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5本書,帶你瞭解生與死,解讀生命的終極意義

“只要人間有人記得, 亡靈們就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 一旦被人遺忘, 他們才會漸漸消失, 連白骨都不見——是為終極死亡。 ”

——《尋夢環遊記》

文/思想食堂

在這個日漸寒冷的冬天, 有一部電影溫暖了我們的心, 它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尋夢環遊記》。 它以“墨西哥亡靈節”——一個關於死亡和鬼魂的節日為背景, 卻拍出了最暖心的東西:愛、親情、善良、夢想和堅持。

死亡並不可怕, 只要人間還有思念, 那感情就沒有斷, 親人和朋友會在兩個世界交會時團聚。 《尋夢環遊記》裡的這個設定也許無法用科學來證明, 卻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陪伴。

相對於墨西哥“亡靈節”的熱鬧嬉笑, 中國的“清明節”是肅穆的, 既滿懷敬畏, 又難免懼怕, 對死亡這件事本身更是相當避諱。 其實, 生與死是如此自然又不可避免的事。 可我們, 不僅缺“性”教育, 還缺乏“死”教育。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五本書,

不同國籍、不同職業的作者, 或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 或是引用別人的事例, 闡釋了各種不同的生死觀。

No.1

《最好的告別》

作者:[美]阿圖·葛文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 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 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對於這些問題,

大多數人都缺乏清晰的觀念。

作者曾任白宮健康政策顧問。 在書中, 他以醫生的視角, 通過真實的臨床案例, 不僅記述了生命的衰竭、喪失與死亡, 也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方方面面和發展歷程, 以及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

全書不只講述了死亡和醫藥的局限, 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樂、擁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終點, 對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中國社會有很大的啟迪。

No.2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

作者:[美] 歐文·亞隆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本書探討人們心中普遍存在卻被長期否認和壓抑的死亡恐懼。 作者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 對內心的死亡恐懼進行了自我表露和剖析。

作者通過一些哲學家、心理治療師、藝術家們所提出的觀念, 介紹了幾種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克服死亡恐懼的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讀者直面死亡, 改變對死亡的恐懼之心。

No.3

《生死學十四講》

作者:余德慧/石佳儀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在多年陪護重症病人的過程中, 積累的關於生死學的心悟。

書中強調, 我們不能用常理來判斷重症病危的人們, 必須跳出常理來理解生與死的本質。 並借此深入分析, 在正常的生活狀況下, 人們應該如何看待生命, 如何找回靈性的力量。

作者更是以海德格爾哲學和佛學的觀念, 系統地探討生死學的內涵,將生死學的每個環節剖析得非常透徹。

No.4

《寫下你的墓誌銘》

作者:畢淑敏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本書是作者“四弦散談”的死亡篇,“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作者對於“死亡和生命”的含義從未停止過思考。她希望這些文字能夠啟迪更多的讀者正視死亡,珍視當下。

思考未必能給我們終極答案,但會讓我們漸漸懂得如何以敬畏和感恩之心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No.5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作者:傅偉勳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在罹患淋巴癌兩次開刀及50多次電療後短短幾個月內寫成的書,“是一位生命垂危者以淵博的知識對生死的深刻體驗錘煉而得的成果”。

本書從科際整合的宏觀角度把“死亡學”連貫到精神醫學、精神治療、哲學、宗教學乃至一般科學,揭示“死亡學”研究的現代意義。

作者從研究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傳統,特別是耶、佛、儒、道諸家,來觀照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超脫了生死的智慧。並以此來探討現代人的死亡問題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終極意義。

系統地探討生死學的內涵,將生死學的每個環節剖析得非常透徹。

No.4

《寫下你的墓誌銘》

作者:畢淑敏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本書是作者“四弦散談”的死亡篇,“人生就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作者對於“死亡和生命”的含義從未停止過思考。她希望這些文字能夠啟迪更多的讀者正視死亡,珍視當下。

思考未必能給我們終極答案,但會讓我們漸漸懂得如何以敬畏和感恩之心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No.5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作者:傅偉勳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在罹患淋巴癌兩次開刀及50多次電療後短短幾個月內寫成的書,“是一位生命垂危者以淵博的知識對生死的深刻體驗錘煉而得的成果”。

本書從科際整合的宏觀角度把“死亡學”連貫到精神醫學、精神治療、哲學、宗教學乃至一般科學,揭示“死亡學”研究的現代意義。

作者從研究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傳統,特別是耶、佛、儒、道諸家,來觀照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超脫了生死的智慧。並以此來探討現代人的死亡問題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終極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