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范曉萱這樣的女人,40歲也很美!

本文由小環醬原創

嚴禁轉載

在臺灣, 有很多個性十足的女音樂人, 比如楊乃文、王若琳、張懸......她們身上那些又酷又自由的特質, 分別吸引著不同領域的人。 而範曉萱的那份活潑靈動, 卻是會讓所有人都會忍不住喜歡她。

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 大概就是範曉萱這個模樣吧。

1998年她在春晚上蹦蹦跳跳地唱著一首《健康歌》, 眼睛裡閃爍著熠熠星光, 臉上洋溢著青春特有的光芒, 在那些成熟老練的歌手中格外出眾, 也讓觀眾迅速記住了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

那時她21歲, 年紀不大, 卻已經出道7年。

在音樂這條道路上, 媽媽對范曉萱的影響非常大。 范曉萱的媽媽在17歲時就結婚生下了她, 因為夫家重男輕女, 想要個男孩, 他們的婚姻漸漸產生了裂痕, 兩年後離婚, 媽媽獨自一人撫養範曉萱長大。

媽媽值得欣慰的是, 小時候的範曉萱一直很乖。 她3歲開始學鋼琴, 7歲在小學音樂班讀書, 放學後她按部就班去上興趣班, 不厭其煩地練琴, 也學長笛。 她形容那時候的自己, “很乖, 乖到已經over了。 ”

而媽媽為了養家, 一直在酒吧做駐唱, 她的樂感很好, 又有一幅好嗓音, 唱的是爵士風格。 通常媽媽下班後已經很晚, 但回到家還覺得不盡興, 這時母女倆就打開唱機, 繼續聽卡朋特。 因為媽媽, 范曉萱的童年充斥了各種音樂, 流行, 爵士, 本土民樂, 國外大腕。

12歲的某一天, 範曉萱坐在馬桶上突然靈感迸發, 就那樣創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 接下來的日子仿佛轉運般順利, 不久她被廣告商看中, 參演了第一個廣告, 並陸續出演MV, 自此正式出道。

後來她遇到了伯樂李亞明, 成為他公司旗下的藝人。 在18歲那年她發行了首張專輯《RAIN》, 在數月後就推出了第二張專輯《自言自語》。 同年還憑藉飾演《非常偵探》的”R少女“入圍第1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還收穫了很多其他獎項。 對於出道沒多久的範曉萱來說, 這樣的成績非常傲人。

有時她活潑機靈, 唱著《哆啦A夢》和《櫻桃小丸子》的中文歌曲, 唱著《我愛洗澡》、《刷牙歌》、《健康歌》。 有時她又化作心事少女, 唱著《眼淚》、《氧氣》、《雪人》、《你的甜蜜》。

她有天賦、有人氣,總之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擺在她面前,供她選擇。

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俏皮可愛的小姑娘不見了,再見到她時,已經是一個剃了板寸頭有了紋身的假小子。

範曉萱是一個矛盾衝突的個體,外表甜美,從小乖巧,但是骨子裡卻充斥著不安分的因數。就這樣,她通過改變外表,以一種決絕的方式,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不少人大跌眼鏡,媒體發通稿說她變叛逆,歌迷一時間也難以接受她的轉變。所以轉型之後推出的那張新專輯《Darling》銷量大不如前,在1999年發行的《我要我們在一起》甚至成為範曉萱專輯銷售量最差的一張,即使這張唱片獲獎無數,即使我們現在聽來確實非常棒。

追求自我總是要付出些代價的,“那個時候,剛好是我想擺脫‘小魔女’、一心想做自己音樂的時期,但唱片公司不同的想法、家人的期許和我給自己的壓力,讓我很痛苦,當時我感受不同人的嘴臉、心機和是非。”也是在這個時期,範曉萱患上了抑鬱症。

“我有一部分是非常憂鬱的,但小時候的我憂鬱藏在很裡面,大了以後出道早,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一些不開心,但我不知道它有多重。直到2000年的時候,那幾年都是最嚴重的。”

她感到絕望,音樂仿佛成了她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慶倖的是,音樂確實將她帶出了迷途,走過了最黑暗的那段時期。

30歲範曉萱回臺灣組建了“範曉萱&100%”樂隊,她剪了新短髮,發色更亮,手臂上紋了新的紋身,圖案更狂,我們知道,這一刻的她真正痊癒了。新專輯《赤子》發行後,樂隊入圍臺灣金曲獎最佳樂團。

她依舊保持著赤子之心,對物質沒什麼要求。現在每次發新歌,都是為了做公益,平時生活也很簡單,有時跟三五好友出去,有時在錄音室素面朝天做音樂。

正如她在自己的書《亂寫》中講到:不要說那是前衛,或任性,或跑的快,或自我...等等的形容詞, 我只是在長大的路上, 有了自己所喜歡,所不喜歡, 所追求,所放棄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結合起來 變成了全世界只有一個的"範曉萱", 沒有對錯,沒有超越或落後, 那只是一個人的喜惡而已, 而我的期許就是舒服而安心地當我的"範曉萱"。

時光永遠不會虧待心態年輕的人,對於範曉萱來說14歲、21歲、40歲、變化的只是數字,調皮的她,甜美的她,叛逆的她,傷感的她,都是我們愛的那個她。

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但願它永遠不被改變。

她有天賦、有人氣,總之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擺在她面前,供她選擇。

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俏皮可愛的小姑娘不見了,再見到她時,已經是一個剃了板寸頭有了紋身的假小子。

範曉萱是一個矛盾衝突的個體,外表甜美,從小乖巧,但是骨子裡卻充斥著不安分的因數。就這樣,她通過改變外表,以一種決絕的方式,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不少人大跌眼鏡,媒體發通稿說她變叛逆,歌迷一時間也難以接受她的轉變。所以轉型之後推出的那張新專輯《Darling》銷量大不如前,在1999年發行的《我要我們在一起》甚至成為範曉萱專輯銷售量最差的一張,即使這張唱片獲獎無數,即使我們現在聽來確實非常棒。

追求自我總是要付出些代價的,“那個時候,剛好是我想擺脫‘小魔女’、一心想做自己音樂的時期,但唱片公司不同的想法、家人的期許和我給自己的壓力,讓我很痛苦,當時我感受不同人的嘴臉、心機和是非。”也是在這個時期,範曉萱患上了抑鬱症。

“我有一部分是非常憂鬱的,但小時候的我憂鬱藏在很裡面,大了以後出道早,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一些不開心,但我不知道它有多重。直到2000年的時候,那幾年都是最嚴重的。”

她感到絕望,音樂仿佛成了她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慶倖的是,音樂確實將她帶出了迷途,走過了最黑暗的那段時期。

30歲範曉萱回臺灣組建了“範曉萱&100%”樂隊,她剪了新短髮,發色更亮,手臂上紋了新的紋身,圖案更狂,我們知道,這一刻的她真正痊癒了。新專輯《赤子》發行後,樂隊入圍臺灣金曲獎最佳樂團。

她依舊保持著赤子之心,對物質沒什麼要求。現在每次發新歌,都是為了做公益,平時生活也很簡單,有時跟三五好友出去,有時在錄音室素面朝天做音樂。

正如她在自己的書《亂寫》中講到:不要說那是前衛,或任性,或跑的快,或自我...等等的形容詞, 我只是在長大的路上, 有了自己所喜歡,所不喜歡, 所追求,所放棄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結合起來 變成了全世界只有一個的"範曉萱", 沒有對錯,沒有超越或落後, 那只是一個人的喜惡而已, 而我的期許就是舒服而安心地當我的"範曉萱"。

時光永遠不會虧待心態年輕的人,對於範曉萱來說14歲、21歲、40歲、變化的只是數字,調皮的她,甜美的她,叛逆的她,傷感的她,都是我們愛的那個她。

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但願它永遠不被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