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出海記|中國企業走出去雙周新聞排行:中石油、中海油、中國交建上榜

-出海記本兩周掃描路透社、華爾街日報、法新社等15家海外媒體, 對中石油、中海油、中國交建等31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情況進行了報導, 並根據公司規模、事件影響等因素進行綜合考評, 選取了以下10家公司, 列出本兩周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新聞排行(11月27日~12月8日)。

事件:皇家荷蘭/殼牌石油集團和中國石油簽署為期27年的協議, 將向殼牌昆士蘭州Curtis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供應天然氣。

點評:經過漫長的等待, 終於向期待已久的澳大利亞天然氣開發邁出了一大步。 外媒認為, 對於中石油而言, 與殼牌結盟讓它有機會向世界上在液化天然氣領域經驗最為豐富的公司學習。

No2、中海油

事件: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11月27日宣佈巴西Libra區塊已開始生產。

點評:中海油今年在巴西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除了Libra區塊開始生產, 公司還接連中標了巴西Espírito Santo盆地ES-M-592區塊和Santos盆地Alto de Cabo Frio Oeste區塊, 這些成功有助於中海油拓展海外的業務, 並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No3、中國交建

事件:11月27日, 中國交建與塞爾維亞政府正式簽訂E763高速公路普瑞立那-波熱加段項目商務合同。

點評:該高速不僅是歐洲路網中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塞爾維亞境內高速路網的重要一環。 項目建成後, 不僅能方便當地居民的出行, 同時將提高貝爾格勒到亞得里亞海及波黑、黑山等國家的客貨運輸質效,

促進整個巴爾幹地區的互聯互通和經貿往來。

No4、中集集團

事件:12月5日, 俄羅斯克雷洛夫中央科學研究院和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海工院)舉行合作協定簽字儀式。 中俄雙方決定共同推進北極移動鑽探綜合體專案。

點評:此次合作協定的簽訂標誌著中俄合作北極鑽探綜合體專案已經正式啟動。 “中國製造”正在征服極地遠洋, 接受超低溫惡劣條件的考驗。

No5、中國平安

事件:中國平安12月6日宣佈, 旗下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累計買入滙豐控股5.01%股權, 成為歐洲最大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點評:2002年, 滙豐曾認購平安10%股份, 涉及投資金額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 這是當時國內金融業最大一筆外資入股。

至2012年12月, 滙豐將所持有平安股份全部轉出。 今天, 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角色已然互換。

No6、吉利

事件:11月17日, 吉利(白俄羅斯)汽車有限公司在白俄羅斯鮑裡索夫的全新工廠落成。 隨後, 吉利宣佈有意在俄羅斯開設6家新的經銷商中心。

點評:面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機遇, 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海外發展的道路不僅僅只是賣出更多汽車。 吉利在白俄羅斯建廠、在俄羅斯設新經銷點, 深度參與當地工業化, 實現中國汽車產業全球化戰略佈局。

No7、京東方

事件:IHS Markit公司發佈資料顯示, 京東方第三季度在大尺寸面板市場的市場佔有率為21.7%, 韓國LG顯示器公司(LG Diplay)佔有率降至19.3%。

點評:此次, 京東方登頂全球第一大尺寸面板廠, 成功奠定市場地位。 分析指出,

當京東方8.5代線完全量產, 它與LG在大尺寸面板的差距將持續拉大。

No8、蔚來汽車

事件:據消息人士透露, 蔚來汽車成立的投資公司——蔚來資本正在與潛在投資人磋商, 計畫募集至多5億美元成立一個美元基金, 將側重投資外國科技初創企業以及採用可變權益實體(VIE)等海外架構的中國公司。

點評:資本先行, 對未來佈局。 在新能源領域, 中國汽車企業顯然打算先行一步, 改變原來落後於人的境地。

No9、小米

事件: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11月21日宣佈與印度Hipad Technology公司合作設立第三家智慧手機工廠, 生產充電寶。

點評:印度已成為小米在中國之外最大的市場。 此次設廠也是小米生態模式紮根印度的重要一步。

No10、傳音控股

事件:據科技研究機構IDC介紹, 傳音手機今年上半年在非洲銷售逾5000萬部, 包括1100萬部智慧手機, 超越了韓國競爭對手。 這鞏固了其作為非洲大陸最大手機製造商的地位。

點評:傳音走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忽略中國市場, 而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建立銷售網路, 並且努力使低成本手機適應當地口味。 走進去、當地語系化、貼近消費者需求是其打開非洲市場的成功經驗。

走進去、當地語系化、貼近消費者需求是其打開非洲市場的成功經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