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國殤墓園實至名歸

日前,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的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發佈。 雲南陸軍講武堂、國殤墓園名列其中。 國殤墓園位於騰沖城的來鳳山下, 園名取自《楚辭》“國殤”篇。

墓園

紀念陣亡烈士

國殤墓園是我國最早建成、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二等兵楊忠金, 二等兵周榮華, 少尉祝德利……忠烈祠後的小山坡上, 密密麻麻都是烈士的墓碑, 每個墓碑旁插著一朵紅花, 鮮紅如血。 墓碑依著小團坡的地勢縱向排列, 越往上走軍銜越高。 拾級而上, 20集團軍陣亡烈士紀念塔如一柄利劍刺向天空,

塔基上“民族英雄”4個字分外醒目。

撥開墓碑邊深深的雜草, 便能看到墓碑上陣亡官兵的官銜軍職和姓名。 而整個小團坡, 這樣的烈士碑有3346塊。 然而, 這些名字並不與下面的骨灰完全對應, 當年陣亡將士的軀體大多支離破碎, 難以辨認區分, 只好集體焚化, 再分裝到骨灰罐裡。 不僅如此, 3000多墓碑中, 2000多人尚未成家, 他們中年齡最小的才10歲。

倭塚

體現人道主義

國殤墓園裡, 還有一處特殊的塚, 位於整個國殤墓園地勢最低的地方。 圓形墓穴前, 長方形石碑上, 有李根源書寫的兩個大大的黑字——“倭塚”。 根據記錄, 倭塚裡面埋的是日本指揮官少將藏重康美以及其下屬日軍指揮官。 據國殤墓園管理所前所長畢世銑介紹,

建這個倭塚的目的有三個:“象徵侵略者的慘敗;陪葬意義;體現了中國人的人道主義, 你雖然是侵略者, 但也給你入土為安, 給你一席之地。 ”

修繕

累計投資千萬

國殤墓園管理所所長楊素紅說, 獲獎還是有些意外。 之前所裡申報過, 對於獲獎, 雖是情理之中, 卻也是意料之外。 “該所對墓園的保護歷來重視。 特別是2009年那次, 該所特意從原騰沖縣檔案館尋到一張忠烈祠於1945年落成時的老照片, 原樣修復忠烈祠受損的建築部分, 修舊如舊, 呈現原貌是保護修復的原則。 又花大力氣找來了以前失落的一些碑刻, 依照資料記載, 新刻補齊了原有的一些碑刻。 對小團坡烈士的小墓碑, 一直在做清汙、著色、周邊綠化等工作。

後來陸續增建了一些功能房, 開闢展廳展室等工作, 使其功能更加完善齊全。 ”楊素紅說,10多年來, 在上級部門及社會各界支援下, 已累計投入修繕保護資金上千萬元。

大事記

1944年冬月

國殤墓園開始籌建

1945年1月

開始動工, 國殤墓園7月7日落成

1984年

國殤墓園得到修復並對外開放

1996年

國殤墓園成為中宣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5年

國殤墓園免費對外開放

大資料

今年3月31日到4月2日, 到國殤墓園祭拜的總人數就超過了2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