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雪:補得進很重要?重要的是要“藏”得住!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 更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 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 十一月節, 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 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從天文地理, 到人文情懷, 大雪的節氣都意蘊豐富。 鵝毛大雪, 像玉一般晶瑩, 像煙一般飄渺, 白色象徵著新生, 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中國人愛把雪與祥瑞聯繫在一起, 都說“瑞雪兆豐年”。

民間也有許多關於大雪的諺語:

“大雪不凍倒春寒, 大雪不寒明年旱”, 形容大雪不冷的後果;

“大雪晴天,

立春雪多”, 這是說明大雪無雪的後果;

“今年麥蓋三層被, 來年枕著饅頭睡”, 說的是如果大雪覆蓋大地, 融雪會給土壤增加水分含量, 有一定肥田的作用。

大雪三候

一候鶡鴠(hé dàn)不鳴

鶡鴠亦作鶡旦, 即寒號鳥, 民間傳說為一種“夏月毛盛, 冬月裸體”的鳥類,

所以冬天被凍得瑟瑟發抖, 無法繼續鳴叫唱歌了。 但經現代科學證實, 寒號鳥其實是一種學名為“複齒鼯鼠”的動物。

二候虎始交

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 正所謂盛極而衰, 陽氣已有所萌動, 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 形似蒲而小, 根可制刷。 它們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中國歷史上與大雪的有關的風趣故事數不勝數, 其中流傳最廣的當是謝安一家賞雪的故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世說新語》

大雪養生補得進

俗話說:“冬令進補, 春天打虎”, 道出了冬天進補的重要性。 除了日常的保暖, 合理的膳食進補也能提高體質, 讓你平安過冬。

由於我國領土遼闊, 氣候差異較大, 因此在秋冬進補的過程中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 北方寒冷, 空氣乾燥, 相對而言南方就溫暖許多, 濕氣較重。

南方

溫補更適合

煲湯更美味

南方氣候潮濕多雨, 冬雨綿綿也不在少數。 氣溫雖然下降, 相對於北方, 南方就溫暖許多。 因此, 南方人冬季進補應以溫補為主。

大雪也正是煲起各種滋補靚湯的好時候!相較北方寒冷中粗獷的亂燉, 南方的煲湯顯得雅致了許多。

煲湯的精髓在於“煲”的火候和時候。 微微小火, 看似難成大器, 但經久不衰的火候, 不僅能夠煲出湯的特有滋味, 更能帶給人一種寧謐的溫暖。

南方冬補食譜——薑母鴨

在低溫來襲的日子來一鍋薑母鴨暖暖身子, 那種感覺就好像沐浴在冬日煦煦的陽光中, 有種幸福的感覺。

向上滑動閱覽食譜

材料:

鴨子半隻, 老薑1大塊, 包心菜2大片, 料酒、鹽、冰糖、雞精、麻油少許。

做法:

1、鴨子洗淨切大塊,

包心菜撕成小塊;把鴨塊放入鍋內翻炒, 炒至鴨塊裡面的油出來, 表面呈金黃色時放入薑片。

2、加適量的熱水,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1個小時, 鴨肉軟爛時加入鹽、冰糖、雞精、包心菜塊, 燉5分鐘即可出鍋食用。

北方

冬季要熱補

燉菜受歡迎

北方地區冬季天寒地凍, 早早就被嚴寒所包裹。由於晝夜溫差大、室內外溫差也大,稍不注意,脾胃很容易遭受寒冷的侵襲,致使陽氣不足、脾功能失常。

所以北方地區居民冬季需要熱補,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等。天一冷,人們出汗就少,不妨在做菜時加點生薑,有助散寒發汗。

東北老百姓冬季來臨偏愛“燉”菜,像“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等都是經典的曲目。“燉”聽上去簡單粗暴。相比大東北嚴寒的氣候,唯有“燉”的火力才能一解心頭之寒!

東北亂燉雖然做法簡單,但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卻比較全面。總的來說,葷素搭配,菜薯相佐都是標配,再添點其他輔料。

北方抗凍食譜——小雞燉蘑菇

雞肉性微溫,偏向于性平,對人體的刺激很小。雞肉既能提供豐富的營養,略微抵禦冬季的寒氣,又不會讓人吃出內火,是冬季養生的佳品。

向上滑動閱覽食譜

材料:

童子雞一隻、蘑菇、蔥、薑、幹紅辣椒若干。

做法:

1、將小仔雞洗淨,剁成小塊,將蘑菇用溫水泡30分鐘,洗淨待用。

2、坐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待油熱後放入雞塊翻炒,至雞肉變色放入蔥、薑、大料等調料,將顏色炒勻,加入適量水燉十分鐘左右後倒入蘑菇,中火燉三四十分鐘即成。

大雪養生藏得住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

起居宜早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泡腳健足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圍巾護脖

大雪節氣,因為寒冷,人們都喜歡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絨服、保暖褲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往往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冷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氣帶給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疼、發炎等。尤其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

飲茶藏暖

冬季人體進補講究“藏”,用一杯熱茶,鎖住身體溫度。老白茶溫養身心,宜煮宜泡,不僅保暖還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普洱薑茶祛寒,姜與茶完美融合,既有普洱柔滑的口感滋潤咽喉,又帶著薑的辛辣疏通鼻塞。

大雪這個節氣,是古代民間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徵兆,是文人墨客賞雪抒情的思考,是今人對天氣變化調養的時節。

大雪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是一種平靜簡樸,卻又帶著雄魂橫絕的力量,更帶來充滿新生和包容的喜悅之情。

強冷空氣帶來可能帶來大幅度降溫和降雪,杯小茶溫馨提醒各位茶友,無論天南地北,都要注意嚴寒保暖、調整心情,多喝茶益氣暖身,散寒溫潤,平安過冬!

早早就被嚴寒所包裹。由於晝夜溫差大、室內外溫差也大,稍不注意,脾胃很容易遭受寒冷的侵襲,致使陽氣不足、脾功能失常。

所以北方地區居民冬季需要熱補,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等。天一冷,人們出汗就少,不妨在做菜時加點生薑,有助散寒發汗。

東北老百姓冬季來臨偏愛“燉”菜,像“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等都是經典的曲目。“燉”聽上去簡單粗暴。相比大東北嚴寒的氣候,唯有“燉”的火力才能一解心頭之寒!

東北亂燉雖然做法簡單,但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卻比較全面。總的來說,葷素搭配,菜薯相佐都是標配,再添點其他輔料。

北方抗凍食譜——小雞燉蘑菇

雞肉性微溫,偏向于性平,對人體的刺激很小。雞肉既能提供豐富的營養,略微抵禦冬季的寒氣,又不會讓人吃出內火,是冬季養生的佳品。

向上滑動閱覽食譜

材料:

童子雞一隻、蘑菇、蔥、薑、幹紅辣椒若干。

做法:

1、將小仔雞洗淨,剁成小塊,將蘑菇用溫水泡30分鐘,洗淨待用。

2、坐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待油熱後放入雞塊翻炒,至雞肉變色放入蔥、薑、大料等調料,將顏色炒勻,加入適量水燉十分鐘左右後倒入蘑菇,中火燉三四十分鐘即成。

大雪養生藏得住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謂閉藏”

起居宜早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泡腳健足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在溫暖雙腳的同時,也促進了人體內部的氣血流動。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圍巾護脖

大雪節氣,因為寒冷,人們都喜歡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絨服、保暖褲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往往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冷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氣帶給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疼、發炎等。尤其對頸椎不好的人來說,冬季穿高領衣服,出門戴圍巾很重要。

飲茶藏暖

冬季人體進補講究“藏”,用一杯熱茶,鎖住身體溫度。老白茶溫養身心,宜煮宜泡,不僅保暖還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普洱薑茶祛寒,姜與茶完美融合,既有普洱柔滑的口感滋潤咽喉,又帶著薑的辛辣疏通鼻塞。

大雪這個節氣,是古代民間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徵兆,是文人墨客賞雪抒情的思考,是今人對天氣變化調養的時節。

大雪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是一種平靜簡樸,卻又帶著雄魂橫絕的力量,更帶來充滿新生和包容的喜悅之情。

強冷空氣帶來可能帶來大幅度降溫和降雪,杯小茶溫馨提醒各位茶友,無論天南地北,都要注意嚴寒保暖、調整心情,多喝茶益氣暖身,散寒溫潤,平安過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