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民的名義》隱藏劇情,達康書記除了GDP竟然最關心這個

說起最近最火的話題, 一個是 “雄安新區”。 在首都旁邊的這個大圈圈被畫下之後, 一夜之間雄安房地產、概念股、基金都被炒得火熱。

可是新區概念被炒到今天, 雄安新區周邊十城都已經房地產限購, 概念股仍然打不開板, 除了結婚, 也沒什麼好的投資方式了。

不過今天中午, 雄安已經暫停婚姻登記, 官方說法是因為網路系統升級, 暴富夢碎, 一聲歎息。

另一個被全民討論的話題則是《人民的名義》, 用一個迷妹的話說, 明明是一部反腐劇, 卻拍出了一種偶像劇+諜戰劇+職場劇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還提供了一波新的表情包。

比如有著歐式大雙眼皮、腿長兩米八的達康書記, 看著像個反派, 心理卻只有他的GDP。

比如從一個貪污的處長家裡搜出了2億多現金, 賦予了一個成語全新的含義。

好了, 想看劇的出門右轉, 說回今天的正題。

在這部電視劇裡, 有一個關鍵的情節, 大風服飾集團的負責人用全部的股權做抵押向另一個公司山水集團借了5000萬元的過橋貸款, 約定使用六天, 日息千分之四。 按照大風集團原本的打算, 六天之後銀行貸款到手之後就可以償還這筆貸款。 但是因為銀行突然變卦, 大風集團斷貸,

最終不得不把價值十個億的土地都賠給了山水集團。

這就出現了一個金融業的名詞——過橋貸款。 要知道千分之四的日息, 換算成年化利率達到146%, 這已經不只是高利貸的程度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這個過橋貸款到底是什麼, 到底有什麼用處?

是什麼?

先說過橋貸款原本的作用, 在最初過橋貸款銀行之間因專案信貸資金不足而進行的信貸換位投放行為。

什麼意思呢?

比如我向銀行A申請貸款2個億, 銀行A拿到我的申請之後覺得可以放貸, 但是他們手上沒有這麼多錢, 就去找銀行B商量, 讓B幫忙發資金, 等A的資金到位之後, B就可以退出。 對於B來說, 這筆江湖救急的短期貸款就是過橋貸款。

但是後來, 在許多“聰明人”的操作下,

過橋貸款通常變成了這樣:

比如我在銀行A有一筆100萬的貸款, 還有20萬沒還完, 但是現在我還需要貸款50萬, 而銀行的規定是如果上一筆沒還完就不能借新的。 這個時候就會有一些瞭解情況的仲介或者掮客主動提出幫我先還上這20萬, 當然他們要收取高額的手續費, 然後我再去銀行B申請一筆70萬的貸款, 其中20萬還給仲介, 剩下50萬自己留用。 對於仲介來說, 他們先為我墊付的20萬就是過橋貸款

這種做法看起來是在為公司救急, 但實際上中間的問題卻很多。 這些仲介到底是一些什麼樣的人或者機構?他們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給我借錢救急?我要怎樣才能換上這筆錢?

這些都必須在借錢之前想清楚。 因為高額的利息對於公司來說本身就是巨大的壓力,

而一旦後續貸款沒有跟上, 就可能發生電視劇裡那樣的事情, 本來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會在一夜之間破產。

銀行的手段

在2015年前後, 曾經爆發了幾起銀行職員充當掮客而爆發的危機事件。

比如在2014年, 有媒體報導, 一個廣州的白領因為私下跟朋友合夥做一筆生意, 向某銀行申請了一筆40萬元的個人經營貸款。

因為到期還貸時經營狀況不樂觀, 銀行的工作人員建議她先向民間借貸管道借過橋貸款, 還上銀行貸款之後再向銀行續貸。 可是銀行的貸款遲遲無法批下來, 這個白領必須每個月自己支付高昂的利息費用, 在利滾利之後她根本無力負擔這些費用。

另一個常被人提起的例子是, 廣西某企業通過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從另外一家企業借了3000萬元款,借期一周,利率3%,7天支付利息90萬元,包括給銀行人員中間費。

還有某家銀行員工充當資金掮客,給多名客戶撮合“過橋貸款”,騙了數十億之後捐款潛逃的新聞,網上的新聞一搜一大把。

在許許多多過橋貸款的例子裡,銀行職員都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一方面他們是最清楚貸款者資金狀況的人,理論上他們不能直接給客戶放過橋貸款,但是他們可以充當信息仲介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他們掌握著客戶貸款批准與否的生殺大權,會得到客戶的額外信任。就像電視劇裡的大風集團,就是因為得到了可以獲得新貸款的承諾,才放心地申請了高息的過橋貸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銀行職員充當資金掮客的現象屢見不鮮,是監管的“灰色地帶”。而銀行對此容忍度很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橋貸款可以幫銀行降低不良率。不良率是考核銀行資產品質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銀行並不在意借款人是怎麼還的錢,只要還了就好。

有很多人把“過橋貸款”比喻成金融鴉片,因為許多企業因為一次嘗到了“過橋”的甜頭之後,就想要把這種方式變成一種可以長久使用的手段,但是這種高息的“續命”手段早晚會讓企業不堪重負。而對於銀行來說,這種方式也只會讓優質貸款逐漸喪失。

一個更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讓這些個人和民營企業能夠有更便利的管道獲得更加價格低廉的貸款,這可能需要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甚至現在的金融科技企業的加入。

廣西某企業通過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從另外一家企業借了3000萬元款,借期一周,利率3%,7天支付利息90萬元,包括給銀行人員中間費。

還有某家銀行員工充當資金掮客,給多名客戶撮合“過橋貸款”,騙了數十億之後捐款潛逃的新聞,網上的新聞一搜一大把。

在許許多多過橋貸款的例子裡,銀行職員都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一方面他們是最清楚貸款者資金狀況的人,理論上他們不能直接給客戶放過橋貸款,但是他們可以充當信息仲介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他們掌握著客戶貸款批准與否的生殺大權,會得到客戶的額外信任。就像電視劇裡的大風集團,就是因為得到了可以獲得新貸款的承諾,才放心地申請了高息的過橋貸款。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銀行職員充當資金掮客的現象屢見不鮮,是監管的“灰色地帶”。而銀行對此容忍度很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橋貸款可以幫銀行降低不良率。不良率是考核銀行資產品質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銀行並不在意借款人是怎麼還的錢,只要還了就好。

有很多人把“過橋貸款”比喻成金融鴉片,因為許多企業因為一次嘗到了“過橋”的甜頭之後,就想要把這種方式變成一種可以長久使用的手段,但是這種高息的“續命”手段早晚會讓企業不堪重負。而對於銀行來說,這種方式也只會讓優質貸款逐漸喪失。

一個更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讓這些個人和民營企業能夠有更便利的管道獲得更加價格低廉的貸款,這可能需要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甚至現在的金融科技企業的加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