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TVB重複套路收視插水,藝人回巢吸觀眾開始失效?

TVB播出的《溏心風暴3》, 這套劇開拍前已事先大肆鋪張, 直到目前為止, 依然標榜著金句、爭產為最大賣點。 除了大聲呼叫金句之外, 今次還有「融匯貫通」地講現今潮語, 但這些套路對觀眾而言, 有變化嗎?

過去一星期的平均收視只得23.9點, 對比十年前播出第一輯, 頭一個星期已有29點收視, 數字已經是個答案, 切實地告訴TVB, 舊酒換了幾次瓶, 酒味並不會愈來愈醇, 歷史不停重複, 只會令人厭倦, 好演員只會被浪費。

2017年來到最後一個月, 年頭發生甚麼事, 大眾可能想不起。 不過對於TVB來說, 除了成立50周年, 今年是非常特別、充滿實驗性的一年。 記得好幾套劇, TVB都好有誠意請來已離巢的藝人拍劇, 包括:羅嘉良(與諜同謀)、宣萱、林文龍(不懂撒嬌的女人)、陳松伶、張兆輝(全職沒女)、蔡少芬(老表, 畢業喇!)、佘詩曼(賭城群英會), 以及夏雨、李司棋(溏心風暴3)。

這些藝人向外闖之前, 在TVB已有一定成就, 亦是收視的標記。 簡而言之, 他們回巢至少可以吸引觀眾眼球, 谷一穀收視。 可惜, 劇集出街後, 有種雷聲大雨點小之感, 而且收視未如理想, 這幾套低見廿字頭, 徘徊22至24點之間, 低於TVB最初的估算。 相對比大堆頭的《賭城群英會》, 還有謝賢座陣, 都只有22點。 有叫座力的人卻得不到理想收視, 到底出了甚麼錯?

用回巢藝人的策略, 本來是個明智之舉, 至少觀眾期待他們的演出。 可是TVB運用的方法較為單一, 以為回巢=收視好, 卻把收視好的原因本末倒置了。

這班藝人能夠成名, 一個好劇本讓他們有所發揮, 再加上他們有演技, 才是最主要原因。

回顧這班藝人所拍的劇種, 就以《溏心風暴3》作為最明顯的例子, 正如線民所說, 第三集還在講爭產。 現今觀眾有了網路,有更多管道接觸其他劇種時,爭產劇已經過時,TVB也不應以擅拍這類劇而自豪,因為電視城外的世界更加大。

反觀TVB其他劇,例如《降魔的》、《心理追凶Mind Hunter》,甚至是小品劇《親親我好媽》,題材比較少見,但更能建立口碑,因為夠特別或者貼地。

試問有幾可有人經常爭產?爭產也是有錢人才有機會做的事,不夠貼身的話,演員力竭聲嘶多幾次,已教人懨悶。

用招募劇本形式所拍成的《降魔的》,觀眾收看低成本製作仍可津津樂道,TVB應該都要覺醒,好的演員應該如何運用吧。

現今觀眾有了網路,有更多管道接觸其他劇種時,爭產劇已經過時,TVB也不應以擅拍這類劇而自豪,因為電視城外的世界更加大。

反觀TVB其他劇,例如《降魔的》、《心理追凶Mind Hunter》,甚至是小品劇《親親我好媽》,題材比較少見,但更能建立口碑,因為夠特別或者貼地。

試問有幾可有人經常爭產?爭產也是有錢人才有機會做的事,不夠貼身的話,演員力竭聲嘶多幾次,已教人懨悶。

用招募劇本形式所拍成的《降魔的》,觀眾收看低成本製作仍可津津樂道,TVB應該都要覺醒,好的演員應該如何運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