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亂談:小心有這個跡象的醫藥股!

臨近年底的黃金銷售期, 一直在影視圈和資本市場活躍的中華神藥們卻集體迎來了“藥設”崩塌的寒冬。 當科學和證據打敗了權威和傳言, 這一刻, 真是大快人心。

被丁香醫生做空的莎普愛思還在嘴硬, 今天曹清華膠囊又被廣州熊貓起了個底——一個冠著假醫科大學、假醫院出身的假專家, 靠著一個響亮的名字(曹清華)和洗腦的廣告, 多年來活躍在身患風濕骨痛的中老年人的印象中。

同樣的套路, 同樣的療效。 想起之前一眾“神藥傳人”、假“專家”和“假氣功大師”, 同樣也是偽裝出一個個光鮮亮麗的專業形象,

然後向消費群體各種兜售“神藥”, 矛頭一個個無不是對準了我們中老年人的錢囊。

而且, 別以為就這些野雞藥牌子有貓膩, 就算是上市公司的醫藥股, 也是問題多多。

虛假宣傳、藥品頻出問題等情況, 在上市的醫藥公司中並不鮮見。 事實上, 消費者在電視廣告中常見的藥品、保健品, 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產品品質或宣傳問題。

1, 2013年, 同仁堂曾爆發了“朱砂門”事件, 旗下產品“牛黃千金散”與“小兒至寶丸”的朱砂含量被檢出超過相關規定;此前“健體五補丸”也曾被檢出汞含量超標。

3, “小葵花健康課堂”的開創者葵花藥業也是問題多多。 今年7月, 葵花藥業因使用了劣質中藥飲片成分土鼈蟲而遭黑龍江食藥監局重罰;2015年, 葵花藥業護肝片登陸安徽食藥監局不合格藥品名單;2013年,

葵花藥業(伊春)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牛黃解毒片被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抽檢不合格;2010年, 葵花藥業(佳木斯)有限公司“愈風丹”因虛假宣傳上榜被山東藥監局通報。 “黑榜”歷史如此豐富, 但抵不住“葵花藥業”的商標在我們消費者心中還是耳熟能詳。

對於眾多醫藥保健產品及其公司, 消費者多數是通過廣告對其熟知的, 這本無可厚非, 賣藥廣告的歷史甚至還可以追溯到古代大力丸的暢銷, 而上觀同仁堂“牛黃千金散”“小兒至寶丸”這類名字, 是不是和從一開始就給人“神藥”的印象?如果再在廣告創意上下點功夫, 各位的錢囊可以說手到擒來。

雖說藥不治假病, 酒不解真愁,

假貨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但是, 這樣一個個江湖騙子能在醫藥界和廣告審查中存活這麼久, 還是太讓我們廣大消費者寒心:一個充滿虛假的醫療環境, 怎麼讓我們老有所醫?

解讀“神藥”的密碼, 就在公司財報的廣告支出中。

丁香園的論據這麼有說服力, 還是因為舉出了莎普愛思“行銷費用遠高於其研發費用”這一點。 縱觀上述醫藥類上市公司, 廣告也確實在這些公司的支出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比例——想想當年的腦白金和黃金搭檔, 雖說為產品做廣告是能讓消費者快速認識公司產品的管道, 但對於一家醫藥公司來說, 其產品不只是賺錢的工具, 更多的時候是消費者治病的關鍵, 做好研發, 不斷開發出療效好的藥品才是其立足的根本。

而當一個公司不在研發中花心思, 而在“xx散”“xx丸”等虛名中下狠功夫的, 絕對有貓膩。 (作者:股事茶妹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