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眾汽車,不能把消費者的信賴當兒戲!

[導讀]3月10日, 大眾汽車發佈的聲明, 究竟是向消費者低頭, 誠懇地認錯改正;還是被“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強大的輿論壓力所迫, “繳械投降”?

3月10日, 一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關於“ 聯合開展服務行動、保障車內舒適體驗”的聲明, 悄然出現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官網。

對此, 有業內人士指出, 大眾汽車不得不安撫它全球最大市場的消費者, 以平息他們由於“劣質隔音材料”引發的不滿, 並避免在中國中央媒體在“3·15”那天“登上黑名單”。

其實, 從兩年前開始, 此問題就普遍困擾著中國消費者, 並引發抱怨投訴, 但遲遲沒有解決。 直到最近大眾單方面公佈“緊急聲明”, “為車主提供免費更換相關隔音材料的服務”, 似乎才為該事件劃上“句號”。

然而, 這件事真的到此為止?大眾汽車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大眾汽車究竟是向消費者低頭,

誠懇地認錯改正;還是被“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強大的輿論壓力所迫, “繳械投降”?

答案是非常明顯的!筆者也有幾點看法。

首先, 作為世界汽車巨頭, 大眾不能把中國消費者的信賴和容忍當兒戲!

之所以這樣講, 是因為大眾汽車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汽車巨頭, 在上世紀80年代曾積攢了良好的口碑, 旗下多款產品被譽為“神車”, 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可是從近10年來看, 大眾汽車卻並沒有延續之前的優良傳統。 不論是旗下產品發動機燒機油、DSG雙離合變速像故障缺陷、車輛斷軸, 還是如今的隔音材料事件, 大眾汽車和其在華合資公司的態度和初衷, 愈來愈讓人擔憂。

事實勝於雄辯。 至今, 大眾汽車也沒有承認發動機燒機油是產品缺陷;對DSG變速箱故障,

德國大眾甚至認為, 這是中國環境和消費者使用習慣導致, 只是迫於“3·15”壓力, 採取召回後不斷地給軟體打補丁, 可故障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對大眾速騰等車型存在斷軸隱患, 每年在中國攫取數百億元利潤的大眾汽車, 僅僅增加了墊片, 卻極力規避“獨立懸架變為扭力梁”的拷問。

頗為諷刺的是, 善良的中國消費者卻一直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大眾汽車, 而這家公司也口口聲聲地強調:“中國是大眾第二故鄉”, 甚至把品牌口號改為“車之道, 為大眾”。 現在, 細讀大眾“聲明”的內容, 卻顯然是“紙包不住火”的無奈之舉。

與之前產品品質缺陷和故障並不直接感受不同, 車內異味的體驗會非常敏感, 影響到駕駛者開車的情緒, 甚至精神狀況, 有專家認為, 這可能造成安全隱患。

假如不是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的新的《車內空氣品質標準》引起市場和行業對車內異味和空氣品質的關注, 致使大眾汽車在“3·15”可能登上“黑名單”, 或許大眾的這份緊急“聲明”將石沉大海。

這或多或少會讓大眾汽車的粉絲們在夏季到來前感到心寒。

很顯然, 大眾汽車的“異味”, 不會隨著這份毫無誠意的“聲明”散去。 相反, 它將會令大眾汽車的品牌忠誠度逐漸的下降。

其次, 這份單方面的聲明具有較強的“暗箱操作”可能。 畢竟, 它與質檢總局關於備案召回制度不同, 前者僅僅是企業的單方面行為,不具有約束性和法律效力。大眾汽車屆時怎樣履行其“聲明”內容讓人堪憂。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單方面提出,隔音材料的更換要到“2017年6月起逐步實施”。所以,對聲明中涉及“某些情況下特別在氣候炎熱的地區”,消費者可能還要等待很久。而大眾聲稱的“某些特定年份車輛”如何界定,最終解釋權明顯將歸大眾汽車所有。

因此,對這種可能涉及產品缺陷,甚至危害到消費者健康安全的普遍“事件”,筆者認為,消費者應該提交檢測申請,讓國家相關部門(如質檢總局)出面,保護消費者切實利益。比如,這些“內部隔音材料”是否涉嫌車內VOC超標。

第三,此次事件,尤其是奧迪,作為豪華品牌居然用如此材料,令人大跌眼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眾汽車與旗下品牌目前在中國對利潤追求、壓縮成本已經達到近乎失去理智的邊緣。

2012年,歐債危機席捲歐洲各國,歐洲經濟陷入困境,汽車市場進入“黑暗時期”,大眾汽車也不能倖免;緊接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大眾汽車在美國遭遇“排放門”醜聞。截至目前,大眾汽車僅在美國就已經面臨接近220億的罰款與和賠償費用。大眾只把吞噬利益的獠牙,對準中國市場和廣大消費者。

因此,若不是“3·15”將其逼出顯形,可能沒人知道大眾汽車攫取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的手段,竟到這般瘋狂程度。非常嚴重的是,這也暴露出大眾汽車對其原材料、供應商體系和企業品質控制,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但病根兒在誰身上,人們不得而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眾汽車,好自為之!

前者僅僅是企業的單方面行為,不具有約束性和法律效力。大眾汽車屆時怎樣履行其“聲明”內容讓人堪憂。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單方面提出,隔音材料的更換要到“2017年6月起逐步實施”。所以,對聲明中涉及“某些情況下特別在氣候炎熱的地區”,消費者可能還要等待很久。而大眾聲稱的“某些特定年份車輛”如何界定,最終解釋權明顯將歸大眾汽車所有。

因此,對這種可能涉及產品缺陷,甚至危害到消費者健康安全的普遍“事件”,筆者認為,消費者應該提交檢測申請,讓國家相關部門(如質檢總局)出面,保護消費者切實利益。比如,這些“內部隔音材料”是否涉嫌車內VOC超標。

第三,此次事件,尤其是奧迪,作為豪華品牌居然用如此材料,令人大跌眼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眾汽車與旗下品牌目前在中國對利潤追求、壓縮成本已經達到近乎失去理智的邊緣。

2012年,歐債危機席捲歐洲各國,歐洲經濟陷入困境,汽車市場進入“黑暗時期”,大眾汽車也不能倖免;緊接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大眾汽車在美國遭遇“排放門”醜聞。截至目前,大眾汽車僅在美國就已經面臨接近220億的罰款與和賠償費用。大眾只把吞噬利益的獠牙,對準中國市場和廣大消費者。

因此,若不是“3·15”將其逼出顯形,可能沒人知道大眾汽車攫取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的手段,竟到這般瘋狂程度。非常嚴重的是,這也暴露出大眾汽車對其原材料、供應商體系和企業品質控制,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但病根兒在誰身上,人們不得而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眾汽車,好自為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