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道美食源於三國, 上過《舌尖》等多個電視節目, 究竟有多好吃?

蟹黃湯包在泰州和揚州的餐館裡算是常見, 但是它的發源地, 卻是泰州的下轄市靖江。 靖江湯包作為地方一絕, 常被用來招待國家元首及重要來賓, 也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隨著製作工藝和配方的不斷改進, 蟹黃湯包以其皮薄如紙, 吹彈即破, 味道鮮美、健身美容, 深受大江南北美食家的青睞。

靖江有很多賣蟹黃湯包的餐廳, 但本地人推崇的只有南園賓館的“南之緣湯包”, 當年《舌尖上的中國》便是在這家店內拍攝錄製的。 還未進門, 門口的停車場已經停得滿滿當當, 如此火爆的生意, 究竟是有多好吃?

一進入大堂, 意料之中的座無虛席, 許多食客都在一旁站著等位。 餐廳的翻台節奏很快, 牆上寫著“只有客人等湯包, 沒有湯包等客人”這樣類似的宣傳語, 頗有老字型大小的傲嬌。 幸好當地朋友事先為我們預訂了包廂, 不然餓著肚子看別人大快朵頤, 絕對是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

我們一行人有幸被邀請到後廚參觀, 傳說中舌尖美食的後廚, 沒有想像中的腳不沾地, 忙得雞飛蛋打。 而是井然有序, 一切整齊劃一, 所有器物都乾乾淨淨, 所有工作人員也都勤勤懇懇不急不忙, 很符合印象中泰州人的性格脾氣。

靖江湯包被選入《舌尖上的中國》後, 這種雪白晶瑩, 皮薄如紙的湯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別小看這一隻包子, 它的製作工序有三十幾道, 對材料的要求更是苛刻:務必是上等的豬肉皮、豬膀骨以及農村散養的草老母雞, 這樣熬制出來的湯汁才能湯清不膩、稠而不油、味道鮮美。 除了餡料, 包子皮和湯包的製作更考驗師傅的功力:包子褶皺要在30個以上, 面皮的活制更是師傅們的不傳秘訣, 而蒸包子的時間誤差要控制在10秒以內。 這樣, 包子才能達到幾近透明, 稍一動彈, 湯汁就輕輕晃動、吹彈即破的水準。

和麵用的是精白麵粉, 加水反復揉捏, 直到捏出筋道

這就是蟹黃湯包的餡料,料理臺上這滿滿幾大盆的蟹黃,色澤金黃誘人,真材實料,讓人垂涎欲滴。

靖江城有一百多家酒店經營湯包,個個生意火紅,做得好的每天銷量在千籠以上,也有外地酒店用飛機空運將靖江湯包空運至香港、北京等地招待貴賓。因此,湯包的製作流程已經形成了一條科學規範的流水線,為的就是以更高的效率應對更多的需求。從整只蟹被運到廚房,就有專門的小組分別負責剪蟹腿、去蟹蓋、挑蟹黃等等這些前期準備工作。

而我們當天看到的則是活面、擀面皮、包餡、捏褶、上籠蒸制等這些主要步驟。忙中有序,從容不迫。

湯包皮薄如紙,在擀皮時要求四周要薄,中心要比四周略厚。它的折皺要有30個以上,並且要求細巧均勻,幾乎近於透明,卻又富有韌勁。《舌尖》裡關於靖江湯包有一個片段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擀完的包子皮,竟然可以像泡泡糖一樣吹起來,卻不破。擀皮對於製作湯包,真的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充滿秘密的學問。

我們的國際友人站在一邊看著湯包師傅忙碌已久,也躍躍欲試。於是,戴上廚師帽,也像模像樣地加入湯包“流水線”這一招一式,看上去可還不賴呀。

湯包師傅捏褶的時候手速飛快,往往我還沒對準焦點按下快門,師傅一個湯包就做好收口了。師傅們雖然看上去都很年輕,但是訓練有素,沉穩老練。

上過許多電視節目的主廚,正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製作湯包的步驟、注意事項,以及湯包鮮美的奧秘。

廚師手把手地教授外國友人如何包餡、捏褶。湯包製作的每個步驟都有詳細標準,用現代的話說,有一套嚴格的SOP。遵循古制,每張包子皮淨重4錢半,湯包的褶皺在32個左右,半徑在11釐米左右,嚴格控制誤差。

傳說,靖江"蟹黃湯包"是三國時傳下來的。劉備白帝城托孤後,一命嗚呼。身在東吳的夫人孫尚香萬分悲傷。忠於愛情的孫夫人遙望滾滾大江,滿含悲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過上蒼和丈夫亡靈後,跳入長江。後人為了追懷孫夫人的忠貞與賢淑,用麵粉包上豬肉茸和蟹肉餡兒的饅頭,前往奠祭孫夫人。這種肉饅頭味道鮮美可口,竟引來了不少美食家的關注,很快就成了飯店餐桌上的熱門食品,從三國起代代相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蟹黃湯包。蟹黃湯包到明清時代的製作工藝已達到巔峰,美名遠播。

上籠準備蒸制的湯包,因為皮凍還沒化開,形狀較為立體飽滿,看著非常可愛。

蒸湯包的時間誤差不得超過10秒鐘,所以蒸湯包的師傅必須專心致志。這些繁複的工序,非專業點心師不能完成。這不能不說是一絕。

蒸汽的熱力,把食材的精華融入湯中。蒸完的湯包因為湯汁化開,呈扁平狀,伴著水蒸氣,香味四溢。工作人員稍一晃動籠屜,我們真的看到湯包像果凍一樣左右搖晃,實在誘人。

湯包還在蒸制,我們便先入座。靖江菜應該是整個泰州區域最講究精緻擺盤的地方了,包括食物的盛器,都是美輪美奐,讓人目不銜接。

而靖江菜的味道,和泰州、興化地區的濃郁鮮美略有不同。這裡的口味更加清淡,更偏向蘇南地區的口味。

似乎是借了蟹粉湯包的光,這裡的蟹粉獅子頭也格外料多量足,一眼看過去,全是蟹肉。

河蚌炒青菜,原來寡淡的綠葉菜,有了河蚌這一點睛之筆,竟然也變得驚豔起來。從來沒吃過,原來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有這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靖江是個小地方,有這樣豪氣的刺身拼盤也是出乎意料,更為驚訝的是,肉質都很新鮮,能放心得吃個夠。

紅燒河豚魚,長江三鮮裡最出名的一鮮。與刀魚、鰣魚齊名。河豚一上桌,誘人的香氣頓時溢滿整個房間,具有壓倒一切同類佳餚的魅力。

等待許久,湯包終於上桌了!服務員會把湯包一個個盛出,裝在方便享用的小盤裡,送到每一個食客面前。服務員在分湯包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筷子,伸長脖子等待,感覺時間都變慢了。恨不得下一個湯包就是給分自己的。

湯包外涼內熱,流動的餡料又讓食客無處下力,因此吃湯包需要一點技巧。傳說乾隆皇帝吃湯包獻出過洋相。當年他微服來靖江專嘗這蟹黃湯包。也許是餓了,湯包一上來,他抓起一隻,張嘴就咬,只見一股湯汁直射出來,燙得他一甩手,湯包扔到背後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湯汁。

所以,在品嘗蟹黃湯包時,一定要記住十二字要領: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吮湯。儘管那麼麻煩,泰州人卻以此為樂,以此為傲,廚師和食客能各得其樂。

靖江的湯包,是用來“喝”的。輕輕咬開薄如蟬翼的皮,鮮美爽滑的湯汁豐盈而出,一口一口,唇齒留香,暖在心裡。外國朋友雖然不怎麼會吃,被燙了幾下,但是還是抵不住美味的誘惑。在我們親身示範教學下,吃完了一整只,大呼dumpling好吃。

蟹黃湯包還會根據餡料蟹黃含量的多少而分幾個檔次,我們點的是最好的那種,30元/只,確實物有所值。翻開包子皮,裡面滿滿的蟹黃蟹肉,光看已經很賞心悅目了,吃起來就別提多滿足了!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性寒,味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適量吃上一兩個,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當地人說,靖江人的早飯標配就是兩隻蟹黃湯包,再吃點其他點心,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雖然泰州開車到靖江需要1個多小時,但是有此等美味入口,再遠也值了。

喝完湯,再慢慢品嘗鮮香味美的蟹黃、蟹膏。不一會,就光碟了。蟹黃之味,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這就是蟹黃湯包的餡料,料理臺上這滿滿幾大盆的蟹黃,色澤金黃誘人,真材實料,讓人垂涎欲滴。

靖江城有一百多家酒店經營湯包,個個生意火紅,做得好的每天銷量在千籠以上,也有外地酒店用飛機空運將靖江湯包空運至香港、北京等地招待貴賓。因此,湯包的製作流程已經形成了一條科學規範的流水線,為的就是以更高的效率應對更多的需求。從整只蟹被運到廚房,就有專門的小組分別負責剪蟹腿、去蟹蓋、挑蟹黃等等這些前期準備工作。

而我們當天看到的則是活面、擀面皮、包餡、捏褶、上籠蒸制等這些主要步驟。忙中有序,從容不迫。

湯包皮薄如紙,在擀皮時要求四周要薄,中心要比四周略厚。它的折皺要有30個以上,並且要求細巧均勻,幾乎近於透明,卻又富有韌勁。《舌尖》裡關於靖江湯包有一個片段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擀完的包子皮,竟然可以像泡泡糖一樣吹起來,卻不破。擀皮對於製作湯包,真的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充滿秘密的學問。

我們的國際友人站在一邊看著湯包師傅忙碌已久,也躍躍欲試。於是,戴上廚師帽,也像模像樣地加入湯包“流水線”這一招一式,看上去可還不賴呀。

湯包師傅捏褶的時候手速飛快,往往我還沒對準焦點按下快門,師傅一個湯包就做好收口了。師傅們雖然看上去都很年輕,但是訓練有素,沉穩老練。

上過許多電視節目的主廚,正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製作湯包的步驟、注意事項,以及湯包鮮美的奧秘。

廚師手把手地教授外國友人如何包餡、捏褶。湯包製作的每個步驟都有詳細標準,用現代的話說,有一套嚴格的SOP。遵循古制,每張包子皮淨重4錢半,湯包的褶皺在32個左右,半徑在11釐米左右,嚴格控制誤差。

傳說,靖江"蟹黃湯包"是三國時傳下來的。劉備白帝城托孤後,一命嗚呼。身在東吳的夫人孫尚香萬分悲傷。忠於愛情的孫夫人遙望滾滾大江,滿含悲憤登上了北固山。她祭拜過上蒼和丈夫亡靈後,跳入長江。後人為了追懷孫夫人的忠貞與賢淑,用麵粉包上豬肉茸和蟹肉餡兒的饅頭,前往奠祭孫夫人。這種肉饅頭味道鮮美可口,竟引來了不少美食家的關注,很快就成了飯店餐桌上的熱門食品,從三國起代代相傳至今,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蟹黃湯包。蟹黃湯包到明清時代的製作工藝已達到巔峰,美名遠播。

上籠準備蒸制的湯包,因為皮凍還沒化開,形狀較為立體飽滿,看著非常可愛。

蒸湯包的時間誤差不得超過10秒鐘,所以蒸湯包的師傅必須專心致志。這些繁複的工序,非專業點心師不能完成。這不能不說是一絕。

蒸汽的熱力,把食材的精華融入湯中。蒸完的湯包因為湯汁化開,呈扁平狀,伴著水蒸氣,香味四溢。工作人員稍一晃動籠屜,我們真的看到湯包像果凍一樣左右搖晃,實在誘人。

湯包還在蒸制,我們便先入座。靖江菜應該是整個泰州區域最講究精緻擺盤的地方了,包括食物的盛器,都是美輪美奐,讓人目不銜接。

而靖江菜的味道,和泰州、興化地區的濃郁鮮美略有不同。這裡的口味更加清淡,更偏向蘇南地區的口味。

似乎是借了蟹粉湯包的光,這裡的蟹粉獅子頭也格外料多量足,一眼看過去,全是蟹肉。

河蚌炒青菜,原來寡淡的綠葉菜,有了河蚌這一點睛之筆,竟然也變得驚豔起來。從來沒吃過,原來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可以有這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靖江是個小地方,有這樣豪氣的刺身拼盤也是出乎意料,更為驚訝的是,肉質都很新鮮,能放心得吃個夠。

紅燒河豚魚,長江三鮮裡最出名的一鮮。與刀魚、鰣魚齊名。河豚一上桌,誘人的香氣頓時溢滿整個房間,具有壓倒一切同類佳餚的魅力。

等待許久,湯包終於上桌了!服務員會把湯包一個個盛出,裝在方便享用的小盤裡,送到每一個食客面前。服務員在分湯包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筷子,伸長脖子等待,感覺時間都變慢了。恨不得下一個湯包就是給分自己的。

湯包外涼內熱,流動的餡料又讓食客無處下力,因此吃湯包需要一點技巧。傳說乾隆皇帝吃湯包獻出過洋相。當年他微服來靖江專嘗這蟹黃湯包。也許是餓了,湯包一上來,他抓起一隻,張嘴就咬,只見一股湯汁直射出來,燙得他一甩手,湯包扔到背後去了,身上手上全是湯汁。

所以,在品嘗蟹黃湯包時,一定要記住十二字要領: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吮湯。儘管那麼麻煩,泰州人卻以此為樂,以此為傲,廚師和食客能各得其樂。

靖江的湯包,是用來“喝”的。輕輕咬開薄如蟬翼的皮,鮮美爽滑的湯汁豐盈而出,一口一口,唇齒留香,暖在心裡。外國朋友雖然不怎麼會吃,被燙了幾下,但是還是抵不住美味的誘惑。在我們親身示範教學下,吃完了一整只,大呼dumpling好吃。

蟹黃湯包還會根據餡料蟹黃含量的多少而分幾個檔次,我們點的是最好的那種,30元/只,確實物有所值。翻開包子皮,裡面滿滿的蟹黃蟹肉,光看已經很賞心悅目了,吃起來就別提多滿足了!蟹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性寒,味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適量吃上一兩個,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當地人說,靖江人的早飯標配就是兩隻蟹黃湯包,再吃點其他點心,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雖然泰州開車到靖江需要1個多小時,但是有此等美味入口,再遠也值了。

喝完湯,再慢慢品嘗鮮香味美的蟹黃、蟹膏。不一會,就光碟了。蟹黃之味,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