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南山2017年已配租3327套人才房,惠及531家企業

南山為深圳構建完備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探路

以人才安居助力世界級創新之都建設, 南山為人才提供詩意的棲居地。 眾多青年才俊安居在後海金融商務總部基地。

2016年7月底, 深圳出臺專門解決人才住房問題的《關於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 提出20個方面81條178個政策點, 在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打破束縛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 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援。 “十三五”期間, 深圳市共安排籌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萬套, 其中人才住房30萬套。

南山作為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區, 需要給創新的夢想一雙強勁的翅膀——安居。

深圳大學著名學者殷秋明說, “因為創新天生就與高風險、長週期結伴而行。 ”

南山是深圳構建人才住房保障體系的探路者

人才強則創新強, 創新強則產業強, 產業強則經濟強。

2016年GDP總量3842億元, 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全國第三。 轄區稅收邁入千億俱樂部, 達到1017億元。 新登記各類型企業84614戶, 同比增27.51%, 數量躍居全市第一, 占全市比重22%。

今年以來, 南山經濟實現一季比一季好, 有望實現從年初的“開門紅”到全年的“滿堂紅”。

前三季度, GDP增速達9.2%, 經濟總量持續穩居全省區(縣)第一。 規上工業名義增速15.5%, 創近四年同期最好水準。 稅收已逾千億, 總量超過去年全年。

南山經濟有塊頭, 更有肌肉。

截至11月21日, 南山培育的上市企業數量達141家,

上市企業密度全國居首。 今年新增18家上市企業, 貢獻了全省1/5以上的增量。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23家。

前三季度, 智慧終端機、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高端製造企業快速成長, 新增了傳音製造、展翔通信等一批百強工業企業。 ARM(中國)基金板塊、產業板塊均落戶南山, 這是繼高通、蘋果之後南山迎來的又一國際科技巨頭。 一個世界級的創新之都呼之欲出。

創新碩果盈枝只因人才張袂成陰。

截至2016年底, 南山共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2個, 占全市50%;全職院士14名, 占全市70%;南山“孔雀計畫”人才總數達1593人, 占全市68%;省、市創新科研團隊數量達77個, 均占全市74%, 海歸人才超5萬人, 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一。

按照計畫, 到2020年, 在南山的國家級創新載體總數超過65家,

培育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500名。

蓋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

早在 “十一五”期間, 南山區就開始探索建設人才保障房體系, 累計投資過億元, 先後完成蛇口電業樓改造、東明花園的改造裝修工程、南水科技人才公寓建設等人才安居工程。 “十二五”期間, 南山區又投資建設了矽谷人才公寓等項目。

南山住建局相關人士表示, 南山的主要探索在於:在政府投入資金的同時, 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參與人才公寓建設。 目前已建成的茶光地塊人才公寓、新圍人才公寓、蛇口人才公寓均是由企業投資開發, 建成後供區內企業使用。

進入“十三五”後, 南山區委區政府提出, “十三五”期間將籌集人才和保障住房5萬套。

與此同時, 南山在落實市級政府的“規定動作”和參照其他各區做法的同時, 又開始嘗試新的“自選動作”。 包括, 按照“領航計畫”啟動建設“一街道一人才公寓”等。

2016年, 南山區啟動“領航2020人才發展計畫”, 從機制、隊伍、服務、環境四個方面發力,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打造國家級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生態先行區。

南山在破解人才住房保障的難題上有為敢為

如何留才, 這是高房價之下擺在深圳的一道難題。 經濟學家周其仁說, 城市的衰落一定始于人才。

南山區長曾湃說, 住房是吸引人才的利器, 安居才能樂業, 安居才能發展。

2013年, 南山區安排專項資金於全市率先實施人才安居企業重點住房補租工作。 2013-2015年, 向500家企業1.4萬余人發放人才安居租房補6256.81萬元,

向548家企業2.6萬人才發放住房補租40021.73萬元。 今年, 南山區安排專項補租資金達4億元, 住房補租將發放專項資金4億元, 為歷年之最。 5年來, 南山累積安排財政資金已達10.7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魏奉思, 是今年深圳剛引進的院士。 魏奉思坦言, 深圳和南山兩級政府對他很關心, 拿住房來說, 可以說是拎包入住。

為了讓更多的人才安居, 今年南山住建局還聘請專業機構開展專題調研, 形成《南山區人才和保障房籌集模式創新實施方案》, 提出10大改革措施。 目前, 這些措施正在逐項選擇試點項目, 重點推進。

2016年6月30日, 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當年12月30日, 南山區與市人才安居集團共同合資成立的“深圳市南山人才安居有限公司”揭牌。

在現場,王強表示,當前南山正在邁進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求賢若渴,南山人才數量是深圳十個區中最多的,對人才住房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成立南山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加大人才住房的籌建力度,對增強南山吸引力,推動城區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4月、8月,南山先後兩次配租房源3327套,惠及531家企業,同比增長59%、60%。

金秋10月,南山又啟動2017年度南山區人才安居住房補租工作,主要面向南山區企業和機構,住房補貼標準為每套每年2萬元。

按照規定,八類企業和機構可選擇一種類別進行申報。八個類別是:重點企業,商貿旅遊、物流及專業服務類企業,金融類企業,科技類企業及科研院所,中小型文化創意類企業,社會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及民辦學校(幼稚園),南山區重點新引進企業及有重大項目企業,“領航人才”所創辦企業或組織。

最後,南山各行業主管部門將按照《南山區2017年度人才安居住房定向配租補租評分標準》,對企業和機構的資格、材料分別審核、打分、排序,並根據補租資金的額度確定2017年度人才安居住房補租名錄。按照要求,取得配額的企業和機構只允許將人才安居住房補租款發放給本單位符合以上條件的人才。

南山在人才住房保障體系的構建上創新不止步

一樹一獲者,穀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王強說,南山過去的歷程啟示我們,只有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將單一創新上升到集成創新、系統創新、全面創新,推動企業鏈、產業鏈、創新鏈、投資鏈、生態鏈“五鏈聯創”,才能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

有力的理由造成有力的行動。

今年以來,南山區住建局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同心合力,在往年經驗基礎上大膽創新,優化實施“租補結合、以補代租”的人才住房定向配租及住房補租新模式(下稱“配租補租”),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公正性贏得了企業好評。

——配租補租遴選範圍“大小兼顧”。秉承“抓大扶小”、“精准保障”的原則,由南山區住建局牽頭,重新制定並豐富配租補租申報類別,將中小企業申報範圍首次拓寬至律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社會醫療機構、民辦學校(幼稚園)、“領航人才”所創辦企業或組織等7類企業,使配租補租基本囊括各行業類別企業及高端人才。其中在8月配租工作中,惠及上述企業29家,占當次新增企業的43%。

——配租補租評分標準“大小有別”。大型企業評分看貢獻,中小企業或機構評分看成長,做到“統一指標,兼顧例外”。一是在考慮企業納稅貢獻、統計貢獻、人才規模的同時,綜合參考統計部門提供的統計目錄,提高配租補租9大申報類別的配額上限,分別由30套、200套調整至50套、300套,增幅50%及以上。二是首次以納稅500萬元為界限劃分出大、中小企業,杜絕企業“多頭申報”的現象。

——配租補租惠及人才“廣而有度”。一是放寬個人申請條件。將人才範圍覆蓋至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含非全日制),或中級及以上職稱,或二級技師及以上群體,惠及原人才住房保障之外的更多人才;二是提高企業申請套數上限。除考慮納稅貢獻、統計貢獻等因素外,上限由去年原則上不超過人才規模的5%、30%提升至10%、50%;三是重點強化補租力度。補租按2萬元/套/年的標準計算,4億元可折算為2萬套房源。但企業遵照規定可按人才層級、入職年限、崗位貢獻等制定出最契合本單位的補租方案,靈活將每套住房補租資金分配至一人或多人。由於資金具有可拆分性,按照去年補貼金額及惠及人才比例計算,預計今年可惠及約3.6萬人才。

在現場,王強表示,當前南山正在邁進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求賢若渴,南山人才數量是深圳十個區中最多的,對人才住房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成立南山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加大人才住房的籌建力度,對增強南山吸引力,推動城區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4月、8月,南山先後兩次配租房源3327套,惠及531家企業,同比增長59%、60%。

金秋10月,南山又啟動2017年度南山區人才安居住房補租工作,主要面向南山區企業和機構,住房補貼標準為每套每年2萬元。

按照規定,八類企業和機構可選擇一種類別進行申報。八個類別是:重點企業,商貿旅遊、物流及專業服務類企業,金融類企業,科技類企業及科研院所,中小型文化創意類企業,社會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及民辦學校(幼稚園),南山區重點新引進企業及有重大項目企業,“領航人才”所創辦企業或組織。

最後,南山各行業主管部門將按照《南山區2017年度人才安居住房定向配租補租評分標準》,對企業和機構的資格、材料分別審核、打分、排序,並根據補租資金的額度確定2017年度人才安居住房補租名錄。按照要求,取得配額的企業和機構只允許將人才安居住房補租款發放給本單位符合以上條件的人才。

南山在人才住房保障體系的構建上創新不止步

一樹一獲者,穀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王強說,南山過去的歷程啟示我們,只有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將單一創新上升到集成創新、系統創新、全面創新,推動企業鏈、產業鏈、創新鏈、投資鏈、生態鏈“五鏈聯創”,才能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

有力的理由造成有力的行動。

今年以來,南山區住建局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同心合力,在往年經驗基礎上大膽創新,優化實施“租補結合、以補代租”的人才住房定向配租及住房補租新模式(下稱“配租補租”),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公正性贏得了企業好評。

——配租補租遴選範圍“大小兼顧”。秉承“抓大扶小”、“精准保障”的原則,由南山區住建局牽頭,重新制定並豐富配租補租申報類別,將中小企業申報範圍首次拓寬至律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社會醫療機構、民辦學校(幼稚園)、“領航人才”所創辦企業或組織等7類企業,使配租補租基本囊括各行業類別企業及高端人才。其中在8月配租工作中,惠及上述企業29家,占當次新增企業的43%。

——配租補租評分標準“大小有別”。大型企業評分看貢獻,中小企業或機構評分看成長,做到“統一指標,兼顧例外”。一是在考慮企業納稅貢獻、統計貢獻、人才規模的同時,綜合參考統計部門提供的統計目錄,提高配租補租9大申報類別的配額上限,分別由30套、200套調整至50套、300套,增幅50%及以上。二是首次以納稅500萬元為界限劃分出大、中小企業,杜絕企業“多頭申報”的現象。

——配租補租惠及人才“廣而有度”。一是放寬個人申請條件。將人才範圍覆蓋至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含非全日制),或中級及以上職稱,或二級技師及以上群體,惠及原人才住房保障之外的更多人才;二是提高企業申請套數上限。除考慮納稅貢獻、統計貢獻等因素外,上限由去年原則上不超過人才規模的5%、30%提升至10%、50%;三是重點強化補租力度。補租按2萬元/套/年的標準計算,4億元可折算為2萬套房源。但企業遵照規定可按人才層級、入職年限、崗位貢獻等制定出最契合本單位的補租方案,靈活將每套住房補租資金分配至一人或多人。由於資金具有可拆分性,按照去年補貼金額及惠及人才比例計算,預計今年可惠及約3.6萬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