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法,要不走樣,還是不講法?聽聽宋代沈括是怎麼說的

提起沈括, 人們首先會想到《夢溪筆談》。 的確, 這部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早已蜚名中外, 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 這位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這篇《書法之道》短文, 就書法提出的真知灼見, 同樣逾越近千載而不朽。

原文:

世之論書者多自謂書不必有法, 各自成一家。

此語得其一偏。 譬如西施、毛嬙, 容貌雖不同, 而皆為麗人;然手須是手, 足須是足, 此不可移者。 作字亦然, 雖形氣不同, 掠[1] 須是掠, 磔[2] 須是磔, 千變萬化, 此不可移也。 若掠不成掠, 磔不成磔, 縱其精神筋骨猶西施、毛嬙, 而手足乖戾,

終不為完人。 楊朱[3] 、墨翟[4], 賢辯過人, 而卒不入聖城。 盡得師法, 律度備全, 猶是奴書, 然須自此入;過此一路, 乃涉妙境, 無跡可窺, 然後入神。

備註:

[1] 掠:漢字書寫的筆劃之一, 即長撇。

[2]磔(zhé):漢字書寫的筆劃之一, 即捺。

[3]楊朱(約西元前395—約西元前335), 字子居, 戰國初期魏國人, 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 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

[4]墨子(生卒年不詳) , 名翟, 戰國初期宋國人,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觀點。

賞析:

文中, 沈括開門見山, 就“書不必有法”這一偏頗觀點展開駁斥。 他從古代美女西施、毛嬙的形體說起, 提出了筆法的重要性, 即書法應當具有標準。 接著, 又談到楊朱、墨翟雖為名家, 卻不能入聖人行列, 強調了擺脫“奴書”、突破創新的重要性,

即必須有自己的面目和風格。 回顧全文, 沈括從辯證的角度, 生動闡述了繼承與創新這一藝術創作的核心問題。

時下, 在書法這個問題上, 可謂眾說紛紜, 難有休止。 比如, 有的把書法制式化, 認為寫得如同印刷體就是好, 一筆下去盡是一個面孔;有的把書法個性化, 醜書、怪書和江湖體充斥各類賽事;有的把書法商業化, 玩炒作, 拿市場拍賣價格去衡量藝術價值, 等等。 一時間, “亂花漸欲迷人眼”。 人們開始陷入迷惘, 變得無所適從, 甚至不知道怎樣去欣賞書法作品, 分辨不出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作為關注書法的人, 我們該追求一種什麼樣的書法, 從而讓祖國傳統藝術既有源遠, 又能流長?小編感到, 靜下心來讀一讀前人的作品,

仔細揣摩蘊含其中的要義, 或許非常有必要。

米芾、趙孟頫、王鐸三家, 是宗法王羲之的三位里程碑式人物。 然而, 即便是同為書聖衣缽的繼承者, 他們卻風格迥異, 自成一家。 下面, 結合沈括《書法之道》的思想觀點, 讓我們共同領略三大家的筆墨風采……

一、米芾 :“集古字”而獨出己意的書壇巨擘, 書風真率自然, 痛快淋漓。

米芾《苕溪帖》(局部)

米芾《張季明帖》

二、趙孟頫:堅守正統、“稱雄上下五百年”的書法宗師, 書風遒妍秀逸, 嚴整圓熟。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局部)

趙孟頫《心經》(局部)

三、王鐸:取法高古、大膽變法的傑出代表,書風斂放自如,力道千鈞。

王鐸《琅華館藏本枯蘭複花賦》(局部)

王鐸《唐人詩》

趙孟頫《心經》(局部)

三、王鐸:取法高古、大膽變法的傑出代表,書風斂放自如,力道千鈞。

王鐸《琅華館藏本枯蘭複花賦》(局部)

王鐸《唐人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