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國產手機全面屏新戰爭,供應鏈巔峰之戰

老牌手機廠商金立11月底一口氣發佈了8款全面屏手機, 這讓人注意到了它背後的供應鏈能力。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16年國產廠商集體低谷時期, 而後, 小米等廠商紛紛整合了供應鏈重新出發。

實際上, 國產廠商的下一步戰爭就是供應鏈之戰。

金立、三星的供應鏈聯盟

在11月26日的新品發佈會上, 金立發佈的8款新機, “All in”全面屏。

圖:金立新品發佈會

實際上, 全面屏已經成為2017年智慧手機市場的最重要的賣點——今年9月11 日, 小米發佈MIX 2;12 日蘋果發佈iPhone8和 iPhoneX;13日, 三星發佈 Note8;21 日, vivo 發佈X20;25日, 金立發佈M7。

劉立榮在發佈會上表示, “全面全面屏”也是金立推行的差異化戰略。

金立此前一直堅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 功能機時代金立憑藉“耐用”的定位和深厚的線下代理商管道收穫了一波紅利, 但這幾年由於專注海外市場, 據艾媒諮詢今年9月發佈的《2017上半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研究報告》,

金立排到了第八位。

圖:2016與2017上半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研究報告對比

劉立榮說, 手機廠商以全面屏替代非全面屏會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金立希望能夠搶在其它品牌前完成這個更替過程。

金立提出全面屏戰略, 最讓人關注的是它的供應鏈是否跟得上?

在國內, 可以提供全面屏的液晶模組廠商有帝景光電、合力泰、蕪湖長信等廠商, 但是產能基本都不超過10萬, 規模較小。

按照金立的資料, 一年的出貨量在4000萬台, 要達成這麼大規模的供應, 只有依賴三星這樣的核心廠商。

除此之外, 為了適配全面屏, 手機的天線、攝像頭, 等等配件都要重新適配升級, 這是一個浩大的供應鏈工程。

許多手機廠商並不是不想做領導潮流的產品創新, 而是受限於供應鏈能力。 因此, 沒有十足的把握, 提出“All in”, 毫無疑問是一種輕率。

劉立榮對此表示, 金立全面屏的供貨方案是千萬片級別, 並不擔心全面屏供貨問題, 比如跟三星和天馬都是深度戰略合作。 劉立榮透露, 三星還主動提出與金立的合作是“金藍結義”,

從螢幕到存儲都會保障對金立的穩定供貨。

問題在於三星為什麼會選擇和金立合作?

手機行業裡眾所周知事實是, 三星、高通這種在供應鏈上起到關鍵作用的廠商, 一直牢牢扼住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喉嚨。

今年年初的高通835晶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星為高通代工835晶片, 對高通的產能一清二楚, 但三星的訂單幾乎佔據了高通的全部產能, The Verge當時報導, 其他廠商只能拿到少量供貨, 一直到4月14日三星正式發佈Galaxy S8之前, 幾乎不會有量產的835手機發售, 當時小米就大受影響。

而回到螢幕這件事情上, 看看三星和其它中國手機廠商, 就知道三星為什麼和金立結盟——三星和華為在供應鏈上有上下游關係, 但是在終端市場是最直接的競爭關係,

是死敵。

華為這些年為了在晶片上擺脫控制, 研發了自己的海思晶片, 但是在螢幕上, 尤其是最高端的螢幕上, 還是要依靠三星, 但三星始終不肯把最好的AMOLED螢幕給華為。

但三星螢幕部門的業績也非常重要, 僅僅靠三星自己的市場份額是不夠的, 它需要尋找一些優質的合作夥伴。 必須是能夠壓制競爭對手, 同時又能夠保證他們的螢幕穩定出貨, 金立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所以劉立榮說, 三星會給金立全面屏中最好的AMOLED全面屏, 這話不假。

對於金立而言, 在供應鏈這一段, 無疑有了一個重要的武器——三星。

供應鏈的巔峰之戰

小米在2015年就經歷過供應鏈之殤。

整個2015年, 因為供應鏈的原因, 小米5遲遲不能發佈, 最終拖到了2016年2月,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小米在2015年沒有完成8000萬既定的手機銷量目標。一位小米聯合創始人表示,小米5發佈後評價都很好,但是兩三個月買不到貨,“急得跳腳”。

騰訊科技在今年7月一篇深度報導指出了小米供應鏈當時的癥結——沒有處理好和關鍵供應商的關係,得罪了三星半導體這件事。

郭俊本來是管理小米手機供應鏈的副總裁,在小米5發佈前,三星半導體中國區一位高層帶著團隊與郭俊團隊見面,由於小米態度很差,三星也很強勢,雙方在現場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執,三星高層甚至直接離開。

騰訊報導指,這件事極有可能是小米後來發生供應鏈斷裂的主要原因——三星AMOLED螢幕那段時間出貨量很大,但不給小米供貨。

後來雷軍不得不親自彌補和三星供應鏈的關係,2016年7月,在雷軍接管供應鏈以後,到訪三星總部,一位熟悉供應鏈的人士分析說,雷軍很可能是親自去三星致歉並希望對方供應螢幕的。

騰訊報導指,這次行程,雷軍一共去了四次。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生產中,如何處理和關鍵供應商的關係至關重要,而現在,就是一個三星、高通這樣的供應商為甲方的時代,“比如供應商的物料有限,大家都在搶,究竟是給華為、給OV還是給小米,誰分配多誰分配少,都可能和跟彼此關係好不好掛鉤”,騰訊科技在那篇報導中指。

許多廠商也試圖打破供應商的制約,有消息指,華為打算和高通“翻臉”了。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華為智能手機年出貨量約在1.5億台水準,儘管華為手機的平均單價在300美元以下,屬於較低水準,但華為每年支付高通的權利金費用,約占高通專利收入5~10%。

最近蘋果和高通率先翻臉,拒絕再向高通支付“提成”性質的專利費用——高通因為晶片專利,在每部搭載了高通晶片的手機中收取3%~5%的專利費用,蘋果開始不滿這一條款,拒絕支付這一費用,也是高通第三季度收入大跌的原因。

圖:蘋果高通專利戰再度升級

從三星與華為的矛盾、高通和蘋果以及高通和華為未來可能的“翻臉”,未來供應鏈的戰爭可能會越演越烈,而一些能夠起到棋子作用的廠商可能會獲得這些供應鏈的扶持。

供應鏈的合縱連橫以及征戰,有可能會讓行業發生新的變化。

三四線城市的新戰爭

供應鏈上到了極致的戰爭之外,在一線城市瓜分完畢之後,接下來比拼的就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管道力量了,一場新的戰爭。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華為這樣原本主打一線城市的廠商向三四線城市去,而華為定位男性商務高端市場一旦下沉,最直接的敵人就是金立——二者產品線都是主打商務高端,長續航、安全加密晶片、外觀設計硬朗化。

先看金立的高端產品線,包括在此次推出八款手機之前,金立還推出了一款M2017,售價6999,而在此次八款手機中,也有4399這樣的產品線。

金立和華為的主要用戶群體都是30~50歲的成熟男性。但華為目前只在一二三線城市佔據了很大份額,金立則在三四五線城市及鄉鎮深耕良久。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只有35個,縣級市卻有2000多個,鄉鎮4萬多個,很明顯,縣鎮鄉的人口基數更大,銷售潛力非常可觀。

華為在努力向下沉,但到目前為止,華為銷售門店尚未覆蓋全國縣城的一半,而金立已經有10萬+的合作網點、30萬節專櫃——這些銷售管道像毛細血管一樣遍佈縣市鎮鄉,華為真正滲透到廣大縣鎮市場需要時間,這是金立這樣的廠商的時間視窗。

鄉鎮管道有多重要,vivo這些品牌在三四五線城市女性用戶中的成功就可見一斑,這也是小米等互聯網品牌求而不得的。

而在此次一次性發佈八款手機之後,毫無疑問金立也不想放過中低端產品線,這也意味著金立與OV的戰爭在加劇,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女性市場。

目前看來,在行銷手段上金立已經在向OV看齊了,近兩年以來,瞄準三四五線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在爭奪冠名綜藝。

金立從2016年至2017年,先後冠名了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四大名助》、《今夜百樂門》、《歡樂喜劇人3》,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有媒體計算過,就在2016年,金立在冠名上投入了4億左右。

圖:金立鎖定了喜劇IP爆款

不要小看這類行銷手段,這是瞄準一二線城市之外市場的法寶。

人們不再提互聯網手機了,一個原因也是2015年樂視這樣的手機廠商給整個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人避之不及,與此同時,OV這些在傳統管道有優勢的廠商在這兩年登頂。

下一個階段,中國手機廠商很可能是一場回歸本質的戰爭——供應鏈以及地面管道的戰爭。

最終拖到了2016年2月,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小米在2015年沒有完成8000萬既定的手機銷量目標。一位小米聯合創始人表示,小米5發佈後評價都很好,但是兩三個月買不到貨,“急得跳腳”。

騰訊科技在今年7月一篇深度報導指出了小米供應鏈當時的癥結——沒有處理好和關鍵供應商的關係,得罪了三星半導體這件事。

郭俊本來是管理小米手機供應鏈的副總裁,在小米5發佈前,三星半導體中國區一位高層帶著團隊與郭俊團隊見面,由於小米態度很差,三星也很強勢,雙方在現場發生了很激烈的爭執,三星高層甚至直接離開。

騰訊報導指,這件事極有可能是小米後來發生供應鏈斷裂的主要原因——三星AMOLED螢幕那段時間出貨量很大,但不給小米供貨。

後來雷軍不得不親自彌補和三星供應鏈的關係,2016年7月,在雷軍接管供應鏈以後,到訪三星總部,一位熟悉供應鏈的人士分析說,雷軍很可能是親自去三星致歉並希望對方供應螢幕的。

騰訊報導指,這次行程,雷軍一共去了四次。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生產中,如何處理和關鍵供應商的關係至關重要,而現在,就是一個三星、高通這樣的供應商為甲方的時代,“比如供應商的物料有限,大家都在搶,究竟是給華為、給OV還是給小米,誰分配多誰分配少,都可能和跟彼此關係好不好掛鉤”,騰訊科技在那篇報導中指。

許多廠商也試圖打破供應商的制約,有消息指,華為打算和高通“翻臉”了。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華為智能手機年出貨量約在1.5億台水準,儘管華為手機的平均單價在300美元以下,屬於較低水準,但華為每年支付高通的權利金費用,約占高通專利收入5~10%。

最近蘋果和高通率先翻臉,拒絕再向高通支付“提成”性質的專利費用——高通因為晶片專利,在每部搭載了高通晶片的手機中收取3%~5%的專利費用,蘋果開始不滿這一條款,拒絕支付這一費用,也是高通第三季度收入大跌的原因。

圖:蘋果高通專利戰再度升級

從三星與華為的矛盾、高通和蘋果以及高通和華為未來可能的“翻臉”,未來供應鏈的戰爭可能會越演越烈,而一些能夠起到棋子作用的廠商可能會獲得這些供應鏈的扶持。

供應鏈的合縱連橫以及征戰,有可能會讓行業發生新的變化。

三四線城市的新戰爭

供應鏈上到了極致的戰爭之外,在一線城市瓜分完畢之後,接下來比拼的就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管道力量了,一場新的戰爭。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華為這樣原本主打一線城市的廠商向三四線城市去,而華為定位男性商務高端市場一旦下沉,最直接的敵人就是金立——二者產品線都是主打商務高端,長續航、安全加密晶片、外觀設計硬朗化。

先看金立的高端產品線,包括在此次推出八款手機之前,金立還推出了一款M2017,售價6999,而在此次八款手機中,也有4399這樣的產品線。

金立和華為的主要用戶群體都是30~50歲的成熟男性。但華為目前只在一二三線城市佔據了很大份額,金立則在三四五線城市及鄉鎮深耕良久。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只有35個,縣級市卻有2000多個,鄉鎮4萬多個,很明顯,縣鎮鄉的人口基數更大,銷售潛力非常可觀。

華為在努力向下沉,但到目前為止,華為銷售門店尚未覆蓋全國縣城的一半,而金立已經有10萬+的合作網點、30萬節專櫃——這些銷售管道像毛細血管一樣遍佈縣市鎮鄉,華為真正滲透到廣大縣鎮市場需要時間,這是金立這樣的廠商的時間視窗。

鄉鎮管道有多重要,vivo這些品牌在三四五線城市女性用戶中的成功就可見一斑,這也是小米等互聯網品牌求而不得的。

而在此次一次性發佈八款手機之後,毫無疑問金立也不想放過中低端產品線,這也意味著金立與OV的戰爭在加劇,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女性市場。

目前看來,在行銷手段上金立已經在向OV看齊了,近兩年以來,瞄準三四五線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在爭奪冠名綜藝。

金立從2016年至2017年,先後冠名了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四大名助》、《今夜百樂門》、《歡樂喜劇人3》,北京衛視的《跨界歌王》,有媒體計算過,就在2016年,金立在冠名上投入了4億左右。

圖:金立鎖定了喜劇IP爆款

不要小看這類行銷手段,這是瞄準一二線城市之外市場的法寶。

人們不再提互聯網手機了,一個原因也是2015年樂視這樣的手機廠商給整個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人避之不及,與此同時,OV這些在傳統管道有優勢的廠商在這兩年登頂。

下一個階段,中國手機廠商很可能是一場回歸本質的戰爭——供應鏈以及地面管道的戰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