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僅馬其頓方陣是最低級的,西方古代軍事水準也很低下

不過連對亞歷山大推崇備至的西方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認, 亞歷山大在任何一次作戰中從未包圍過敵人。 不過這並不奇怪,

古代的西方人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軍事理論。 不過可能似乎也許並不是西方人那麼推崇, 而是我們中國人中的一些崇洋媚外者極其推崇, 甚至是跪舔。

馬其頓軍隊的威名是在亞歷山大的手上傳播開來的。 亞歷山大大帝(西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 即亞歷山大三世, 馬其頓帝國國王, 亞歷山大帝國皇帝, 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 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據說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 漢尼拔, 凱撒, 拿破崙)。 據說, 這位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用兵如神。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看他的代表作, 亞歷山大的四大會戰之一——吉達斯浦河會戰, 也許能一知端倪。

這場會戰大約發生在西元前326年(又有說是西元前329年),

亞歷山大東征印度, 與印度西北部地區的一個邦國, 保拉瓦的國王波魯斯發生的交戰。 此時中國已經進入戰國時期。

一、雙方兵力

波魯斯:大約四千騎兵、三萬步兵、三百輛戰車、兩百頭戰象。 (到底有多少人, 西方古代歷史學家各有不同資料, 這裡採用最大的那個資料。 )

亞歷山大:大約禁衛騎兵五千三百, 阿拉恰西亞和巴拉巴米沙達騎兵兩千, 騎射手一千, 印度兵五千, 禁衛步兵三千, 方陣步兵一萬零七百五十二, 弓弩手兩千, 標槍兵一千, 其他輕步兵一千, 希臘傭兵騎兵五百、步兵五千。 共計, 騎兵八千八, 步兵兩萬七。

二、不願被砍的波魯斯

砍人可能是亞歷山大最愛好的事情, 他對於親自率領騎兵隊去砍人總是興致盎然。

但波魯斯好像沒有配合的意思, 他顯然沒有被亞歷山大好好砍的打算。

戰役名稱叫吉達斯浦河會戰, 顧名思義雙方的戰事是在這條吉達斯浦河邊發生的, 順便說一句吉達斯浦河是印度河的一條支流。 河流, 向來是將軍們喜愛的可利用地形, 波魯斯也是老兵, 這個淺顯的道理不會不懂。 他沿著河, 在能夠涉水的地方都派出了大象和哨兵, 雖然他相信他的戰象不是馬其頓人所能抵禦的, 但能不打就贏何樂而不為呢?這是孫子裡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很明顯波魯斯還是有東方人的智慧的, 拖死你們、餓死你們這幫侵略者。 只是波魯斯國王雖然有了正確的戰略卻沒有拿出正確的戰術卻配合他的戰略,

這位老先生也是個死讀兵書的書呆子, 他採取的純粹防禦是不能幫助他執行好他的戰略的。 孫武子早就嘲諷過這種純粹的防禦是很被動的, 只會被敵人“敵分為十, 我專為一, 是以十擊其一也。 ”在這麼長的防禦正面, 要想做到沒有空隙, 就憑波魯斯的兵力是不夠用的, 就算夠用, 想要分散他的兵力也很容易。

面對這種防禦, 亞歷山大是怎麼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