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寶活起來了,乾隆皇帝被玩壞了!央視清流《國家寶藏》一夜刷屏

說了你可能不信, 博物館也進軍“綜藝界”了!

近日, 央視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播, 節目一播出就火了!

豆瓣評分達9.3分↓↓↓

節目為什麼會這麼火呢?先上幾張視頻截圖, 大家感受一下:

也許很多人會納悶:不是文博探索類節目嗎?為什麼會有明星?看起來倒像是在演舞臺劇呢!

其實, 這是一種新的創新和探索, 不同於以往一本正經講文物的文博節目, 《國家寶藏》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 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 交予民眾甄選。

而明星就在節目中擔當寶藏的“國寶守護人”, 以小劇場的形式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

首期節目中, 故宮博物院選出了三件國寶: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石鼓

各種釉彩大瓶

現場的小劇場環節, “情景再現”了寶藏“瓷母”的前世傳奇

“乾隆”風度翩翩, 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 卻被“穿越”過來的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 甚至連其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

這段對話笑壞了很多網友, 紛紛表示, 原來乾隆這麼自信又可愛。

對於大家的嫌棄, 網友還做了表情包:

此前,乾隆的審美曾一度被網友稱為“農家樂”范兒,還有人做了這樣一張圖:

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一句話“回懟”:“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說完這句話,乾隆爺不但為自己的審美打了個“翻身仗”,網友也是連連點贊: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笑完了,還真是又燃又感動:

確實,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但真正瞭解中國文化以及寶藏歷史的卻並不是很多,《國家寶藏》為人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新大門。

那些傳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圖片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託的存在。

正是這些讓文物“活”起來的講述,使大家意識到,原來文物與那麼多人有著關聯,那麼多人在以他們的工作、業餘愛好、生命光陰甚至生命,發掘、守護、研究著它們。

看節目裡的文物,聽國寶背後的故事。也許,你會為自己是中國人,為自己的民族走過這樣的歷史,創造過這樣的文明而驕傲…

歷時2年研發製作的文化類節目《國家寶藏》集齊了來自九大最具份量的國家級博物館,27件“國之重器”,9大博物館館長組成了“第一點評天團”,27位演藝名人將文物故事戲劇化呈現,以國寶為載體,回望歷史,詮釋文化,喚醒了我們民族根脈中的文化自信!

專業

恐怕只有央視,能推出這麼隆重的專業講述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節目,能集結中國九家重量級博物館和他們的館長!單聽這裡任何一位講都是榮幸,何況是大咖們圍在一起講~

親民

節目組為27個國寶挑選了27位明星守護者,每位自帶流量的守護者,在舞臺之上為大家表演和介紹“國寶的前世今生”。李晨、王凱、梁家輝、劉濤、段奕宏、王剛、秦海璐、易烊千璽、關曉彤……讓明星與戲劇形態結合,真正讓文化、藝術、歷史不再生澀,更加輕鬆地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透徹

節目組還邀請了為了文物保護、文化傳承不斷努力的匠人們——比如,研究《千里江山圖》卷的青綠之色長達四年的中央美院馮海濤,非物質文化遺產“薑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老先生。他們現場為大家解讀了礦物顏料讓國寶名畫的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也讓大家見識了一件藝術珍寶創作過程的複雜和艱辛。正如主持人所說,透過5個層次關係完成的《千里江山圖》卷,告訴了我們做事最樸實的道理: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

豐富

在《國家寶藏》接下來的節目中,來自8家博物館的24個國寶將陸續登場,讓我們大飽眼福。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西周 這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商鞅方升秦始皇,這就是著名的秦國統一度量衡的證據!這就是秦國標準的一升容積。

朱克柔緙(kè)絲蓮塘乳鴨圖南宋,中國絲綢藝術的巧奪天工,在這樣一件南宋的緙絲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南朝,這是一組由200多塊古墓磚組成的磚畫,竹林七賢和榮啟期8人席地而坐,姿態各不相同,人物刻畫生動傳神。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細節圖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細節圖

《坤輿萬國全圖》明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曾是萬曆皇帝的最愛,在這幅地圖上第一次出現了美洲新大陸。

《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細節圖

湖南省博物館,皿天全方罍(léi) 商,器身曾經長期流失海外,直到14年才實現“身首合一,完罍歸湘”。

辛追墓T型帛畫 西漢,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錦飾內棺的蓋板上,覆蓋著這幅彩繪帛畫,描繪著古人嚮往的身後世界。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唐,在瓷器上寫這樣意味濃厚的詩,這是長沙窯開的先河。

河南博物院鴞尊 商代,它可能是中國最有名的“貓頭鷹”,出自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傲嬌又霸氣的模樣放在今天也毫不過時!

雲紋銅禁 春秋時期,作為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它身上的花紋之複雜精細讓人歎為觀止。雲紋銅禁全國有7件,而這是體積最大、時間最早的那一個。

賈湖骨笛 新石器時期,一根貌不驚人的骨笛,卻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陝西歷史博物館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唐,這是迄今為止發掘出土規格最高的唐墓,在墓道的東、西側各有一幅《闕樓儀仗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在唐墓壁畫中是極為罕見的!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局部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唐,這個唐人使用的小香囊,借助力學原理,無論如何轉動,香灰都不會灑落出來,古人的手藝就是如此巧奪天工!

杜虎符 戰國-秦,它是一隻小小的老虎,卻能調動千軍萬馬,秦軍銳士全部都要聽從它的調遣!

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 春秋,它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劍身渡有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

曾侯乙編鐘 戰國,這是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隊,六十五件銅鐘合奏,它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雲夢睡虎地秦簡 戰國-秦,竹簡上記載了法律,政治,醫學等許多內容,這一批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歷史學術價值可以說極重了。

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時代,這是目前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稱“琮王”。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唐,“彩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傳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寧波“萬工轎” 清末民初,這座花轎的製作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所以被稱作“萬工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金箔貼花,輝煌至極,遠望猶如一座微型宮殿。

遼寧省博物館 鎏金木芯馬鐙 十六國,乍看不起眼的小小馬鐙,卻是馬具發展歷史上的重大突破,此後傳入歐洲,甚至影響了中世紀的歐洲騎士。

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唐,王羲之的墨蹟早在北宋時期就極不易得,這雖是對王羲之一門法書的臨摹,但已是十分珍貴。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至今火燒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 ,顧愷之《洛神賦》極其有名但已失傳,這是現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樸的一件。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值得今人為之嘆服。藝術,讓文化和歷史被人銘記!

忽然想起最近打動朋友圈的動畫:如果有人記得,靈魂就不會消失。

願藝術、美和愛,常駐世間。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此前,乾隆的審美曾一度被網友稱為“農家樂”范兒,還有人做了這樣一張圖:

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一句話“回懟”:“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

說完這句話,乾隆爺不但為自己的審美打了個“翻身仗”,網友也是連連點贊: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笑完了,還真是又燃又感動:

確實,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但真正瞭解中國文化以及寶藏歷史的卻並不是很多,《國家寶藏》為人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新大門。

那些傳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圖片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託的存在。

正是這些讓文物“活”起來的講述,使大家意識到,原來文物與那麼多人有著關聯,那麼多人在以他們的工作、業餘愛好、生命光陰甚至生命,發掘、守護、研究著它們。

看節目裡的文物,聽國寶背後的故事。也許,你會為自己是中國人,為自己的民族走過這樣的歷史,創造過這樣的文明而驕傲…

歷時2年研發製作的文化類節目《國家寶藏》集齊了來自九大最具份量的國家級博物館,27件“國之重器”,9大博物館館長組成了“第一點評天團”,27位演藝名人將文物故事戲劇化呈現,以國寶為載體,回望歷史,詮釋文化,喚醒了我們民族根脈中的文化自信!

專業

恐怕只有央視,能推出這麼隆重的專業講述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節目,能集結中國九家重量級博物館和他們的館長!單聽這裡任何一位講都是榮幸,何況是大咖們圍在一起講~

親民

節目組為27個國寶挑選了27位明星守護者,每位自帶流量的守護者,在舞臺之上為大家表演和介紹“國寶的前世今生”。李晨、王凱、梁家輝、劉濤、段奕宏、王剛、秦海璐、易烊千璽、關曉彤……讓明星與戲劇形態結合,真正讓文化、藝術、歷史不再生澀,更加輕鬆地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透徹

節目組還邀請了為了文物保護、文化傳承不斷努力的匠人們——比如,研究《千里江山圖》卷的青綠之色長達四年的中央美院馮海濤,非物質文化遺產“薑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老先生。他們現場為大家解讀了礦物顏料讓國寶名畫的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也讓大家見識了一件藝術珍寶創作過程的複雜和艱辛。正如主持人所說,透過5個層次關係完成的《千里江山圖》卷,告訴了我們做事最樸實的道理: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

豐富

在《國家寶藏》接下來的節目中,來自8家博物館的24個國寶將陸續登場,讓我們大飽眼福。

上海博物館大克鼎西周 這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商鞅方升秦始皇,這就是著名的秦國統一度量衡的證據!這就是秦國標準的一升容積。

朱克柔緙(kè)絲蓮塘乳鴨圖南宋,中國絲綢藝術的巧奪天工,在這樣一件南宋的緙絲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南朝,這是一組由200多塊古墓磚組成的磚畫,竹林七賢和榮啟期8人席地而坐,姿態各不相同,人物刻畫生動傳神。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細節圖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細節圖

《坤輿萬國全圖》明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曾是萬曆皇帝的最愛,在這幅地圖上第一次出現了美洲新大陸。

《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細節圖

湖南省博物館,皿天全方罍(léi) 商,器身曾經長期流失海外,直到14年才實現“身首合一,完罍歸湘”。

辛追墓T型帛畫 西漢,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錦飾內棺的蓋板上,覆蓋著這幅彩繪帛畫,描繪著古人嚮往的身後世界。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唐,在瓷器上寫這樣意味濃厚的詩,這是長沙窯開的先河。

河南博物院鴞尊 商代,它可能是中國最有名的“貓頭鷹”,出自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傲嬌又霸氣的模樣放在今天也毫不過時!

雲紋銅禁 春秋時期,作為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它身上的花紋之複雜精細讓人歎為觀止。雲紋銅禁全國有7件,而這是體積最大、時間最早的那一個。

賈湖骨笛 新石器時期,一根貌不驚人的骨笛,卻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陝西歷史博物館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唐,這是迄今為止發掘出土規格最高的唐墓,在墓道的東、西側各有一幅《闕樓儀仗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在唐墓壁畫中是極為罕見的!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局部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唐,這個唐人使用的小香囊,借助力學原理,無論如何轉動,香灰都不會灑落出來,古人的手藝就是如此巧奪天工!

杜虎符 戰國-秦,它是一隻小小的老虎,卻能調動千軍萬馬,秦軍銳士全部都要聽從它的調遣!

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 春秋,它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劍身渡有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

曾侯乙編鐘 戰國,這是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隊,六十五件銅鐘合奏,它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雲夢睡虎地秦簡 戰國-秦,竹簡上記載了法律,政治,醫學等許多內容,這一批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歷史學術價值可以說極重了。

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時代,這是目前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稱“琮王”。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唐,“彩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傳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寧波“萬工轎” 清末民初,這座花轎的製作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所以被稱作“萬工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金箔貼花,輝煌至極,遠望猶如一座微型宮殿。

遼寧省博物館 鎏金木芯馬鐙 十六國,乍看不起眼的小小馬鐙,卻是馬具發展歷史上的重大突破,此後傳入歐洲,甚至影響了中世紀的歐洲騎士。

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唐,王羲之的墨蹟早在北宋時期就極不易得,這雖是對王羲之一門法書的臨摹,但已是十分珍貴。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至今火燒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宋 ,顧愷之《洛神賦》極其有名但已失傳,這是現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樸的一件。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值得今人為之嘆服。藝術,讓文化和歷史被人銘記!

忽然想起最近打動朋友圈的動畫:如果有人記得,靈魂就不會消失。

願藝術、美和愛,常駐世間。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