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亦菲和迪士尼的“國際姻緣”,背後是迪士尼對中國的主動求和

作為為迪士尼動畫改真人大電影裡第一位華人大女主, “神仙姐姐”成為了扮演“花木蘭”的完美人選。 經過長時間的選角, 迪士尼的真人版影片《花木蘭》終於確定了自己的主演:劉亦菲。

爆出消息後, 美國人率先興奮, 認為劉亦菲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優秀青年演員。 據報導, 迪士尼公司是在走遍了五大洲, 試鏡了1000個演員之後, 最終確定了劉亦菲。

一向“傲嬌”的迪士尼, 是好萊塢六大唯一和中國資本沒有太多關聯的公司。 而今年, 迪士尼先後和嘉行傳媒合作、推出首部華語愛情片、確定首位華人大女主。

聯想到今年北美票房的整體低迷導致迪士尼影業業績的下滑, 如今的迪士尼似乎是對中國的主動求和。 伴隨著好萊塢六大集體“入華”, 內地影市500億後又面臨著怎樣的競爭格局呢?

《花木蘭》鎖定劉亦菲, 商業化基因助推更多中國IP輸出

美媒表示, “花木蘭”這一角色需要有一定的功夫能力和功底,

以及說英語的能力和基本的“明星素質”。 三者結合, 劉亦菲似乎都完全符合迪士尼的要求。

作為一部中國元素的電影, 迪士尼選擇劉亦菲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其在內地市場的流量效應無疑讓《花木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度。 其實, 迪士尼的“嚴苛標準”讓其選擇範圍極其有限, 劉亦菲儘管此前演技飽受質疑, 但內地超高的人氣和中美兩地的“無縫對接”都讓其看上去是一個極其靠譜的選擇。

但與此同時, 真人版《花木蘭》此前曝光出了“主角白化”的醜聞。 伊莉莎白·馬丁和勞倫·西內克的劇本把影片的主角設定成了一個三十多歲的歐洲商人, 對於女人和金錢十分感興趣。 當他看到花木蘭之後,

他和他的隨行人員決定幫助中國軍隊, 因為他們對亞洲女孩十分迷戀。

隨後, 迪士尼緊急闢謠, 稱影片的故事將會尊重原版, 並且會用華人面孔作為主演。

好萊塢對於種族醜聞一直極其敏感, 而去年張藝謀執導的《長城》, 馬特·達蒙聯手景甜“打怪”也讓內地影迷內心難以接受。 劉亦菲此前大量出演古裝劇, 作為“東方美”的典型代表, 迪士尼選擇劉亦菲, 其實是盡力的彌補“洗白”醜聞。

畢竟1998年, 迪士尼耗資1億美元拍攝的《花木蘭》儘管在全球狂攬3億票房, 但在內地卻反響平平。 如今, 相比真人版《花木蘭》這部電影的中國市場前景, 迪士尼動畫改真人電影的IP佈局, 以及迪士尼的“政治正確”顯然都更加重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花木蘭》本身就有著很高的商業基因。 除了中國元素的故事基礎、迪士尼老版動畫電影外, 女權、戰爭等西方價值觀和現實政治的高度契合, 也促使《花木蘭》在迪士尼的版圖裡越來越重要。

隨著《花木蘭》IP的鏈條式開發, 未來或許也會促成更多的中國IP輸出,

由商業化體系更高的好萊塢進行深度開發。

中國資本“出海記”續集:好萊塢開啟“親華”模式

中國資本的“出海記”上集, 是無論傳統影視巨頭還是資本新貴甚至是跨界新秀集體入局。 好萊塢成為了中國資本爭相佈局的“黃金場”, 為此美國國會官員甚至用“恐慌”來形容中國資本。

被美國國會慣用認為有可能是“意識形態入侵”不到半年, 中國資本的“出海記”就基本上宣告完結。 今年, 中國對好萊塢的投資急劇減少, 從去年的47.8億美元降到了4.89億美元。

萬達10億美元收購DCP失敗、上影集團和華樺傳媒10億注資派拉蒙失敗、鑫科材料和睿康股份兩家“跨界資本”最終也未能成行。

今年8月, 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和央行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 將境外投資劃分為鼓勵開展、限制開展和禁止開展三大類,並指出會對違反境外投資規則的企業進行懲罰,並建立違規投資黑名單。

北美市場連遭“天花板”困局,其實也讓好萊塢早早就開始佈局新興的中國市場。派拉蒙雖然未和上影集團、華樺傳媒牽手,但此前兩家中國資本多次參與派拉蒙影片的投資,而今年派拉蒙又和微影時代產生合作;華納兄弟一直積極的佈局內地市場,近幾年和萬達、騰訊也建立了非常好的聯繫;完美世界和環球影業今年再度續約;去年,索尼影業和愛奇藝達成合作,將與其聯合制作網大;20世紀福斯今年也加入到了騰訊影業的“比翼新電影計畫”。

中國資本出海“淘金記”的另一面,是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虎視眈眈。其實,在迪士尼《花木蘭》牽手劉亦菲之前,迪士尼也在積極佈局。

即將在賀歲檔上映的《假如王子睡著了》是迪士尼首部華語愛情片。而去年,迪士尼和陸川聯合制作了《我們誕生在中國》。這兩部電影都是 2014 年迪士尼和 SMG 尚世影業簽署的一份電影合作協定的產物。

此外,迪士尼又在今年5月與楊冪的嘉行傳媒達成了合作,嘉行傳媒成為了國內首家和迪士尼簽署戰略性合同的公司。根據合作協定,未來兩年時間裡,可能會看到兩部嘉行傳媒旗下的演員出演的迪士尼 IP 影片。

伴隨著迪士尼多線條佈局,好萊塢六大集體開啟“親華”模式。在中國資本難以跨越大洋的時候,好萊塢選擇了主動出擊。

內地影市後500億時代,中美影市地位恐顛倒

好萊塢積極開拓中國市場,也有其苦衷。今年,北美票房市場集體低迷,諸多大IP在北美表現不佳,對於陷入“宇宙大戰”無法自拔的好萊塢六大而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就是必然之選。

儘管去年迪士尼影業全球電影總票房收入達到了76.05億美元,創造歷史新高。8部在內地上映的進口片貢獻出了61.5億的總票房,同樣創下了好萊塢六大在中國的最高年票房紀錄。

但今年,伴隨著大IP的失利,迪士尼似乎同樣迎來了自己的“水逆期”。根據迪士尼此前發佈的三季報顯示,迪士尼總營收為127.7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1.42億美元下降了3%,也低於分析預期的132.27億美元。

而迪士尼影業版塊的營收和利潤分別為14.32億美元和2.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了21%和43%。

今年迪士尼先後有《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美女與野獸》、《銀河護衛隊2》、《加勒比海盜5》、《雷神3》等多部大IP登陸內地。但在目前票房票房前十名裡,只有一部歸屬於迪士尼。

單純的引進片似乎難以支撐迪士尼的龐大體量,儘管迪士尼並不擅長國際化市場的本土化電影製作,但面對中國市場的強勢崛起,迪士尼似乎不得不通過和中國資本合作來緩解壓力。

在內地市場剛剛觸達500億後,官方已經在釋放2020年內地影市要完成700億“小目標”的信號。到那時,中國電影市場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如果三年後,中國市場成為超美,好萊塢六大提前“入華”無疑是最為明智的一個選擇,而且性價比極高。

此前好萊塢所主打的中國元素已經很難在如今的電影市場滿足觀眾的需求,而隨著中國影市地位的不斷提高,未來中國元素在好萊塢體系裡必將會佔據著更大的比重。

只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好萊塢六大倘若解開“束縛”積極尋找中國夥伴,對於500億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無疑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如今內地影市長達兩年的“撥亂反正”,已經讓許多公司面臨著極大的衝擊。

單純的資本杠杆難以為繼,內容製作又面臨類型顛倒,市場格局又隨著巨頭佈局的深入逐步形成壟斷大勢。倘若好萊塢和中國資本強強聯合,無疑對整個行業又會形成新的衝擊。

但好萊塢和中國資本之間免不了要經歷重重磨合,其主打的“中國元素”也處於一個摸索階段。但好萊塢和中國緊密“擁抱”的信號,或許更應該激發中國資本“內容為王”的激情。因為只有依靠優質內容,才能面對市場不斷變化的衝擊。

將境外投資劃分為鼓勵開展、限制開展和禁止開展三大類,並指出會對違反境外投資規則的企業進行懲罰,並建立違規投資黑名單。

北美市場連遭“天花板”困局,其實也讓好萊塢早早就開始佈局新興的中國市場。派拉蒙雖然未和上影集團、華樺傳媒牽手,但此前兩家中國資本多次參與派拉蒙影片的投資,而今年派拉蒙又和微影時代產生合作;華納兄弟一直積極的佈局內地市場,近幾年和萬達、騰訊也建立了非常好的聯繫;完美世界和環球影業今年再度續約;去年,索尼影業和愛奇藝達成合作,將與其聯合制作網大;20世紀福斯今年也加入到了騰訊影業的“比翼新電影計畫”。

中國資本出海“淘金記”的另一面,是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虎視眈眈。其實,在迪士尼《花木蘭》牽手劉亦菲之前,迪士尼也在積極佈局。

即將在賀歲檔上映的《假如王子睡著了》是迪士尼首部華語愛情片。而去年,迪士尼和陸川聯合制作了《我們誕生在中國》。這兩部電影都是 2014 年迪士尼和 SMG 尚世影業簽署的一份電影合作協定的產物。

此外,迪士尼又在今年5月與楊冪的嘉行傳媒達成了合作,嘉行傳媒成為了國內首家和迪士尼簽署戰略性合同的公司。根據合作協定,未來兩年時間裡,可能會看到兩部嘉行傳媒旗下的演員出演的迪士尼 IP 影片。

伴隨著迪士尼多線條佈局,好萊塢六大集體開啟“親華”模式。在中國資本難以跨越大洋的時候,好萊塢選擇了主動出擊。

內地影市後500億時代,中美影市地位恐顛倒

好萊塢積極開拓中國市場,也有其苦衷。今年,北美票房市場集體低迷,諸多大IP在北美表現不佳,對於陷入“宇宙大戰”無法自拔的好萊塢六大而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就是必然之選。

儘管去年迪士尼影業全球電影總票房收入達到了76.05億美元,創造歷史新高。8部在內地上映的進口片貢獻出了61.5億的總票房,同樣創下了好萊塢六大在中國的最高年票房紀錄。

但今年,伴隨著大IP的失利,迪士尼似乎同樣迎來了自己的“水逆期”。根據迪士尼此前發佈的三季報顯示,迪士尼總營收為127.7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1.42億美元下降了3%,也低於分析預期的132.27億美元。

而迪士尼影業版塊的營收和利潤分別為14.32億美元和2.1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了21%和43%。

今年迪士尼先後有《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美女與野獸》、《銀河護衛隊2》、《加勒比海盜5》、《雷神3》等多部大IP登陸內地。但在目前票房票房前十名裡,只有一部歸屬於迪士尼。

單純的引進片似乎難以支撐迪士尼的龐大體量,儘管迪士尼並不擅長國際化市場的本土化電影製作,但面對中國市場的強勢崛起,迪士尼似乎不得不通過和中國資本合作來緩解壓力。

在內地市場剛剛觸達500億後,官方已經在釋放2020年內地影市要完成700億“小目標”的信號。到那時,中國電影市場就會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如果三年後,中國市場成為超美,好萊塢六大提前“入華”無疑是最為明智的一個選擇,而且性價比極高。

此前好萊塢所主打的中國元素已經很難在如今的電影市場滿足觀眾的需求,而隨著中國影市地位的不斷提高,未來中國元素在好萊塢體系裡必將會佔據著更大的比重。

只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好萊塢六大倘若解開“束縛”積極尋找中國夥伴,對於500億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無疑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如今內地影市長達兩年的“撥亂反正”,已經讓許多公司面臨著極大的衝擊。

單純的資本杠杆難以為繼,內容製作又面臨類型顛倒,市場格局又隨著巨頭佈局的深入逐步形成壟斷大勢。倘若好萊塢和中國資本強強聯合,無疑對整個行業又會形成新的衝擊。

但好萊塢和中國資本之間免不了要經歷重重磨合,其主打的“中國元素”也處於一個摸索階段。但好萊塢和中國緊密“擁抱”的信號,或許更應該激發中國資本“內容為王”的激情。因為只有依靠優質內容,才能面對市場不斷變化的衝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