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媒評PMI:遠超預期,四季度中國經濟將走勢平穩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資料顯示, 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8%, 比上個月上升0.2個百分點, 並且連續16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

PMI的表現引起了外媒與機構的廣泛關注, 他們共同的表述是:遠超預期。

這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在四季度將走勢平穩、收縮有限。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經濟復蘇前景樂觀

CNBC29日撰文表示, 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大大超出預期, 中國政府也在積極引導經濟擺脫債務依賴, 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CNBC指出, 最近幾周中國也出臺了嚴格規定, 加大力度防控國內市場的金融風險。

報導指出, 相關人士表示, 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內將繼續穩步發展, 雖然明年不排除會出現放緩的趨勢, 但這並不是大問題。

表面上看, 受損失的是中國企業;但實際上, 美國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一, 中國已逐漸形成“免疫力”, 美國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不會“傷筋動骨”。

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的話說, 中國的確因為市場經濟地位之爭蒙受了不少損失, 但這並未阻礙中國外貿快速發展的腳步。

時至今日, 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交易夥伴, 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也明顯增強。

在蘇慶義看來, 即使美國不承認中國加入WTO相關條款, 中國“也沒有比原來變差, 只不過沒有變得更好而已”。

其二, 將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第15條義務掛鉤屬“偷樑換柱”, 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有失“面子”。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規定, 2016年12月11日以後, 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必須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 與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關。

“相關條款是中美在加入WTO談判時, 美方要求加上的。 如今, 美國自己都不承認自己當初提出的條款, 無異於打自己的臉。 ”蘇慶義說。

他表示, 以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對華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

不僅意味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 更表明美國將成為破壞國際規則的不良示範者,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舞臺重要參與者的身份也難以服眾。

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還需兩方面引導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資料顯示, 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1.6%, 較上月的52.4%回落0.8%, 同時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市場開始擔心四季度經濟動能可能出現下降。

但從11月份PMI指數超預期上漲來看, “顯示經濟韌性增強。 ”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 從外部來看, 全球經濟持續復蘇, 我國外貿形勢總體改善, 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8%和51%, 均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

從內部看,

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4.3%和53.6%, 分別比上月上升0.9和0.7個百分點, “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經濟平穩運行、結構不斷優化。 ” 溫彬表示。

此外, 隨著金融部門去杠杆順利推進, 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加大, 特別是央行定向降准政策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在四季度加大對小微企業、“雙創”等領域支持力度, 使之前走勢疲弱的中、小企業PMI指數出現回升, 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但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近期製造業PMI反映出的製造業活動、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企業銷售形勢等,都呈現出向上的變化。但向上的變化總體來看還是短期表現。從長期來看,經濟平穩增長的特點將越來越明顯。“未來製造業PMI發展仍須通過制度環節、政策環境改革以及加強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來進一步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例如,去產能如何更加突出市場化、法制化的制度能力建設,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使得開放性的、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加快完善。

此外,從政策來看,環保執法如何朝著規範化、專業化的方向形成一種透明度高的常態化執法模式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在製造業中很多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內在的創造力、競爭力十分強大,通過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能夠使這些能力更充分地釋放出來。”張立群表示。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暉 鄭雨婷

編輯:郭淩潔

中新社發 耿玉和 攝

但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近期製造業PMI反映出的製造業活動、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企業銷售形勢等,都呈現出向上的變化。但向上的變化總體來看還是短期表現。從長期來看,經濟平穩增長的特點將越來越明顯。“未來製造業PMI發展仍須通過制度環節、政策環境改革以及加強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來進一步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例如,去產能如何更加突出市場化、法制化的制度能力建設,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使得開放性的、有序競爭的市場體系加快完善。

此外,從政策來看,環保執法如何朝著規範化、專業化的方向形成一種透明度高的常態化執法模式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在製造業中很多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內在的創造力、競爭力十分強大,通過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能夠使這些能力更充分地釋放出來。”張立群表示。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暉 鄭雨婷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