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微關注」央視《國家寶藏》開播:河南入選3國寶,看看是啥

12月3日晚, 大型國寶探秘類節目《國家寶藏》在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 目前, 這檔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節目豆瓣評分已達9.3, 也在社交網路引發觀眾點贊。 有人直呼, 博物館也進軍"綜藝界"了!沉睡千年的文物終於活過來了!

其實, 這是一種新的創新和探索, 不同於以往一本正經講文物的文博節目, 《國家寶藏》是一場關於9大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 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9個博物館, 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 交予民眾甄選。

這檔節目為什麼這麼火?作為文物大省的河南, 有沒有“國寶”參與其中?

"綜藝+故事"揭開文物高冷面紗

在首期節目中的現場的小劇場環節, 王凱化身乾隆皇帝, "情景再現"了寶藏"瓷母"的前世傳奇。 網友們看了這段表演簡直笑岔氣!網友"CH飛"說, 原來乾隆這麼自信又可愛, 有點心疼呢?網友"樂陶陶"說, 看完真是又燃又感動!就連王凱本人也評價乾隆真是"迷之自信"!甚至有的網友還做了乾隆表情包。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但真正瞭解中國文化以及寶藏歷史的卻並不是很多, 《國家寶藏》用"綜藝節目+故事演繹"的方式來帶領大家走進文物, 為人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新大門。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據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介紹, 河南博物院推薦了3件鎮院之寶, 分別是賈湖骨笛、婦好鴞尊、雲紋銅禁, 具體播出時間預計將在本月下旬與觀眾見面。

屆時, 不僅有化身"國寶守護人"的明星, 穿越千年講述文物的"前世傳奇";另有素人以不同的方式講述自己與國寶之間的緣分和故事;還有與文物有著深厚情緣的九大館長講述他們與國寶的"今生故事", 解讀中華文化的歷史密碼。

河南這三件入選寶物, 你瞭解嗎?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 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 長23.1釐米、七孔, 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 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它的出土, 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 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1976年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 所處時代為商代晚期, 通高45.9釐米, 口徑16.4釐米。 就婦好鴞尊的造型、紋飾而言, 它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 它造型新穎, 各部位紋飾和諧, 頭部羽紋動感尤烈, 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萬里的藝術感染力, 無愧於戰神之美譽。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此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於西元前552年。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此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於西元前552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