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強勢安利《國家寶藏》,居然看哭了,還愛上了乾隆的農家樂審美!

最近被一部央視爸爸出品的節目

給刷屏了

跟之前爆紅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題材一樣

這部紀錄片講的也是文物

名字叫《國家寶藏》

雖然十期節目才放了第一期

豆瓣的評分就已經有9.4了

一開始看到安利這個片子的時候

看到國立大叔是主持人

看到這嚴肅的主題

第一反應是這樣嬸兒的

感覺自己吃不下這顆安利

但是萬萬沒想到打臉來得那麼快

100分鐘的片子沒間斷

一口氣看完了

只想說

↓↓↓

節目一共有10期

邀請了咱們國家九大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每一集一個博物館會請出三件國寶

由明星、博物館館長、普通文博人

共同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

然後讓這些國寶進行PK

獲勝的那一件就可以入駐《國家寶藏》特展

第一期的明星嘉賓是王凱、李晨、梁家輝

但是這些明星請來是給文物做配角的

他們只是負責演出一個關於文物的故事

但演出的國寶小故事並非完全是史實

而是“基於歷史合理虛構”

接著故事的方式

交代清楚一個國寶的年代、背景、來由等等

在第一期節目裡

最“娛樂”的部分應該是王凱跟他守護的

“各種釉彩大瓶”

之前就有各種網友吐槽過乾隆的審美

爹雍正是性冷淡高級審美

兒子乾隆就是各種花的農家樂審美

↓↓↓

一道送分題

你們猜猜這個蝴蝶結大花瓶是哪位出的?

除了這蜜汁審美

還有就是乾隆是一個蜜汁自信蜜汁努力的Boy

除了上班、逛後宮

乾隆最大的愛好就是寫寫畫畫

高產如母豬呀

乾隆一生寫了41863首詩

什麼概念?

《全唐詩》2200多個作者才寫了48000多首

然而他的詩

沒有一首流傳下來

……

光畫就有1400幅之多

↓↓↓

一隻樸素又豔麗的紅杏

一顆豔麗的蘿蔔

(豔麗是不能放棄的)

這草未免也太隨意一些了吧

還有更隨意的

除了自己花

乾隆還熱衷於模仿大師之作

畫得不好沒關係

但是咱們賣得更貴呀

這幅乾隆仿趙孟頫的《汀草文鴛圖》

乾隆臨摹的

(當然是下面那個)

賣出了1200萬比原圖還貴

除了愛臨摹

他還愛給偶像的作品題字

紅色框框全是他自己加的

位置不夠

加一段紙也要寫

字越大越好

王獻之的《中秋貼》一共22個字

紅框框外的

都是乾隆自個兒加上去的

除了愛在別人的作品上題字

他還喜歡在別人的作品上瘋狂地蓋戳

為了蓋出各式各樣的章

他自己有1000多方印

我們的目標是:沒有留白

以下都是愛新覺羅·牛皮癬·弘曆的作品

↓↓↓

凡是經過他手的畫都無一倖免

據傳唯一逃過一劫是《富春山居圖》

因為乾隆覺得真跡是贗品

不值得他蓋戳

吐槽了那麼長

我們回到節目裡

正所謂官方吐槽最致命

《國家寶藏》就把這些吐槽演到了情景劇裡

情景劇的開始

王凱扮演的乾隆就要做一款集歷代大成的瓷瓶

然後被督陶官嫌棄

“會不會太過”

然後乾隆堅定地表示

還搬出了自己的兩個愛豆

王羲之&黃公望

強行刷了一波審美線上

於是唐英開始OS

就您在人家作品上塗塗畫畫的程度

大師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然後皇帝夢裡

王羲之就真的出現了

面對自己的迷弟毫不留情地diss

“你看看你把我的字糟蹋成啥樣了”

到底糟蹋成啥樣了

本來這個帖一共28個字

其餘包括那個“神”在內的各種章呀字呀

都是乾隆幹的

然後乾隆解釋

這還沒算完

第一波吐槽剛過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就出現了

強勢吐槽

這是黃公望看到各種釉彩大瓶的草圖時的

表情是這樣的

乾隆此刻依舊是蜜汁自信

覺得你們這些人都不懂我

我皇阿瑪一定是懂我的

萬萬沒想到皇阿瑪說

↓↓↓

現在

各種吐槽也是變著法兒地來呀

王凱的海報變成了這樣

但是乾隆還是堅持要做出不一樣來

最後才有了這個驚世之作

這位故宮的志願者說

在沒有溫度計的清朝

要把17種不同燒制方法集合在一起

成功率真的約等於0

當所有人都在跟乾隆說這個事兒太難

但是乾隆就能驕傲地對所有人說

Yes I can

簡直燃爆了呀

瞬間覺得這個各種釉彩大瓶真是好看

簡直燃爆了呀

瞬間覺得這個各種釉彩大瓶真是好看

除了這個好玩好笑的

也有讓小編看哭的一段關於守護文物的故事

這個文物就是石鼓

看這個故事之前其實去故宮見過它

但是都因為顏值忽略了它們

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

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

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

乃篆書之祖

這上面的文字仍然有許多沒有破譯

非常具有史學價值

這個石鼓的前世

是司馬光和爸爸兩代人守護石鼓的故事

司馬光的爸爸司馬池

負責尋找由於戰亂散落在各地的石鼓

錯把一個無法確定真偽的石鼓上呈給了皇上

但是隨後自己翻閱史料確定了是假的

因為除了司馬池自己

誰也不知道這個上呈的石鼓是假的

司馬光不願意父親欺君被處死

就哭著求父親瞞下來

但是司馬池卻執意說出真相

“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單信仰都糊塗,那我們何以為人呢”

更感人的還有石鼓的今生

梁家幾代人守護石鼓的故事

由於日軍侵華

戰亂中的文物面臨著被洗劫的危險

所以梁金生的先輩們就決定

把一萬三千箱國寶南遷

從梁金生的祖父

到他的父親

再到在古物南遷途中出生的他們兄妹五人

他們一起歷時16年

途徑大半個中國

帶著一萬三千箱文物經歷

轟炸、車禍、火災、流寇

無一丟失

創作了二戰史上文物保護的奇跡

如今10年前就應該退休老爺子還在為故宮服務

他一輩子隻專注於一件事:清點文物

186萬件文物

他核對資訊清點了七年

樂在其中

一家人為了保護文物、運送文物

海峽兩隔

幾十年沒有見面

也是這些人

讓我們的中華文明變得偉大吧

你說

這個故事多麼好

改編成影視作品要反轉有反轉

要衝突有衝突

要厚重感有厚重感

這一期裡

還有一件文物叫做《千里江山圖》

它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

這幅畫並沒有《清明上河圖》那麼有名

可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候

地上那副長長的畫卷奏是它

這幅畫的作者王希孟人設超帶感

完成這幅畫的時候才18歲

可以說是個天才畫家

他由皇帝裡面最有藝術造詣的

宋徽宗親自培養

皇上看中他要他畫出大宋的美好山河

但是他每次都懶懶散散

而且他每次畫畫都是各種條件要求

但是呢

徽宗各種由著他完全寵溺

最後

他一畫就畫出了《千里江山圖》

一個藝術全才亡國君

一個神秘天才的少年

你說這搭配帶不帶感

而且這個王希孟

獻畫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至今都是個謎

你就說

這人設帶感不!

所以

這隨便哪一個故事都是好故事

都是屬於自己的故事

為啥就愛各種翻拍別人的故事呢?

之前就有各種網友吐槽過乾隆的審美

爹雍正是性冷淡高級審美

兒子乾隆就是各種花的農家樂審美

↓↓↓

一道送分題

你們猜猜這個蝴蝶結大花瓶是哪位出的?

除了這蜜汁審美

還有就是乾隆是一個蜜汁自信蜜汁努力的Boy

除了上班、逛後宮

乾隆最大的愛好就是寫寫畫畫

高產如母豬呀

乾隆一生寫了41863首詩

什麼概念?

《全唐詩》2200多個作者才寫了48000多首

然而他的詩

沒有一首流傳下來

……

光畫就有1400幅之多

↓↓↓

一隻樸素又豔麗的紅杏

一顆豔麗的蘿蔔

(豔麗是不能放棄的)

這草未免也太隨意一些了吧

還有更隨意的

除了自己花

乾隆還熱衷於模仿大師之作

畫得不好沒關係

但是咱們賣得更貴呀

這幅乾隆仿趙孟頫的《汀草文鴛圖》

乾隆臨摹的

(當然是下面那個)

賣出了1200萬比原圖還貴

除了愛臨摹

他還愛給偶像的作品題字

紅色框框全是他自己加的

位置不夠

加一段紙也要寫

字越大越好

王獻之的《中秋貼》一共22個字

紅框框外的

都是乾隆自個兒加上去的

除了愛在別人的作品上題字

他還喜歡在別人的作品上瘋狂地蓋戳

為了蓋出各式各樣的章

他自己有1000多方印

我們的目標是:沒有留白

以下都是愛新覺羅·牛皮癬·弘曆的作品

↓↓↓

凡是經過他手的畫都無一倖免

據傳唯一逃過一劫是《富春山居圖》

因為乾隆覺得真跡是贗品

不值得他蓋戳

吐槽了那麼長

我們回到節目裡

正所謂官方吐槽最致命

《國家寶藏》就把這些吐槽演到了情景劇裡

情景劇的開始

王凱扮演的乾隆就要做一款集歷代大成的瓷瓶

然後被督陶官嫌棄

“會不會太過”

然後乾隆堅定地表示

還搬出了自己的兩個愛豆

王羲之&黃公望

強行刷了一波審美線上

於是唐英開始OS

就您在人家作品上塗塗畫畫的程度

大師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然後皇帝夢裡

王羲之就真的出現了

面對自己的迷弟毫不留情地diss

“你看看你把我的字糟蹋成啥樣了”

到底糟蹋成啥樣了

本來這個帖一共28個字

其餘包括那個“神”在內的各種章呀字呀

都是乾隆幹的

然後乾隆解釋

這還沒算完

第一波吐槽剛過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就出現了

強勢吐槽

這是黃公望看到各種釉彩大瓶的草圖時的

表情是這樣的

乾隆此刻依舊是蜜汁自信

覺得你們這些人都不懂我

我皇阿瑪一定是懂我的

萬萬沒想到皇阿瑪說

↓↓↓

現在

各種吐槽也是變著法兒地來呀

王凱的海報變成了這樣

但是乾隆還是堅持要做出不一樣來

最後才有了這個驚世之作

這位故宮的志願者說

在沒有溫度計的清朝

要把17種不同燒制方法集合在一起

成功率真的約等於0

當所有人都在跟乾隆說這個事兒太難

但是乾隆就能驕傲地對所有人說

Yes I can

簡直燃爆了呀

瞬間覺得這個各種釉彩大瓶真是好看

簡直燃爆了呀

瞬間覺得這個各種釉彩大瓶真是好看

除了這個好玩好笑的

也有讓小編看哭的一段關於守護文物的故事

這個文物就是石鼓

看這個故事之前其實去故宮見過它

但是都因為顏值忽略了它們

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

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

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

乃篆書之祖

這上面的文字仍然有許多沒有破譯

非常具有史學價值

這個石鼓的前世

是司馬光和爸爸兩代人守護石鼓的故事

司馬光的爸爸司馬池

負責尋找由於戰亂散落在各地的石鼓

錯把一個無法確定真偽的石鼓上呈給了皇上

但是隨後自己翻閱史料確定了是假的

因為除了司馬池自己

誰也不知道這個上呈的石鼓是假的

司馬光不願意父親欺君被處死

就哭著求父親瞞下來

但是司馬池卻執意說出真相

“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單信仰都糊塗,那我們何以為人呢”

更感人的還有石鼓的今生

梁家幾代人守護石鼓的故事

由於日軍侵華

戰亂中的文物面臨著被洗劫的危險

所以梁金生的先輩們就決定

把一萬三千箱國寶南遷

從梁金生的祖父

到他的父親

再到在古物南遷途中出生的他們兄妹五人

他們一起歷時16年

途徑大半個中國

帶著一萬三千箱文物經歷

轟炸、車禍、火災、流寇

無一丟失

創作了二戰史上文物保護的奇跡

如今10年前就應該退休老爺子還在為故宮服務

他一輩子隻專注於一件事:清點文物

186萬件文物

他核對資訊清點了七年

樂在其中

一家人為了保護文物、運送文物

海峽兩隔

幾十年沒有見面

也是這些人

讓我們的中華文明變得偉大吧

你說

這個故事多麼好

改編成影視作品要反轉有反轉

要衝突有衝突

要厚重感有厚重感

這一期裡

還有一件文物叫做《千里江山圖》

它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

這幅畫並沒有《清明上河圖》那麼有名

可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候

地上那副長長的畫卷奏是它

這幅畫的作者王希孟人設超帶感

完成這幅畫的時候才18歲

可以說是個天才畫家

他由皇帝裡面最有藝術造詣的

宋徽宗親自培養

皇上看中他要他畫出大宋的美好山河

但是他每次都懶懶散散

而且他每次畫畫都是各種條件要求

但是呢

徽宗各種由著他完全寵溺

最後

他一畫就畫出了《千里江山圖》

一個藝術全才亡國君

一個神秘天才的少年

你說這搭配帶不帶感

而且這個王希孟

獻畫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至今都是個謎

你就說

這人設帶感不!

所以

這隨便哪一個故事都是好故事

都是屬於自己的故事

為啥就愛各種翻拍別人的故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