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史記》的由來

《史記》的由來

司馬遷的《史記》, 原名並非《史記》。 《史記》最早見於古籍, 是在西漢末年著名目錄學家劉歆所撰的《七略》中, 內稱:《太史公》百三十篇”。

其後, 東漢班固編《漢書.藝文志》時沿用了這種說法。 同代的應劭在《風俗通》中稱《史記》為《太史公記》或《太史記》, 而班彪的《略論》、王充的《論衡》則稱之為《太史公書》。 凡此種種, 就是不見《史記》之名。 而“史記”二字, 在司馬遷原著中倒出現過多處:

《周本紀》雲:“太史伯陽讀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雲:“孔子論史記舊聞”、“左丘明因孔子史記, 具論其語”;《六國表》雲:“秦燒天下書, 諸侯史記尤甚”、“史記獨藏周室”;《孔子世家》雲:“乃因魯史記作《春秋》”;《太史公自序》雲:“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不過, 這些“史記”均指古史, 與書名無關。 梁啟超考證後認為, 《史記》這一名稱, 大概起始于魏、晉間, 實際上是《太史公記》的略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