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寶馬鈑金、漆面修復作業:BMW車主的優越感還可從修車這件事體現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 來自撰稿人托米。

對於每位車主來說, 日常用車最大煩惱莫過於車輛的物理損傷。 試想一下, 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

你駕著愛車帶著家人打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愉快旅行, 不過隨後一個二貨因種種原因給你來一場說追就追的事故, 即便車上人員都安然無恙, 但看著受傷的愛車你卻只能暗自傷神, 是不是很掃興?最苦惱的是:除浪費了大量時間外, 經追尾碰撞的愛車也很難恢復過往的神采了……

不過, 要是BMW的車主也許就另當別論了——為了給客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售後服務, BMW推出了“BMW雲端互聯APP”, 其中附帶的事故救援服務能讓車主在第一時間聯繫到售後團隊。 另外如果你恰好駕駛的是一部全新BMW 5系Li或新7系, 那麼隨車附帶的“事故主動偵測功能”會以最快的速度向救援團隊發出信號, 從而獲得最專業的幫助。

那麼問題來了, 雖然救援效率的確有所提高, 但車主更關心的是車輛的修復情況。 熟悉汽車的朋友都知道, 絕大多數車輛是工廠裡由多種金屬鉚、焊而成, 具有較強的一次性特徵, 一旦傷筋動骨後, 其完全恢復的難度極高。 作為國人心中地位舉足輕重的豪華品牌,

BMW表示----有能力來改善並為車主提供最先進合理的解決方案。

鈑金修復:重塑鋼筋鐵骨

首先, 汽車的鈑金修復就如同人類的外科手術, 需具備精湛、細膩的技術與很強的洞察力才能達到最佳修復效果。 特別是對縱梁一類的車身結構件修復時, BMW通常採用“膠粘鉚接”方式, 通過專用膠與鉚釘對板材進行穩固相接, 該修復方式不僅重量輕、厚度薄, 同時對拉伸應力、剪切應力及剝離應力都具有最佳抗性, 其強度大幅超越了傳統的焊接修復(“電阻電焊”、“氣體保護焊”), 此外不破壞板材的原有特性與結構也是“膠粘鉚接”的最大好處。

“膠粘鉚接”與傳統焊接的參考表:

該作業點評:

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先進的修復方式, 具我多年的4S店售後從業經驗看,

傳統焊接方式的確會對材質的特性、結構都造成較嚴重破壞, 雖然板材熔接一起, 但強度卻無力回天, 並且經過極高溫度後, 板材表面原有的保護層也會隨之瓦解, 失去了與外界的隔離後板材將完全暴露於腐蝕、銹蝕與氧化之中, 雖說表面能進行防銹處理, 但內側幾乎是無法操作的, 因此最嚴重的損傷往往就在肉眼無法觀察的地方, 隨著車輛的使用, 久而久之在各種應力作用下便會出現異響等現象, 成為永久性的損傷, 關鍵是強度的下降會導致車輛在發生碰撞時安全性降低, 從而失去對駕乘者應有的保護。

所以BMW採用不破壞材質特性的“粘接鉚接”方式的確值得稱道——發自內心的稱道。

漆面修復:“破繭成蝶”

搞定筋骨後,怎樣將車輛恢復到亮麗如新的狀態即是技師們必須攻克的難題。可以說噴漆是一門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根據BMW的品質要求,整個噴漆過程需經歷包括打磨、噴塗在內的大小40道以上工序和多達50種以上的作業材料,並近乎苛刻的要求漆膜的厚度誤差必須控制在5微米以內(1微米相當於1毫米的千分之一)。

而材料的選用上BMW也是追求極致的,為保障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2005年起BMW就全面推廣使用水性漆料,在它的構成中水含量超過了70%,與油性漆料相比大幅降低了有機揮發物的排放。另外在噴塗過程中還引入了“無塵幹磨技術”(傳統為水磨),這樣更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為環保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該作業點評:

其實依我看,噴漆的難度是絕對大於鈑金修復的,畢竟“骨頭”不會用來欣賞,但光鮮的“表皮”才是決定顏值的。而在噴漆流程中“調漆”將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為此噴漆技師需具備對顏色極端敏感的潛質。

舉個例子:一輛使用超過3年的舊車,在經歷各種磨損、老化後,漆面的厚度與色調上肯定會發生變化,如技師經驗不足用原廠色號作完全參考來調色,噴上去的新漆與一旁的舊漆出現色差便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注意觀察,你會發現路上許多車輛都會呈現如“熊貓”般的雙色效果(一點都不可愛),特別是前後車門、翼子板這類顯眼的部位。因此,優秀的噴漆技師通常會瞭解車輛的使用年限與狀況,同時參考車身周圍的顏色變化來靈活調配,以此達到最佳的一致性,所以當客戶取車後會驚奇的發現:如不告知幾乎無法分辨新做漆的部位。

漆面修復的成功與否,“調漆”的準確度佔據了7成以上功力,否則後續的所有步驟都是白費功夫,除了重新施工外幾乎沒有其他逆轉的可能。

碳纖維材料:“編織而成”的科技

在這次BMW售後維修體驗活動中,除了領略到先進的工藝和精湛的技術外,寶馬車型本身所採用的碳纖維材料也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眼裡,碳纖維是絕對的高科技產物,其具有重量輕(比鋼輕50%,比鋁輕30%)、結構堅固和高耐受性等特徵,最早是運用於航空(如民航客機的垂尾等)與賽車領域上。但好東西必然代價不菲,因為製作過程複雜,材料成本高,導致碳纖維至今仍無法大規模普及在民用汽車上——直到採用碳纖維技術的BMW i3與BMW新7系問世才彌補了空缺。BMW在i3的車身上幾乎是不計血本的大面積採用全碳纖維材料,保持輕盈體態之餘也讓它獲得了鋼筋鐵骨般的身段。而在新7系上雖說碳纖維比例有所收斂,但在關鍵的位置如部分側圍、中央縱梁等依舊採用了碳纖維打造,同時結合鋁合金與高強度鋼後,新7系也獲得了前輩們無法媲美的車身剛性和輕量化水準。

駕仕總結:

對於愛車人士來說,當擦碰事故不可避免的發生後,如果人員平安,那麼能否將愛車恢復如新就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BMW在車輛修復上引入了諸多先進理念和操作方法後,有效改善了以往事故修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奈情況,最大程度上免去了車主的後顧之憂。我猜想,當BMW車主去4S店取回愛車時,看見車輛修復如新的樣子後定會暗自竊喜——自己作為BMW車主的優越性。

所以BMW採用不破壞材質特性的“粘接鉚接”方式的確值得稱道——發自內心的稱道。

漆面修復:“破繭成蝶”

搞定筋骨後,怎樣將車輛恢復到亮麗如新的狀態即是技師們必須攻克的難題。可以說噴漆是一門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根據BMW的品質要求,整個噴漆過程需經歷包括打磨、噴塗在內的大小40道以上工序和多達50種以上的作業材料,並近乎苛刻的要求漆膜的厚度誤差必須控制在5微米以內(1微米相當於1毫米的千分之一)。

而材料的選用上BMW也是追求極致的,為保障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2005年起BMW就全面推廣使用水性漆料,在它的構成中水含量超過了70%,與油性漆料相比大幅降低了有機揮發物的排放。另外在噴塗過程中還引入了“無塵幹磨技術”(傳統為水磨),這樣更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為環保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該作業點評:

其實依我看,噴漆的難度是絕對大於鈑金修復的,畢竟“骨頭”不會用來欣賞,但光鮮的“表皮”才是決定顏值的。而在噴漆流程中“調漆”將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為此噴漆技師需具備對顏色極端敏感的潛質。

舉個例子:一輛使用超過3年的舊車,在經歷各種磨損、老化後,漆面的厚度與色調上肯定會發生變化,如技師經驗不足用原廠色號作完全參考來調色,噴上去的新漆與一旁的舊漆出現色差便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注意觀察,你會發現路上許多車輛都會呈現如“熊貓”般的雙色效果(一點都不可愛),特別是前後車門、翼子板這類顯眼的部位。因此,優秀的噴漆技師通常會瞭解車輛的使用年限與狀況,同時參考車身周圍的顏色變化來靈活調配,以此達到最佳的一致性,所以當客戶取車後會驚奇的發現:如不告知幾乎無法分辨新做漆的部位。

漆面修復的成功與否,“調漆”的準確度佔據了7成以上功力,否則後續的所有步驟都是白費功夫,除了重新施工外幾乎沒有其他逆轉的可能。

碳纖維材料:“編織而成”的科技

在這次BMW售後維修體驗活動中,除了領略到先進的工藝和精湛的技術外,寶馬車型本身所採用的碳纖維材料也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眼裡,碳纖維是絕對的高科技產物,其具有重量輕(比鋼輕50%,比鋁輕30%)、結構堅固和高耐受性等特徵,最早是運用於航空(如民航客機的垂尾等)與賽車領域上。但好東西必然代價不菲,因為製作過程複雜,材料成本高,導致碳纖維至今仍無法大規模普及在民用汽車上——直到採用碳纖維技術的BMW i3與BMW新7系問世才彌補了空缺。BMW在i3的車身上幾乎是不計血本的大面積採用全碳纖維材料,保持輕盈體態之餘也讓它獲得了鋼筋鐵骨般的身段。而在新7系上雖說碳纖維比例有所收斂,但在關鍵的位置如部分側圍、中央縱梁等依舊採用了碳纖維打造,同時結合鋁合金與高強度鋼後,新7系也獲得了前輩們無法媲美的車身剛性和輕量化水準。

駕仕總結:

對於愛車人士來說,當擦碰事故不可避免的發生後,如果人員平安,那麼能否將愛車恢復如新就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BMW在車輛修復上引入了諸多先進理念和操作方法後,有效改善了以往事故修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奈情況,最大程度上免去了車主的後顧之憂。我猜想,當BMW車主去4S店取回愛車時,看見車輛修復如新的樣子後定會暗自竊喜——自己作為BMW車主的優越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