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便利店迎來風口,7-11羅森全時是怎麼做生意的?

在到處都在談電商對傳統零售的衝擊時, 便利店卻在中國經歷著快速發展的時期。

由於投資成本低, 門店成熟週期短, 更貼近購物者等特點, 便利店逐漸成為表現低迷的零售市場上新興的增長動力。 根據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聯合發佈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 便利店在2015年實現了超過13%的增長, 幾乎是2014年增速的兩倍。

這個變化在北京地區更為明顯,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 2015年, 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達到了23.5%, 成為便利店發展的明星區域。

2004年進軍北京市場的日資便利店7-eleven,

截至今年2月份最新的店鋪數量為213家。 另外一家日資便利店羅森, 則是2013年開始進入北京市場, 目前的店鋪數量為48家。 全家便利店則是在2014年才進入北京, 官網顯示店鋪數量為24家。 誕生於2011年的中資便利店品牌全時, 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地區已擁有300家門店。

便利店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這門看上去越來越火熱的生意背後暗藏了哪些機遇和風險?

便利店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便利店往往出現在擁有寫字樓和住宅區域的綜合型商圈, 這類區域客流量足夠, 消費水準高, 具有很大的商業潛力。

便利店裡的商品五花八門, 飯團、便當、麵包、優酪乳、零食、口罩、襪子、面膜……商品種類基本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 相比於之前常見的小賣部,

便利店內的商品定價相對較高, 在品牌選擇上也更加高端。

看上去准入門檻低, 毛利潤高的便利店, 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從北京地區的便利店零售商的銷售資料來看, 據7-eleven相關人士介紹, 目前7-eleven北京的店鋪的日均銷售額達到2萬元以上, 日均來客人數達到千人次以上。 據媒體報導, 7-eleven便利店的單店毛利率平均達32%。

羅森中國區總裁三宅示修也給出了北京地區的店鋪經營情況:北京店面的日均銷售額在1萬到1.5萬元之間, 來客人數在800到1200人之間, 羅森便利店的毛利率能達到30%左右。

誕生於2011年的中資便利店品牌全時, 日均銷售額達到1萬多元, 日均來客人數1000人以上, 毛利率基本上保證在35%左右, 全時總經理向網易財經表示。

從成本端來看, 對於一家便利店經營者來說, 需要承擔的成本包括房租, 裝修, 水電, 人力, 以及日常經營中的廢棄, 盤虧(收銀不規範、對不上帳目的商品費用)等成本。

張某從去年10月份開始以合作經營者的身份經營一家全時便利店, 這家便利店地處北京東三環, 周圍是住宅區和寫字樓綜合商圈, 她從去年7月份開始申請合作經營,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 從全時手中接手了這家便利店。 “當時的營業額達到日均1萬2, 現在的話平均有1萬6左右。 ”張某說。

她的這家店現在有員工8-9個人, 人工成本占銷售額的6%左右。 其餘需要自付的成本還包括20%的水電費, 廢棄成本和盤虧及店鋪日常辦公雜費。 “廢棄成本的話公司規定是5%,

在訂貨的時候根據客流量, 天氣情況確定訂貨數量, 一般廢棄也能控制在這個範圍之內。 ”張某說。

如果是特許加盟的7-eleven店鋪, 房租、裝修和人工費佔據日常經營的大部分成本, 前期投入的80萬元中有一半是裝修費用, 根據房屋面積和建築結構的不同, 費用可能會有所減少, 上述7-eleven相關人士說。

至於日常的水電費用, 7-eleven總部會統一承擔80%, 商品的廢棄需要加盟主承擔, 和銷售額成正比, 所以主要看加盟者的經營管理水準。

對於便利店來說, 主要贏利點來自於自有商品, 尤其是鮮食。

便利店內的商品分為日配和非日配, 日配商品包括速食, 飯團, 便當, 關東煮, 包子等, 在張某所經營的便利店裡, 這些商品的銷售占比為60%左右。 “主要還是靠這些吃的來吸引顧客,

飲料和休閒食品賣的也不錯, 大概占20%多。 ”張某說。 “便利店內的裝修佈局也是統一設計, 基本上你進店一路走過去會依次看到關東煮, 速食這些熱食, 飯團, 便當, 優酪乳這些冷藏食品, 還有麵包, 零食等等。 ”

鮮食的受歡迎程度在各個便利店中都有體現。 三宅示修說, 羅森在北京有一個明顯的特徵, 自有商品的占比比其他地區高, 北京地區羅森自有商品的銷售占比為45%左右, 在其他地區, 這個比例為35%左右。 在7-eleven, 像飯團、好燉這些日配商品的占比也達40%左右。

怎麼加盟一家便利店?

目前, 國內的便利店零售商基本上都開放了加盟, 對便利店業態躍躍欲試的人, 加盟一家便利店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方式之一。

在便利店迎來快速發展時期的北京, 7-eleven一共擁有213家店鋪,其中70%左右為加盟店鋪。據7-eleven相關人士介紹,7-eleven的加盟方式有兩種,A型加盟為特許加盟,需要加盟主自己負責房租,裝修,可以不親自經營,準備資金約為80萬元,目前7-eleven特許加盟店鋪數量僅為兩家。

該人士認為,特許加盟店鋪數量較少,主要是因為成本,特許加盟要求加盟者自帶店鋪,還要負責裝修費用,前期投入較高。

相比之下,委託加盟的店鋪數量更多,這種方式是7-eleven將直營店鋪直接轉給委託者進行經營,店鋪,裝修和設備均由711提供,準備資金約35萬元,需加盟者親自參與運營管理。兩種加盟方式中,711會為加盟店提供每個月80%的水電補貼。

上述711相關人士表示,兩種加盟方式的分成均是階梯式分成,平均來看,特許加盟中,總部分成不超過4成,而委託加盟差不多正好相反。

據此前媒體報導,委託加盟的分成則分為三個檔次:單月銷售總利潤在4萬元以下的加盟主分成48%,4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分成32%,10萬元以上部分分成22%。

如果一家7-eleven便利店的日銷達到平均水準2萬元,按照32%的毛利率來算的話,月毛利達到192000元,根據階梯分成比例:40000*0.48+60000*0.32+92000*0.22=58640元,委託加盟的加盟主可以分得毛利58640元。

日資便利店羅森目前在北京地區的店鋪數量為48家。其中委託經營的店鋪數量為12家,其餘為直營店。

羅森在北京有B、C兩種委託經營方式,前期分別需要投入33萬元和30萬元左右資金,用於加盟費,保證金和培訓費。此外,B型經營者還需自己負責房租和裝修費用。

三宅示修表示,羅森的加盟店都是盈利的,資產投入按照約定的模式在做,並非像有些品牌已經背離原有的約定模式,增加加盟者的投資。

另外一家中資便利店全時,是北京地區店鋪數量最多的便利店零售商品牌。據全時總經理楊波介紹,全時目前主要靠合作經營開展業務,即總部選好店鋪,經營一段時間招募合作經營者,合作經營者在經過培訓之後接手店鋪,雙方進行毛利分成。

據媒體報導,2014年進入北京市場的全家便利也將於今年正式開放加盟,全家官網顯示,目前的加盟形式包括三種,需要自有資金最低30萬元起。

目前,北京的便利店品牌的經營方式,以直營和委託/合作經營為主。朱佳驊認為,從便利店發展演進來看,幾乎一定是先委託/合作經營,再開放特許加盟。對於便利店來說,必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能全面放開加盟:比如供應鏈是否成熟;在當地的品牌接受度是否足夠;盈利模式是否成熟;加盟店是否可控這些都是影響放開加盟的重要因素。

而過度擴張特許加盟往往會適得其反,由於對加盟店缺乏控制,很多門店品質非常差,出現了拒絕售賣鮮食,使用多種進貨管道,專門挑高毛利的小品牌產品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最終導致加盟店經營不善。

去年315,全時加盟店被查出售賣過期關東煮,這被普遍認為是快速加盟擴張暗藏的風險。全時在去年暫停了特許加盟,“翻牌擴張”也成為過去時。

“北京便利店尚處在迅速發展階段,我們看到7-eleven等便利店已經開放特許加盟,但這種模式發展不會過快,也不應該很快,這並不是壞事。”朱佳驊說。

經營便利店的風險在哪兒?

1.同質化

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它們往往擁有統一的品牌標識,考究的店鋪陳列,面積在100到120平米之間,配備人員十余人不等,商品從關東煮、包子、燒麥等鮮食到休閒零食和日用品,店內擁有達2000-3000個SKU……在這種快速發展熱潮中,同質化成為便利店容易面臨的經營風險。

這種風險首先來自於備受歡迎的鮮食。

三宅示修說:和其他品牌相比,羅森的特點在於食品安全性的保障以及商品結構的管理。在上海,羅森擁有獨家合作的協力廠商廠家供應店鋪的鮮食,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差異化。

然而在北京,它沒能找到一家鮮食專供工廠。目前羅森的做法是尋找不同的工廠供應不同的商品,並提供技術指導。由於沒能達成專供,羅森的技術存在流失的風險,產品的差異化沒法得到保障。

羅森也考慮過自建工廠,不過難點在於拿到自有工廠的食品生產許可證,三宅示修說。

不僅羅森,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便利店市場的各大玩家均面臨著這樣的風險。7-eleven相關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北京便利店市場上,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還沒到區分哪家商品更好的程度。“不過未來的趨勢一定是這樣的,即消費者追求商品的品質化,”他說。

追求商品的品質化,需要對消費者需求敏銳的感知度,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供應能力,而這正是考驗便利店競爭力的關鍵。

2.城市房租走高 便利店面臨盈利挑戰

城市房租成本不斷走高,便利店零售商面臨實現店鋪擴張同時保證利潤的難題。對於特許加盟者來說,店鋪租金也佔據了日常經營的大部分成本。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6年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年報》,從各代表城市優質零售物業首層租金情況來看,2016年,除深圳外,一線城市租金水平均維持高位,上海各季度租金均高於其他城市,第二、三季度租金達43.2元/平米/天,二線代表城市中杭州租金水準較高,已趕超深圳,各季度租金均超35元/平米/天;武漢租金在代表城市中較低,2016年第三季度租金為11.2元/平米/天。高企的房租成本成為便利店從業者不可回避的問題。

3. 來自互聯網和資本的競爭

便利店行業的另外一個看點來自互聯網和資本。

線上零售正緩慢蠶食線下零售。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2013年,60%的線上零售額增長為自然增長,而2015年,線上零售額的自然增長率為53%,47%的增長來自於線下管道的轉換。

資本和技術的介入則為便利店行業增添了更多可能,從之前的社區O2O到現在的互聯網便利店,便利店市場迎來了新玩家。

面對新型便利店的競爭,上述7-eleven相關人士認為北京便利店市場的蛋糕還沒做到那麼大,從便利店和其他行業的競爭來看,新進入者能夠教育用戶,更好地促進便利店業態的發展。7-eleven北京的側重點仍在門店的拓展以及商品的研發。

全時目前線上上的動作是接入了協力廠商外賣平臺。“現在北京便利店行業受到了高熱度的關注,很多資本想進入,”楊波說,“但是便利店最重要的還是線上下,線下的產品,運營管理,物流等各個方面的整合能力和盈利能力。”

羅森則推出了自己的APP,增強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據三宅示修透露,北京地區的APP會員數量在3萬多人左右,2015年引入APP會員的上海地區,則擁有40多萬個會員。

三宅示修表示,羅森要強化的是商品力和為顧客提供的便捷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甜品,要讓顧客選擇只有在羅森便利店才能買得到的甜品。

“其實,作為管道,便利店和電商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容易正面衝擊。”朱家驊認為,如果放眼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生態,便利店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與電商相互補充。便利店在城市中的高密度分佈可以説明電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便利店本身的即時性也很好地補充了電商,在以後,便利店通過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務甚至可以為電商引流。這也正是未來便利店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7-eleven一共擁有213家店鋪,其中70%左右為加盟店鋪。據7-eleven相關人士介紹,7-eleven的加盟方式有兩種,A型加盟為特許加盟,需要加盟主自己負責房租,裝修,可以不親自經營,準備資金約為80萬元,目前7-eleven特許加盟店鋪數量僅為兩家。

該人士認為,特許加盟店鋪數量較少,主要是因為成本,特許加盟要求加盟者自帶店鋪,還要負責裝修費用,前期投入較高。

相比之下,委託加盟的店鋪數量更多,這種方式是7-eleven將直營店鋪直接轉給委託者進行經營,店鋪,裝修和設備均由711提供,準備資金約35萬元,需加盟者親自參與運營管理。兩種加盟方式中,711會為加盟店提供每個月80%的水電補貼。

上述711相關人士表示,兩種加盟方式的分成均是階梯式分成,平均來看,特許加盟中,總部分成不超過4成,而委託加盟差不多正好相反。

據此前媒體報導,委託加盟的分成則分為三個檔次:單月銷售總利潤在4萬元以下的加盟主分成48%,4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分成32%,10萬元以上部分分成22%。

如果一家7-eleven便利店的日銷達到平均水準2萬元,按照32%的毛利率來算的話,月毛利達到192000元,根據階梯分成比例:40000*0.48+60000*0.32+92000*0.22=58640元,委託加盟的加盟主可以分得毛利58640元。

日資便利店羅森目前在北京地區的店鋪數量為48家。其中委託經營的店鋪數量為12家,其餘為直營店。

羅森在北京有B、C兩種委託經營方式,前期分別需要投入33萬元和30萬元左右資金,用於加盟費,保證金和培訓費。此外,B型經營者還需自己負責房租和裝修費用。

三宅示修表示,羅森的加盟店都是盈利的,資產投入按照約定的模式在做,並非像有些品牌已經背離原有的約定模式,增加加盟者的投資。

另外一家中資便利店全時,是北京地區店鋪數量最多的便利店零售商品牌。據全時總經理楊波介紹,全時目前主要靠合作經營開展業務,即總部選好店鋪,經營一段時間招募合作經營者,合作經營者在經過培訓之後接手店鋪,雙方進行毛利分成。

據媒體報導,2014年進入北京市場的全家便利也將於今年正式開放加盟,全家官網顯示,目前的加盟形式包括三種,需要自有資金最低30萬元起。

目前,北京的便利店品牌的經營方式,以直營和委託/合作經營為主。朱佳驊認為,從便利店發展演進來看,幾乎一定是先委託/合作經營,再開放特許加盟。對於便利店來說,必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能全面放開加盟:比如供應鏈是否成熟;在當地的品牌接受度是否足夠;盈利模式是否成熟;加盟店是否可控這些都是影響放開加盟的重要因素。

而過度擴張特許加盟往往會適得其反,由於對加盟店缺乏控制,很多門店品質非常差,出現了拒絕售賣鮮食,使用多種進貨管道,專門挑高毛利的小品牌產品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最終導致加盟店經營不善。

去年315,全時加盟店被查出售賣過期關東煮,這被普遍認為是快速加盟擴張暗藏的風險。全時在去年暫停了特許加盟,“翻牌擴張”也成為過去時。

“北京便利店尚處在迅速發展階段,我們看到7-eleven等便利店已經開放特許加盟,但這種模式發展不會過快,也不應該很快,這並不是壞事。”朱佳驊說。

經營便利店的風險在哪兒?

1.同質化

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它們往往擁有統一的品牌標識,考究的店鋪陳列,面積在100到120平米之間,配備人員十余人不等,商品從關東煮、包子、燒麥等鮮食到休閒零食和日用品,店內擁有達2000-3000個SKU……在這種快速發展熱潮中,同質化成為便利店容易面臨的經營風險。

這種風險首先來自於備受歡迎的鮮食。

三宅示修說:和其他品牌相比,羅森的特點在於食品安全性的保障以及商品結構的管理。在上海,羅森擁有獨家合作的協力廠商廠家供應店鋪的鮮食,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差異化。

然而在北京,它沒能找到一家鮮食專供工廠。目前羅森的做法是尋找不同的工廠供應不同的商品,並提供技術指導。由於沒能達成專供,羅森的技術存在流失的風險,產品的差異化沒法得到保障。

羅森也考慮過自建工廠,不過難點在於拿到自有工廠的食品生產許可證,三宅示修說。

不僅羅森,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便利店市場的各大玩家均面臨著這樣的風險。7-eleven相關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北京便利店市場上,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還沒到區分哪家商品更好的程度。“不過未來的趨勢一定是這樣的,即消費者追求商品的品質化,”他說。

追求商品的品質化,需要對消費者需求敏銳的感知度,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供應能力,而這正是考驗便利店競爭力的關鍵。

2.城市房租走高 便利店面臨盈利挑戰

城市房租成本不斷走高,便利店零售商面臨實現店鋪擴張同時保證利潤的難題。對於特許加盟者來說,店鋪租金也佔據了日常經營的大部分成本。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6年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年報》,從各代表城市優質零售物業首層租金情況來看,2016年,除深圳外,一線城市租金水平均維持高位,上海各季度租金均高於其他城市,第二、三季度租金達43.2元/平米/天,二線代表城市中杭州租金水準較高,已趕超深圳,各季度租金均超35元/平米/天;武漢租金在代表城市中較低,2016年第三季度租金為11.2元/平米/天。高企的房租成本成為便利店從業者不可回避的問題。

3. 來自互聯網和資本的競爭

便利店行業的另外一個看點來自互聯網和資本。

線上零售正緩慢蠶食線下零售。貝恩公司和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2013年,60%的線上零售額增長為自然增長,而2015年,線上零售額的自然增長率為53%,47%的增長來自於線下管道的轉換。

資本和技術的介入則為便利店行業增添了更多可能,從之前的社區O2O到現在的互聯網便利店,便利店市場迎來了新玩家。

面對新型便利店的競爭,上述7-eleven相關人士認為北京便利店市場的蛋糕還沒做到那麼大,從便利店和其他行業的競爭來看,新進入者能夠教育用戶,更好地促進便利店業態的發展。7-eleven北京的側重點仍在門店的拓展以及商品的研發。

全時目前線上上的動作是接入了協力廠商外賣平臺。“現在北京便利店行業受到了高熱度的關注,很多資本想進入,”楊波說,“但是便利店最重要的還是線上下,線下的產品,運營管理,物流等各個方面的整合能力和盈利能力。”

羅森則推出了自己的APP,增強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據三宅示修透露,北京地區的APP會員數量在3萬多人左右,2015年引入APP會員的上海地區,則擁有40多萬個會員。

三宅示修表示,羅森要強化的是商品力和為顧客提供的便捷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甜品,要讓顧客選擇只有在羅森便利店才能買得到的甜品。

“其實,作為管道,便利店和電商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不容易正面衝擊。”朱家驊認為,如果放眼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生態,便利店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與電商相互補充。便利店在城市中的高密度分佈可以説明電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便利店本身的即時性也很好地補充了電商,在以後,便利店通過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務甚至可以為電商引流。這也正是未來便利店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