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央視《國家寶藏》震撼首播!故宮推選的這三件國寶誰將脫穎而出?

果然, 央視《國家寶藏》沒讓我們失望。

昨夜, 首期節目播出後,

觀眾醞釀已久的澎湃激情, 被徹底點燃!

首期節目中, 故宮博物院攜“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三件國寶震撼亮相。 著名演員王凱、李晨、梁家輝則作為“國寶守護人”與其他素人守護者一起, 在現場演繹國家寶藏背後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分享他們與國寶之間的緣分。

1

梁家輝自稱“半個故宮人”

變身“司馬光”解密石鼓流傳奧秘

身為“國寶守護人”,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梁家輝對故宮的感情可不比任何人少。

此前, 梁家輝在過往的採訪中就曾表示, 在拍攝電影《垂簾聽政》時, “那時每天早晨都堅持去故宮‘打卡’, 在金水橋邊看完升旗才從正門進去拍戲。 ”太陽剛升起來的故宮、夜晚的故宮, 他全看遍了。 故宮的每一個角落他都走過。

影片上映後, 梁家輝更是憑藉《垂簾聽政》中的“咸豐帝”一舉奪得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成為了香港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首次與故宮結緣便給梁家輝的演藝生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故宮這段經歷念念不忘的梁家輝在接受採訪時一直都愛自居是“半個故宮人”。 此次, 身為三個“國寶守護人”中最年長的“老戲骨”, 梁家輝守護的國寶——石鼓也更符合他的身份。

梁家輝介紹石鼓的傳奇故事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 一件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往往與誕生的年代是否久遠成正比。 石鼓歷經2300多年的歷史變遷, 曾遭逢多次戰亂, 幾度失蹤又被找回, 還與不少歷史名人結緣。 這次在節目中, 梁家輝扮演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 為觀眾帶來一個有關石鼓不同尋常的故事。

其中, 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 還牽扯到了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死因, 用一個另類的角度為觀眾展現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影響力。

梁家輝飾司馬光

石鼓 秦

花崗岩質, 高約90cm, 直徑約60cm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石鼓文, 因文字篆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 石上刻大篆書記敘遊獵的十首詩, 故也稱《獵碣》。 詩皆四言, 同《詩經小雅》中的“車攻”一首有相似處。 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組石刻文字。

自唐代韋應物、韓愈作《石鼓歌》以表章之, 而後大顯於世。 石鼓的年代曾有西周、春秋戰國、秦代、漢代、晉代、北魏、西魏、北周等數說。

後經金石學家們從其內容、字體和書法風格等多方面的考證研究, 認定是秦國遺物。 在主張秦國遺物的意見中, 又有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獻公等說, 確切的年代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

石鼓在唐初時發現於陝西天興(今陝西鳳翔)三畤原。 此後宋大觀中遷于東京(今開封), 金人破宋, 輦至燕京(今北京)。 數經遷徙, 文字磨滅殘損甚多。 東京時曾以金色填字, 運燕京後又被剔去。 其中一鼓已無字。

石鼓文有些字型與籀文相同。 籀文也稱大篆, 傳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造。 籀文型體齊整穩定, 春秋時期已在秦國流行, 流行過程中又進一步簡化和線條化。 此石鼓文書法朴茂渾古, 清康有為謂:“如金鈿委地, 芝草團雲,不煩整裁,自有奇采。”清代一些書法家的篆書多得力於此。

2

王凱迷人磁性“低音炮”為“瓷母”代言

化身乾隆 現場與眾歷史文人精彩辯論

眾所周知,王凱有著扎實的演技功底,加上一副令無數粉絲著迷的低沉嗓音,都為他的演藝之路加持不少。此次來到《國家寶藏》,王凱不僅現場為觀眾進行文物歷史的解說,還將首度演繹史上最“任性”乾隆。用表演加講解的方式展現中國官窯瓷器史上工藝最為複雜的各種釉彩大瓶的由來。

王凱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王凱版的“乾隆”風度翩翩,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卻被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甚至連乾隆之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觀念堅持自己,結果如何,節目中自見分曉。

王凱首扮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

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

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瑯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

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

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從燒造工藝上看,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等均屬高溫釉、彩,需先焙燒。而粉彩、琺瑯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低溫釉彩,需後焙燒。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3

李晨夢回宋朝

變身“宋徽宗”自曝不好意思“裝嫩”

同樣在節目中變身帝王的還有另一位“國寶守護人”——李晨。出生于北京的李晨自小對故宮就有著深厚的感情,此次以“國寶守護人”的身份化身宋徽宗還原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的“前世傳奇”自然也倍感興奮。原本關於這幅畫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其作者——十八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不過李晨在現場自曝不好意思“裝嫩”,這才選擇變身年齡更為相仿的中年大叔“宋徽宗”。

李晨飾宋徽宗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因為使用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作畫,每次展開都會有少量顏色脫落,因此相較於水墨畫而言對展出要求更高,即使內部人員也很少有機會目睹真跡。首期節目中,這副難得一見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就將以不一樣的巧妙形式展示。

李晨守護《千里江山圖》卷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除了李晨扮演的宋徽宗,大奸臣蔡京與天才畫家王希孟這兩位與畫卷關係頗深的主要人物也將各自登場。身為天子近臣的蔡京還多次企圖對王希孟這位天子門徒進行打壓,顯然在這幅傳世名畫的背後,還有著一段頗為曲折離奇的故事。

《千里江山圖》卷 北宋 王希孟作

絹本,設色,縱51.5cm,橫1191.5cm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

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

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

單霽翔:故宮為何選這三件藏品?

故宮博物院這三件文物,從三件不同的角度呈現了華夏文明的宏大敘事。

石鼓,承載著自先秦時期所奠定的文化內涵,剛健、秩序、進取,用最早的石刻文字記錄著我們文明的博大。

各種釉彩大瓶,是對中國陶瓷工藝技術的提煉與整合,充分表達了一個古代中國綜合實力最輝煌的時刻;表達了數千年文化積澱下對自身物質文明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則將華夏山河的宏偉囊括於畫卷中,以巔峰水準的藝術作品訴說了對宏偉、壯麗家國天下的情懷與眷戀。

三件國寶,站在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堅實基礎上,分別從文化、藝術與物質的角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所鑄大國夢想的歷程。

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愈發堅信,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將繼續創造和延續偉大的中華文明!

對話歲月,萬語千言,

歷史這本書,我們一起慢慢翻;

一眼千年,光陰似箭,

守護的故事裡,已過滄海桑田。

芝草團雲,不煩整裁,自有奇采。”清代一些書法家的篆書多得力於此。

2

王凱迷人磁性“低音炮”為“瓷母”代言

化身乾隆 現場與眾歷史文人精彩辯論

眾所周知,王凱有著扎實的演技功底,加上一副令無數粉絲著迷的低沉嗓音,都為他的演藝之路加持不少。此次來到《國家寶藏》,王凱不僅現場為觀眾進行文物歷史的解說,還將首度演繹史上最“任性”乾隆。用表演加講解的方式展現中國官窯瓷器史上工藝最為複雜的各種釉彩大瓶的由來。

王凱講述“國寶”的今生故事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王凱版的“乾隆”風度翩翩,一心想要打造出集中國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卻被黃公望、王羲之等不同歷史朝代的文化名人不理解,甚至連乾隆之父雍正皇帝也現身表達不認同。對於先賢們的質疑,乾隆以“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觀念堅持自己,結果如何,節目中自見分曉。

王凱首扮乾隆

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

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

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瑯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

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

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從燒造工藝上看,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等均屬高溫釉、彩,需先焙燒。而粉彩、琺瑯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低溫釉彩,需後焙燒。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3

李晨夢回宋朝

變身“宋徽宗”自曝不好意思“裝嫩”

同樣在節目中變身帝王的還有另一位“國寶守護人”——李晨。出生于北京的李晨自小對故宮就有著深厚的感情,此次以“國寶守護人”的身份化身宋徽宗還原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的“前世傳奇”自然也倍感興奮。原本關於這幅畫最重要的角色應該是其作者——十八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不過李晨在現場自曝不好意思“裝嫩”,這才選擇變身年齡更為相仿的中年大叔“宋徽宗”。

李晨飾宋徽宗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因為使用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作畫,每次展開都會有少量顏色脫落,因此相較於水墨畫而言對展出要求更高,即使內部人員也很少有機會目睹真跡。首期節目中,這副難得一見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就將以不一樣的巧妙形式展示。

李晨守護《千里江山圖》卷

在“前世傳奇”環節中,除了李晨扮演的宋徽宗,大奸臣蔡京與天才畫家王希孟這兩位與畫卷關係頗深的主要人物也將各自登場。身為天子近臣的蔡京還多次企圖對王希孟這位天子門徒進行打壓,顯然在這幅傳世名畫的背後,還有著一段頗為曲折離奇的故事。

《千里江山圖》卷 北宋 王希孟作

絹本,設色,縱51.5cm,橫1191.5cm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

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

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

單霽翔:故宮為何選這三件藏品?

故宮博物院這三件文物,從三件不同的角度呈現了華夏文明的宏大敘事。

石鼓,承載著自先秦時期所奠定的文化內涵,剛健、秩序、進取,用最早的石刻文字記錄著我們文明的博大。

各種釉彩大瓶,是對中國陶瓷工藝技術的提煉與整合,充分表達了一個古代中國綜合實力最輝煌的時刻;表達了數千年文化積澱下對自身物質文明的自信。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則將華夏山河的宏偉囊括於畫卷中,以巔峰水準的藝術作品訴說了對宏偉、壯麗家國天下的情懷與眷戀。

三件國寶,站在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堅實基礎上,分別從文化、藝術與物質的角度展現了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所鑄大國夢想的歷程。

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愈發堅信,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將繼續創造和延續偉大的中華文明!

對話歲月,萬語千言,

歷史這本書,我們一起慢慢翻;

一眼千年,光陰似箭,

守護的故事裡,已過滄海桑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