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博學書院學習傳統文化100句!

1. 禮之用, 和為貴。 ——《論語》

【譯文】運用禮法時, 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2.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

【譯文】君子吃飯無求過飽, ……做事要勤奮, 說話要謹慎, 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 向他學習, 以糾正自己的缺點, 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3.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論語》

【譯文】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擔心的是自己不能瞭解別人。

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論語》

【譯文】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 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 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 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 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 並能辨別是非真偽, 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 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5.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文】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穫, 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6.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

【譯文】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 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 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 而不和大家親近。

7.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論語》

【譯文】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 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8. 朽木不可雕也。 ——《論語》

【譯文】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9.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論語》

【譯文】默記所學的東西, 堅持學習而不厭煩, 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10. 中人以上, 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語上也。 ——《論語》

【譯文】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 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 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11.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孔子《論語》

【譯文】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 還怎麼能事奉鬼呢?

12.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 與人恭而有禮,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論語》

【譯文】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 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 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 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 那麼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3.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則遠怨矣。 ——《論語》

【譯文】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 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14. 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文】君子一切靠自己, 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15. 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論語》

【譯文】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 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16. 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君子懷刑, 小人懷惠。

——《論語•裡仁》

【譯文】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 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 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17.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於利。 ——《論語•裡仁》

【譯文】與君子談事情, 他們只關心合不合道義;跟小人談事情, 他們只關心是否有利可圖。

18.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裡仁》

【譯文】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 看見沒有德行的人, 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19. 不患無位, 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 求為可知也。 ——《論語•裡仁》

【譯文】不發愁沒有職位, 只發愁沒有任職的本領;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 去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

20.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譯文】聰明好學, 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所以稱他為“文”。

21. 知者樂水, 仁者樂山;知者動, 仁者靜;知者樂, 仁者壽。 —--《論語•雍也篇》

【譯文】聰明的人喜歡水, 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 仁慈的人喜歡山, 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 聰明的人好動, 仁慈的人好靜, 聰明的人樂觀, 仁慈的人長壽。

22.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論語•述而》

【譯文】發憤研究學問, 常常忘記吃飯, 一旦有所收穫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 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23.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 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24.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孔子《論語•顏淵》

【譯文】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 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25.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論語》

【譯文】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論語•子路》

【譯文】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麼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2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譯文】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28.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譯文】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譯文】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30.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譯文】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

【譯文】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32.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譯文】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33.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論語》

【譯文】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34.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

【譯文】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3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譯文】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

3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損矣。——《論語•季氏篇》

【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與習於歪門邪道的人交友,與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友,與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3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譯文】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3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文】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39.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篇》

【譯文】只有品質和文采配合相宜,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40.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篇》

【譯文】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

4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篇》

【譯文】用不仁義獲得的富有和尊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雲一樣。

42.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譯文】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4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文】說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結果。

44.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譯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45.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篇》

【譯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46.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譯文】君子莊重又謹慎,而不與別人爭執,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47.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

【譯文】不懂天命,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禮義,不能立足於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是非,不能瞭解別人。

48.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譯文】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做。

49.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譯文】有智慧的人,既不會有為人處事上的過錯,也不會有說話的過錯。

50.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文】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

51.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文】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2.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篇》

【譯文】一見到善要覺得趕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見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試沸水一樣趕快躲開。它要求人們用自己的意念去追求善,躲避惡。

53.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文】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54.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譯文】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55. 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大學》

【譯文】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56.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大學》

【譯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57.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中庸》

【譯文】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58.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文】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59.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譯文】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60.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文】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6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譯文】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雖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故此,萬事萬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貴德。

6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譯文】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6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譯文】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

6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譯文】能瞭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認識自己的人,是真正聰明的人。

65.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譯文】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6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譯文】上德之人,沒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沒有德。

67.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譯文】喪失了大道,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才強調禮法。

68. 老子:將個人之幸福融於社會整體之中,唯其如此,才能獲得長久的幸福感。

69.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第八章》【譯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居處於眾人所討厭的低處,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於道。

70.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71. 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譯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7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譯文】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7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譯文】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74.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

【譯文】做好事的家庭必給後代流下幸福,貫做惡事的家庭必給後代留下禍殃。

75.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76.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繫辭上》

【譯文】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7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譯文】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78.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譯文】講道德,心安理得;做壞事,心勞日拙。

79.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譯文】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80.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曲禮上》

【譯文】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缺點,對自己憎惡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

8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8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文】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83.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篇》

【譯文】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84.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明•顧炎武《日知錄》

【譯文】一個人在學習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85.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明察自我,就可以推知別人;明察現在,就可以推知過去。指判斷事物可以 採用類推法。

86.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稼說送張琥》

【譯文】只有廣見博識,才能擇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積累豐厚,才能得心應手為我用。積之於厚,發之于薄。

87.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文】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88.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89.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譯文】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90.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周子全書•通書•誠下》

【譯文】誠信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百業興旺的源泉。

91.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菜根譚》

92.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傳》

【譯文】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93.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

【譯文】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94.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文】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95.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譯文】事物太過剛硬就容易折損,人太過明察秋毫,就不會有人跟隨。就是說,別太強硬,別太較真。

96. 利他:領導人不能自私自我,利他的核心點在於孝,不孝者利他的純度是不夠的。

97. 誠信:誠信之人如同積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98. 境界才是人真正的財富。

99. 企業價值:著眼於社會和諧,員工幸福,客戶感動,而不是只為創造經濟效益的單一目標而存在。

100. 心無私的50%成功率;正確的方法,增加到70%;有100%信心,成功率99.99%,0.01%取決於思考、因緣或時機不成熟。

博學書院經典語錄100句誦讀國學經典,營造書香社會;學習傳統文化,豐滿喜樂人生。

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25.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論語》

【譯文】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論語•子路》

【譯文】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麼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2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譯文】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28.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譯文】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譯文】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30.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譯文】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

【譯文】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32.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譯文】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33.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論語》

【譯文】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34. 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

【譯文】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3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譯文】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

3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損矣。——《論語•季氏篇》

【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與習於歪門邪道的人交友,與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友,與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3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譯文】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3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文】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39.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篇》

【譯文】只有品質和文采配合相宜,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40.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篇》

【譯文】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

4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篇》

【譯文】用不仁義獲得的富有和尊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雲一樣。

42.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譯文】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4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譯文】說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結果。

44.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譯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45.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篇》

【譯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46.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譯文】君子莊重又謹慎,而不與別人爭執,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47.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

【譯文】不懂天命,不可以成為君子;不懂禮義,不能立足於社會;不懂得分辯言語是非,不能瞭解別人。

48.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譯文】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做。

49.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譯文】有智慧的人,既不會有為人處事上的過錯,也不會有說話的過錯。

50.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文】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

51.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文】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2.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季氏篇》

【譯文】一見到善要覺得趕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見到不善就要像用手試沸水一樣趕快躲開。它要求人們用自己的意念去追求善,躲避惡。

53.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文】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54.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譯文】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55. 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大學》

【譯文】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56.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大學》

【譯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57.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中庸》

【譯文】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58.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文】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59.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譯文】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60.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文】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6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譯文】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雖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故此,萬事萬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貴德。

6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譯文】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6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譯文】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

6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譯文】能瞭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認識自己的人,是真正聰明的人。

65.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譯文】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6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譯文】上德之人,沒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沒有德。

67.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譯文】喪失了大道,才強調道德.喪失了道德,才強調仁愛。喪失了仁愛,才強調正義。喪失了正義,才強調禮法。

68. 老子:將個人之幸福融於社會整體之中,唯其如此,才能獲得長久的幸福感。

69.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第八章》【譯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居處於眾人所討厭的低處,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於道。

70.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71. 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譯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72.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譯文】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7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譯文】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74.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

【譯文】做好事的家庭必給後代流下幸福,貫做惡事的家庭必給後代留下禍殃。

75.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76.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繫辭上》

【譯文】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7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譯文】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78.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譯文】講道德,心安理得;做壞事,心勞日拙。

79.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譯文】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80.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曲禮上》

【譯文】對自己喜歡的人要看到他的缺點,對自己憎惡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

8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8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文】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83.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篇》

【譯文】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84.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明•顧炎武《日知錄》

【譯文】一個人在學習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85.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明察自我,就可以推知別人;明察現在,就可以推知過去。指判斷事物可以 採用類推法。

86.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稼說送張琥》

【譯文】只有廣見博識,才能擇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積累豐厚,才能得心應手為我用。積之於厚,發之于薄。

87.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文】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88.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89.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譯文】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90.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周子全書•通書•誠下》

【譯文】誠信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百業興旺的源泉。

91.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菜根譚》

92.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傳》

【譯文】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93.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

【譯文】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94.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文】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95.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

【譯文】事物太過剛硬就容易折損,人太過明察秋毫,就不會有人跟隨。就是說,別太強硬,別太較真。

96. 利他:領導人不能自私自我,利他的核心點在於孝,不孝者利他的純度是不夠的。

97. 誠信:誠信之人如同積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98. 境界才是人真正的財富。

99. 企業價值:著眼於社會和諧,員工幸福,客戶感動,而不是只為創造經濟效益的單一目標而存在。

100. 心無私的50%成功率;正確的方法,增加到70%;有100%信心,成功率99.99%,0.01%取決於思考、因緣或時機不成熟。

博學書院經典語錄100句誦讀國學經典,營造書香社會;學習傳統文化,豐滿喜樂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