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憂懸帖》

釋文

憂懸不能須臾忘心, 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報。

注解

①首行“憂懸不能須臾忘心”句:“憂懸”:憂思掛念。 “忘心”:忘懷。 王羲之尺牘中有“弟佳甯善,

然複憂之不去懷”句。

②次行“故旨遣取消息”句:“旨”:意圖。 遣:遣書(發信)。 王羲之書帖中有“音問轉複難通。 情慨深矣, 故旨遣, 承問, 還願具告”句, 以及“貴奴差不?想不成大病。 傷寒可畏, 令人憂。 當盡消息也”, “聚散人理之常, 亦複何雲?唯願足下保愛為上, 以俟後期。 故旨遣此信, 期取足下過江問”等帖。

大意

掛念懸思片刻也不得釋懷, 因此, 意欲遣書發信以獲取你的近況。

行氣章法

《憂懸帖》章法的動線特徵:漢字每個單字, 都可畫出一條直線, 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傾側的方向, 同時把字分成感覺上份量相等的兩個部分。 畫出的直線稱為單字的動線, 以確定作品的位置和方向。 《憂懸帖》一開始的“憂懸”兩字錯位較大, 但不影響行氣, 反而是在連續中,

帶了些許的波動, 加強作品的靈動感。 動線在書法作品中連續不斷出現直到終篇, 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樂屬性——旋律。 書法的時間性和流動感, 是一種無聲而有形的旋律。

重要技法:

1、切筆

有人說:王羲之那叫一個厲害, 筆筆中鋒啊!”

我現在覺得, 誰要寫字筆筆中鋒那才是傻子!那就如同用劍, 一下一下砍, 一下一下剁!那絕對不是高手, 高手是:剁、砍、片、切、抹、刺、挑。 。 。 都用的。 高明的書法家手中的毛筆就是劍。

我以為, 王羲之用筆, 最妙的就是側鋒!我們看看現在存世的王羲之墨蹟就知道, 他用筆基本上都是:側鋒入紙---然後扭轉為中鋒。 或者就是直接用側鋒。

為什麼這麼說?比如:我們用刀切帶肉皮的生肉, 直接用刀直立下去, 那可能切不動。 如果, 你用到在生肉皮上把刀向前推--同時用力下壓, 那樣刀就切進去了。

或者:護士輸液的時候, 用針頭把你的肉皮輕輕挑起來一些, 然後再推進你的肉--血管。

簡單地說, 這是一個力學原理。 而, 用筆何嘗不是呢?!

咱們一起看一下王羲之的這些墨蹟,

起筆的地方都有一個小尖尖的線, 其實這就是切入的痕跡。 這麼說吧, 這個小尖尖就是筆毫進入紙的第一個動作, 他的作用是把筆毫打開, 或者叫做把筆毫壓開。 (提示一下:把筆毫打開非常重要!)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進入一個房間, 需要先用手把門推開。

那麼, 起筆的這個小尖尖, 就是推門的手臂!

那麼有人會說《姨母帖》很多字沒有小尖尖啊, 這是為啥?我告訴你, 這是隱藏筆法, 這叫含蓄。 比如, 王羲之的《姨母帖》, 進門的時候, 沒用手推門, 而是用肩膀拱進去的, 這叫踏雪無痕, 一門很厲害的功夫, 知道不?!

很多人不解筆法,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學《蘭亭》,總是把起筆的小劍劍當作線條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知道那是一個前奏的動作,於是學了那個形,但永遠不知道那個小尖尖幹嘛用。於是,不帶那個拐彎的小尖尖,似乎就不是王羲之,唉。。。。一地雞毛!

2、節筆

王羲之的《憂懸帖》裡面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技法:節筆,主要表現在“憂”字的一橫,如圖

這筆劃再孫過庭的《書譜》運用廣泛!

歷代對於孫過庭行筆使轉時的突變筆法頗有歧義,被稱為“節筆”、“折筆”、“觸筆”、晉人“彈跳筆法”。

我以為孫過庭的這種筆法是《書譜》中執、使、轉、用,幾種筆法的綜合應用,即由中鋒轉換為側鋒、用力下按筆心後迅速提筆轉換為中鋒形成墨蹟形態的突變特徵。實際上不是什麼新筆法,就是二王的中鋒、側鋒的快速轉換時的突變筆法。

再說,筆法的要害是控制中鋒行筆,草書筆法的要害是使轉中的中鋒、側鋒轉換的發力特徵。使轉本身就是中鋒與側鋒之間的轉換方法。這種節筆特徵畢竟要比使轉簡單得多,只是使轉筆法結束時的一個次要動作,可以學習,也可以不學。試想,糾纏於這種節筆特徵的唯妙唯俏,對於掌握核心筆法和審美情趣又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沒有必要在節筆特徵上過多糾結。學習草書使轉的關鍵是要掌握草書使轉的基本要領形成書法節點。學習《書譜》的重點是要掌握線條的弧度張力把控、筆鋒的轉換控制力度、字法結體的審美情趣和章法節奏的疾、滯調節能力。

很多人不解筆法,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學《蘭亭》,總是把起筆的小劍劍當作線條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知道那是一個前奏的動作,於是學了那個形,但永遠不知道那個小尖尖幹嘛用。於是,不帶那個拐彎的小尖尖,似乎就不是王羲之,唉。。。。一地雞毛!

2、節筆

王羲之的《憂懸帖》裡面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技法:節筆,主要表現在“憂”字的一橫,如圖

這筆劃再孫過庭的《書譜》運用廣泛!

歷代對於孫過庭行筆使轉時的突變筆法頗有歧義,被稱為“節筆”、“折筆”、“觸筆”、晉人“彈跳筆法”。

我以為孫過庭的這種筆法是《書譜》中執、使、轉、用,幾種筆法的綜合應用,即由中鋒轉換為側鋒、用力下按筆心後迅速提筆轉換為中鋒形成墨蹟形態的突變特徵。實際上不是什麼新筆法,就是二王的中鋒、側鋒的快速轉換時的突變筆法。

再說,筆法的要害是控制中鋒行筆,草書筆法的要害是使轉中的中鋒、側鋒轉換的發力特徵。使轉本身就是中鋒與側鋒之間的轉換方法。這種節筆特徵畢竟要比使轉簡單得多,只是使轉筆法結束時的一個次要動作,可以學習,也可以不學。試想,糾纏於這種節筆特徵的唯妙唯俏,對於掌握核心筆法和審美情趣又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沒有必要在節筆特徵上過多糾結。學習草書使轉的關鍵是要掌握草書使轉的基本要領形成書法節點。學習《書譜》的重點是要掌握線條的弧度張力把控、筆鋒的轉換控制力度、字法結體的審美情趣和章法節奏的疾、滯調節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