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的是非,背後是人

按“康得拉季耶夫”週期理論, 茶產業的興衰是一種規律, 只是起落週期沒有經濟波動那麼長。 中國的茶葉從消費和茶飲的角度而言, 先是浙、蘇、川、皖四地的綠茶唱主角, 後來是福建的鐵觀音等烏龍茶, 以致於最早一批做茶的商人大多數都是福建人, 包括普洱茶, 經營的大的也是福建人。

普洱茶其實一直沒有上過市場的主角, 但近幾年卻一直在風口浪尖上, 這種熱度更多是體現在管道、經營者而不是消費者和日常茶飲上。 就算如此, 普洱茶也是增長極其快速的產業了。

這種增長不僅僅體現在茶葉, 改革開放後釋放的勞動力、貨幣、資源等讓各行各業都快速發展, 仿佛一下子從農業社會跨過工業社會, 直接進入了資訊社會。 資訊不對稱, 劣幣驅使良幣, 市場上滿是各種是非, 導致有些產品開始低落。

茶的是非, 其實背後是人的是非。

茶有三用, 一用是喝, 二用是禮, 三用是道。

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口, 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茶用來喝是生活的基礎, 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部分, 就像吃飯一樣分不開放不下, 一杯落下, 生津回甘, 長精神足氣力, 最是舒服不過了。

“仁、義、禮、智、信”是五常, 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 此為倫理原則, 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組建社會。 人情往來, 以正為本, 發為恭敬之心, 茶禮最能體現。

唐朝趙州和尚的吃茶去“參話頭”, 將茶與禪合為一體, 世人皆可通過吃飯、睡覺、喝茶等生活瑣事明性成佛, 再經過曆個朝代和高僧的次第接替, 更是影響了士大夫和百姓階層, 讓禪茶一味深入世間。

萬變不離其宗, 事物自有起落。

拋開是是非非,喝茶是適口為珍,茶禮是溫良恭儉讓,茶道是以茶為筏,如此便是茶的本色,不沾是非,無處可惹塵埃(聊茶聊茶事,不妨找“茶人景素”,加微信小號:jingsu2016)。


拋開是是非非,喝茶是適口為珍,茶禮是溫良恭儉讓,茶道是以茶為筏,如此便是茶的本色,不沾是非,無處可惹塵埃(聊茶聊茶事,不妨找“茶人景素”,加微信小號:jingsu201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