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日本跟風減稅,全球性稅改競爭開打?

特朗普減稅“衝擊波”正在擴散。

據《日本經濟新聞》5日報導, 日本政府討論將積極加薪和投資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25%左右, 但參考美國等國的減稅動作, 日本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幅度。

受刺激, 日本向美國看齊?

根據草案, 積極加薪和投資的企業, 以及投資物聯網和人工智慧、致力於創新技術和提高生產效率的企業將獲得更多減稅紅利, 所得稅稅率將降至20%左右。

上述方針將作為2018年度-2020年度的限時舉措, 寫入計畫在12月8日的內閣會議上通過的生產效率革命相關政策中。 具體的稅率將由執政黨的稅制調查會討論決定。

中新社發 許慶勇 攝

據日本媒體透露, 此舉與美國稅改直接相關。 日本政府原本計畫2018年將企業所得稅稅率下調到29.74%, 但近期歐美減稅“大手筆”接連不斷, 特別是美國本周通過30多年來最大規模稅改方案, 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0%。

在此情況下,

跟進減稅似乎成了保持企業競爭力的必選項。 日本政府稱, 今後“將根據海外減稅動作, 進一步擴大減稅幅度。 ”

減稅是日本的倉皇之舉嗎?答案是否定的。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說, 特朗普稅改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決策程式, 各方面預期已經形成。 儘管目前最終方案還未完全落地, 但各方一直在密切關注並籌畫對策。 因此, 日本此次減稅並非倉促決定, 而是早有計劃, “只是找合適的時間點公佈。 ”

和以前相比, 日本此次減稅草案更加精准。

安倍政府最初為了提高日本企業的競爭力而直接下調實效稅率。 不過, 雖然企業收益有所改善, 卻出現了加薪動作緩慢、手頭留存資金增加等現象。

換言之, 就是企業沒有把減稅利好用於投資和加薪, 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在此情況下, 日本此次減稅除“獎勤”外, 還明確提出“罰懶”政策, 要求對那些消極加薪和投資的企業“實施促進其做出果斷經營決策的稅制舉措”, 將其從稅收優惠物件中排除。

全球減稅競爭開打?

馮俏彬表示, 考慮到美國稅改方案中企業所得稅稅率已低於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水準, 各國出於維繫本國經濟競爭力的需要, “出現全球性減稅浪潮可能性很大”。

中新社發 王子瑞 攝

實際上, 在經濟復蘇“乍暖還寒”情況下, 減稅已成為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在特朗普大規模稅改方案“靴子落地”前, 不少國家就已經開始減稅。

德國2017年1月宣佈對稅制進行徹底改革, 通過減稅政策每年為企業和經濟發展減負150億歐元。

英國一系列減稅政策已於2017年4月新財年生效, 企業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都在降低。 此外, 為應對“脫歐”衝擊, 英國還計畫把企業稅率定在主要經濟體中的最低水準,

從現行的20%降至15%以下。

法國今年7月宣佈, 2018年該國強制性徵稅金額將減少約70億歐元, 其中60億歐元擬以“企業競爭力和就業淨納稅額減稅優惠”方式給予企業。 同月, 印度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 這是該國自1947年獨立以來最重磅的稅制改革, 預計將顯著降低企業稅負, 上千萬納稅人從中受益。

“全球都已經在減稅, 美國是這趨勢中的一員。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說。

中國怎麼辦?

對中國而言, 全球性減稅浪潮當然有壓力, “但沒必要照樣學樣”, 馮俏彬說, 中國還是要根據自身需要和實際情況, 切實推進稅制改革進程。

中新社發 王子瑞 攝

她提醒說,美國此次大規模減稅也不是“減”字統領一切,為了減而減,而是平衡了聯邦財政支出、債務和收入三角關係之後的結果。

特別是考慮到中國財政的實際情況,即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一般在40:60,而美國是75:25;中國稅收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約為50%,而美國這一數字通常在90%以上,中國對美國等國的做法“如法炮製”顯然行不通。

萬喆也認為,中國不必對美國稅改亦步亦趨,而應繼續深化適合自己的改革,在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適合中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何深化?馮俏彬表示,中國下一步減稅重點應放在“加快”上。

其一,加快推進稅制從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型。眼下,中國直接稅改革進度還相對落後,需要加快節奏。

馮俏彬表示,稅收法定是一國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現在中國整體稅收法定性不強,18種稅中僅有三部稅法,且執行過程中不斷打補丁,是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此情況下,中國需要切實採取行動,以“簡明、中性、方便征管”為原則,全面修訂稅法,爭取在2020年前全面實現稅收法定。

其二,加快整頓稅外收費。在馮俏彬看來,應漸進式推進行政“零收費”,分門別類整並政府性基金,以切實減輕社會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減稅其實一直都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僅營改增一項,減稅規模就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但企業和民眾的“獲得感”似乎還不夠。

在馮俏彬看來,這是因為各稅種之間存在聯動關係,而減稅動作沒有完全協同,形成合力。今後官方應加緊推動配套改革,抓關鍵性、最核心的制度安排。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喻

編輯:郭淩潔

中新社發 王子瑞 攝

她提醒說,美國此次大規模減稅也不是“減”字統領一切,為了減而減,而是平衡了聯邦財政支出、債務和收入三角關係之後的結果。

特別是考慮到中國財政的實際情況,即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一般在40:60,而美國是75:25;中國稅收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約為50%,而美國這一數字通常在90%以上,中國對美國等國的做法“如法炮製”顯然行不通。

萬喆也認為,中國不必對美國稅改亦步亦趨,而應繼續深化適合自己的改革,在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適合中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何深化?馮俏彬表示,中國下一步減稅重點應放在“加快”上。

其一,加快推進稅制從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型。眼下,中國直接稅改革進度還相對落後,需要加快節奏。

馮俏彬表示,稅收法定是一國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現在中國整體稅收法定性不強,18種稅中僅有三部稅法,且執行過程中不斷打補丁,是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此情況下,中國需要切實採取行動,以“簡明、中性、方便征管”為原則,全面修訂稅法,爭取在2020年前全面實現稅收法定。

其二,加快整頓稅外收費。在馮俏彬看來,應漸進式推進行政“零收費”,分門別類整並政府性基金,以切實減輕社會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減稅其實一直都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頭戲。僅營改增一項,減稅規模就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但企業和民眾的“獲得感”似乎還不夠。

在馮俏彬看來,這是因為各稅種之間存在聯動關係,而減稅動作沒有完全協同,形成合力。今後官方應加緊推動配套改革,抓關鍵性、最核心的制度安排。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喻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