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又見萬人搶房!房價下跌信號是假的?2018樓市猜想:調控不會放鬆

寫在前面

今年可以說是樓市最嚴控的一年!

調控緊箍咒一波接一波, 本以為年底了政策會鬆綁一下, 但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在武漢市開會後, 便在住建部網站上發了一條新聞, 標題是“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

好了, 這下大家都知道今年樓市調控是不可能出現“轉機”了。 為此, 很多觀望的購房者們暗自沾沾自喜, 現在已經有不少地方的房價下跌, 那再持續嚴控個一年, 還不跌個40%、50%?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往往都很骨感。 政策上雖然表示不會放鬆, 但現實是什麼大家都懂...

多圖直擊搶房潮

冒雨、通宵排隊、自帶帳篷

本以為南京千萬富豪通宵排隊搶房只是樓市個例, 誰知同樣是二線城市的泉州市, 也發生了通宵排隊認籌搶房事件!而且這次近排隊搶房僅僅是因為一家樓盤!

2017年12月1日至5日, 在福建泉州市區的城東板塊, 某地產售樓部前排起長隊, 這是半年後該地產項目再次開盤呈現的盛況。

本次開盤均價比人們預計的要低不少, 與之相應的是認籌者出現井噴。

4日晚, 儘管當日認籌時間已結束, 人們依然從四面八方趕來排隊, 只為在隔日的認籌最後一天搶佔先機。

5日零點剛過, 天下起濛濛雨, 排隊等候的人群依然有數百米, 並且不斷有人加入到隊伍中。

人們在風雨中架起帳篷, 穿起雨衣、棉襖、軍大衣, 戴齊南方少見的護耳棉帽, 或者呼呼大睡, 或者玩手機聊天, 或者打牌, 也有人乾脆買來下酒菜喝酒劃拳……

其他的人則互相依偎取暖,聊著對買到房子的期待和漫長等待的揪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排隊者的親朋好友紛紛趕來支援。他們有的帶來方便食物、毛毯、椅子,有的準備與排隊親友交接班,有的開著車招呼排隊的人先上車睡覺……

5日認籌結束後,人們根據最後一日現場認籌號判斷,不到800套的房源,應該有9000至上萬人參與認購,認籌戶數已遠超過可售住房套數。認籌結束後,在12月7日進行公開搖號。

在1日開盤前,當地人民銀行即排起長龍,人們紛紛前往提前開具征信證明。

比起銀行的排隊景象,樓盤認籌現場的隊伍更加壯觀。1日上午排隊認籌的隊伍長達數百米,現場維持秩序的保安說,清晨7點左右就有人排隊等候,而每日認籌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6時,中午休息約2小時。

更長的隊伍出現在此後幾天內,據售樓部工作人員觀察,2日起,排隊認籌者與日劇增;買房者提前到達的時間越來越早,從清晨七點一直提前到淩晨。

一些並無購房意向的人瞅見商機,在現場和微信朋友圈發佈代排隊消息。隨著認籌日期的臨近,代排隊價格一路看漲,從五十元到千餘元,排隊時間也從幾個小時增加到一整天。

中國房價高嗎?

說到中國房價,那基本上99%的人都會覺得高,並且已經不能再高了!

但是任志強表示中國的房價並不高,因為現在房價超過2萬元的不到10個城市,超過1萬的不到20個城市,這裡還含上了2萬的城市。

任志強表示:我們真正超過兩萬塊錢平均房價的只有九個城市,所以這二十個城市決定了全國的平均房價大幅度上漲,全國平均普遍下來,我們的房價離合理水準還差的很遠。

截至今年10月份,全國所有地級市平均房價不到四千塊錢,全國平均房價約七千塊錢。

(中國房價地圖)

都說中國的房價高,其實比中國房價高的也有很多!

香港房價屢破新高,動輒就是幾十萬一平,而香港的非商品房高達49%!而美國、英國這些地方不用說,比較有名點城市的中位房價都是6萬以上,還有的直超10萬。

雖然北、上、深這三個城市的某些區域的房價也可以相媲美,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遠遠低於這些城市的房價的。

當然有人要說了,因為香港地少啊,中國是地多,但是大城市的地難道取之不盡嗎?還不是和香港一樣?

現在土地越來越珍貴,政府又在加強福利房建設,那開發商要想獲取利潤,就只能提高商品房的價格!

2018年樓市猜想蘇偉傑:調控蔓延至三四線城市直至穩定

2017年,市場整體呈一個波浪形勢。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下,一季度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調控加碼後房價緩慢下跌,投資需求外溢後引發三四線城市開始上漲,很多城市甚至是暴漲。

從整體市場來看,雖然近乎一整年都在經歷調控,但受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影響,2017年仍然是房產大市,統計局資料表明1-10月份房產銷售額已經超10萬億,同比增長12.6%,東部地區商品房均價已經破萬。

2017年是政策爆發的一年,從限售、限貸到限售、加大土地供應,尤其是北京市政府綜合利用金融、土地、財稅等手段調控市場,效果顯著,未來會在此基礎上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保證市場穩定健康運行。

截止到2017年10月份已經有12家房企破千億,預計破千億房企數量能到15家,從發展模式上看,2017年開發商並購擴規模,轉型求多元,以收並購著稱的融創躍居第四,萬科大步轉型物流及租賃。

2018年,對於三四線城市僅僅通過限購、限貸等調控手段將火熱的市場進行表面降溫並不是終點。還要將房住不炒的觀點徹底貫徹下去,從根源上對市場降溫,而這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對2018年來說,調控仍然是主旋律。

一線城市自2017年3月加大調控力度以來,效果顯著,尤其是北京二手房均價已經下跌至年初水準,預計2018年三四線城市在高壓調控下很可能會微跌後進入穩定期。

企業發展方面,馬太效應越發顯著,2017年已經開始出現了項目甚至企業收並購現象,預計2018年收並購規模會擴大,碧桂園、萬科、恒大在去年突破3000億後今年向5000億發起衝擊,目前來看,三家突破5000億已是大概率事件。同時暴利期過後房企更多會通過提高房子品質及提升社區服務水準吸引使用者。

新房市場方面,由於2017年購房熱情較為濃厚,一線城市更多購房者看位置和房屋總價、品質、升值能力等,造成城區新房瘋搶,郊區房子難賣的兩級分化狀態。

三四線城市主要是看土地供應,國土部要求庫存6個月以下的加快土地供應速度,2018年一些熱點城市的新房供應可能會有明顯上升,供應量上升,可能會造成價格的小幅上漲。

2017年很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期,並且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由於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有限,二手房仍然是市場流通主力,但由於今年很多需求提前釋放,所以2018年在政策繼續打壓投資的情況下,二手房市場會保持穩定。

購房建議

1、目前房價止漲甚至緩慢下跌的城市,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購房者有了更多的議價權,可以好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房子出手。

2、投資者需更加謹慎。從目前調控情況來看,是全面的抑制投資需求,政策還在繼續加碼,旅遊、養老等產業地產的投資價格要高於傳統的學區投資價值。

3、買房要理性,不要加太高杠杆。國家調控的決心已定,房價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出現大漲現象,因此購房時要結合自身經濟實力選擇。

相國良:2017年新政前房價暴漲真相

2015年,樓市放鬆調控政策而產生的副作用肆意蔓延,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一線城市房價經過2015年2016年的連續跳漲,在2017年一季度前漲幅翻倍也許都不止。

一、本輪樓市啟動前的調控神反轉真相

往事如鏡,歷歷在目。本輪樓市啟動的前夜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以追溯到2014年。

1)庫存堰塞湖

2014年9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佈“2014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資料。其中,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若按照當年前8月的銷售速度,去化週期為10個月左右。

這一資料看似平淡無奇,但對比歷史資料不難發現,自2012年4月以來,上述指標已經連續29個月保持上漲。其中,與低點時(2012年3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30122萬平方米)相比,至2014年九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增幅達到86.4%。

2012年-2014年9月:

全國商品房庫存幾乎翻倍;

與2010年年中相比,四年時間,全國商品房庫存增加了約190%;

35個城市新房去化週期為17.5個月。

但在統計資料的背後,真實情況可能更為嚴峻。當年在對庫存的統計中,並未將保障房納入其中。

住建部的一位專家指出,不少城市的保障房建設規模較大,但由於未能較好對接需求,導致難以消化。該專家表示,若將一些地區兩限房、經適房等帶有商品房性質的房屋計算在內,樓市的庫存資料還會增加。

庫存的巨大堰塞湖,是當年調控劇情大反轉的核心理由。

2)GDP與經濟下行巨大壓力

2015年年初回顧2014中國GDP的成績,統計局公佈首破60萬億,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1990年以來新低是什麼意思,翻譯過來是創造了中國GDP 24年最低。

另外,2014年我們解釋經濟低迷,GDP和經濟低迷的核心原因,引用了一個新的詞彙:新常態。

GDP和庫存的壓力,促使2014-2015年初政府連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新政,鬆綁樓市。

這是真的鬆綁,標誌是完全在信貸上“真調”。

2014年930新政:

2015年330新政:

央行降息;二套房首付比例四成;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二手房營業稅免征年限五年改兩年。

回顧本輪樓市的調整,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大的經濟環境決定樓市調整政策的走向;

信貸政策是否是真收緊,是調控是否“真調”還是“空調”的核心觀察指標。

二、盤點2017年的三句話和一段資料

2017年到底是真調還是空調?

2017年的房地產盤點,只有三句話加一段資料,這些就夠了。

*三句話:

2017年的經濟(GDP)發展,政府和人民很滿意。替2018年說一句,預期很不錯,新一屆不用太擔心。

房地產庫存已經不再是金融風險的一個巨大炸彈,拆彈已經完畢。三四線城市2015年-2016年功不可沒。替2018年說一句,三四線城市注意了。

最高指示的原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的意義,決定了2017年必然是房地產發展載入史冊的一年。有了方法論和價值觀,再遠都必然抵達光明的目的地。

*一段資料:

從全國看,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金額再次刷新歷史同期記錄,預計2017年房地產銷售金額與面積將再次創造歷史記錄。2017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05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8%;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0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

房企也將收穫歷史最豐收一年。截至到10月底,房企年度目標完成平均已經超過90%。部分房企已經完成年度任務。千億房企數量在2017年將超過15家,2017年雖然調控嚴格,但房企依然收穫了歷史最豐收的一年。

結論:2017年,金融和經濟來自房地產的風險沒有了,動了信貸,調控來真的。

三、關於2018年樓市的9個觀點

1、一線二線城市調控繼續從緊,政策沒有需要放鬆的理由,今年開發商都還可以,樓市最艱難的時刻還沒有來臨;

2、國際和國內所有趨勢都支援信貸進一步收緊,加息週期的來臨,利率水準回到2013、2014年是不確定的事;

3、住建部和國土部牽頭的樓市供給側提速,也來的是真的。換屆之後的各級政府,都在不遺餘力。北京政府的土地供給,環比增幅已經快300%,政府的加速供給,讓2018年供應短缺的局面必然扭轉。還是拿供給做文章的,先分析分析數字和執行力再講;住建部換人之後,明顯工作力度大為提升,滅火速度值得點贊;

4、樓市真分化,開發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日子不好過的,是你家的日子,不是千億房企的日子。一二線和三四線漫灌之後,大潮褪去的過程中,誰更有風險?現在該為三四線繼續投資買進的捏把汗。

5、“宇宙中心”北京的房價都打破了只漲不降的神話,而且一回檔就是20%+,燕郊和環京回檔50%的水準,這次一定會“疼”死一批人。害怕倒是不害怕,高位站崗跌掉的首付畢竟只是數字。快速下跌的房子,說不在乎的,那都是自欺欺人,不過請看開點,還有太多人長期看好,現在還不是讓你絕望的時刻。

6、本輪調控的核心直指“去投資化”,這是中國樓市的癥結。投資的人群一夜不接受巨額損失,且不收手,中國的樓市就永遠不會“健康發展”。任志強說的供應的問題,在投資需求氾濫的情況下,無解。

中國需要一場自上而下推動的樓市暴跌全民大教育,不過不用擔心,前兩年翻倍漲的房價,你回檔個50%真的就受不了了?這點回檔對比上漲幅度,只是“小意思”。回檔和崩盤就沒有任何關係,中國樓市暫時沒有崩盤的風險。

7、房地產長效機制在路上就還依然可以嚇人,房產稅在路上也可以嚇唬人,房地產也是一個心理博弈市場。房地產儘管說是市場經濟,說到底還是心理市場和信心經濟;

8、房地產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2017年是租售並舉的開局之年,2018年是產生實效的一年,中國房地產制度已經從頂層設計開始變革,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誰藐視他,誰就會錯失整個時代。

9、觀察一下年底中央經濟會議的政策風向,這是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重要會議,經濟風向決定中國戰略走向,和做公司一樣。房價能預測是騙人的,看大週期吧,經濟有大週期,房地產也有大週期。

購房建議

1、2018年樓市的回檔對剛需是一個不錯的上車機會,要買還是一線城市,遠離炒作和投資氾濫的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核心高品質社區,地鐵因素是核心因素,租賃時代會更加強化地鐵這個交通便利價值。

2、不要加杠杆,放棄投資邏輯。信貸壓力的進一步提升,也許不足以讓我們舒服的度過高額杠杆週期,降低杠杆少負債,生活可以更從容一點。

3、房價回檔的城市,買二手房就是淘房的策略,一定有特價和非常適合你的好房在一定週期裡出現,保持密切關注,準備好你的資金;

4、關於北京,注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京津冀的城市群戰略,北京的產業和人口紓解,都是來真的。去中心化的策略,必然帶來核心區域老破小價值的進一步萎縮,即使帶有學區“護身符”。北京多個中心的定位,攤大餅時代結束,原有的中心論已經不適用。多中心和新城在崛起。環京限購限貸,虛高的房價泡沫會回歸到當地居民能買得起的水準,2018年是擠泡沫的重點區域。珍惜自己的資格,不要用投資邏輯在環京浪費了你的寶貴“第一次”;商住還是遠離一點吧,能買住宅為什麼買商住。

5、買房如果去除投資和理財屬性,回歸居住功能,你才能看清房子到底是什麼。扣除土地成本和投資屬性,居住價值和價格嚴重背離;其次,住有所居的幸福感,在可以承受的價格情況下,早買早享受人生。

其他的人則互相依偎取暖,聊著對買到房子的期待和漫長等待的揪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排隊者的親朋好友紛紛趕來支援。他們有的帶來方便食物、毛毯、椅子,有的準備與排隊親友交接班,有的開著車招呼排隊的人先上車睡覺……

5日認籌結束後,人們根據最後一日現場認籌號判斷,不到800套的房源,應該有9000至上萬人參與認購,認籌戶數已遠超過可售住房套數。認籌結束後,在12月7日進行公開搖號。

在1日開盤前,當地人民銀行即排起長龍,人們紛紛前往提前開具征信證明。

比起銀行的排隊景象,樓盤認籌現場的隊伍更加壯觀。1日上午排隊認籌的隊伍長達數百米,現場維持秩序的保安說,清晨7點左右就有人排隊等候,而每日認籌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6時,中午休息約2小時。

更長的隊伍出現在此後幾天內,據售樓部工作人員觀察,2日起,排隊認籌者與日劇增;買房者提前到達的時間越來越早,從清晨七點一直提前到淩晨。

一些並無購房意向的人瞅見商機,在現場和微信朋友圈發佈代排隊消息。隨著認籌日期的臨近,代排隊價格一路看漲,從五十元到千餘元,排隊時間也從幾個小時增加到一整天。

中國房價高嗎?

說到中國房價,那基本上99%的人都會覺得高,並且已經不能再高了!

但是任志強表示中國的房價並不高,因為現在房價超過2萬元的不到10個城市,超過1萬的不到20個城市,這裡還含上了2萬的城市。

任志強表示:我們真正超過兩萬塊錢平均房價的只有九個城市,所以這二十個城市決定了全國的平均房價大幅度上漲,全國平均普遍下來,我們的房價離合理水準還差的很遠。

截至今年10月份,全國所有地級市平均房價不到四千塊錢,全國平均房價約七千塊錢。

(中國房價地圖)

都說中國的房價高,其實比中國房價高的也有很多!

香港房價屢破新高,動輒就是幾十萬一平,而香港的非商品房高達49%!而美國、英國這些地方不用說,比較有名點城市的中位房價都是6萬以上,還有的直超10萬。

雖然北、上、深這三個城市的某些區域的房價也可以相媲美,但是整體上來說還是遠遠低於這些城市的房價的。

當然有人要說了,因為香港地少啊,中國是地多,但是大城市的地難道取之不盡嗎?還不是和香港一樣?

現在土地越來越珍貴,政府又在加強福利房建設,那開發商要想獲取利潤,就只能提高商品房的價格!

2018年樓市猜想蘇偉傑:調控蔓延至三四線城市直至穩定

2017年,市場整體呈一個波浪形勢。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影響下,一季度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調控加碼後房價緩慢下跌,投資需求外溢後引發三四線城市開始上漲,很多城市甚至是暴漲。

從整體市場來看,雖然近乎一整年都在經歷調控,但受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影響,2017年仍然是房產大市,統計局資料表明1-10月份房產銷售額已經超10萬億,同比增長12.6%,東部地區商品房均價已經破萬。

2017年是政策爆發的一年,從限售、限貸到限售、加大土地供應,尤其是北京市政府綜合利用金融、土地、財稅等手段調控市場,效果顯著,未來會在此基礎上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保證市場穩定健康運行。

截止到2017年10月份已經有12家房企破千億,預計破千億房企數量能到15家,從發展模式上看,2017年開發商並購擴規模,轉型求多元,以收並購著稱的融創躍居第四,萬科大步轉型物流及租賃。

2018年,對於三四線城市僅僅通過限購、限貸等調控手段將火熱的市場進行表面降溫並不是終點。還要將房住不炒的觀點徹底貫徹下去,從根源上對市場降溫,而這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對2018年來說,調控仍然是主旋律。

一線城市自2017年3月加大調控力度以來,效果顯著,尤其是北京二手房均價已經下跌至年初水準,預計2018年三四線城市在高壓調控下很可能會微跌後進入穩定期。

企業發展方面,馬太效應越發顯著,2017年已經開始出現了項目甚至企業收並購現象,預計2018年收並購規模會擴大,碧桂園、萬科、恒大在去年突破3000億後今年向5000億發起衝擊,目前來看,三家突破5000億已是大概率事件。同時暴利期過後房企更多會通過提高房子品質及提升社區服務水準吸引使用者。

新房市場方面,由於2017年購房熱情較為濃厚,一線城市更多購房者看位置和房屋總價、品質、升值能力等,造成城區新房瘋搶,郊區房子難賣的兩級分化狀態。

三四線城市主要是看土地供應,國土部要求庫存6個月以下的加快土地供應速度,2018年一些熱點城市的新房供應可能會有明顯上升,供應量上升,可能會造成價格的小幅上漲。

2017年很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期,並且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由於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有限,二手房仍然是市場流通主力,但由於今年很多需求提前釋放,所以2018年在政策繼續打壓投資的情況下,二手房市場會保持穩定。

購房建議

1、目前房價止漲甚至緩慢下跌的城市,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購房者有了更多的議價權,可以好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房子出手。

2、投資者需更加謹慎。從目前調控情況來看,是全面的抑制投資需求,政策還在繼續加碼,旅遊、養老等產業地產的投資價格要高於傳統的學區投資價值。

3、買房要理性,不要加太高杠杆。國家調控的決心已定,房價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出現大漲現象,因此購房時要結合自身經濟實力選擇。

相國良:2017年新政前房價暴漲真相

2015年,樓市放鬆調控政策而產生的副作用肆意蔓延,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一線城市房價經過2015年2016年的連續跳漲,在2017年一季度前漲幅翻倍也許都不止。

一、本輪樓市啟動前的調控神反轉真相

往事如鏡,歷歷在目。本輪樓市啟動的前夜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以追溯到2014年。

1)庫存堰塞湖

2014年9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佈“2014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資料。其中,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160萬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萬平方米。若按照當年前8月的銷售速度,去化週期為10個月左右。

這一資料看似平淡無奇,但對比歷史資料不難發現,自2012年4月以來,上述指標已經連續29個月保持上漲。其中,與低點時(2012年3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30122萬平方米)相比,至2014年九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增幅達到86.4%。

2012年-2014年9月:

全國商品房庫存幾乎翻倍;

與2010年年中相比,四年時間,全國商品房庫存增加了約190%;

35個城市新房去化週期為17.5個月。

但在統計資料的背後,真實情況可能更為嚴峻。當年在對庫存的統計中,並未將保障房納入其中。

住建部的一位專家指出,不少城市的保障房建設規模較大,但由於未能較好對接需求,導致難以消化。該專家表示,若將一些地區兩限房、經適房等帶有商品房性質的房屋計算在內,樓市的庫存資料還會增加。

庫存的巨大堰塞湖,是當年調控劇情大反轉的核心理由。

2)GDP與經濟下行巨大壓力

2015年年初回顧2014中國GDP的成績,統計局公佈首破60萬億,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1990年以來新低是什麼意思,翻譯過來是創造了中國GDP 24年最低。

另外,2014年我們解釋經濟低迷,GDP和經濟低迷的核心原因,引用了一個新的詞彙:新常態。

GDP和庫存的壓力,促使2014-2015年初政府連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新政,鬆綁樓市。

這是真的鬆綁,標誌是完全在信貸上“真調”。

2014年930新政:

2015年330新政:

央行降息;二套房首付比例四成;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二手房營業稅免征年限五年改兩年。

回顧本輪樓市的調整,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大的經濟環境決定樓市調整政策的走向;

信貸政策是否是真收緊,是調控是否“真調”還是“空調”的核心觀察指標。

二、盤點2017年的三句話和一段資料

2017年到底是真調還是空調?

2017年的房地產盤點,只有三句話加一段資料,這些就夠了。

*三句話:

2017年的經濟(GDP)發展,政府和人民很滿意。替2018年說一句,預期很不錯,新一屆不用太擔心。

房地產庫存已經不再是金融風險的一個巨大炸彈,拆彈已經完畢。三四線城市2015年-2016年功不可沒。替2018年說一句,三四線城市注意了。

最高指示的原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的意義,決定了2017年必然是房地產發展載入史冊的一年。有了方法論和價值觀,再遠都必然抵達光明的目的地。

*一段資料:

從全國看,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金額再次刷新歷史同期記錄,預計2017年房地產銷售金額與面積將再次創造歷史記錄。2017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05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8%;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90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

房企也將收穫歷史最豐收一年。截至到10月底,房企年度目標完成平均已經超過90%。部分房企已經完成年度任務。千億房企數量在2017年將超過15家,2017年雖然調控嚴格,但房企依然收穫了歷史最豐收的一年。

結論:2017年,金融和經濟來自房地產的風險沒有了,動了信貸,調控來真的。

三、關於2018年樓市的9個觀點

1、一線二線城市調控繼續從緊,政策沒有需要放鬆的理由,今年開發商都還可以,樓市最艱難的時刻還沒有來臨;

2、國際和國內所有趨勢都支援信貸進一步收緊,加息週期的來臨,利率水準回到2013、2014年是不確定的事;

3、住建部和國土部牽頭的樓市供給側提速,也來的是真的。換屆之後的各級政府,都在不遺餘力。北京政府的土地供給,環比增幅已經快300%,政府的加速供給,讓2018年供應短缺的局面必然扭轉。還是拿供給做文章的,先分析分析數字和執行力再講;住建部換人之後,明顯工作力度大為提升,滅火速度值得點贊;

4、樓市真分化,開發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日子不好過的,是你家的日子,不是千億房企的日子。一二線和三四線漫灌之後,大潮褪去的過程中,誰更有風險?現在該為三四線繼續投資買進的捏把汗。

5、“宇宙中心”北京的房價都打破了只漲不降的神話,而且一回檔就是20%+,燕郊和環京回檔50%的水準,這次一定會“疼”死一批人。害怕倒是不害怕,高位站崗跌掉的首付畢竟只是數字。快速下跌的房子,說不在乎的,那都是自欺欺人,不過請看開點,還有太多人長期看好,現在還不是讓你絕望的時刻。

6、本輪調控的核心直指“去投資化”,這是中國樓市的癥結。投資的人群一夜不接受巨額損失,且不收手,中國的樓市就永遠不會“健康發展”。任志強說的供應的問題,在投資需求氾濫的情況下,無解。

中國需要一場自上而下推動的樓市暴跌全民大教育,不過不用擔心,前兩年翻倍漲的房價,你回檔個50%真的就受不了了?這點回檔對比上漲幅度,只是“小意思”。回檔和崩盤就沒有任何關係,中國樓市暫時沒有崩盤的風險。

7、房地產長效機制在路上就還依然可以嚇人,房產稅在路上也可以嚇唬人,房地產也是一個心理博弈市場。房地產儘管說是市場經濟,說到底還是心理市場和信心經濟;

8、房地產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2017年是租售並舉的開局之年,2018年是產生實效的一年,中國房地產制度已經從頂層設計開始變革,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誰藐視他,誰就會錯失整個時代。

9、觀察一下年底中央經濟會議的政策風向,這是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重要會議,經濟風向決定中國戰略走向,和做公司一樣。房價能預測是騙人的,看大週期吧,經濟有大週期,房地產也有大週期。

購房建議

1、2018年樓市的回檔對剛需是一個不錯的上車機會,要買還是一線城市,遠離炒作和投資氾濫的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核心高品質社區,地鐵因素是核心因素,租賃時代會更加強化地鐵這個交通便利價值。

2、不要加杠杆,放棄投資邏輯。信貸壓力的進一步提升,也許不足以讓我們舒服的度過高額杠杆週期,降低杠杆少負債,生活可以更從容一點。

3、房價回檔的城市,買二手房就是淘房的策略,一定有特價和非常適合你的好房在一定週期裡出現,保持密切關注,準備好你的資金;

4、關於北京,注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京津冀的城市群戰略,北京的產業和人口紓解,都是來真的。去中心化的策略,必然帶來核心區域老破小價值的進一步萎縮,即使帶有學區“護身符”。北京多個中心的定位,攤大餅時代結束,原有的中心論已經不適用。多中心和新城在崛起。環京限購限貸,虛高的房價泡沫會回歸到當地居民能買得起的水準,2018年是擠泡沫的重點區域。珍惜自己的資格,不要用投資邏輯在環京浪費了你的寶貴“第一次”;商住還是遠離一點吧,能買住宅為什麼買商住。

5、買房如果去除投資和理財屬性,回歸居住功能,你才能看清房子到底是什麼。扣除土地成本和投資屬性,居住價值和價格嚴重背離;其次,住有所居的幸福感,在可以承受的價格情況下,早買早享受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