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特朗普放減稅大招,中國怎麼辦?

特朗普減稅“大招”終於靴子落地。

當地時間12月3日淩晨, 美國共和黨長達500多頁的稅改方案以兩票的微弱優勢獲參議院通過, 這是30多年來美國稅法最大一次調整。

美國人民的聖誕紅包?

根據最新版稅改方案, 企業稅方面, 美國企業所得稅率將從現行的35%降至15%, 企業如果將海外利潤匯回美國, 稅率將低於現行的35%。

個人所得稅方面, 免征額比現行提高了一倍;稅率將從七檔簡化為35%、25%、10%三檔, 最低稅率較9月底方案的12%略有下調, 最高稅率則略高於原定的33%;遺產稅和淨投資所得稅被取消。

特朗普此前稱, 減稅計畫有四個目的:一是增加美國就業機會,

二是簡化賦稅程式, 三是減輕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繳稅壓力, 四是降低企業賦稅比例。

中新社發 周長國 攝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陸婷表示, 個人方面, 通過調整各檔稅率, 稅改計畫在不同程度上削減了美國各收入階層所需繳納的稅收金額,

變相提高了居民稅後可支配收入, 有助於促進居民消費, 拉動經濟增長。

企業方面, 企業稅大幅削減一方面能夠幫助企業增加淨利潤, 鼓勵企業投資, 另一方面也能夠吸引以往為避開高稅率而將產業遷移至海外的美國企業回歸, 在美國本土經營生產, 促進美國國內的就業和投資。

但同時, 理想和現實或多或少總有點差距。

減稅紅利不一定能喚回美國企業。 “降低企業稅負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大利好, 但這能否轉化為企業投資值得探討”,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直言, “如果需求不足是企業投資意願不足的主要原因, 那麼減稅帶來的好處可能並不會刺激投資,

而會被企業用於回購股權或者其他用途。 ”

實際上, 美國不乏政府試圖通過減稅鼓勵稅收回流但效果不佳的先例。

2004 年, 《美國就業機會創造法案》規定, 只要跨國公司在規定期限內匯回海外利潤, 即可享受 5.25%的超低“特赦”稅率。 但企業反應並不十分積極, 期間有 843 家公司調回利潤, 金額共計 3120 億美元。 有研究顯示, 匯回的資金90%都被用作回購、派息和發放高層薪酬, 而非研發或製造業投資。

降低個人所得稅也未必能像特朗普宣稱的那樣“幫助中產階級”。

中新社發 楊萌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任琳說, 減稅政策有可能成為進一步助長收入不平等的“元兇”。 “特朗普的減稅政策, 有可能在表面上兼顧簡單公平與抑制經濟衰退的雙重功效, 但實際上再次重複‘後雷根時代’減稅政策, 偏袒占人口0.1%的少數富裕群體。 ”

美國部分議員也認為, 此次稅改法案“會把更多錢塞進富人和大公司的腰包”。

美國放大招, 中國怎麼辦?

儘管有種種未知數, 但不管怎麼說,

特朗普的稅改計畫一旦推行, 短期內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提振作用將毋庸置疑。

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美國執行何種財稅政策對各國有很強的外溢性。 而中國與美國經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無疑是受此次稅改波及的國家中最受關注的一個。

“面對美國來勢洶洶的稅改, 中國壓力不小”,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算了筆賬:中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最高稅率45%, 而根據美國最新稅改方案, 個稅最高稅率降至35%, 比中國低很多。 中國正在推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必須吸引國際高端人才, 過高的個人所得稅稅負對此不利。

中新社發 楊萌 攝

同時,企業所得稅收入在美國稅收收入中占比不到10%,把稅率降至15%,所減的稅收收入不多,但可以大大刺激企業的發展,“帶來的衝擊絕不可小覷。”

而且,特朗普推行如此大手筆的減稅計畫,有可能引發各國為留住企業和資本紛紛推行減稅政策,引發一波全球減稅的浪潮。用陸婷的話說,特朗普如果力排眾議推進減稅行動,歐洲其他國家跟進減稅的概率不低。

在此情況下,“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加大減稅力度,緊迫性前所未有”,楊志勇說。

那麼,中國應當如法炮製,推行類似於美國的大規模減稅嗎?

先得瞭解一下中國財政的實際情況。在中國,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一般在40:60,而多年來經合組織(OECD)國家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大約是55:45,美國則是75:25。此外,中國稅收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約為50%,而美國這一數字通常在90%以上。

“所以,中國減稅不可能、也不必要複製西方國家的模式”,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說,中國下一步減稅重點應放在“加快”上。

其一,加快推進稅制從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型。眼下,中國稅制改革大方向已經明確,營改增全面推開也對稅制有所優化,但直接稅改革進度還相對落後,需要加快節奏。

馮俏彬表示,稅收法定是一國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現在中國整體稅收法定性不強,18種稅中僅有三部稅法,且執行過程中不斷打補丁,是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此情況下,中國需要切實採取行動,以“簡明、中性、方便征管”為原則,全面修訂稅法,爭取在2020年前全面實現稅收法定。

其二,加快整頓稅外收費。在馮俏彬看來,應漸進式推進行政“零收費”,分門別類整並政府性基金,以切實減輕社會負擔。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喻

編輯:郭淩潔

中新社發 楊萌 攝

同時,企業所得稅收入在美國稅收收入中占比不到10%,把稅率降至15%,所減的稅收收入不多,但可以大大刺激企業的發展,“帶來的衝擊絕不可小覷。”

而且,特朗普推行如此大手筆的減稅計畫,有可能引發各國為留住企業和資本紛紛推行減稅政策,引發一波全球減稅的浪潮。用陸婷的話說,特朗普如果力排眾議推進減稅行動,歐洲其他國家跟進減稅的概率不低。

在此情況下,“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加大減稅力度,緊迫性前所未有”,楊志勇說。

那麼,中國應當如法炮製,推行類似於美國的大規模減稅嗎?

先得瞭解一下中國財政的實際情況。在中國,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一般在40:60,而多年來經合組織(OECD)國家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大約是55:45,美國則是75:25。此外,中國稅收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約為50%,而美國這一數字通常在90%以上。

“所以,中國減稅不可能、也不必要複製西方國家的模式”,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說,中國下一步減稅重點應放在“加快”上。

其一,加快推進稅制從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型。眼下,中國稅制改革大方向已經明確,營改增全面推開也對稅制有所優化,但直接稅改革進度還相對落後,需要加快節奏。

馮俏彬表示,稅收法定是一國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現在中國整體稅收法定性不強,18種稅中僅有三部稅法,且執行過程中不斷打補丁,是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的主要原因。在此情況下,中國需要切實採取行動,以“簡明、中性、方便征管”為原則,全面修訂稅法,爭取在2020年前全面實現稅收法定。

其二,加快整頓稅外收費。在馮俏彬看來,應漸進式推進行政“零收費”,分門別類整並政府性基金,以切實減輕社會負擔。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喻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