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設與佈局 大辦教育掀熱潮

今年10月, 甌海10所公辦幼稚園集體開園。 加上年初投用的2所, 今年甌海公辦園投用量達12所, 新增加學位3690個!該數字不僅居全市之首, 更使甌海公辦幼稚園學位數增加了一倍。 根據部署, 明、後年甌海還將建成投用23所公辦園。 如此大手筆的教育投入, 彰顯了甌海“教育優先 教育惠民”的速度和激情。

近三年, 甌海先後投入14.2億元, 建成投用甌海區外國語學校、甌海一幼等19所學校, 增加校舍園舍面積31.4萬平方米;未來三年, 投資額將激增到30多億元, 建設學校30所, 學校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

甌海上下, 已經掀起了“大辦教育、學在甌海”熱潮,

一所所嶄新的校園揭開面紗。

更合理的規劃——

教育發展, 規劃先行。 近年來, 甌海出臺《溫州市甌海區義務教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住宅區配套中小學(幼稚園)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意見》《甌海區中小學教育設施(學校)佈局規劃》等“一攬子”檔, 對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內的基礎教育進行新一輪整體規劃, 對全區配套學校規劃、建設、驗收、移交做出規定。

在全面開工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 該區將重點打造“中心區、梧白南湖新城、高鐵新城”這三大區域教育布點規劃。 其中, 中心區突出優質教育資源拓展, 建設一批現代化、標誌性學校;梧白南湖新城靠近大學城,

突出國際學校和優質學校建設, 服務于海歸人員和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需求;高鐵新城利用便利交通和新興商業區, 突出義務教育學校和幼稚園基本建設, 滿足外來創業人員子女接受基礎教育需求。

更優化的佈局——

大建大美, 優化佈局。 作為甌海教育發展的重頭戲, 備受關注的甌海區外國語學校去年9月迎來首批新生。 同期建成投用的還有溫州森馬協和國際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溫州附屬學校、甌海區南仙實驗小學、區外國語學校初中分校、區外國語學校小學分校、茶山三小擴建工程等一批新優質學校和甌海區第二幼稚園等12所公辦幼稚園。

甌海區教育局基建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 2018年, 投入20.4億元, 建成投用仙岩穗豐小學、梧田三小、郭溪中學等3所學校;開工新建溫州高鐵新城實驗學校、黃嶼單元規劃九年制學校、中心單元D-16規劃小學、景山小學擴建工程、新橋三小擴建九年制學校、南白象新生小學遷擴建、瞿溪小學教育集團信達校區擴建、景新片規劃小學等8所學校;再建成投用12所公辦幼稚園。

更創新的模式——

在甌海全力打造溫州教育新高地, 推動學校建設的新征程中, 創新是核心。

今年以來, 甌海區開始執行教育專案“交鑰匙”工程, 即由區工務局、中心區建管辦、區高鐵新城辦和有關鎮街負責學校建設, 教育部門負責業務指導, 學校建成後再移交給教育部門辦學。 2018年甌海區計畫開工建設的23所中小學和幼稚園, 均由區工務局、中心區建管辦、區高鐵新城辦三個區級建設平臺負責建設。

今年10月11日, 甌海10所公辦園集體開園。 短短7個月就走完了該區幾十年才走完的路, 施工單位從進場施工到完成工程驗收僅花了65天時間。 究其原因, 甌海創新施工機制, 多種模式並舉。 甌海將其中9所統一打包成一個專案, 創新EPC施工設計總承包模式進行施工, 並設立100萬元搶工期獎勵金, 力促施工單位按期或提前完工。 同時創新專案審批, 實行“綠色通道”。 甌海區所有學校建設專案由區審管辦總牽頭, 各部門開闢綠色通道, 實行容缺受理, 並聯和捆綁審批等方式加速專案推進。

記者 潘舒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