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通威再次加碼光伏 後發優勢明顯

12.8

T.O.D.A.Y

「通威」

2017年是通威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年。 自2017年年初到年末, 通威股份分別在高純晶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陸續大手筆投資, 投資總額超過330億元, 其中160億元投向高純晶矽, 170億元投向高效電池片。 項目建成後, 通威高純晶矽產能將達到年產12萬噸, 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將達到30GW, 其大力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決心可見一斑。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通威以低成本、高技術、高效率著稱, 會很快重塑現有的光伏產業格局。

2017年恰逢通威成立35周年, 也是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高光時刻。 在2017通威太陽能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

劉漢元表示, “中國已牢牢執住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牛耳。 ”

劉認為, 經過10年時間, 中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從一路追趕、齊頭並進到全面超越的華麗轉身, 10年時間, 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增長了1000倍, 發電成本下降了80%。 目前, 中國光伏產業已牢牢佔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技術、規模、成本上全球領先, 在未來十年, 光伏裝機成本還將降低50%以上。

基於這樣的判斷, 近年來, 通威在光伏領域開始快速擴張, 頻頻落子。 目前, 通威高純晶矽產能約2萬噸, 在國內僅次於GCL和特變電工, 高效晶矽電池產能近6GW, 是全球最大的獨立太陽能電池廠商。

通威的目標顯然並不滿足于此, 劉漢元的目標是要做就做第一。 “專門生產電池片的企業,

全球缺乏寡頭, 目前通威股份擁有近6GW的產能, 占全球市場7%、8%, 明年底會形成10GW, 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商。 ”

在晶矽領域, 此前, 全球最大的晶矽企業保利協鑫預計到2020年, 其擁有的晶矽產能將達11.5萬噸。 根據通威股份公告中的資料及現有的產能情況, 僅以其中兩大晶矽專案為例, 兩大年產能5萬噸的高純晶矽項目加上現有的2萬噸產能, 上述項目完成後, 這也意味著通威股份高純晶矽年產能將達到12萬噸, 超過協鑫躍居世界第一。

在2017通威太陽能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 一位通威的合作夥伴向記者表示, 通威的優勢在於後發優勢, 光伏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 技術更新速度快, 通威具備雄厚的技術、資本實力, 挾帶大量資本進入光伏產業,

能夠從全方位著眼, 向多個環節同步投資, 在較短的時間內, 打造相對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塑造企業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

事實上, 通威謀局光伏產業已久, 通威早在2006年通過上游晶矽環節切入光伏領域。

在那個“擁矽為王”的時代,

當時晶矽價格一路狂飆, 最高時達到300多萬元/噸, 而國內晶矽的平均生產成本僅僅70-80萬元/噸, 利潤可觀。 然而好景不長, 受歐美“雙反”和全球經濟危機影響, 光伏寒冬讓幾大巨頭倒下, 永祥股份也成為經歷光伏寒冬存活下來為數不多的晶矽企業。

截至2013年, 中國有60家企業先後從事晶矽生產, 投產規模達到7萬噸/年, 建設規模則達到了16萬噸。

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稱, 十年前說晶矽產能過剩是個誤判, 中國的絕大多數晶矽的產能並不是有效產能, 十年前60%進口, 現在仍然有40%進口。 事實上, 自從2013年以後, 中國的晶矽產能就沒有再增加過。 此前所增加的產能都建立在市場高價的基礎上, 但當晶矽價格跌破20萬元/噸之後,

大部分的工廠就因虧損而陷於停產。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 2017年前三季度國內晶矽產出17萬噸, 仍需要進口 11.84 萬噸。 來自天風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 按照目前全球矽料下游矽片產能分佈、矽料成本差, 國內廠商具備擴張產能、進口替代的能力, 13.6 萬噸的進口替代空間將慢慢釋放。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威敢於在高純晶矽領域擴張的主要原因是其具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管理高效,成本優勢相較于全球同行都非常明顯。

另外,通威選擇的擴張地點也頗為考究,眾所周知,電力成本是晶矽生產的最大成本,在晶矽的生產成本中占比高達30%~40%。四川是水電大省,年棄水量達到300億千萬時。而包頭的煤炭資源豐富,意味著晶矽的生產電力低廉穩定。

2017年國內晶矽的售價在11萬元-15萬元之間波動,通威下屬永祥股份2017年上半年生產成本已經降到 5.7 萬元/噸,據通威預計,四川樂山項目未來投產高純晶矽的成本預期可進一步下降至4萬多元/噸。

在光伏上市公司中,通威股份光伏業務毛利率雄踞榜首,尤其是電池毛利率17.28%,遠超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行業毛利率 10%的水準。

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表示,在電池片這一細分市場,2017年通威的出貨量及盈利能力都有望達到全球第一。上半年通威電池片出貨量超過了1.8GW,實現了2.8億元的淨利潤。從A股及臺灣上市公司等公開信息來看,通威上半年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的利潤超過了其他企業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利潤的總和。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行業平均非矽成本在0.5元/瓦左右,而通威太陽能的非矽成本已經做到了0.3元/瓦以下,只有行業平均水準的60%。而且隨著自動化管控等生產技術的提升,通威有望在短時間內將非矽成本降到0.25元/瓦。

· END ·

13.6 萬噸的進口替代空間將慢慢釋放。

有業內人士認為,通威敢於在高純晶矽領域擴張的主要原因是其具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管理高效,成本優勢相較于全球同行都非常明顯。

另外,通威選擇的擴張地點也頗為考究,眾所周知,電力成本是晶矽生產的最大成本,在晶矽的生產成本中占比高達30%~40%。四川是水電大省,年棄水量達到300億千萬時。而包頭的煤炭資源豐富,意味著晶矽的生產電力低廉穩定。

2017年國內晶矽的售價在11萬元-15萬元之間波動,通威下屬永祥股份2017年上半年生產成本已經降到 5.7 萬元/噸,據通威預計,四川樂山項目未來投產高純晶矽的成本預期可進一步下降至4萬多元/噸。

在光伏上市公司中,通威股份光伏業務毛利率雄踞榜首,尤其是電池毛利率17.28%,遠超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行業毛利率 10%的水準。

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表示,在電池片這一細分市場,2017年通威的出貨量及盈利能力都有望達到全球第一。上半年通威電池片出貨量超過了1.8GW,實現了2.8億元的淨利潤。從A股及臺灣上市公司等公開信息來看,通威上半年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的利潤超過了其他企業在電池片環節所獲得利潤的總和。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目前行業平均非矽成本在0.5元/瓦左右,而通威太陽能的非矽成本已經做到了0.3元/瓦以下,只有行業平均水準的60%。而且隨著自動化管控等生產技術的提升,通威有望在短時間內將非矽成本降到0.25元/瓦。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