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清華經管學院朱玉傑:地方政府發債迅猛但整體風險有控 債轉股協議落地有待推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 企業與地方政府債務將如何演變, 該如何有效化解預防系統性風險出現, 儼然成為當前金融市場頗為關注的話題。

12月6日, 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的“第十二屆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

在當前下午舉行的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金融支持”的融資分論壇上, 清華經管學院不良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傑教授做主題演講時表示,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驅動下, 中國金融市場正發生一系列巨大變化, 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就是債券市場等直接融資方式發展相當迅猛, 但風險也在持續暴露。

截至2017年11月底, 國內金融市場存在逾3.6萬多隻存量債券, 其中金融債的規模是最大的, 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國債幾乎佔據債券市場大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 債券市場實質性違約事件已經日益增多。

從2014年出現第一個構成實際債券違約事件起, 目前60多家企業所發行的150多隻債券出現違約現象, 涉及資金達到900多億。

朱玉傑進一步表示, 就違約債券類型分析, 中期票據、定向募集的私募債的違約比例是最高的, 其次是企業債、公司債。

就違約債券的企業性質分析, 民營企業超過一半, 占到51%, 其次是地方國有企業, 是23%, 第三是央企;

就債券違約企業所在區域分析, 北京、遼寧、山東、上海是最高的。 但北京有一個特殊的問題, 就是北京有一家發債企業——中國城建的違約金額非常高, 其債券違約額占到北京整體債券違約金額的90%。

就債券違約企業所屬行業分析, 除去中國城建的影響, 債券違約基本上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 包括煤炭、鋼鐵等行業。

“所幸的是,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去杠杆進程的持續推進我們發現工業企業的負債率從2011年到2017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 利息兌付保障係數與還款能力等指標則持續上升。 ”他指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 很多企業業績增長, 是通過賒銷、延長賬期等方式換取的, 這種業績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往往未知, 存在很多未知風險, 是整個金融機構需要注意的。

針對市場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高負債率的擔心, 朱玉傑表示, 從2015年開始, 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只能以標準化的債券進行發行, 所以去年以來, 地方政府發債速度相當快, 2016年比2015年增長了52%, 發行了4.87萬億債券。 2017年前三個季度, 又總共發了4.3萬億。 但是很多新發行債券都是置換債。

比如2017年發行的63%地方政府債券是置換債, 2016年這個比率達到80%, 所以儘管地方政府債務總體規模很大, 發債速度很快, 但總體風險仍是可控的。

具體而言, 地方政府發債期限大多是1-5年, 從負債率或債務率的角度分析, 這些債券兌付基本沒有風險點,

針對市場日益關注的債轉股資本運作模式, 朱玉傑則認為, 去年啟動的新一輪債轉股, 與1999年期間的債轉股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由政府主導變成市場主導, 二是如今的債轉股資金來源基本是市場化的, 而不是1999年國家行政、財政等方面的撥款為主。

他透露, 從去年至今, 已有80餘家企業簽訂債轉股協定, 簽約金額差不多在1.4萬億。 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 比如鋼鐵、煤炭占了將近一半。

但目前真正落地的資金還不多, 約1千多億, 所以未來怎麼進一步推動債轉股, 的確存在實施方面的難題。

就債轉股主體而言, 地方國企占比約3/4;其餘是央企, 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 山西、河南等地, 這與其地方經濟產業結構有關, 比如山西、河南的煤炭、鋼鐵產業比較多。

此外, 當前債轉股進程主要還是以銀行主導, 但這並不意味著債轉股風險較大, 原因是債轉股企業往往具有上市公司平臺, 能幫助銀行資金通過盤活企業技術升級與產能優化, 由上市平臺實現項目退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