一時興起,隨手拿起毛筆蘸著朱墨,畫了一幅朱竹。有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的朱竹?他便反問:人家都用黑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據說由於他的首創,後來文人畫中便流行畫朱竹了。

蘇軾《墨竹》

蘇軾畫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不像常人一節節地畫竹竿。米芾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回答道:“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他針對當時只重形似輕神似的繪畫傾向,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見解。

趙昌

北宋·趙昌 《竹蟲圖》

趙昌,北宋畫家。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兼工草蟲。《竹蟲圖》以細膩的筆法和鮮麗的賦彩,寫實地描繪出竹子以及周圍的地瓜、雞冠花、蝴蝶、蜻蜓、金鐘兒、紡織娘等草蟲。

梁楷

南宋·梁楷 《六祖斫竹圖》

梁楷,南宋畫家。《六祖伐竹圖》 描繪了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盧,世居范陽,曾為樵夫,為禪宗南宗的開創者。圖中的六祖在古樹襯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在砍伐枯竹。畫面以寥寥幾筆,勾畫出六祖的生動神態,充分表現了慧能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這一身世特徵。用筆剛勁老辣而又簡括,氣勢非凡,是作者的“簡筆”佳作。

元代

到了元代,畫壇上文人墨戲成風,墨竹大家輩出,形成了中國墨竹畫的頂盛期。趙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吳鎮、顧安、李息齋父子都是畫墨竹的高手。

趙孟頫

元 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作為一個全能的畫家,人物、山水、花卉、竹石,無所不能,畫馬尤其有名。趙孟頫畫墨竹,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所畫竹石,虛實結合,相映成趣。

元 趙孟頫 《窠木竹石圖》

趙孟頫提出“書畫本同”,上接歷代“書畫同源”的傳統,宣導“以書入畫”,就是以書法性用筆來表現個人的性情;他又提出著名的“古意論”,其實質是重溫晉唐意趣、開創時代新風的“借古開今”。

王蒙

元·王蒙 《竹石圖》

王蒙,生年不詳,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

上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倪瓚,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倪瓚擅畫山水、墨竹,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上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吳鎮

元·吳鎮 《墨竹譜》

吳鎮,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擅畫山水、墨竹。

《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幹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倪瓚

元·倪瓚 《竹枝圖》

倪瓚,元末明初畫家,擅畫山水、墨竹。

上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趙雍

元·趙雍 《青影紅心圖》

趙雍,字仲穆,趙孟頫次子,書畫繼承家學,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馬畫最為出色。

此幅畫作以淡彩汁綠寫蘭竹,為元人蘭竹畫中所罕見。圖中危石聳立,以中鋒淡墨勾畫輪廓,略加皴擦,石間生出一枝修竹,枝條如彎弓曲弧,竹葉紛披多姿。坡地叢生蕙蘭,莖葉青翠穿插交錯,一荑盛開五六朵白花,蕊心淺紅點綴,清幽含芳。畫家將書法筆意融入畫裡,反映出文人畫的藝術趣味。竹幹行筆如寫篆書,竹葉如八字,而蘭莖則蘊含行草筆意。

顧安

元·顧安 《風雨竹圖》

顧安,元畫家,字定之,號迂訥居士。顧安擅畫墨竹,繼承文同的傳統,行筆謹嚴,遒勁挺秀,用墨潤澤煥爛,畫湖石帶勾帶染,得皺透之姿,自有一股蕭疏清逸之氣,自成一格。

《風雨竹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幹斜覆,竹葉下垂,表現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用筆瀟灑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元·顧安 《拳石新篁圖》

此圖寫新竹幾枝和荊棘一叢,竹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元·顧安《 幽篁秀石圖》

此圖中湖石危立,玲瓏剔透,石後叢竹林立,竹竿瘦勁,竹葉上仰,綽約多姿,更有稚筍數雙,穿插叢竹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帶勾帶染,造型雋美,富有立體感和裝飾味。筆法道勁,濃淡相宜,為顧安墨竹畫之代表作。

元·顧安 《竹石圖》

此圖中幾竿修竹挺立,磐石蒼翠點點。以淡墨寫出竹竿,以濃墨撇寫出竹葉。佈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結構緊密嚴謹。幾棵竹筍,頓挫扭旋,生機勃勃。此圖濃淡相宜,層次井然,筆法細膩,清雅趣濃。

柯九思

元·柯九思 《橫竿晴翠圖》

柯九思,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柯九思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並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

《橫竿晴翠圖》中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元·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

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明代

陳洪綬

明·陳洪綬 《竹石萱草圖》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後自稱老遲,又稱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

上圖採用不同的畫法繪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畫家以枯筆勾石,加橫皴豎苔,筆法寫意凝重。萱草用雙鉤填色法繪寫,設色妍麗,勾線細緻精確。秀竹則純以白描手法寫出,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刻畫入微,盡顯挺拔之姿。三種畫法相輔相成,天衣無縫,可見畫家深厚的功力。

陳栝

明·陳栝 《雪竹圖》

陳栝 ,明代畫家,善畫花卉。

上圖寫雪竹,筆法與眾不同,竹以雙鉤疾筆寫出,點筆寫出灌木,雪是用枯筆隨意點垛,洋洋灑灑,筆法老辣,更見生趣。在歷代雪竹作品中,獨樹一幟。

金浞

明·金浞 《雙鉤竹圖》

金浞,生卒不詳,明正統間人,字本清,號朽木居士,又號太瘦生。擅摹印篆,寫竹石甚佳。

此圖繪坡上石畔高挺兩竿修竹,枝幹挺勁,竹葉茂盛,向背俯仰交錯,濃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叢生,呈雨後勃發之勢。雙鉤線條細勁,填染色彩清雅,頗得修竹新篁的秀勁瀟灑之韻。

呂端俊

明·呂瑞俊 《竹雀圖》

呂端俊,明代畫家,善畫竹,傳世作品有《竹雀圖》軸。

圖中畫湖石、叢竹。竹竿粗壯挺拔,竹葉茂密成蔭,一群麻雀,或飛,或棲,或鳴,或食,活動于叢竹中,為竹林靜中增喧。畫法嚴謹,形象生動。以墨色的濃淡變化,突出空間上的幽深感,意韻空朦。

孫克弘

明·孫克弘 《 殊竹圖立軸》

孫克弘 ,明書畫家、藏書家。一作克宏,字允執,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

歷代以朱砂寫竹的並不多見,孫克弘這幅竹畫,在色彩對比和構圖上都可說匠心獨運。竹之妍豔與秀石之清冷沉鬱形成對照。竹子色彩上濃淡、深淺的變化,在空間上產生一種幽深的意境,使畫面在豔麗中又趨向沉靜、穩重。

項元汴

明·項元汴 《仿蘇軾壽星竹圖》

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別號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嚴居士等,明代著名收藏家、鑒賞家。

上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後。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徐渭

明·徐渭 《菊竹圖》

徐渭,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

《菊竹圖》寫菊花昂立,菊葉垂聚,花朵簇擁,生機勃勃。菊葉以大筆刷寫,揮灑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與菊花相呼應,饒有趣味。竹葉用筆瀟灑。菊、竹下端襯以葉草,清姿逸態,淋漓盡致。筆墨幹濕濃淡相宜相輔,一氣呵成,韻味雋永。

明宣宗朱瞻基

明·朱瞻基《 武侯高臥圖》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嘗作畫贈重臣。傳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臥圖》。

此圖繪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當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人物高臥狂放的情態,刻畫得很生動,線條洗練。墨竹用筆瀟灑,得元人意韻。朱瞻基30歲作此畫賜給老臣陳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對賢才的渴求心情。

清代

石濤

清·石濤 《竹石菊圖》

明末清初的石濤,原名朱若極,生於亂世,原是桂林晴靖王的子孫,出家為僧。

石濤畫竹,筆意縱恣,脫盡窠臼,開墨竹寫意畫風氣之先。畫竹多用生宣紙,用筆奔放,水墨淋漓,濃淡幹濕,千枝萬葉,一氣呵成,縱筆直寫,略無滯塞人稱“野戰”。石濤天資極高,所畫墨竹,不拘泥於形似,以勢取勝,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清·石濤《 筍竹圖》

此畫寫二枝竹筍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開始枝葉叢生。原濟作畫擅用墨法,此畫之中枯濕濃淡兼施並用,將地被的潮濕起伏、竹筍的新鮮蓬勃以及新篁的翠葉、細枝刻畫得十分傳神,寫意手法高妙。

鄭板橋

鄭板橋《十笏茅齋竹石圖》

揚州八怪,也都是墨竹畫的行家裡手。尤其是鄭板橋,畢生精力專攻蘭竹,功力之深,也非他人所能比及。由於他能時時由熟返生,具有藝術感悟的陌生化能力,故能在墨竹畫方面永葆旺盛的創作生命力,數十年的墨竹畫生生不息。

《清風疏竹圖》

自石濤開創墨竹畫的大寫意畫風後,鄭燮又開創了小寫意畫風,他的墨竹畫秀勁簡遠,透出一股清剛之氣。

李方膺

清·李方膺 《瀟湘風竹圖》

李方膺,“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常喜歡描繪以風雨為背景的竹石。風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形象,頗難以表現出來的。

此畫中畫家大膽創造,寫竹子數根,依于石旁,挺拔修直。禿筆直掃,畫竹葉扁方狀成傾斜方向,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繪技法上顯得“因難見巧”,而且顯示出竹子不畏強風的精神,筆筆枝葉呈現出堅貞不屈的力量。下筆如風馳雨驟,正像是抒發畫家胸中的怒氣。李方膺由於仕途生活中得罪權貴,先後下獄罷官,但從不屈服苟且,這幅畫可說是他心境的折射。

羅聘

清·羅聘 《竹石圖》

羅聘,清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筆情古逸,思致淵雅,自成風格,為揚州八怪之一。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幹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禦筆墨的高超水準,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趙之琛

清·趙之琛 《雙鉤竹石圖》

趙之琛,字次閑,號獻父,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畫家。

《雙鉤竹石圖》寫坡上新竹三竿,皆以雙鉤繪出,竹葉淡染汁綠,湖石玲瓏瘦立,筆法峭勁,敷色清雅,佈置奇險,是趙之琛晚年用意之作。

近現代

蒲華

《朱竹》

蒲華,字作英,亦作竹英、竹雲,浙江嘉興人。自號“種竹道人”,畫竹最為著名。他善於用水,筆意豪宕,隨筆就勢,肆意揮灑,神韻高妙。他的墨竹,一竿通天,葉若風雨,竹竿婉媚中見剛直,竹葉勁利中現柔和,剛柔相濟,生機勃發,百年間無人可比,被譽為“蒲竹”。

吳昌碩

《風竹圖》

竹是吳昌碩喜歡描繪的物件之一。他畫竹主要用“金錯刀法”,直落中鋒,勁如刻鐵,並且其竹葉的組合也並不求“個”、“介”,而是一揮而就。從吳昌碩竹畫上,不難感覺到其作品氣度在渾、風貌在拙、魂魄在雄,筆下豪邁跌宕、暢快淋漓。

《竹石圖》

吳昌碩又強調金石入畫,以篆書筆法寫竹,功力極為深厚。

李苦禪

《竹雀圖》

“畫竹不可三爐香和打鼓架(即不可三筆平行而立或三筆交叉)畫竹都是書法,竹幹是隸書,竹枝是草書,竹葉是楷書……”

徐悲鴻

張大千

張大千 《修竹美人》

“竹法有雙勾寫意兩種,雙勾那就是用線條勾成輪廓,然後再填色,這是工筆劃竹,必要充分瞭解竹的生長狀態和結構,一筆不得苟且,這種可以叫作畫竹。寫意的竹,也要分層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濃墨,遠的竹在後,要用淡墨,這才能夠分得出前後、明暗的層次,增加韻味,可是有一點要記著,每一根竹是用濃墨,就全部用濃墨,用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絕不要在一筆上弄巧,兼有濃淡二色,反為不美。”

柳子穀

柳子穀《竹》

柳子穀,著名國畫家,與徐悲鴻、張書旗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兼擅山水、人物、花卉,尤精蘭竹 。

柳子穀畫竹,瀟灑出塵,蕭蕭有聲。被譽為“竹聖”、“板橋第二”;從二十年代畫竹,一直畫到八十年代。六十年的創作,柳子穀視竹為品格的象徵,並且將畫竹當作一種人生境界去追求。

傅抱石 《竹林七賢圖》

《養竹記》

唐·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

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健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責任編輯:子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